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O的理论基础.ppt
29页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石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石l公民社会、社会资本与善治理论公民社会、社会资本与善治理论l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理论政府失灵理论l契约失灵理论契约失灵理论l第三方管理理论第三方管理理论l政府、市场、志愿部门相互依赖理论政府、市场、志愿部门相互依赖理论l政府政府-非营利组织关系的类型学非营利组织关系的类型学1.1 公民社会、社会资本与善治理论公民社会、社会资本与善治理论1.1.1 公民社会及其特征 1). 公民社会的概念:civil society 国家-社会二元分析模式 ↓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私人领域-国家 柯亨和阿拉托:公民社会-经济领域-国家 ♦介于国家和家庭或个人之间的一个社会相互作用领 域以及与之相关的价值或准则 ♦经济与国家之间的社会互动领域 ♦国家和家庭之间的一个中介性的社团领域,这一领域是 同国家相分离的组织所占据,这些组织在同国家的关系 上享有自主权,并由社会成员自愿结合而形成,以保护 和增进他们的利益或价值2). 公民社会的特征 (1) 志愿性与合作性 (2) 公开性与合作性 (3) 非官方性 (4) 横向的协作 (5) 信任与容忍 (6) 法治原则1.1.2 公民社会与政治、经济发展公民社会与政治、经济发展 普特南普特南(Putnam)、列昂那第、列昂那第(Leonardi)、纳尼蒂、纳尼蒂(Nanetti) ((1993):):《《使使民主运转起来:现代意大利的公民传统民主运转起来:现代意大利的公民传统》》 (Making Democracy Work: CivicTraditions in Modern Italy) 该书是一本实证性的研究著作。
它以该书是一本实证性的研究著作它以1970年代后的意大利作为个案,通过年代后的意大利作为个案,通过研究意大利地区的公民生活来探索某些根本性的和普遍性的民主政治理论问题研究意大利地区的公民生活来探索某些根本性的和普遍性的民主政治理论问题20年的研究始终围绕着以下这些重大的民主理论问题而展开年的研究始终围绕着以下这些重大的民主理论问题而展开:l 为什么有些民主政府成功了为什么有些民主政府成功了,而另一些却失败了而另一些却失败了?l 社会制度是怎样影响政治与政府的实践的社会制度是怎样影响政治与政府的实践的?l 如果人们对这些制度加以改革如果人们对这些制度加以改革,会产生什么样的实践后果会产生什么样的实践后果?l 制度行为依赖于它周围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吗制度行为依赖于它周围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吗?l 如果我们移植民主制度如果我们移植民主制度,它们会在新环境中原样般成长起来吗它们会在新环境中原样般成长起来吗? 该书采用了新制度主义的研究方法,基本观点包括:该书采用了新制度主义的研究方法,基本观点包括: 第一第一,制度影响政治。
构成制度的那些程序的规则和标制度影响政治构成制度的那些程序的规则和标 准制约人们的政治行为准制约人们的政治行为,从而影响政治后果不能简单地将从而影响政治后果不能简单地将 政治后果归结为撞球般的个人互动政治后果归结为撞球般的个人互动,也不能归结为各种广泛也不能归结为各种广泛 的社会力量之间的互动制度影响结果的社会力量之间的互动制度影响结果,因为它们影响行为因为它们影响行为 者的认同、权力和策略者的认同、权力和策略 第二第二,制度由历史形成无论其他因素怎样影响其形式制度由历史形成无论其他因素怎样影响其形式, 制度都有自己的惯性和强大的内力它们体现为历史的轨迹制度都有自己的惯性和强大的内力它们体现为历史的轨迹 和转折点历史事件的发生源于其和转折点历史事件的发生源于其“路径依赖路径依赖”的特性的特性:先前先前 产生的东西产生的东西(哪怕它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偶然发生的哪怕它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偶然发生的)决定随后决定随后 产生的东西个人可以选择其制度产生的东西个人可以选择其制度,但不能选择产生这些制但不能选择产生这些制 度的环境度的环境,他们的选择反过来又影响其后人的选择规则。
他们的选择反过来又影响其后人的选择规则 公民社会是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土壤和 温床一个地区或国家,公民社会的发展程度将直接影响一个地区或国家,公民社会的发展程度将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到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普特南提出可从以下四方面来衡量社会发展程度: (1)社团生活的活跃程度; (2)报纸以及大众媒体的发展状况; (3)参选的积极性; (4)依附投票程度 根据上述标准,一个社会的根据上述标准,一个社会的“公民化公民化”应具有以下社会和政治含义:应具有以下社会和政治含义: ((1)公民化程度较高的地区,社会较为平等公民化程度较高的地区,社会较为平等 ((2)在公民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政治和社会互动是垂直组织的,存在着依附)在公民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政治和社会互动是垂直组织的,存在着依附 关系 ((3)诚实、信任和守法程度:在公民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横向组织的社会和)诚实、信任和守法程度:在公民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横向组织的社会和 政治的关系网络较为发达。
人们互相尊重、平等对待,相互信任,愿意政治的关系网络较为发达人们互相尊重、平等对待,相互信任,愿意 遵守法律规章和社会道德准则;而在公民化程度低的地区,公民们经常遵守法律规章和社会道德准则;而在公民化程度低的地区,公民们经常 破坏由少数人制定的法律规章,人们缺少社会公德意识破坏由少数人制定的法律规章,人们缺少社会公德意识 ((4)在公民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政治腐败,政治争斗残酷;而在公民化程度)在公民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政治腐败,政治争斗残酷;而在公民化程度 较高的地区,政治对手之间愿意做出妥协较高的地区,政治对手之间愿意做出妥协 ((5)在公民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没有权力的和不幸福的人们为数众多,他们)在公民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没有权力的和不幸福的人们为数众多,他们 的生活是依附性的,充满着沮丧和挫折;而在公民化程度较高的地区,的生活是依附性的,充满着沮丧和挫折;而在公民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人们较为幸福,对自己的生活较为满意人们较为幸福,对自己的生活较为满意。
1.1.3社会资本社会资本1)概念的提出价值)概念的提出价值(1)把价值判断和文化纳入了分析框架之中,不仅 对社会行动者的行为动因解释得更全面深入,而 且对于描述和分析宏观层次上的集体行为和长期 选择也有很强的说服力2)努力把微观层次的个人选择与宏观层次的集体 和社会选择结合在一起;在概念上肯定了社会对 个体行为选择的约束和推动,没有把个人和社会 对立起来3)反映了社会科学中一度削弱和低沉的人本精神 的复兴 [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2000) ——《社会资本流行的狂热抑或基本的概念》 l 人类创造的四种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本l 社会资本是关于互动模式的共享知识、理解、规范、规则和期望,个人组成的群体利用这种模式来完成经常性活动 l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差异是: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差异是:(1)社会资本不会因为使用而枯竭,但会由于不使用而枯竭;(2)社会资本不容易观察和测量;(3)社会资本难以通过外部干预建立;(4)全国性和区域性政府机构对个人用来追求长期发展努力的社会资本类型和水平有重要影响。
2)).社会资本的特征社会资本的特征 (1)社会性和非物质性 (2)长期性和积累性 (3)生产性和增值性 (4)不可转让性 (5)使用的互惠性 普特南(1995):《独自打保龄球:美国下降的社会资本》 总之:公民社会与社会资本紧密相连,公民社会的组织实体是社会资本产生和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而公民社会所倡导的合作、信任、互惠等文化价值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资本形式;公民社会的发展可以促进社会资本的增加,反之,社会资本的增加也可以促进公民社会的形成1.1.4 公民社会与善治公民社会与善治 1)). 善治的概念善治的概念 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在《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1995) 提出:“治理是各种公共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他们共同事务 的众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相互 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到协调并且联合起来共同采取行动这 里,既包括强制人们遵守、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人们 同意或者认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 它有四个特征: (1)治理不是一套规章,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 (2)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 (3)治理既与公共部门有关,也与私人部门有关; (4)治理是持续的互动,而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
2)). 善治的基本要素善治的基本要素 ((1)合法性;()合法性;(2)透明性;()透明性;(3)责任性;)责任性; ((4)法治;()法治;(5)回应;()回应;(6)有效 “善治实际上是善治实际上是国家权力向社会的回归国家权力向社会的回归,善治的过程就是一个,善治的过程就是一个还政于民的过还政于民的过程程……善治有赖于善治有赖于公民自愿的合作和对权威的自觉认同公民自愿的合作和对权威的自觉认同,,没有公民的积极参与没有公民的积极参与和和合作,合作,至多只有善政,而不会有善治至多只有善政,而不会有善治所以,所以,善治的基础善治的基础与其说是政府或国家,与其说是政府或国家,还不如说是还不如说是公民或民间社会公民或民间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从这个意义上说,公民社会是善治的现实基础,没公民社会是善治的现实基础,没有一个健全和发达的公民社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善治有一个健全和发达的公民社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善治1.1.5 非营利组织促进公民社会形成、社会资本增加非营利组织促进公民社会形成、社会资本增加 和善治出现和善治出现 1. 非营利组织既是公民社会的主要物质和组织实体,非营利组织既是公民社会的主要物质和组织实体,也是公民社会文化价值特征的主要倡导者、传播者。
也是公民社会文化价值特征的主要倡导者、传播者 2.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和壮大增加了社会资本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和壮大增加了社会资本 3.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促进善治形成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促进善治形成2.1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理论政府失灵理论 [美]经济学家伯顿•韦斯布罗德(Weisbrod,1974) 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采用传统经济学的需求-供给分析范式来解释非营利部门存在的必要性 Weisbrod采用剩余分析的策略在他看来,任何投票者都有对于物品的需求(包括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政府、市场和非营利部门都是满足个人需求的手段这三者在满足个人的需求方面存在相互替代性正是政府和市场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的局限性,导致了对非营利部门的功能需求,这是非营利部门存在的主要原因 个人在收入、财富、宗教、种族背景、教育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直接个人在收入、财富、宗教、种族背景、教育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他们对公共物品需求的差异导致了他们对公共物品需求的差异 而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数量和质量主要取决于政治决策过程,更多地满足的而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数量和质量主要取决于政治决策过程,更多地满足的是中位选民是中位选民( (median voter) )的需求的需求, ,其他选民群体的大量需求则没有得到满足。
其他选民群体的大量需求则没有得到满足这是其他组织机制介入公共物品提供的前提条件这是其他组织机制介入公共物品提供的前提条件 对于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不满意的消费者可以在市场和非营利组织之间进行对于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不满意的消费者可以在市场和非营利组织之间进行替代性选择从纯粹技术的层面来看替代性选择从纯粹技术的层面来看, ,没有技术约束可以防止私人市场生产公共没有技术约束可以防止私人市场生产公共物品物品, ,由私人和政府提供物品的区别在于消费者偏好和相对的价格由私人和政府提供物品的区别在于消费者偏好和相对的价格从消费者偏从消费者偏好来看好来看, ,公共物品的一个特点在于公共物品的一个特点在于, ,每个消费者对物品的形式、质量、利用、调每个消费者对物品的形式、质量、利用、调配的个人控制程度较低因此配的个人控制程度较低因此, , 为了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为了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 ,消费者通常会选择购消费者通常会选择购买有更多个人控制和较少外部收益的私人替代品买有更多个人控制和较少外部收益的私人替代品, ,而较少购买公共物品而较少购买公共物品 政府和市场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的局限性,使得志愿组织作为政府以外的集政府和市场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的局限性,使得志愿组织作为政府以外的集体物品的提供者体物品的提供者, ,有了存在的功能需求。
有了存在的功能需求作为专门提供集体类型物品的组织机作为专门提供集体类型物品的组织机制,制,志愿组织提供公共物品的数量主要取决于政府部门满足选民多样性需求的程志愿组织提供公共物品的数量主要取决于政府部门满足选民多样性需求的程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需求越不满意,志愿部门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需求越不满意,志愿部门的规模就越大规模就越大对于特定的政府输出,消费者需求的差异越大,志愿部门的输出就对于特定的政府输出,消费者需求的差异越大,志愿部门的输出就越大2.2 契约失灵理论契约失灵理论 [美]法律经济学家汉斯曼(Hansmann,1980) 如果说韦斯布罗德关注的是政府与非营利部门 之间的互补关系,那么汉斯曼则更多地在解释非营 利组织和营利组织的区别,以及是什么因素导致某 些活动只能由非营利组织而不是营利组织来提供 他主要是从营利组织的局限性着手进行分析 根据现有的经济学理论,根据现有的经济学理论,只有在满足某些特定条件以后只有在满足某些特定条件以后,营利性厂商营利性厂商(profit-seeking firm)才会以体现社会效率最大化的数量和价格来提供商才会以体现社会效率最大化的数量和价格来提供商品和服务。
品和服务其中,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消费者无需付出不适当的成本就其中,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消费者无需付出不适当的成本就可以做到:可以做到:(1)在购买之前,能够对不同厂商的产品和价格做出精确比在购买之前,能够对不同厂商的产品和价格做出精确比较;较;(2)能够与选定的厂商在商品与服务的价格上达成一致;能够与选定的厂商在商品与服务的价格上达成一致;(3)能够判能够判断厂商是否遵守了协议;如果没有,则可因此获得赔偿断厂商是否遵守了协议;如果没有,则可因此获得赔偿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例如提供复杂的个人服务、服务的购买者和消费例如提供复杂的个人服务、服务的购买者和消费者分离、存在价格歧视和不完全贷款市场、提供公共物品等条件下,由者分离、存在价格歧视和不完全贷款市场、提供公共物品等条件下,由于购买产品的具体情形以及产品本身性质,致使消费者与生产者在产品于购买产品的具体情形以及产品本身性质,致使消费者与生产者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和服务的质量上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 生产者完全有能力通过提供生产者完全有能力通过提供劣质商品来获取额外收益劣质商品来获取额外收益,使消费者福利蒙受损失。
使消费者福利蒙受损失即由于信息不对称即由于信息不对称,仅仅依靠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合约仅仅依靠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合约,难以防止生产者坑害消费者的机难以防止生产者坑害消费者的机会主义行为会主义行为,这就是这就是 “契约失灵契约失灵”现象 如果如果由非营利组织来提供此类产品和服务,则生产者的欺诈行为就由非营利组织来提供此类产品和服务,则生产者的欺诈行为就会少得多,原因就在于非营利组织承受的会少得多,原因就在于非营利组织承受的“盈利非分配约束盈利非分配约束”约束约束,,即非即非营利组织不能把获得的净收入,分配给对该组织实施控制的个人,包括营利组织不能把获得的净收入,分配给对该组织实施控制的个人,包括组织成员、管理人员、理事等净收入必须得以保留,完全用于组织的组织成员、管理人员、理事等净收入必须得以保留,完全用于组织的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发展这一特点使得非营利组织在提供信息不对称的商品和服务这一特点使得非营利组织在提供信息不对称的商品和服务时,缺少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动机时,缺少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动机 非营利组织的这一非营利组织的这一“盈利非分配约束盈利非分配约束” ,,实际是在市场可能出现实际是在市场可能出现”契契约失灵约失灵“时时,对生产者机会主义行为的另一种制度约束,是消费者无法通对生产者机会主义行为的另一种制度约束,是消费者无法通过正常的合约方式来监督生产者过正常的合约方式来监督生产者(即契约失灵即契约失灵)时的一种制度反应。
时的一种制度反应2.3 第三方管理理论第三方管理理论 [美]萨拉蒙(Salamon,1981)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时,政府的角色可以分为: 资金和指导的提供者-服务递送者资金和指导的提供者-服务递送者 作为公共产品的资金和指导的提供者,美国联邦政府在提供具体美国联邦政府在提供具体的社会服务时,更多依靠大量的第三方机构的社会服务时,更多依靠大量的第三方机构(州、市、县、大学、医院、行业协会以及大量的非营利组织),通过这些第三方机构来实施通过这些第三方机构来实施政府功能,这就是政府功能,这就是“第三方管理第三方管理”模式 在这种治理体系中,政府与第三方分享在公共基金支出和公共权在这种治理体系中,政府与第三方分享在公共基金支出和公共权威运用上的处理权联邦政府在福利项目提供中更多的是充任管理者威运用上的处理权联邦政府在福利项目提供中更多的是充任管理者的功能,而把相当程度的处理权留给了非政府部门的功能,而把相当程度的处理权留给了非政府部门 非营利组织的弱点正好是政府组织的优势非营利组织的弱点正好是政府组织的优势 政府能够通过立法获得足够的资源开展福利事业,能够用民主政府能够通过立法获得足够的资源开展福利事业,能够用民主的政治程序来决定资金的使用和提供服务的种类,能够通过赋予民的政治程序来决定资金的使用和提供服务的种类,能够通过赋予民众权利来防止服务提供中的特权和家长式作风。
众权利来防止服务提供中的特权和家长式作风 相对于政府组织的过度科层化而缺乏对社会需求的即时回应,相对于政府组织的过度科层化而缺乏对社会需求的即时回应,志愿组织的弹性,使得它们能够根据不同的个人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志愿组织的弹性,使得它们能够根据不同的个人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能够在较小范围内服务以及展开竞争务,能够在较小范围内服务以及展开竞争 正是由于二者在组织特征上的互补性,使得政府与非营利组织正是由于二者在组织特征上的互补性,使得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从而在保持较小政府规模的同时,较好地完成福建立了合作关系,从而在保持较小政府规模的同时,较好地完成福利提供的责任利提供的责任 因此,政府的介入不是对非营利部门的替代因此,政府的介入不是对非营利部门的替代,而是补充而是补充2.4 政府、市场、志愿部门相互依赖理论政府、市场、志愿部门相互依赖理论 [美美]罗伯特罗伯特•伍思努(伍思努(Wuthnow,,1991)) 国家:由形式化的、强制性的权力组织起来并合法 化的活动范围;主要特点是强制性的权力。
市场:涉及营利性商品和服务交换关系的活动范围 以价格机制为基础,按照非强制原则运作 志愿部门:既不是正式的强制也不是利润取向的商 品和服务交换的剩余的活动范围,主要根据 志愿主义原则运作 伍思努认为,在概念上伍思努认为,在概念上, ,这三个部门之间的关系看起来比较清楚;但在这三个部门之间的关系看起来比较清楚;但在实践中,三者之间的关系正变得日益模糊实践中,三者之间的关系正变得日益模糊1 1)政府和商业部门在科学技术方)政府和商业部门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共同投资以及政府以管制、税收等方式介入市场,彼此之间的界限已经面的共同投资以及政府以管制、税收等方式介入市场,彼此之间的界限已经很难分清;很难分清;2 2)政府把一些福利项目承包给志愿组织,并为它们提供资金,政)政府把一些福利项目承包给志愿组织,并为它们提供资金,政府与志愿部门之间的项目合作也模糊了彼此的界限;府与志愿部门之间的项目合作也模糊了彼此的界限;3 3)在很多情形下)在很多情形下, ,复杂复杂的组织计划把营利性活动与非营利性活动置于同样的管理体制下的组织计划把营利性活动与非营利性活动置于同样的管理体制下, ,志愿部门与志愿部门与市场的关系也很难分清了。
市场的关系也很难分清了 在伍思努看来,政府、市场和志愿部门之间存在着频繁的互动和交换在伍思努看来,政府、市场和志愿部门之间存在着频繁的互动和交换关系,这包括:竞争与合作、各种资源的交换、各种符号的交易等关系,这包括:竞争与合作、各种资源的交换、各种符号的交易等当不当不止一个部门的组织提供相似的服务时,就存在着竞争关系;当集中不同的止一个部门的组织提供相似的服务时,就存在着竞争关系;当集中不同的资源来共同解决社会问题时资源来共同解决社会问题时, ,彼此之间就是合作关系彼此之间就是合作关系各个部门之间还存在各个部门之间还存在着资源交换关系,组织和管理人员、技术、法律保护、公共关系、资金等着资源交换关系,组织和管理人员、技术、法律保护、公共关系、资金等往往在部门之间相互流动往往在部门之间相互流动3.政府政府-非营利组织关系的类型学非营利组织关系的类型学 吉德伦、克莱默、赛拉蒙 (Gidron,Kramer,Salamon,1992) 1. 政府支配模式政府支配模式 2. 非营利部门支配模式非营利部门支配模式 3. 双重模式:双重模式: 政府和非营利部门都大量卷入到资金筹措和服务配送当中,但都局限 在各自领域: (1)非营利组织通过给国家力量没有达到的顾客传送同类服务, 来补充国家应提供的服务; (2)非营利部门通过提供政府没有提供的服务,来补充政府服务 职能。
在这两种情况下,都是存在两个相当大的、相对自治的资金 筹措和配送体系 4.合作模式合作模式::政府提供资金,非营利组织配送服务 (1)“合作的卖者”模式:非营利组织仅作为政府项目管理的代理人 出现,拥有较少的处理权或讨价还价的权力 (2)“合作的伙伴关系”模式:非营利组织拥有大量的自治和决策权 利,在项目管理上也更有发言权思考: 上述哪一种理论可以有效说明和解释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生成和发展状况? 为什么? 由于中西社会的发展路径不同、中西传统社会与以此为起点的现代化进程不同,因而导致中西公益事业的发展道路差异巨大中西“第三部门”的生存、发展环境、面临的问题与任务不同。
西方的第三部门是在已成现实的公民社会西方的第三部门是在已成现实的公民社会内部产生与发展的,它并不需要为实现公民社会而奋斗内部产生与发展的,它并不需要为实现公民社会而奋斗而我国的第三部门却我国的第三部门却需要为建立公民社会、从争取最起码的公民参与空间做起需要为建立公民社会、从争取最起码的公民参与空间做起二者所要克服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性质是截然不同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第三部门所要西方发达国家的第三部门所要克服克服的的“政府失灵政府失灵”与与“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的是指的是“民主制福利国家失灵民主制福利国家失灵”和和“规范竞争规范竞争的市场失的市场失灵灵”,而我国的第三部门所要克服的我国的第三部门所要克服的“政府失灵政府失灵”则是指则是指“大共同体本位失灵大共同体本位失灵”,即,即在大共同体本位下束缚有余而保障不足的问题,其所要克服的在大共同体本位下束缚有余而保障不足的问题,其所要克服的“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也也不不是市场机制本身的逻辑缺陷,而是权力对市场的扭曲是市场机制本身的逻辑缺陷,而是权力对市场的扭曲西方国家是“福利国家”太多了、 “自由市场”太多了,所以人们要寻找“既非福利国家、又非自由放任”的第三条道路。
然而在中国,问题却正好相反我们国家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恰我们国家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恰恰不是恰不是“自由市场过多自由市场过多”,也不是,也不是“福利国家太多福利国家太多”,而是,而是“福利国家福利国家”不够、不够、“自自市场市场”也不够 所以,我国的第三部门一方面应认识到市场逻辑和政府逻辑的局限,并有针对性地予以克服;但是另一方面,更要认 识到 “政府有效”和“市场有效”,并积极地配合政府和市场部门的发展,以 促进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建设 ——参考资料:秦晖参考资料:秦晖《《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中外公益事业比较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中外公益事业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