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数教材对比Microsoft Word.doc
6页1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新旧教材分析一、内容及变化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 8 个单元具体见 PPT从六年级上册移来“位置 ” 单元, “观察物体”移到五年级下册可能性”单元根据课标要求进行了调整数学广角” 的内容进行调整简易方程” 的结构进行调整及其他单元内容的变化编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 ”的主题活动,由原三上移来二、各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例 3 后增加概括总结法则的活动不再安排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运算增加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分别是估算和分步计费的实际问题第二单元 位置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由原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移来,学习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与列这两个因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和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2第三单元 小数除法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1.小数除以整数中不再单独安排例题教学方法的交流和验算,分散到前面的例 2 和例 3 中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例题调整为:例1整数部分够商1,能除尽;例2除到被除数的末尾还有余数,添0继续除;例3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3.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例 5 后增加概括总结法则的活动。
4.增加循环节的认识和除不尽时商会出现的情况5.解决问题中不出双归一的类型,数量关系在前面已学,直接在练习中应用故要进行了补充这两单元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和除法,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单元 可能性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内容根据课标要求调整,由原三上移来综合与实践:掷一掷 由原三上移来第五单元 用字母表示数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1.增加用字母表示常见数量关系的例题,为解决实际问题3列方程作准备2.根据课标要求,明确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转化思想会解 20-X=9 和 a÷x=b 的方程3.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决问题分开编排第六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1.加强探索过程的引导,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探究中,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转化前后图形的等量关系,推导得出面积公式2.增加方格纸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估算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由原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移来,例 3 调整为封闭曲线上的植树问题三、新教材使用的感悟与困惑通过使用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我们感受到教材在知识的编排上与以往相比更加体现了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体现了教学资源的可行性,更具实用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教材形式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教材的编写中都采用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决、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充分注意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以前的数学教科书,题目中的文字信息较多,题目显得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新教材中就改变4了这种方式①教材设计得非常精美,插图多,图多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暗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把这些图作为一个情境线索,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用数学②“主题图“是新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其意图在于体现《课程标准》“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情境图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然而,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教师们又感到了教学内容的一些不足与困惑: 1. 教材所呈现内容重点、难点不好把握由于教材给教师的空间较大,加之教师教学用书没有详尽分析,给教师运用教材造成较大难度 2. 如何解决学生计算技能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的问题由于教材将解决问题与计算教学融入同一情境之中,致使教师在教学中如要顾两头,往往就会出现“芝麻、西瓜”都丢的现象 3.五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的教学问题: (1)课本中与以往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关于简易方程的教法。
长期以来,在小学阶段教学简易方程,解方程的主要依据是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因而易于理解,但是却不易与中学的教学衔接现在,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小学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5的教学的衔接,而且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旧教材没有给出“等式基本性质”的名称,也没有用文字概括出等式的性质只是通过天平平衡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以此渗透等式的性质而由于“天平平衡的道理”只停留在直观层面,没有与等式直接联系起来,也就是没有概括出等式的性质这给解方程带来一定的弊端新教材适时直接给出“等式的性质”,并概括两条性质的内容,这样会更有利于解方程时灵活运用2)运用等式的性质解诸如 a-x=b 或a÷x=b 之类的方程旧教材刻意回避这样的方程,只教学一次等式变形的方程,但实际上,这样的方程对学生回避不了在具体的解决问题中学生很容易列出 a-X=b 或 a÷x=b 这样的方程新教材就明确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增加 a-x=b 和 a÷x=b 这样的方程例题,这样既可以解决上面的缺漏,而且可以避免学生不动脑筋机械地运用等式的性质。
3)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决问题分开编排旧教材将这两个知识点结合在一起,虽然有利于呈现从数学到抽象到数学的应用的完整过程,但容易出现难点集中的弊端因此,在解方程这部分内容中,教材没有刻意题题都从现实情境引出方程,而是充分借助实物直观、几何直观,发挥数形结合的优势,帮助学生理解方程变形、求解的过程待学生有了一定的解方程基础后,在“实际问题与方程”这部分内容中,再由实际问题引入前面没有出现过的方程这样处理两部分内容各有侧重,既分散了难点,有关注了数学知6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切实加强了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4. 解决问题方面的教材编排,弱化了专项强化训练,同时,原来清晰的数量关系也淡化了,原来有据可依的解题过程变成了主动探究的过程,这在发展一部分优生思维、探究能力的同时,也给相当部分的中下生带来了学习上的困难我认为数量关系式的渗入不能淡化,还应注意加强“解决问题的练习”如“行程问题应用题” 5. 对于数学广角的知识,虽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生活,增强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也更体现了数学的价值,但弹性太大,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在习题的训练中适当降低难度 以上是我们在教材使用中的一些感悟和困惑。
我们将在充分认识理解新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用好新教材,从而使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真正得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