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破农村妇女政治参与困境的对策.doc
12页《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规定:“村民自治,简而言之就是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 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社会政 治制度”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村民自治不仅促进了农 村基层民主的实现,还加快了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步伐数十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 的政策和法规以落实和保障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行为然而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农村 妇女参政有一定困难,存在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比例偏小,职务边缘化、形式化等问题, 其社会地位亟待提高本文将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分析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困 境,找出困境产生的原因并加以辩证分析,最后着重阐述突破农村妇女政治参与困境的 对策第一部分是中国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基本概述主要包括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涵义、 必然性和意义这三个方面第二部分用实证的方法分析农村妇女政治参与面临的困境包括政治参与意识薄弱、 政治参与行为缺乏自主性、政治参与水平低、政治参与比例小、职务性别化明显、社会 认同感低等,并深入探讨产生这些困境的原因第三部分是针对前一部分分析出的原因,结合我国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现状 提出突破农村妇女政治参与困境、提升农村妇女政治参与水平的对策。
结语部分强调改 善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现状的重要性总之,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状况不容乐观,我们只有消除影响其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 冰能使她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这个过程任重而道远关键词: 农村妇女;政治参与;村民自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女性政治参与问题成为人们共 同关注的话题,而村民自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为农村妇女政治参与提供了一个a好的发 展契机和平台近年来,大量农村男性外出打工使得妇女成为农村人口结构的主体,提 升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程度具冇相当重要的意义然而,实际参与农村事务管理的农村 女性少之又少,其社会地位显著偏低因此对农村妇女政治参与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 提升农村社会的民主水平,更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状况,是其农村发展主力军地位的集中体现,也是争取实现男 女平等的重要方式几十年来,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来保障农村妇女政 治参与的权利1949年9月29日出台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 “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社会的生活各方面,均具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一步规定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 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 居住期限,都享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87年实施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还提出:“村委会成员中,妇女应当享有适当名额”;1992年制定的《妇女权益保障法》、1995年的《中 国妇女发展纲要》和《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 (2012-2015)都把妇女参政作 为专门的一部分并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策略。
法律和政策的重视与相应的举措相辅,使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两性参与的差距不断缩小然而村民自治在农村己实行多年,出现 了很多问题,制约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因素亟待改善,如政治参与意识薄弱、政治参与 行为缺乏自主性、政治参与水平低、政治参与比例小、职务性别化明显、社会认同感低 等困境,这些严峻的现实都表明了要改善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现状还任重道远本文在村民自治的视角下,分析农村妇女政治参与面临的困境以及产生这些困境的 原因并加以辩证的分析,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意见,以保证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充分实现, 更进一步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一、中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基本概述这一部分主要从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涵义、特征和必要性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一) 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涵义1. 农村妇女的涵义“农村妇女”的具体涵义存在有很多种定义方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这三种:一是 指从事农业劳动的妇女;二是指生活并且居住在农村的妇女;三是指持有农业户口的妇 女,不管她们做什么或住在哪里本文所指的“农村妇女”主要是指融合了前两种界定 的女性,不包括那些持有农村户口,但常年在外打工或者没有在农村居住、与农村脱离 联系的女性2. 政治参与的涵义“政治参与”是现代政治学的专业术语,是村民自治政策的基本要求,是基层民主 政治建设的具体表现,是衡量现代政治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尺度。
关于“政治参与”本 身的涵义,理论界存在很多争议,不少政治学家对其下过定义如帕犄里克•孔奇在 《政治参与概念如何形成定义》一书中给出的定义是:“政治参与可以解释为全国或地方、 个人或集体支持或反对国家结构、权威和(或)有关公益分配决策的行动@”国内学者 陈振明是这样给“政治参与”下的定义:“所谓政治参与,就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途 径影响政府决策与公共管理的行动@”本文提到的政治参与是指“公民直接或间接地以 各种方式对与其利益相关的政治活动施加影响的活动,其目的是使自身的利益在公共政 策中得到最大的满足 ”3. 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涵义农村妇女政治参与就是指农村妇女为了实现自身利益,通过各种合法的途径直接或 间接的参与到可能影响其利益的公共政治活动中,影响公共事务管理的行为农村妇女 的政治参与行为不仅是妇女行使公民权利的基本途径,也是妇女实现男女平等,消除性 别歧视,突破自我约束限制的重要方式,更是衡量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尺度二)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必要性毛主席曾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充分发动妇女,好比一个人有两只手,缺 少一只不行,缺少了妇女的力量是不行的,两只手都要运用起来。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妇女作为农村社会的半边天,肩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未来,应当而>1必须充分发挥 出其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也使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成为必然1. 农村妇女经济地位的提高为政治参与奠定了基础毛主席认为:“经济独立是妇女实现解放的物质基础,妇女之友实现了经济独立,才 能在家庭、社会中有发言权,地位才能得到提高第一,农村经济改革将“三级所有制” 调整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直接结果是使农村妇女有机会参与到经济建设中,成 为独立的“经纪人”,这是农村妇女传统身份的双重分离:一方面是成为独立自主的个人: 另一方面是摆脱了对男性的依附性,有了独立自主的地位表明了农村妇女的经济不再 依附于家庭,可以自己创造社会价值和财富,同时可以自食其力更可以分担家庭经济负 担,供给家庭生活需求经济独立使得农村妇女的经济地位得到提升,在家庭和社会中 有了发言权第二,有了经济来源必然会追求经济利益对于经济利益的诉求使得农村 妇女会更多去关注可能影响到自身利益的相关公共政策,同时参与到公共政策的决策中 第三,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物质基础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农村妇女会追求更多的 精祌生活,产生政治参与的需求。
2.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建设需要农村妇女参政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就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改革和调整不适应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需要的农村基层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建立农村民主管理新体制, 不断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加强法制和制度建设,保证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 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幸福生活的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实践t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作为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部分,对推动农村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作为占农村总 人U半数的妇女,她们的政治参与,不单单涉及妇女自身权利保障问题,也是农村基层 民主政治建设的集中体现,只有进行政治参与才能更好的为实现和发展农村政治现代化 做贡献3.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农村妇女参政正如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木,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円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以人为本的 科学发展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具体表 现,强调了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的“人”,是人民 的意思,在我国指的是广大人民群众,而农村妇女作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一类,其主体作 用和地位理应得到充分肯定。
也就是说,农村妇女应当享有与男性同等的权利和地位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给予了农村妇女与男性平等的地位,赋予了其参与政治的权利, 切实维护了农村妇女的基本利益三) 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意义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作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我国妇 女地位和社会政治文明的基木指标,同时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具有 重大意义1. 是维护妇女权利,促进妇女发展的重要方式几千年来,我国的封建社会都是一种男权社会,男性是社会的中心,女性只是以男 性的附属物的形式存在着传统文化塑造的“男尊女卑”、“男主女从”、“三从四德”、“三 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不仅贬低了女性的价值,更严重损害了女性的权利随着社会 的进步和发展,农村妇女虽然享有法律规定的各种权利,但是依然存在其合法权利受到 侵害的种种现象,如性别歧视在我国权力结构中,女性比例严重偏少,农村妇女的比 例更低只有当农村妇女参与到政治建设当中,拥有了话语权,其利益诉求才能得到表 达,其权力才能得到更好的维护2. 是促进男女平等的重要途径由于性别的差异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在中国传统的男权社会,这种性别差 异不断扩大,严重的侵害了女性的权利。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这种状 况在农村有所改善,但是并没有全面的消除,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全国 妇联组织部前副部长李晓云指出:“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不仅是衡量男女平等和社会进步 的重要尺度,也有利于推动农村的政治民主化,促进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是全社会的 共同责任”因此,让农村妇女参与到村民自治中,不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而 且是促进了真正意义上了的男女平等的实现3. 是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全面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进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社会主义民主又 是全面实现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而农村妇女参政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集中体现,因 此农村妇女参政是全面实现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不仅可以保障其 权益不受损,又可以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发展,更可以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中国政府教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新华网2004(8. 13).发展中国农村妇女政治参与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中国农村妇女政治参与面临的1. 政治参与意识薄弱村民自治的主体是广大农民,而农村人口主要以留守妇女为主,她们的积极支持与 参与是村民自治能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各种事实都显示出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 意识薄弱,参与热情不高。
如河南省H市的部分村庄的调查显示,在“你没有参加选举 的原因”这一项中,选择“不感兴趣”、“家里有人做代表”和“村里没通知”的分别占 23. 7%、36. 6%和 16. 8%①2. 政治参与行为缺乏自主性在我国农村,由于村庄面积较小,邻里之间交流沟通频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 个熟人社会,其特点是重人情轻程序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行为容易受到社会关系的影 响,特别像是家庭、亲戚、朋友的影响,会使其行为缺乏独立性,影响其话语权的表达 从另一方面来说,政治参与行为缺乏独立性也可以理解为参与村民自治的妇女自身素质 偏低,包括政治、文化素质等,从而导致其独立思考能力的缺乏,思想可能会受到外界 的影响3. 政治参与比例小虽然法律规定公民有权平等地参与基层政治的治理和决策,但事实上农村妇女参与 村民自治的比例还是偏小,在村民自治权力结构中性别比例失衡问题仍未得到改善有 调查显示,在湖北某地,有些村的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