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限额令欲降网络支付风险.docx
5页限额令欲降网络支付风险 文/ 本刊记者 王漪日前央行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被外界解读为引导支付机构“去银行化”,进一步回归“小额支付”和“通道”的本质,降低网络支付风险但《意见稿》中对开户验证、支付限额、业务范围等做出的多项规定,被称为“限额令”,一时间内刺激了行业和消费者的神经单日支付限额被误读“ 如果一天只能在网上支付5000元,那太少了,要是买高端产品估计不够用《意见稿》一出,“剁手族”们对于其中一条新规怨声载道根据这份文件,“支付机构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含)以上要素进行验证的交易,单日累计限额由支付机构与客户通过协议自主约定;支付机构采用不包括数字证书、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含)以上要素进行验证的交易,单个客户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金额应不超过5000 元(不包括支付账户向客户本人同名银行账户转账,下同);支付机构采用不足两类要素进行验证的交易,单个客户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金额应不超过1000 元,且支付机构应当承诺无条件全额承担此类交易的风险损失赔付责任简单说来,《意见稿》对不同安全级别的支付指令验证方式分别设置为单日付款不超过5000 元、1000 元的限额。
同时还对综合类、消费类支付账户分别规定年累计20 万元、10 万元限额对于外界的质疑声,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相关负责人公开回应时解释,上述限制性规定仅适用于消费者支付账户内的资金扣款,对那些使用快捷支付和银行网关支付的消费者基本没有影响,并称极小部分超出上述年度和单日付款限额的客户,可以选择支付机构提供的跳转银行网关或快捷支付方式,用本人的银行卡完成付款他表示,限额数据的确定,既参考了国内典型代表支付机构的业务分析数据,也考虑了尊重现实需求与未来支付业务的规范发展,防范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规模过度膨胀引发资金风险一向讲求用户体验的互联网行业,近年来在移动端的支付量增长迅猛据平安证券银行研究团队提供的数据,2014 年第三方网络支付 8 万亿元,同比增长50%,移动端支付6 万亿,同比增长390%,增长幅度大大超过PC 端支付在央行看来,根据以往统计数据显示,这种限额管理不会对人们的日常消费造成太大影响据对国内典型代表性支付机构2014 年网络支付业务数据的分析,2014 年,61.3% 的个人客户使用支付账户余额进行消费、转账、购买投资理财产品等(即《意见稿》规定的综合类支付账户),全年累计付款金额不超过1000 元,80.12% 的个人客户不超过5000 元,98.5% 的个人客户不超过20 万元;72.31% 的个人客户支付账户余额仅用于购物消费(即《意见稿》规定的消费类支付账户),全年累计付款金额不超过1000 元,92% 的个人客户不超过5000 元,99.72% 的个人客户不超过10 万元。
对于央行网络支付限额的政策,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不无道理限额有利于保障客户资金安全,因为支付账户所记录的资金余额相当于‘预付款’,不受《存款保险条例》保护艾瑞咨询分析师李超认为,近年来,第三方支付账户沉淀资金被盗取、挪用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对于第三方支付的功能限制,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风险积聚在去年,央行也出台了网络支付管理的征求意见稿,规定的单日支付额度是1000 元,比今年更加严格因此有消息称,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仍在和央行沟通中,未来是否会放宽还是未知免费转账可能终结目前,在网络支付机构转账既可以从本人的支付账户向他人的支付账户转,也可以直接向他人的银行卡转但未来如果不知道对方的网络支付账户,就不能向其转账了此次《意见稿》提到,支付机构为客户办理银行账户向支付账户转账的,转出账户应仅限于支付账户客户本人同名银行借记账户;办理支付账户向银行借记账户转账的,转入账户应仅限于客户预先指定的一个本人同名银行借记账户转账还是可以的,但是只支持同名账户之间,如果要想转账给别人,不支持直接将钱转入对方账户,要多一步操作网络支付行业从业者黄海冰解释,“现在很多使用第三方支付的人,并不会选择直接转账到银行卡,因此这种规定还是可以满足小额多频的社交支付。
但他也提到,目前在交房租、捐款或者学生缴纳学费等支付场景,已经和支付平台的转账业务密不可分,有的便是直接转到对方的银行账户上与此同时,机构转账的免费时代可能也将不复存在黄海冰提到,因为时间差,机构的账户里沉淀了不少资金,原本网络支付机构可以拿这些资金赚钱,以补贴转账产生的费用如果账户限额,现在这部分收益消失或减少的话,可能会向用户收取一定费用而一旦网上支付平台无法免费转账到银行卡后,银行业仅这方面的收入就能增加百亿元很多消费者担忧,免费转账或许也会伴随着规定出台而终结《意见稿》一出,作为网络支付两大巨头,腾讯和支付宝方面很快作出回应腾讯集团互联网金融公关中心也表示,近期腾讯相关业务团队会和央行保持紧密沟通,为正式的管理办法建言献策,努力创新、提高便利,共同促进支付行业发展支付宝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是在央行及各级监管部门的关注和支持中蓬勃发展起来的一个健康发展的行业需要监管,不断开放进步和前瞻的监管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发展新规定里的这些限制对中小型支付平台的生态可能产生较大冲击,但对巨头没太多影响有业内人士表示腾讯、阿里巴巴等企业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布局已相对完善,该拿的牌照基本都拿了,所以自然不用担心。
核验身份增加支付机构运营成本近年来,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新兴行业主体的网络支付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有数据统计,目前全国取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公司约270 家,2014年,支付机构累计发生网络支付业务374.22 亿笔,金额24.72 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3.43% 和137.6%《意见稿》出台后,央行有关人士表示,近年来非银行支付机构(以下简称支付机构)以服务电子商务发展和为社会提供小额、快捷、便民的小微支付服务为宗旨,适应公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差异化支付需求,网络支付服务得到快速发展但支付机构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问题和风险不断显现,消费者未能得到有效保护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支付账户普遍未落实账户实名制据公安部反映,不少机构为“黄赌毒”、洗钱、恐怖融资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便利曾有某支付机构通过开立大量假名支付账户,为境外赌博机构提供支付交易高达数千亿元,非法跨境转移资金风险巨大针对这一问题,此次《意见稿》第九条规定,支付机构为客户开立支付账户的,应通过三个(含)以上合法安全的外部渠道对客户身份基本信息进行多重交叉验证,确保有效核实客户身份及其真实意愿,不得开立匿名、假名支付账户,综合账户需要面对面核验身份,或者用至少5 种方式进行交叉验证身份。
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如果采用面对面核验身份的方式无疑会增加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运营成本,企业如果像银行一样在各大城市开设固定网点将是一笔很大开支网友们也担心到时会出现让多个部门来证明“我是我”的情况对此,黄海冰表示,规范账户开立确实会提高账户的安全性,对于消费者来说影响不会特别大,但建议简化交叉审核验证环节,比如利用第三方机构能选择和银行所持的信用卡、借记卡已有的个人信息,进行审核,简化流程毕竟银行在发卡时已对持卡用户做了验证,相关信息也录入了公安系统,如此一来,可以减少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工作量,也能够保证账户安全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