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克、克、吨 教案教学设计.docx
22页三千克、克、吨 教案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了解1克、1千克、1吨的实际质量,建立清晰的质量单位的概念2、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了解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的字母表示方法,了解用秤可以称物体的轻重4、能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与克、千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进一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了解1克、1千克、1吨的实际质量,建立清晰的质量单位的感念2、难点吨的质量概念的建立课时安排:5课时有多重(10)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教学难点: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用具:各种秤、幻灯、小黑板、1千克的盐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1、游戏导入。
请三位学生到台前做“背一背”的游戏(请一位同学背另外两位同学,被被的两位同学轻重对比明显)背的同学把感受讲给同学们听,让学生感受到人是有轻重的2、实践体验再请学生掂一掂桌上或带来的物体,感受物体的轻重并互相说一说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1、认识秤2、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⑴、称一称⑵、掂一掂⑶、估一估⑷、找一找⑸、猜一猜⑹、拎一拎⑺、说一说⑻、小结:生活中常用千克做单位表示物体有多重3、建立克的质量观念4、单位换算⑴、让学生通过称一称、算一算等活动,理解1千克=1000克如可以通过称2袋500克的盐,也可以称5袋200克的米等活动⑵、用“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并让学生说说再哪儿看见过这种符号三、拓展应用1、一个鸡蛋重()一个西瓜重()2、2kg=g4000g=kg7kg=g8000g=kg3、实践活动 我的体重 同伴的体重 一个土豆 我的书包 我的估计 称量结果 4、想一想: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中有何收获?2、布置课后实践活动任务:用秤在家分别称出1千克、2千克的物品并掂一掂课后反思:有多重(11)教学目标:1、进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培养学生的估计和解决与千克、克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掂一掂、猜一猜中帮助学生建立千克、克的质量概念4、培养学生与人友好合作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进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教学难点:正确估计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老师昨天上超市买了一些大小差不多的苹果估计一下:几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学生随意估计的结果可能是杂乱、盲目的,在此矛盾的基础上,教师提问:怎样估计才能尽量使结果准确一些呢?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怎样估计才能尽可能使结果更准确一些?学生的估计方法可能看有:拿出一个苹果称一称,再根据这个苹果的质量去进行推算;先称好了1千克重的物品,用手掂一掂,再去掂苹果,看几个苹果的质量掂起来和前面的感觉相似;直接用秤称等2、全班交流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估计方法带领学生进行验证问题:从录像中你明白了什么?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学生再次用弹簧秤称出1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哪样的物品的质量重1千克2、第2题先让学生拿出一枝铅笔估一估,再用天平称一称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1、总结:说一说估计一样物品的质量要使结果尽量准确必须注意什么?2、想一想,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学反思:1吨有多重(12)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教学难点: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用具:各种秤、幻灯、小黑板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今天小明遇到难题了,他不知道大象大约有多重大家愿不愿意帮帮他?二、探索新知:1、猜一猜让学生猜一猜大象的质量,引出质量单位“吨”2、看一看,算一算利用图片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说一说3、说一说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看一看,第一幅图的意思是这座桥最多能承受“50吨”的质量4、练一练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吨的质量单位三、拓展应用1、4千克=()克3吨=()千克50000克=()千克()t=2000kg18t=()kg()kg=6t2、填上合适的单位(克、千克、吨)5005025053、连一连2克2千克200千克400克4、在○里填上“>”“<”或“=”500kg○3kg1kg○300g9kg○9000g800g○10kg3kg○3t4000g○4t8000千克○8吨4500克○4千克3t○3600kg5t○5000g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1、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质量单位“吨”有一些什么了解?2、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课后反思:练习四(13)教学目标:1、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进一步建立千克、克和吨的质量观念。
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和吨有关的实际问题3、初步经历质量单位的形成过程,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4、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某超市招聘售货员的考试,要求应试的人员必须掌握最基础的质量单位的有关知识,刚好我们才学过了这方面的知识,大家有没有兴趣试一试?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称物品,认秤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为什么下面两样物品称出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2、贴标签以给商品贴上质量标签的游戏形式出现,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千克和克的实际质量,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3、补标签教师创设情境:“下面这些物品和动物的质量标签上的质量单位漏写了,你能把它们填补完整吗?”学生用不同的手势表示“千克、克、吨”,集体完成,并请学生陈述自己的理由4、比较下面物品的轻重教师用第3题中单纯的式子变为比较两种标明质量的物品轻重,吸引学生参与复试1、第5、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第7题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理解图意;尝试列式解答;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3、第8题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同桌交流4、第9题。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最后全班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多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第10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操作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能有:10克10克地称5次;先称30克,再称20克;先称2个20克,再称10克等6000克=()千克3kg=()g4吨=()千克6000t=()kg4千克500克=()克3吨70千克=()千克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第11题这道思维训练题蕴含着代换的数学思想,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用学具代替苹果梨子摆一摆,增强直观性解题思路是:3个苹果和3个梨合起来刚好和9个桃子一样重,所以1个梨和1个苹果应和3个桃子一样重学生若有其他的合理想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教学反思:搭配中的学问(14)教学目标: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3、让学生运用学具摆一摆、配一配,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搭配方法及过程进行比较,明确有序搭配的科学性4、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教学难点:有序搭配,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学校食堂每天为同学们提供午餐盒饭,每一份盒饭含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2、出示“星期三菜谱”,学生在明确“菜谱”内容后提供问题“星期三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呢?”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学生分4人活动小组探索解决“星期三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学生的方法可能有“画表格”、“画搭配路线图”、“文字记录”等,教师应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解决问题对于有困难的小组和同学,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准备的学具摆一摆、配一配2、全班交流教师将学生记录的搭配方法板书到黑板上3、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搭配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搭配方法及搭配过程进行比较,说一说“怎样搭配才不会出现遗漏和重复?”明确有序搭配的科学性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重点介绍画“搭配路线图”,并用多媒体进行演示4、学生根据前面所得经验独立完成并汇报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出示教材“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