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龙涤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17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516501787
  • 上传时间:2022-12-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58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龙涤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网络文学是直面读者的文学,所写的内容与读者的生活紧密相关,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接地气、树正气、有情趣,它往往能拨动读者的情感之弦,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读者的内在潜能,激起读者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气表面上看,那些玄幻、穿越、架空历史等类型的网络小说所构筑的想象世界似乎离现实生活很远,但它离读者的情感其实很近它通过奇遇、金手指、开挂等途径让主人公由“废柴”变成可以“逆天”的世间强者,在这个过程中主人公会经历各种磨难,但会凭借过人的智慧、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闯过一道道关,其中还会有友情、爱情等方面的故事,涉及团队精神、家国情怀、人生境界等精神层面的问题这样的故事给读者的精神影响是积极正面的,它给读者以梦想,也强化了幸福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道理,帮助那些渐渐长大的青少年读者逐渐获得独立意识并找到自我在那些直面现实的作品中,很多作者都现身说法,以自己为原型来写作,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写进小说,让读者获得参与感,并从中获得生活的经验。

      鲍鲸鲸的《失恋三十三天》、李可的《杜拉拉升职记》、曼陀罗天使的《七年之痒》等网络小说以切近现实生活的笔触,和读者一起面对生活难题,作者用生活智慧教会读者如何经营情感、事业、家庭,如何面对阶段性的人生困境,如何活得更精彩这些作品的理念是,小说是有用的,而不只是简单的消遣品,它们洞明世事、通晓世故人情,能帮助读者提升认识生活的能力文学对现实生活的干预,主要是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的,读的人越多,作品产生的影响才会越大网络文学在面对读者群时,是自觉分类的,根据读者的需求“量身定制”,类似玄幻、历史、穿越、悬疑、游戏、职场、言情等作品的分类标签,针对的是不同读者的口味,这种分类细化的做法类似文化超市里陈列的各类文化产品读者在选择这些作品时,选择的是一种情调和趣味,粉丝读者群是通过趣味“扎堆的”,通过阅读中的互动,共同探讨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获得不同层面的精神生活体验与大多数通俗文学一样,网络文学的价值观念是持中的,是大多数读者能接受的,少有价值观的探寻,多的是对已有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明晰和强化网络文学传承通俗文学的传统,类似古代说书场的故事,又有网络时代的大众文化印迹,在环环相扣的故事中,既有传统精神价值的弘扬,也有对现代观念的书写。

      网络文学对读者的引导是通过人物故事、人物形象激发读者的认同感,通过一些感悟式的“格言”“警句”,为读者舒缓压力,放飞梦想,识理明志几乎每一部走红的网络小说都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被读者津津乐道,有一些“名句”被粉丝读者转录、传阅读者阅读故事时,不知不觉地和人物同呼吸,并从中汲取精神动力,化为自身心智情感的一部分网络文学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启发读者思考生活,勇敢面对生活,追求自己的幸福选自周志雄《网络文学与当代现实生活》,有删改)1.下列关于“网络文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网络文学的内容与读者的生活紧密相关,它接地气、树正气、有情趣,是直面读者的文学,可以激起读者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气B.网络文学与其他文学一样,主要是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其对现实生活的干预,作品产生的影响大小与读者的多少有关C.网络文学的价值观念是持中的,是大多数读者能接受的,它很少探寻价值观,较多的是明确和强化已有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念D.网络文学激发读者认同感的途径是讲述人物故事、塑造人物形象,它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启发读者去思考生活,追求自己的幸福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玄幻、穿越、架空历史等类型的网络小说的主人公,常常由“废柴”变成世间强者,这样的设定往往能够给读者以积极的精神影响。

      B.《失恋三十三天》、《杜拉拉升职记》等网络小说不属于消遣品,它们教人如何面对人生困境,如何活得精彩,有明显的现实意义C.有些直面现实的作品能让读者获得参与感并从中获得生活经验,原因在于作者现身说法,在作品中写了自己的生活经验D.玄幻、历史、穿越、悬疑、游戏、职场、言情等作品的分类标签,是网络文学在面对读者群时,针对不同读者的口味自觉细化分类的作品类别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有的网络小说写励志故事,阐述幸福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道理,这样的作品影响是积极正面的,能够帮助青少年获得独立意识B.网络文学往往根据读者的需求“量身定制”,其粉丝读者群是通过趣味“扎堆”的,他们通过阅读中的互动来共同探讨问题C. 网络文学传承通俗文学的传统,这两种文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侧重书写现代观念,后者则侧重弘扬传统精神价值D.网络小说若想走红,不仅要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还应该有一些感悟式的“格言”“警句”,使读者受到思想上的启迪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4—6小题材料一 最近,11岁的唐安琪将要动身去美国参加游学为了短短13天的行程,她的妈妈秦女士支付了3万多元的费用。

      除了游学,秦女士还给女儿安排了暑期培训,花费5000元许多孩子的暑假,如今已经变成了不折不扣的“烧钱季”,不少家长感慨“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其实,这种“烧钱游戏”的性价比并不高一些游学机构动辄将出境旅游产品贴上“游学”的标签,改头换面之后抬高价格实际上,很多项目仅仅是参观大学、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设施而已这类产品价格虚高,内容却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游而不学,很难实现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升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效果另外,有的家长把孩子的暑假填得满满当当在北京,一些培训机构里有的孩子一天5节课,10个小时的教学时间在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安排下,孩子不仅难以用心投入学习,反而容易滋生厌学情绪,结果可能适得其反摘编自《暑假变烧钱季,金钱和时间堆不出牛娃》,《中国青年报》2018年7月24日)材料二  图1 2015年某市学生假期参加课外班数量调查表图2 2015年某市学生假期参加课外班数量调查表材料三 剧场之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座位,但是如果前排观众为了看得更清楚,或者一些其他原因站了起来,周围的人劝不了,“剧场管理员”又熟视无睹,那么后排的其他观众为了看到演出,就只好被迫站起来。

      最后的结果是,全场观众都从坐着看戏变成了站着看戏都坐着与都站着相比,都是看戏,但是所有人都付出了更高的代价,也更累了这种情景被称之为“剧场效应” (摘编自《校外教育须警惕“剧场效应”》,光明网2018年1月8日)材料四 “减负”不等于降低课程难度、不要学生刻苦学习、让孩子无节制玩耍,而指的是减去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超出教学大纲、额外增加的“负担”对于“减负”,要坚定地“减”,更要科学地“加”加”在积极引导、介入孩子的课后活动上比如让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安排自己放学之后的生活:读书、做手工、练书法……通过积极引导,真正从育人角度介入孩子的课后活动加”还在延展书本、走向生活、接触社会上,让孩子们清楚知识的逻辑,明白成长的真谛,拓展思维的视野科学“加”的最终目标是育人,每次活动要从主题出发,设定合理的课程目标,把握活动内容的关键要素,把立德树人任务落实在具体的活动中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以及教师、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协助支持下,探究知识、发展素养、体验情感、塑造人格摘编自《减负:“减”的背后应科学地“加”》,《中国教育报》2018年7月22日)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被调查的各年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参加了课外班,说明在大多数中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课外是非常受重视的。

      B.从数量上看,大多数被调查学生参加过班,参加两个及以上课外班的人数将近一半其中,初中生参加课外班的比重最高C.调查发现,选择纯文化课程补习的远超过其他类型,几乎撑起了课外的半边天,可见,来自文化学科方面的压力仍是主要的D.选择证书考级培训、学科竞赛的比例达到了21.6%,说明学生参加课外也不完全是为了学习文化,而是为了培养艺术情操、提高身体素质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家长们把孩子的教育看作是一个堆砌时间与金钱的“烧钱游戏”,而不尊重基本的教育规律,这样必定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B.中小学生假期竞相参与校外培训,就是“剧场效应”在教育中的典型体现它折射出公众对教育的焦虑、无奈以及随大流的态度C.面对教育部门提出的“减负”口号,教育工作者要坚定地“减”,更要科学地“加”,这种“加”包括降低课程难度,有效介入课后活动D.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孩子们选择如何度过自己的暑假,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形成合力,也更需要孩子们自己的争取6.假期“补课热”导致的负面影响有哪些?请简要概括说明6分)(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画 家 马 晓 红高速公路在山间蜿蜒几十公里,满眼都是大大小小的山高低起伏,浓淡相间,宛如一幅山水画我就在这山沟沟里爬了十几年,“爬”进了县城的中学,“爬”进了省城的大学,“爬”进了大都市的高楼大厦工作近十年,整天忙忙碌碌,却总觉得前路很是迷茫整天对着灰蒙蒙的天冷冰冰的楼真真假假的网络,有时会不免会想起家乡的青山碧水野果父老乡亲暮春,请了几天假,回家探望一下老父亲,顺便 “思考人生”汽车越过一道山梁,眼前豁然开朗,山下就是生活过六年的县城但眼前的县城却不是记忆中的样子了在我记忆里,说是县城,也就两横一竖三条街,街窄房矮树多每天早读,总是伴着鸡鸣狗吠开始早读完,跑到街尾买两根油条还能跑回来上第一节课现在,撞进我眼里的,俨然一个发展中的现代化城市宽阔大气的广场,周围矗立着十几幢高楼大厦四五条宽阔的水泥路,以广场为起点,向四周延伸路两旁,是一排排新建的高高矮矮的大楼远处,还有高高的塔吊在云端旋舞白云的间隙,隐隐约约露出些青绿色走到广场中央,想好好打量一下这座新城,却被一个老人吸引住了老人身着长袍,满头白发,面前撑着画架,专注地在画布上涂抹着夕阳穿过远山,穿过高楼,落在老人身上,泛起一层淡淡的金黄。

      看老人如此专注,我也不忍打扰,就默默地站在一旁看着他画画画的内容很是奇怪——眼前,高楼耸立,尘土飞扬身边,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画布上,却是青山巍然,苍松挺立,绿水环绕,茅舍俨然老人有时抬头看看高楼,低头画上一棵古树;有时对着柏油路凝视良久,在河面描上几圈涟漪;有时观察匆匆的路人,在田间添上几个农夫……良久,老人搁下画笔,后退两步,欣赏自己的作品只见田间阡陌交通,河面白鹭翻飞一叶渔舟,漂于青山碧水之间船尾立一老人,青衣白发,弯腰摇橹,河面水波微起,游鱼相伴船头坐一老妇,红裙青丝,手挽竹篮,篮中红荷初绽,娇艳欲滴仔细一看,那老人的衣着神态,赫然就是画家自己突然,我在画上看到了自己:田间小路,布衣草鞋,戴笠荷锄,牵一头褐色水牛,驻足欣赏路边绿油油的水稻和彩蝶似的蚕豆花老人家,你画的是……”看眼前的画,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画的就是这里他在稻田旁添上一棵杏树,“几十年了,变化太大,有些东西也记不清了,只能靠想像了那画里的人……”我迟疑了一下划船的是我,摘荷花的是我妻子,田埂上牵牛的人就是照你的样子画的老人笑了笑,“我妻子一直向往这样的田园生活,但直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1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33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35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34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8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30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5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6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7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17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32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4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31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0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18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2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19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3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9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15份).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