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预防.docx
6页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Summary】目的:分析静脉应用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分析53例静脉炎产生原因及采取护理预防措施后静脉炎的发生率对比结果:经过护理预防措施后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选择恰当的注射方法及正确的药品使用原则和认真、细致的观察及护理,可有效的减少静脉炎的发生R543.6A1672-5085(2014)15-0091-02胺碘酮作为第三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多通道阻滞特性,广泛应用于多种心律失常的治疗[1],在急诊科属常用抢救药品因其pH值偏低,呈酸性,对外周血管刺激性大,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即使无药液外渗,也易引发静脉血管、局部组织无菌性炎症轻者引起局部组织发红、疼痛,重者静脉血管条索状改变伴剧痛,甚至出现血管周围皮肤结节状硬结、局部组织坏死,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且易引发医患纠纷分析其发生原因并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预防静脉应用胺碘酮所致静脉炎,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研究的重点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我科共收治应用胺碘酮患者738例,其中2008-2012年1月共414例,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科进行预防静脉输液致静脉炎的专项培训并严格执行,期间收治324例,对比这两个时间段的静脉炎发生率,及发生原因。
1.2静脉炎判定标准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会静脉炎程度判断标准[2]:I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无条索改变,未触及硬结Ⅱ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1.3我科预防静脉炎措施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提高静脉输液操作技能2、选择粗大血管或中心静脉进行输液3、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时间,及严格执行胺碘酮配伍原则4、加强责任心,勤观察,出现穿刺部位疼痛需勤更换穿刺部位5、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6、早发现,早处理,避免静脉炎升级7、对高危患者进行预防处理1.4结果采取预防措施前发生静脉炎37例,发生率8.937%采取预防措施后发生静脉炎16例,发生率降至4.9%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一总计53例静脉炎,其中男32例,女21例,年龄30~91岁,其中I级38例,Ⅱ级9例,III级6例组别使用胺碘酮病例发生静脉炎例数发生率I级II级III级预防前414378.9%2845预防后324164.9%10511.5统计学方法对收集的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2.原因分析:药物因素、血管因素、护理人员因素2.1.药物因素:经分析因输入时间过长发生静脉炎的有12例,其中I级4例,Ⅱ级3例,III级5例.2.血管因素:分析共16例由上述因素造成。
其中I级10例,Ⅱ级5例,III级1例2.3.护理人员因素:1)输液时选择静脉不当:输液选择末梢循环较差或管径较细的上肢静脉以及偏瘫肢体侧的静脉血管均易引起静脉炎;下肢静脉的静脉瓣多,血流缓慢,药液在血管内停留的时间长,也易形成静脉炎;胺碘酮与其他药液同时使用一根血管输入时也可产生静脉炎2)穿刺技术原因:分析由护理人员因素原因引起的静脉炎有21例其中I级22例,Ⅱ级1例,III级0例2.4其他因素剩余4例,3例I级,1例III级,经分析并无上述因素,可能与个体对某种药物的敏感性及炎症的应对反应存在差异性有关3.具体预防措施3.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提高操作技能加强护士基础操作规范化,严格无菌操作,提高穿刺成功率穿刺前,先用生理盐水进行穿刺,确保针头在血管内且回血流畅后再输入胺碘酮;输注完毕后,再用生理盐水10ml推注,这样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使用静脉留置针也可减少药液外渗以及静脉炎的发生,因为留置针外套管对血管壁刺激小,易固定,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轻对病人浅表静脉的破坏,从而减少静脉渗出和静脉炎发生[3]一般多选用22-24G静脉留置针,避免反复穿刺血管,同时留置针每3-4天应更换重新穿刺。
3.2选择合适的血管尽可能选择充盈、粗大、易固定、避开关节的上肢静脉血管泵入胺碘酮,由于充盈、粗大的静脉血管,药液泵入后,很快被血液稀释,降低了药液对血管内皮的刺激及损伤同时要把握好穿刺方法,力求一针见血,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3.3调节输注的浓度,PH值,控制给药的持续时间,胺碘酮注射液一般溶于5%葡萄糖溶液中应用,当浓度在2.5mg/ml或以下时出现外周静脉炎的情况较少;溶于0.9%氯化钠中应用,静脉炎的发生率高,浓度若超过3mg/ml,则会引发外周静脉炎如静脉给药的时间超过1小时,其浓度不应超过2mg/ml[4],在不影响疾病治疗的情况下可提醒医生酌情选用较低的静脉给药浓度,同时尽量缩短静脉给药时间以减少对血管的刺激,并尽早过渡到口服给药3.4勤巡视、必要时更换部位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加强巡视,班班交接,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情况,及早发现、及早处理若有局部疼痛、发红等症状时即使无外渗也应重新更换部位外周静脉给药者应8h-12h更换1次注射部位,减轻药物对同一根血管长时间的刺激3.5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在使用胺碘酮前护士应主动告知该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其独特的药理特性如穿刺部分出现红肿热痛等情况时应及时告知护士,及时处理;同时即使已发生静脉炎情况也便于患者接受,减轻其心理紧张恐惧感。
3.6早发现,早处理,避免静脉炎升级如患者主诉输液部位有红肿热痛以及条索状时,应立即停止在原部位输液,抬高患肢制动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减轻静脉炎的局部症状早期可采用酒精冰片外敷,24小时后可采用50%硫酸镁湿或75%酒精湿敷以上三种方法均要求外敷范围要大于静脉炎面积并保持有效的温度和湿度,可以每天外敷4—6小时,持续4—5天另外还可以采用康惠尔透明贴贴于患处,此法简单易行,效果确切3.7早期预防对于高危患者,尤其是年龄越大的患者使用胺碘酮后发生静脉炎的可能性越高[5],在输注胺碘酮前及输注过程中给予局部涂抹药物或局部湿敷,能显著降低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及延缓静脉炎的发展,对患者的血管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4.结论选择恰当的注射方法及正确的药品使用原则和认真,细致的观察及护理,可有效的减少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发生,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有效的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实现医,护,患的“三赢”Reference[1]毛俊娠,谢强,王丽玉,等.不同护理方法对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影响.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3):23292330.[2]张艳雯,高小雁,崔晶晶.胺碘酮持续静脉泵人可达龙致静脉炎的观察.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4):2291-2292.[3]药晋红,胡牧,张平.输液留置套管针与静脉炎[J].实用护理杂志,1997,13(7):365.[4]文学琴,张钰,王群,等.胺碘酮静脉滴注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四川医学,201l,32(9):1497—1499.[5]赵柳华.外周静脉使用可达龙产生静脉炎的风险与护理干预.临床护理,2011,124(1):198.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