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疗方案文档.docx
3页肺脉革痹(肺动脉高压)诊疗方案肺动脉高压是不同病因导致的、以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升高为特点的 一组病理生理综合征,是严重的、具有潜在破坏力的慢性肺循环疾病 一、诊断1. 中医诊断:参照《素问•痹论》:“肺痹者,烦满喘而呕《圣济总 录•肺痹》:“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是为肺痹其候胸背痛甚, 上气,烦满,喘而呕是也2. 西医诊断:根据2009年美国心脏病学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协会肺动脉 高压专家共识及2009年欧洲肺动脉高压诊断和治疗指南1•临床表现:呼吸困难、乏力、胸痛、晕厥、水肿2.辅助检查:心电图示电轴右偏、右心室肥厚;胸片呈肺动脉段突出、右 下肺动脉增宽;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心房室扩大、肺动脉压力增高;右心导管检 查证实平均肺动脉压$25mmHg二、证候诊断IPAH 属于中医“肺痹”的范畴,肺之营卫气血壅痹较深,化生痰热浊毒, 损伤阳络,日久痰瘀壅遏痹阻阳络,较重,阻碍肺之血气流通,最终导致肺气 壅滞、脉络革痹,肺朝百脉功能显著下降肺为华盖、上焦如羽,以宣发、肃 降、通达为用新鲜中药具有突出的清宣轻灵之性,能宣越深邃之壅痹,同时 灵动通透飞走能力较强,更擅涤除冲化沉痼坚滞之痰瘀,还有清凉润降而又不 伤肝肺阳气的优势,切中 IPAH 病理特性,达到宣肺祛邪、开壅通痹、消散痰 瘀、清润肺络、生津涤浊之效,由此提出“消壅宣肺”的中医治法,为 IPAH 的中医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新方法与思路。
在“肺气壅滞、脉络革痹“的基础 上运用新鲜中药消壅宣肺方:鲜北沙参、鲜荭花、鲜灯盏花、鲜升麻、鲜黄芪、 鲜络石藤、鲜夜交藤、鲜枸杞叶、鲜薄荷、鲜黄精组成加以辨证分型具体如 下:1. 痰热壅肺证 咳嗽,咯痰黄稠而量多,胸闷,气喘息粗,甚则鼻翼煽动,或喉中痰鸣, 烦躁不安,发热口渴,或咳吐脓血腥臭痰,胸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 苔黄腻,脉滑数治则: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方药:口服方:鲜地骨皮8 g、杏仁8 g、枇杷叶8 g、鲜鱼腥草12g、鲜桔梗8 g、前胡8 g、浙贝母10g、鲜冬瓜仁10 g、焦山楂8 g、鲜甘草8 g咳嗽伴 喘者加鲜紫菀,胸痛者加枳壳,郁金2.阴虚肺热 咳嗽少痰,痰中带血,或反复咳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颧红,潮热盗 汗,舌质红,脉细数治则:滋阴润肺,宁络止血口服方:鲜北沙参30g鲜百合30g鲜麦冬30g鲜地黄30g鲜当归20g 鲜藕节20g鲜茅根30g白芨10g三七5g青蒿10g地骨皮10g3.痰浊阻肺证 咳嗽,痰多,色白、质稠或清稀,易咯,胸闷,气喘,兼有脘痞纳少、呕 恶,倦怠乏力,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或滑治则:健脾益肺,化痰降气方药:口服方:鲜紫苑 30g 陈皮 杏仁 枳实 鲜黄芩 鲜瓜蒌仁 茯苓各 6g,桑白皮10 g、胆南星 制半夏各9g。
4.阳虚水泛证 颜面及双下肢浮肿,甚则全身浮肿,心悸喘促,咯痰清稀,腹胀,纳差, 小便不利,畏寒肢冷,或伴紫绀,舌淡胖,质黯,苔白滑,脉沉迟无力治则:温肾健脾,化饮利水方药:口服方:鲜黄芪根皮30g鲜红花30g茯苓12g芍药9g桂枝9g鲜白 术 20g 甘草 6g 鲜王不留行苗 20g(二) 中药熏蒸吸入:1. 组方:鲜北沙参、鲜荭花、鲜灯盏花、鲜升麻、鲜黄芪、鲜薄荷、鲜黄 精、鲜紫苑2. 操作流程:每次治疗时间20分钟,嘱患者多饮水,治疗过程中如有不 适立即通知医护人员三) 全身药浴或局部外洗操作流程:根据病情每2-5 天一次,室内温度保持在20-24 摄氏度,水温38-39摄氏度,详细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一般不超过40min第一次做药浴时间 不宜超过 15min四) 局部外敷 组方:鲜北沙参、鲜黄芪、鲜白术、鲜薄荷、鲜冬花、茯苓、杜仲、葛根操作流程:将新鲜中药打碎倒入容器内,加热后覆盖纱布敷在后背部,红外线 照射,时间为30分钟五) 鲜药榨汁口服液 组方:北沙参、鲜百合、鲜麦冬、鲜地黄、鲜地骨皮、鲜党参、鲜黄芪(六) 艾灸:常用腧穴:肺腧、大椎、脾腧、中府、定喘(七)循经推拿:以心、肺、大肠经循行路线为主。
配合特定腧穴进行推拿, 运行经气,调和气血八) 刮痧拔罐:两种治疗方法相互配合,注意时间易短,以免损伤正气,仍 以肺经穴位为主九) 肺康复功能锻炼:合理的康复锻炼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不同病情制定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