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参数的计算.ppt
44页第七章 织部工艺参数及机器配 备第1节 白坯织物参数的确定和计算 一 缩率:v 缩率是工艺设计的重要参数,也是最难掌握的参数.v缩率包括织物的经纬纱缩率,织物的下机缩率、 自然缩率及染整缩水率.其中织物的经纬纱缩率 是织物技术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它包括经纬织 缩率和前加工缩率.织缩指由纱线织成织物的经 纬缩率; 前加工缩率指尚未织成织物的经纬纱缩 率(蒸缩率、漂染缩率、捻缩率、经纬纱伸长率 、经纬纱回丝率等)经纬纱缩率经纬纱缩率织物下机缩率织物下机缩率织物自然缩率织物自然缩率织物染整缩率织物染整缩率经纬纱织缩率经纬纱织缩率缩率缩率经纬纱前加工缩率经纬纱前加工缩率纱线蒸缩率纱线蒸缩率纱线漂染蒸缩率纱线漂染蒸缩率纱线捻缩率纱线捻缩率纱线伸长率纱线伸长率纱线回丝率纱线回丝率v织物的经纬纱缩率直接影响到织物的外观,用纱量 和物理机械性能.在实际生产中,难以精确测算,常 采用”先算,后测,再定”或参考类似品种的缩率 加以修正,或采用经验数据.v(一) 织缩率计算v1、经织缩率v定义:由于纱线在形成织物后,经纱在织物中 交错屈曲,因此织造时所使用的纱线长度大于 所形成织物的长度,因而将其差值与经纱原长 之比的百分率称做经织缩率ajv(1)系数计算法:v(a) 原色棉布经织缩率计算公式v经织缩率(%)=(经密÷2+纬密)×(经特+纬特)的分档经织缩系数v注: 经特+纬特如为股线应折成单特(如 :14×2+14×2=28+28=56tex )例:25.4/27.8 tex平布,Pj=254根/10cm, Pw=248根/10cm,25.4+27.8=53.2 tex查得系数=0.0208,则经织缩率 =(254/2+248) ×0.0208=7.8%(b)色织棉布经织缩率计算公式 aj=纬密×经织缩系数 经织缩系数=纬纱平均特数的开方×织 物组织系数 注:(1)若以百分数表示,则保留两位小 数,若以小数表示,则保留四位小数(2)织物的组织系数按不同组织,分 纱经和线经各五档档 次织物组织织物组织系数备注纱经线经11/1平纹0.0073080.008039包括蜂巢组织21/2、2/1、 12/210.0067000.007370包括绉纹组织32/2、1/3、3/1、 21/21重平、斜纹0.0065640.00722042/3、3/2、4/1、 1/4、312/243或 4/2、2/4、33/42 等组织0.0064270.0070705七页及以上缎纹 组织0.0057330.006360包括二六元贡呢v(2).按织缩率的定义公式计算v经织缩率=(织物中经纱原长—织物长度) ÷织物中经 纱原长×100%v(3).生产实测法v织物下机后,成包前进行实测v经织缩率=(实测经纱墨印长度—实测织物墨印长) ÷ 实测经纱墨印长×100%v用实测法来检验工艺计算的偏差。
若测算的结果超过 计划部门的系数计算法的经织缩率,说明实际用纱量 超过计划用纱量 v2、纬织缩率v定义:由于纱线在形成织物后,纬纱在织物中交 错屈曲,因此织造时所使用之纱线长度大于所 形成织物的长度,因而将其差值与纱线原长之 比值称做纬织缩率awv采用“先假设,后求正”的做法v纬织缩率=(经纱穿筘幅宽-实测成包前布幅) ÷经纱穿筘幅宽×100%v练习题:1、已知某织物匹长为30m,其经向织造 缩率为7.41%,试计算浆纱墨印长度2、已知某织物下机幅宽为160cm,上机筘幅为168.6cm,试计算该织物纬向织造缩率v(二)纱线前处理缩率:v1、蒸缩率:v为了避免扭结及纬纱疵点,棉混纺或化纤纯纺纱线 一般都通过热湿定型蒸纱工艺, 蒸缩率表示纱线 经过蒸纱后收缩的程度.T/C ,T/L纱蒸缩率一般为 1.5%v2、漂染缩率:色织物所使用的纱线一般要经过漂 染工艺加工,往往长度会缩短,产生漂染缩率:其 值一般:单纱:2% ,股线:2.5%,丝光:4%v3、捻缩率v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纱线捻合后长度会缩短,其缩短 的程度用捻缩率表示.v一般并捻线捻缩率如下:v并后≦36.5tex 为2%; 并后36.5tex~55.2 tex 为2.5%; v 并后≧55.3 tex为3.5%v4、经纬纱伸长率v经纬纱在准备加工中受到拉伸作用,从而产生伸长 .纬纱伸长很小,可忽略不计.v原色棉布的经纱伸长率:单纱伸长率1.2%,股线 0.3%v色织物的经纱伸长率:漂染单纱1%;漂染股线0.5%v5、经纬纱回丝率v在生产中,各工序投入的原料并非全部制成半 成品或成品,因为在操作中或处理疵点时,不可 避免地造成消耗,必然有部分原料形成回丝.v设计中所采用的回丝率一般根据统计分析而定 .经纱回丝率约为0.3~1%,纬纱回丝率约为 0.6~1%. 工艺计算中常用上、了机回丝,浆回 丝,白回丝.v上机回丝:织轴在上机过程中产生的回丝v了机回丝:织轴在了机过程中产生的回丝v白回丝:在浆纱过程中,经轴架到浆槽之间所产 生的回丝v浆回丝:在浆纱过程中,浆槽到织轴之间所产生 的回丝v以上缩率或回丝均为经纬纱缩率或回丝,作为 计算用纱量的依据. v(三)织物缩率v1.下机缩率:织物在织机上承受一定的张力,在下 机后张力逐渐消失,因此织物产生经向收缩,其收 缩程度被称为坯布下机缩率(一般在下机后2-3天 后不明显了)v计算公式如下:v坯布下机缩率=(机上坯布匹长-下机坯布匹长)÷ 机 上坯布匹长×100%v =(下机坯布纬密-机上坯布纬密)÷ 下机坯布纬密×100%v一般情况下:v斜纹布,哔叽,色织府绸,平布等为2%左右v卡其,府绸,色织格布为3%v劳动布,鞋用帆布大于3% 毛织品:2%~3% v2.自然缩率 v指织物在折叠成件打包存放后所产生的缩率v自然缩率=(成包前织物长度-成包后织物长度) ÷成包前织物长度×100%v棉布成包后1-2个月内缩变较大,随时间延长逐 渐稳定.一般:高特纱织物和卡其织物约为1%- 2%(全线卡其3%);平布约0.5%-1.5%;色织物 :0.55%-0.85%v3.染整缩率v染色布、色织布要经过染色和后整理加工,在 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缩率称为染整缩率,也称缩 水率.其中沿经纱方向产生的缩率称染整长缩 率,沿纬纱方向产生的缩率称染整幅缩率.v染整长缩率=(坯布长度-成品长度)÷坯布长度 ×100%v染整幅缩率=(坯布幅宽-成品幅宽)÷坯布幅宽 ×100%v成品幅宽与坯布幅宽之比称染整幅宽加工系数.v五.织物规格中有关参数的计算与设计v(一)织物紧度与密度的确定v1.紧度与织物身骨.手感有很大关系,是织物设计 中的重要参数之一.v织物经向紧度(%)=经密(根/10cm) ×经纱直径 (mm)v织物纬向紧度(%)=纬密(根/10cm) ×纬纱直径 (mm)v织物总紧度(%)=经向紧度+纬向紧度-(经向紧度 ×纬向紧度)÷100v2. 织物密度v可分为成品密度,坯布密度,公制单位为:根/10cm,小数后不足0.5舍去;在0.5-1之间计0.5; 英制单位为:根/英寸,一般取整数v坯布密度又分为机上和机下密度v本白坯织物规格中所给的经纬密度一般指下机坯布的经 纬密度,其与成品密度的关系如下:v(下机)坯布经密(根/10cm)=成品经密×成品幅宽/坯布幅 宽v(下机)坯布纬密(根/10cm)=成品纬密×(1-染整长缩率) v(二)织物幅宽与上机筘幅的确定v1.织物幅宽有公制(cm),英制(英寸).公制以cm 为单位,取整数.或小数后取0.5.公英制换算时 :0.26`0.75取0.5,0.26以下舍去,0.75以上取1 进位。
公称幅宽即为工艺设计的标准幅宽u 中幅坯布:81.5----124cm GA611---105(44inh);GA611---135(56 )u 宽幅坯布:127-----167.5cm GA615-----150cm(63inh);GA615----180 (75)v本色棉布上机筘幅(cm) =2.筘幅:指全部经纱穿入钢筘时所占宽度.单 位为厘米.计算结果取两位小数,第三位四舍 五入v(二)匹长的确定和计算v匹长的单位米或码.本白棉织物匹长有公称匹长和规定匹 长.v公称匹长:工艺设计时用的标准长度v规定匹长:折布后成包匹长.v规定匹长=公称匹长*(1+自然缩率)= 公称匹长+加放布长v加放布长:包括加放在折幅和布端的长度,以保证棉布成 包后不短于公称匹长.一般1米折幅加放5-10mm.v本白棉布公称匹长一般以30米,40米,60米居多 ,采用联匹制,通常厚织物用2-3联匹,薄织物4- 6联匹,中厚型3-4联匹;色织物一般为单匹,一匹以80码,100码居多.v(三)筘号的确定和计算v筘号是根据经纱特数、密度、织物组织及每筘 穿入数等来确定筘号选用正确与否会影响经 纱断头率、织物幅宽、经密和织物风格等。
v筘号分公制筘号Nk和英制筘号Ne (Ne=0.508Nk)v1.筘号计算公式公制筘号(齿/10cm)=英制筘号(齿/2英寸)= 2.本白棉织物筘号选择经验公式筘号选用可按以下经验公式计算:① 当织物经密不足393.5根/10cm(府绸除外) ,则筘号=[经密(根/10cm)-4]×该品种地组织 穿入根数的常数(K)② 府绸及经密大于393.5根/10cm的其他织物( 包括所有府绸),则筘号=[经密(根/10cm)-4]×该品种地组织穿 入根数的常数(K)+4地组织穿入根数的常数K==v 两根穿入的常数K= =0.475v 三根穿入的常数K= =0.3167v 四根穿入的常数K= =0.2375v筘号计算小数取舍规定:v1)公制筘号:0.3及以下舍去,0.31~ v 0.69取0.5,0.7及以上取1,筘号精确v 到0.5号v2)英制筘号:0.15及以下不取,0.15~v 0.4取0.25,0.41~0.6取0.5,0.61~ v 0.85取0.75,0.85及以上取1筘号精确v 到0.25号v工厂常根据经验快速确定筘号。
要确定筘号时 ,有可能要修正筘幅、总经根数、全幅花数、 全幅筘齿数等数值,计算筘号与标准筘号相差 应在0.4号以内,并要核算坯布经密 v(四)总经根数的确定和计算 1.本白棉织物:总经根数=坯布经密(根/10cm)× +边纱根数×(1- )2. 色织物色织物因织物组织的变化及适应提花需要,其 每 筘穿入数往往采用不相等的方法,因此在色织计 算 时,应根据色经排列、劈花、上机筘幅、穿综过 筘 和分条整经等情况来确定总经根数,往往要经过 反 复调整总经根数=坯布经密(根/10cm)×+边纱根数×(1- )=成品经密(根/10cm)× +边纱根数×(1- )v一般先初算总经根数,初算总经根数=成品幅 宽×成品经密最终的总经根数,一般为每筘 穿入数的整数倍.v3. 边纱根数的确定:以保证顺利织造、整理加 工与布边整齐为原则色织物的布边宽度一般 每侧边取0.5~1cm有时为了调节劈花的需要 ,可适当加宽布边弹力织物为了防止后加工 卷边或荷叶边等,一般要求布边适当加宽至2 cm,如果布身为斜纹组织,则布边斜向与布身斜 向相反.v(五)百米织物用纱量计算v百米织物用纱量(kg/100m)=百米织物经纱用量+ 百米织物纬纱用量v1.白坯棉织物v(1)百米经纱用纱量(kg/百米)==总经根数/(1-经织缩率)*各特经纱用纱量系数(2).纬纱百米用纱量(kg/百米)==纬密(根/10cm)/10*筘幅(cm)*各特纬纱用纱量系数2.色织物 经漂白、丝光、树脂等大整理的产品,按色织坯布用纱量计算公式计算,计算时不考虑自然缩率。
计算公式如下: v(1)经纱百米用纱量(kg/百米)=(2)纬纱百米用纱量(kg/百米)=v例题:某一中平布,其规格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