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五年级音乐《清晨》设计及反思.doc
3页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人音版)《清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清晨》,感受音乐的情绪和意境,能将乐曲分成三段; 2、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能用口风琴吹奏第一段旋律,体会旋律结构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区分歌曲的段落,能够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第一段 教学难点: 能够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阶段目标:通过聆听、律动两个过程,让学生感受清晨的氛围,初步熟悉歌曲旋律 1、情境导入: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在这最美好的时候,你们都会做些什么呢?请随着音乐用动作告诉我播放鸟鸣的声音,引导学生进入清晨的情景) 2、律动:学生随《清晨》旋律律动 二、寓教于乐 学习歌曲《清晨》 阶段目标:体会歌曲各段的不同情绪,并能用不同的唱法进行表现 1、我们来听一听旋律,说说这段旋律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他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播放音乐《清晨》) 2、学生说说音乐的情绪,并谈一谈自己听到后的感受 3、再听歌曲旋律,说说这首歌曲表现了什么景色?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4、学生聆听后说说自己的划分方法可划分为三段) 5、教师指导学生分段进行聆听,进行音乐情绪的分析。
6、讨论:情绪怎样? 第一段欢快活泼;第二段优美流畅;第三段完全重复第一段 7、学生随音乐用lv哼唱歌曲第一段 8、聆听歌曲演唱,感受歌曲所描绘的春天的美景 9、跟录音进行演唱 10、请学生试唱歌曲曲谱并跟着伴奏唱曲谱 三、创造表现 阶段目标:口风琴吹奏一段旋律,体会这两行旋律的特点 1、分组:全班分成3组 2、这首歌曲的第一和第二行旋律有什么特点 这两行旋律前六小节旋律一样,最后两小节旋律不同 3、分小组练习 师:第一小组练习第一行和第二行的前4小节; 第二小组练习第一行的后4小节; 第三小组练习第二行的后4小节 先自己练习,指法分析略) 5分钟后全组再由组长带领进行齐奏练习,学生练习老师指导 四、完美结课 今天我们学习了非常好听的歌曲《清晨》,并且同学们在课堂上用口风琴吹 奏了第一段旋律,希望我们的同学能够像歌曲中所唱的那样,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好好的享受这每一天吧!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人音版)《清晨》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学目标定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目标引领课堂,目标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目标定位过高,学生难以接受,过低,学生学得没意思,本课教学我制订了以下三个目标: 1、感受、聆听歌曲《清晨》,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和朝气蓬勃的情绪演唱这首歌曲。
2、感受这首歌曲明快流畅的韵律,能用简单的肢体语言表现清晨醒来的各种活动,感受人们只争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体会“清晨醒来”这一刻的宝贵3、小组合作选取合适的节奏型用各种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使“清晨醒来”的音乐(音响)更加丰富 这样的教学目标既照顾了差生,又让优生有展示的机会,既面向全体,又注重个体的培养,符合《音乐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 整节课下来,我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听音乐看教师表演,听音乐做动作,听音乐理解歌词,听音乐律动等等环节,始终围绕听来开展活动,每一次的听都是有目的的,这样层层递进,不断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由于音乐艺术的这种特征,这就决定了:第一,在音乐教育中,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音乐教学必须立足于听,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培养其对音乐良好的感受能力,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作为进而学习音乐其他方面技能的基础第二,音乐教育必须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把全部教学活动牢固建立在听的基础上因此,既然听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那么,听觉感知便成了学习音乐的先决条件。
唱歌、演奏乐器、识谱等等均离不开听觉的主导作用,一切音乐教学都离不开听觉,所以在平时课堂当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为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乐器伴奏丰富歌曲色彩 在拓展部分,我给四个小组各一个乐器,分别是手鼓、碰铃、双响筒、沙锤,还给每组四条节奏,请他们给本组的乐器选择合适的节奏为歌曲伴奏,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还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在音乐声响起时,学生们便认真地讨论开了,音乐听了,他们结果也出来了,在每组反馈之后,各组都找到了适合本组乐器的节奏于是,我便安排各组用乐器或者徒手敲打节奏,最后再合奏在我的引导下,一场器乐合奏开始了 四、美中不足之处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当然我这堂课也有些不尽人心之处 导入环节,我请学生说说“早晨醒来会干什么?”我只请了两位学生回答,一个说跑步,一个说刷牙、洗脸,我就马上让他们听歌曲做动作了,学生们大都只做一些跑步、刷牙之类的动作,非常单调仔细分析,是因为被我点到的学生太少了,以至于把他们的思思维给限定了,只知道做这几个动作,所以,我应该多叫些学生回答,拓宽他们的思路,也会使下一个环节——听音乐做动作,更加丰富些。
乐器伴奏是学生们最喜欢的环节,可这节课我只准备了四个人的份,以至于其他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敲,为他们伴唱这里,我本想,让每个人都拿一个乐器,后来想想,觉得有点喧宾夺主,而且可能会影响歌曲的演唱,所以就取消了可正像一位同事说的那样:“没有乐器的学生怎么办?如果我是学生,我可能也很想要是啊,每位学生都想要乐器,可没有这么多乐器怎么办呢?如何让学生没有乐器也同样快乐,也乐意呢?这些问题值得我去慢慢思考,也有待改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