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仙都中学2022年高一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
8页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仙都中学2022年高一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马克思曾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他们与罗马法制不相符合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A.罗马法维护奴隶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B.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笼络上层阶级C.罗马法为巩固皇帝和元老院的权力提供法律依据 D.罗马法起着管理社会的职能,稳固着帝国的政治经济基础参考答案:D2. 下列关于抗战胜利意义的评述,不恰当的是A.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C.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D.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参考答案:C3. 抗战前,中国许多重要的设施、桥粱、道路等处莫名出现了大量日本口服药“仁丹”广告,后来发现该广告主要通过胡子的画法来表示不同的含义,如左右胡尖上翘地表示道路畅通无阻,八字胡左尖下弯表示左道不通,右道通这表明( )A.日本重视对本国商品的宣传 B.中国技术落后导致交通不畅C.中国药品市场受到日本冲击 D.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蓄谋己久参考答案:D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内容可知,日本的“仁丹”广告并不是为了宣传销售商品,而是为了指示道路通行情况,是为军事侵略服务的,说明日本侵华蓄谋已久,所以D符合题意日本并不是重视广告宣传,题干中没有体现中国技术落后导致交通不畅和药品市场受到日本冲击的情况,所以排除A、B、C选项4. 一位欧洲的环球旅游家,于1918年来到中国的某个大城市,在该城市他不可能见到A.一群年轻人到电影院看《歌女红牡丹》 B.有人在谈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该城市刚好在举办大型舞会 D.读报纸时,看到一则征婚广告参考答案:A5. 2008年10月23日到28日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企业国有资产法和修订后的消防法,使我国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关于我国民主法制的历程表述不正确的是A、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新民主主义的宪法B、文革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C、1982年宪法是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D、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参考答案:A6. “本政府认为,各富强国家为了如何瓜分它们所侵占的弱小民族而继续进行战争,是反人类的滔天罪行,并郑重声明决心根据上述对一切民族都公正的条件,立即签定和约,终止这场战争。
这段材料出自A.“四月提纲”B.《土地法令》C.《告俄国工人、士兵和农民书》D.《和平法令》参考答案:D俄国十月革命后颁布《和平法令》,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终止这场战争”指的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D正确;A是十月革命中;B属于土地法令;C属于政治政权建设7. 郭廷以认为:“太平天国的信仰其实就是一个低级迷信,其组织是绝对的暴力集团,依赖神权、极权、愚昧的统治,只为满足高层人物的无限欲望,丝毫不顾及大众的福利,”该观点A.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推行等级制度B.说明太平天国运动缺乏群众基础C.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有必然性D.指出太平天国运动激化社会矛盾参考答案:C【详解】根据“太平天国的信仰其实就是一个低级迷信,其组织是绝对的暴力集团,依赖神权、极权、愚昧的统治,只是满足高层人物的无限欲望,丝毫不顾及大众的福利”可知,作者从太平天国信仰的思想、组织、统治的方式、等级思想等几个方面说到了太平天国的弊端,从而认为太平天国失败是必然的,故C正确;根据“只能满足高层人物的无限欲望,丝毫不顾及大众的福利”可知,作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推行等级制度说法是正确的,但根据题意可知这是作者提到太平天国运动弊端的其中一方面,故排除A;太平天国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B错误;根据“丝毫不顾及大众的利益”可知作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激化了社会矛盾,但这也只是作者提到太平天国运动弊端的一方面,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故排除D。
8. 14至16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人”与“世界”被发现所起的共同作用是A.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B.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C.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D.巩固了欧美资产阶级的统治参考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强调认为核心,强调人类个性解放,其核心是人文主义思潮,“人”被发现;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日益连接成一个整体,“世界”被发现,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都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故A选项正确;英国是世界上最早产生严格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于17世纪,美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于18世纪,因此其共同作用不能是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故B选项错误;材料中发现“人”和“世界”分别指的是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其共同作用没有动摇欧洲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故C选项错误;14-16世纪,欧洲资产阶级还没有掌握政权,无法巩固欧美资产阶级的统治,故D选项错误9. 作为新型交通工具的火车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B.带来了一些城镇的兴衰 C.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 D.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参考答案:D略10.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发展,1956年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
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 B.企业热衷产品直销C.三大改造,政府取缔 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参考答案:D11.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沿海企业大批内迁,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军阀割据混战B.日本全面侵华C.国民党发动内战D.国家的发展战略参考答案:B【详解】由“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可知,企业内迁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故B项正确军阀割据混战是在二十年代前期;国民党发动内战是四十年代后期,国难当头,发展战略不是重点,所以ACD三项错误12. 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建设突飞猛进一五”计划优先发展A.重工业 B.农业 C.商业 D.农业参考答案:A一五计划根据所学的 知识很容易的知道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故选A13. “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分别来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两阶段最恰当A.一战时期、1928~1936年B.洋务运动时期、一战时期C.甲午战后、一战时期D.1928~1936年、三大改造时期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相关概况,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小荷才露尖尖角”指的是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即19世纪六七十年代;“忽如一夜春风来”指的是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发展,即一战时期。
据此可知,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小荷才露尖尖角”指的是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即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A;荷才露尖尖角”指的是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即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C;“忽如一夜春风来”指的是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发展,即一战时期,而三大改造时期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1953年至1956年底),排除D14. 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也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本书这主要是因为该书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C.明确了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A项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的贡献,排除;B项表述内容单一,排除C项表述不符合“南方谈话”的内容,排除依据材料中提到的书名可知,该书与“南方谈话”有关,“南方谈话”中对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的论述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D项正确15. 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B处发展高潮出现的原因是A.国际环境有利 B.民族独立实现C.社会性质改变 D.政府政策的改变参考答案:D由图可知,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B处发展高潮出现的时间是1895年甲午战争后,这段时间民族工业发展和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可见B处发展高潮出现和政府政策的改变相关,故D项正确;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囯,民族危机大大加深,故A项错误;甲午战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故B、C项错误。
名师点睛】根据示意图找到B处对应的时间1895年后,然后结合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史实回答即可16. 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指出,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是国际局势紧张和冲突的根源,还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国际经济领域“新秩序”的口号这反映了不结盟运动( )A.要求打破大国对国际政治的垄断 B.希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C.由反对霸权主义到谋求经济发展 D.主持国际正义、维护世界和平参考答案:B17.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参考答案:A18. 汉武帝前元三年诏:“农,天下之本也,民之所持生也,而民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朕优其然,故今兹亲帅群臣农以劝之这说明A.汉初商业的繁荣B.西汉农耕生产比较发达C.汉代经济得以恢复D.汉代政府重视农业发展参考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农,天下之本也,民之所持生也,而民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的是汉代政府重视农业发展,D选项符合题意。
汉初由于战乱的破坏,商业并不繁荣,A选项排除材料不能得出西汉农耕生产比较发达的结论,B选项排除汉代经济得以恢复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19. 西汉初期,推行体养生息政策,轻儒薄赋,农业税征收比例曾低至1/30,虽然促成了工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但又远远不能满足王朝财政需要为解决这一矛后,汉武帝时期A.提高农业税和商业税比例B.大量裁减政府机构和人员C.加强了对经济资源的垄断D.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参考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西汉的经济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政府加强了对经济资源的垄断,实行专卖政策,故C选项正确;材料“推行体养生息政策,轻儒薄赋,农业税征收比例曾低至1/30”可知,提高农业税和商业税会违背休养生息的初衷,对经济造成一定的冲击,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并未涉及相关裁减机构和人员的信息,故B选项错误;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是商鞅变法时期,故D选项错误20. 有学者认为:“他的意义不同于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改朝换代,也不仅仅局限于赶跑了一个皇帝,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这位学者所说的“它”是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