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ppt
54页第二章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十二节第十二节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 呼吸衰竭的概念、身心状况、血气分析诊断标准、氧疗原则和疗效观察 重点重点 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与病情监测难点难点 运用比较法,掌握不同呼吸衰竭的氧疗原则 注意注意概 述1护理评估2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3护理目标4护理措施5护理评价6主要内容1概念临床表现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分型1概 述1COPD等病因等病因通气障碍通气障碍换气障碍换气障碍低氧血症和(或)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高碳酸血症病理生理病理生理紊乱的综合征紊乱的综合征或或概念原发病原发病表现表现精神神经表现精神神经表现消化系统表现消化系统表现泌尿系统表现泌尿系统表现呼吸困难呼吸困难循环系统表现循环系统表现发绀发绀 急危重症,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其死亡率与能否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密切相关 临床表现病因病因气道阻塞性病变肺血管病变神经肌肉病变肺组织病变胸廓与胸膜病变病因④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1 1肺通气不足2 2弥散障碍⑤胸廓于胸膜病变3 3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发病机制血气标准血气标准PaO2<60mmHg 伴或不伴PaCO2 >50mmHg除外情况除外情况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因素所致的低氧基本条件基本条件海平面标准大气压静息状态呼吸空气诊断标准急性呼吸衰竭 慢性呼吸衰竭 本节重点介绍按病程分型分分 类类5健康史身体状况辅助检查治疗要点治疗要点心理-社会状况护理评估2病因诱因 COPD(最常见)重症哮喘严重肺结核胸廓畸形广泛胸膜增厚气胸重症肌无力呼吸道感染(最常见)高浓度吸氧手术外伤麻醉起病情况诊治经过既往健康状况健康史 除原发病症状外,主要表现为缺O2 和CO2潴留引起的多脏器功能障碍各脏器损害体征身体状况((1 1)呼吸困难)呼吸困难:: 最早、最突出的症状。
表现为呼吸费力伴呼气延长,严重时呼吸浅快、点头或提肩呼吸并发“二氧化碳麻醉”时,出现浅慢呼吸或潮式呼吸,严重者还可出现间歇样呼吸((2 2)发绀)发绀: 是缺氧的典型的主要表现发绀以口唇、指(趾)甲、舌明显发绀主要取决于缺氧的程度,也受血红蛋白、皮肤色素及心功能状态的影响口唇及指甲发绀((3 3)精神神经症状)精神神经症状 轻度缺氧注意力分散、智力或定向力减退 缺氧加重烦躁、神志恍惚,嗜睡及昏迷等CO2潴留早期兴奋(烦躁不安、昼睡夜醒,甚至谵妄)CO2潴留加重抑制(表情淡漠、肌颤、间歇抽搐、嗜睡及昏迷等,这种由缺氧和CO2潴留导致的神经精神障碍症候群,称肺性脑病)精神神经系统症状((4 4)循环系统症状)循环系统症状 CO2潴留使外周体表静脉充盈、皮肤潮红、温暖多汗及血压升高;多数病人出现心动过速,严重缺氧和酸中毒时可导致周围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因脑血管扩张,病人常有搏动性头痛 ((5 5)消化和泌尿系统症状)消化和泌尿系统症状 严重呼吸衰竭时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黄疸、蛋白尿、氮质血症等肝肾功能损害症状,少数出现休克及DIC等上消化道出血 外周体表静脉充盈、皮肤潮红、温暖多汗、球结膜充血水肿。
血压早期升高,后期下降;心率多数增快 部分病人可见视乳头水肿、瞳孔缩小,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锥体束征阳性等球结膜充血水肿 血气分析 是确定有无呼衰以及进行呼衰分型最有意义的指标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时,血pH明显降低可伴高钾血症;呼吸性酸中毒伴代谢性碱中毒时,常有低血钾和低血氯辅助检查动脉采血进行动脉血气分析 呼吸衰竭病人由于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特别是呼吸困难,用力呼吸不能满足机体需要时,常表现为恐惧或烦躁不安,产生濒死感心理-社会状况 随着呼吸困难加重,采用人工气道或机械通气时,影响到情感交流,病人出现情绪低落、精神错乱,甚至拒绝配合治疗及护理 部分病人过分依赖呼吸机,一旦脱机,可能出现情绪紧张,对自主呼吸缺少信心由于病人长期受慢性疾病折磨,加上病情突然加重,病人及家属可能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治疗要点 2.迅速纠正缺氧、CO2潴留和代谢紊乱 3.积极处理原发病,消除诱因,防治并发症 1.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 与呼吸道分泌物多而黏稠、咳嗽无力、与呼吸道分泌物多而黏稠、咳嗽无力、 意识障碍或人工气道有关。
意识障碍或人工气道有关 与肺泡通气不足、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与肺泡通气不足、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肺泡弥散障碍有关肺泡弥散障碍有关低效性呼吸型态低效性呼吸型态 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致中枢神经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致中枢神经 系统抑制有关系统抑制有关 与病情危重、死亡威胁及需求未能与病情危重、死亡威胁及需求未能 满足有关满足有关 与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有关与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有关 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上消化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上消化 道出血、道出血、颅内出血颅内出血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31.呼吸困难缓解,发绀减轻或消失2.血气分析指标得到改善3.气道通畅,痰能咳出,痰鸣音消失4.焦虑减轻或消失5.意识状态好转 护理目标4一般护理一般护理 对症护理对症护理 病情观察病情观察 治疗配合治疗配合 并发症护理并发症护理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 健康指导健康指导 护理措施51.休息与体位 卧床休息。
协助病人取舒适且利于改善呼吸状态的体位,一般取半卧位或坐位 一般护理一般护理呼吸衰竭多采用半坐位呼吸衰竭多采用半坐位2.饮食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多种维生素、易消化、少刺激性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对昏迷病人应给予鼻饲或肠外营养 3.氧疗护理 重要治疗措施 (1)氧疗适应证:呼吸衰竭病人PaO2<60mmHg,是氧疗的绝对适应证,氧疗的目的是使PaO2>60mmHg(2)氧疗的方法: 临床常用、简便的方法是应用鼻导管或鼻塞法吸氧,还有面罩、气管内和呼吸机给氧法缺氧伴CO2潴留者,可用鼻导管或鼻塞法给氧;缺O2严重而无CO2潴留者,可用面罩给氧 吸入氧浓度与氧流量的关系:吸入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鼻塞法 鼻导管面罩吸氧(3)氧疗的原则: ①I型呼吸衰竭:多为急性呼吸衰竭,应给予较高浓度(35%<吸氧浓度<50%)或高浓度(>50%)氧气吸入急性呼吸衰竭,通常要求氧疗后PaO2维持在接近正常范围 ②II型呼吸衰竭:给予低流量(1~2L/min)、低浓度(<35%)持续吸氧。
慢性呼吸衰竭,通常要求氧疗后 PaO2维持在60mmHg或SaO2在90%以上(4)氧疗疗效的观察: 若呼吸困难缓解、发绀减轻、心率减慢、尿量增多、神志清醒及皮肤转暖,提示氧疗有效 若发绀消失、神志清楚、精神好转、PaO2>60mmHg、PaCO2<50mmHg,考虑终止氧疗,停止前必须间断吸氧几日后,方可完全停止氧疗 若意识障碍加深或呼吸过度表浅、缓慢,提示CO2潴留加重,应根据血气分析和病人表现,遵医嘱及时调整吸氧流量和氧浓度吸氧及停止的护理记录 1.观察呼吸困难的程度、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 2.观察有无发绀、球结膜充血、水肿、皮肤温暖多汗及Bp升高等缺氧和CO2潴留表现 3.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 4.监测并记录出入液量, 5.监测血气分析和血生化检查 6.监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态 7.观察呕吐物和粪便性状 8.观察有无神志恍惚、烦躁、抽搐等肺性脑病表现,一旦发现,应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病情观察病情观察 (1)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咳痰病情严重、意识不清病人,应及时吸痰遵医嘱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口服或雾化吸入祛痰药。
对症护理对症护理 (2)建立人工气道 对于病情严重又不能配合,昏迷、呼吸道大量痰液潴留伴有窒息危险或PaCO2进行性增高的病人,若常规治疗无效,应及时建立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支持根据呼衰类型调节氧流量及氧浓度根据呼衰类型调节氧流量及氧浓度呼吸机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持 治疗配合治疗配合 药物护理 遵医嘱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对长期应用抗生素病人注意有无“二重感染”遵医嘱使用支气管舒张剂 治疗配合治疗配合 药物护理 在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遵医嘱使用呼吸兴奋剂,适当提高吸入氧流量及氧浓度,静脉输液时速度不宜过快,若出现恶心、呕吐、烦躁、面色潮红及皮肤瘙痒等现象,提示呼吸兴奋剂过量,需减量或停药若4~12h未见效,或出现肌肉抽搐等严重不良反应时,应立即报告医师 对烦躁不安,夜间失眠病人,禁用麻醉剂,慎用镇静剂,以防止引起呼吸抑制 治疗配合治疗配合 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 ①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减轻或消除紧张、恐惧情绪 ②按规程连接呼吸机导管 ③加强病人监护和呼吸机参数及功能的监测。
④注意吸入气体加温和湿化,及时吸痰 ⑤停用呼吸机前后做好撤机护理 并发症护理并发症护理 1.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定期监测血气分析和血生化指标严重酸中毒,遵医嘱给予碳酸氢钠出现低血钾,低血氯时,应及时补充氯化钾2.上消化道出血 详见第四章第八节 注意观察呕吐物和粪便性状,出现黑粪应给予温凉流质饮食,出现呕血时应暂禁食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 经常巡视、了解和关心病人,特别是对建立人工气道和使用机械通气的病人采用各项医疗护理措施前,向病人作简要说明,给病人安全感,取得病人信任和合作指导病人应用放松技术、分散注意力 健康指导健康指导 1 1.疾病知识指导.疾病知识指导 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疾病发生、发展与治疗、护理过程,与其共同制定长期防治计划指导病人和家属学会合理家庭氧疗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2 2.疾病预防指导.疾病预防指导 指导病人呼吸功能锻炼和耐寒锻炼,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及冷水洗脸等;教会病人有效咳嗽、咳痰、体位引流及拍背等方法若病情变化,应及时就诊 健康指导健康指导 3 3.生活指导.生活指导 劝告吸烟病人戒烟,避免吸入刺激性气体;改进膳食,增进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指导病人制定合理的活动与休息计划,劳逸结合,以维护心、肺功能状态 4 4.用药指导.用药指导 遵医嘱正确用药,了解药物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等 1.病人呼吸困难、发绀是否减轻2.PaO2、PaCO2等指标是否得到改善3.气道是否通畅,痰鸣音是否消失4.焦虑是否减轻或消失5.意识状态有无好转护理评价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呼吸衰竭的一种类型,是急性肺的一种类型,是急性肺损伤的严重阶段,是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损伤的严重阶段,是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 临床特点临床特点除原发病表现外,除原发病表现外,以呼吸急以呼吸急促、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促、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本病起病急骤,发展迅猛,如不及早诊治,本病起病急骤,发展迅猛,如不及早诊治,死亡率高达死亡率高达50%50%~~70%7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ARDSARDS病病因因有有肺肺内内因因素素及及肺肺外外因因素素肺肺内内因因素素包包括括吸吸入入胃胃内内容容物物、、毒毒气气、、烟烟尘尘及及长长时时间间吸吸入入纯纯氧氧、、各各种种严严重重肺肺炎炎、、淹淹溺溺。
肺肺外外因因素素包包括括休休克克、、败败血血症症、、严严重重的的非胸部创伤及药物中毒等非胸部创伤及药物中毒等 治治疗疗要要点点为为积积极极治治疗疗原原发发病病,,纠纠正正低低氧氧血血症症,,机机械械通通气气以以及及调调节节体体液液平平衡衡一一般般需需用用面面罩罩进进行行高高浓浓度度((>>50%50%))给给氧氧,,应应用用鼻鼻导导管管或或面面罩罩给给氧氧很很难难达达到到效效果果,,需及早应用机械通气,并需采用肺保护性通气需及早应用机械通气,并需采用肺保护性通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