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个体主体性.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309041168
  • 上传时间:2022-06-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6.09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个体主体性 论个体主体性 【作 者】常宗耀 【作者简介】常宗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社会科学系一般认为,主体性是指人的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及这种目的性和计划性作为社会发展的不可动摇的客观趋向,转化为对外部世界及人自身改造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我认为,这还不够,应把主体性置于现实地活动着的充满千差万别的个体的个体性之上这个意义上的个体性,与人的个性、气质等密切相关,但又不等于人的个性,也不等于人的个别性,而在于这种个性及个别性所具有的对人类改造世界,推动社会前进的本体论意义在这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思想  一解开人类历史发展之谜,最基本的起点是现实生活着的无数个个体的现实的生产活动和因此发展起来的社会关系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要使“人民群众”不成为一个空洞的概念,就必须落实在“现实的个人”身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唯物史观,正是贯穿着这样一个基本思想任何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生存下去的条件是获取维持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起初的人与人结成的群体关系,不是人们的目的,而是各个人为满足自身生存下去的手段就是说,在“任何情况下,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但由于从他们彼此不需要发生任何联系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不是唯一的,由于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以及他们求得满足的方式,把他们联系起来(两性关系、交换、分工),所以他们必然要发生关系。

      因而这种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个人相互间的这种私人的个人的关系,他们作为个人的关系,创立了——而且每天都重新创立着——现存的关系[①]因此“个人之间的交往的条件是与他们的个性相适应的条件,在这些条件下,生存于一定关系中的一定的个人只能生产自己的物质生活以及与这种物质生活有关的东西,因而它们是个人自主活动的条件,而且由这种自主活动创造出来的[②]就是说,以一定方式进行生产活动以去创造物质生产资料的个人,一方面发生了对自然的关系,这种关系既是一定的个人自主活动的条件,也是自主活动的创造物;另一方面,在这种条件下所结成的人与人的交往关系,是与这些个人的个性相适应的,是内在于他们的自主活动本身的各个人的不同个性、不同的内在需要,都必然要求在求得生存的基点上统一起来,从而构成实践的合目的性形式这便是既舍去了各个人的片面的自私需要而又满足了各个人的共同需要由于不同地域、不同的自然条件和与此相应的不同的个人活动的倾向形成了各个不同的文化传统、法权关系和政治形态,所以,马克思恩格斯说:“社会结构和国家经常是从一定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③]再从人的整个历史发展阶段来看,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和个人的解放程度基本上是正比例的关系。

      马克思把人类社会的整个发展阶段划分为三大形态,均以个人的解放程度作为重要依据第一种社会形态为“人的依附关系”,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原始社会虽然是一个平等的无阶级无剥削社会,但由于生产力水平极低,人与人只有紧密地相互依附才能存活下去个人和社会直接同一人与人除了外貌与体质上的不同以外,没有更深刻的社会差别所以,个人的个体性几乎处于零的地位奴隶社会是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产生的虽然大批奴隶牲畜般的劳动豢养了一个腐朽的奴隶主阶级,但同时也因此把一部分人从直接的物质活动中解放出来,从事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创造活动封建社会的“人的依附关系”已渐渐向“物的依赖关系”转化封建主对劳动者的剥削,不是靠直接的肉体摧残,主要是靠地租的形式进行这样,就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调动了个体劳动者的生产热情和改造生产工具的内在动力第二种社会形态是指资本主义社会的“物的依赖关系”在这里,剥削者和被剥削者都为物的关系所左右资本家依赖于“物的关系”去剥削劳动者,无产者由于一无所有,也只有“依赖于物”被剥削一方面,大量的劳动后备军使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每个劳动者不得不被迫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身的劳动技能,从而从内部强化了整个社会的劳动者的素质;另方面,剥削者为了追逐更多的物质利益,不致从物的竞争中败下阵来,便不惜花血本不断地改造生产工具,降低劳动成本。

      因此,与“物的依赖关系”相对应的便是极端膨胀的个人主义,它比“人的依附关系”的社会开辟了个人创造性的更为广阔的场所真正意义上的个人是在劳动者完全控制了自己的生存条件的情况下才发生的历史事实这便是第三种社会形态,即“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共产主义社会[④]在这里,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管理国家和生产,因此只有在“这个集体中个人才是作为个人参加的它是个人的这样一种联合(自然是以当时发达的生产力为基础的),这种联合把个人的自由发展和运动的条件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⑤]因此,共产主义制度建立的现实基础正在于“它排除一切不依赖于个人而存在的东西,因为现有制度只不过是个人之间迄今所存在的交往的产物[⑥]更进一步地说,推进历史发展的根本目的,正是在于个人的解放,不仅每个单独个人的解放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是一致的”,而且,历史将“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⑦]由此可见,作为个人的个体性的自由发展在社会的构成上便具有了本体论的意义。

      社会的充分发展正在于突出地显示个人的个体性  二主体性和个体性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虽然对主体性这个概念有诸多方面的歧义,但基本上都接近或类似以下提法:主体性是指以实践为其存在本质和方式、在具体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现实活动的人,它具有按照人的能力方式、需要和尺度去积极地变“自在之物”为“自我之物”及由此体现出的“创造性”、“自主性”以及对主体自身的能动调节和积极的塑造我认为,以上提法是不全面的当人类为了生存下去,结成一定的关系的时候,同时构成两种关系一方面是人同自然的关系,即面对自然的“自在性”而转化为人的生存之物的“为我性”所体现出的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能动性另一方面,人与人又形成他人对自己的相异的关系上述提法主要是停留在第一方面的关系上,对第二方面的关系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论述上由于这些论述没有落实在实践活动中的个人的个体性之上,因而始终捕捉不住何为主体性所谓个人的个体性,其基本意思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区别于他人的特征这主要由三方面的因素构成:1、每个个体的生活环境、教育程度、特定的社会氛围的区别;2、先天的气质、性别、遗传因子、认知结构;3、个人的自我意识程度、积极地和消极地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的能力及由此构成的个体主体性的程度的差别。

      当我们去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主要是针对所有社会成员体现出的人的本质,而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个体差别和个别的特征可以忽略不计但当我们从社会内部来看人的实践性作用的时候,就不可以如此了第一,主体性概念是一个历史概念,因而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充实着新的实践内容的变化的概念这应是唯物史观视野中的主体性概念的基本内涵从历时的角度说,以往时代的实践主体性的体现程度可以进行前后的整体对比,以看出前一时代和后一时代的主体性的体现程度的差异,从前后的生产情况的主要事例中找出其量变过程和质变特征但一到对社会关系构成的内部因素进行分析时,却总得落实到特定的个体身上,落实到那个时代站在社会实践前列的特定的社会成员的身上我们说到近代工业革命,不能不谈瓦特的蒸汽机革命我们论及近代的科学实践,就不能不谈伽利略再从共时的意义说,并非每个社会成员都具备以上所说的条件由于所处的社会实践环节各异,一方面需要具备不同的专业能力,同时又有难易浅深的差别,因此,每个社会成员要体现出他之作为社会成员的主体之性,必然体现为特定个体的成长过程正因此,所以列宁说:“历史必然性的思想也丝毫不损害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全部历史正是由于那些无疑是活动家的个人的行动构成的。

      [⑧] 第二,主体性概念的核心在于人的积极能动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作为社会成员的实践创造性活动,体现出必然性和偶然性,社会共有智慧的继承和个人的天才能力的完美结合,而这种结合只能以个别社会成员的鲜明个人性体现出来就是说,个们对世界的改造和人对人自身的改造,根源于人的客观需要这种需要给人以动力,作为人的有目的的积极的主观努力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而具体的创造者一方面在无数次的偶然的摸索中去找寻真理的火光,同时它又体现为人自觉把握自身命运的必然性的行动;另方面,创造者总是在继承了以往的人类实践的智慧,站在巨人的肩上进行新的创造,同时这个创造又总是带有创造者本人所特有的行动过程的个体特征抽去了个人,也就把创造性悬到空中了第三,社会成员的创造性必然寓于目的性、计划性及行动过程中这可以分三个环节来看,即自我意识、主体意识和行动意识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身所处的环境和自身所拥有的社会实践能力的意识程度主体意识”指:个体对积极地塑造自身和开拓实践范围的客观需要的主观化的需求实践意识”指:个体对人类历史发展和时代发展趋势的“使命感”的自觉承负就是说,任何一个社会成员的行动的有效性、现实化及对象化,最基本的条件是对外部世界的正确反映及“复制”。

      其准确性作为行为者的行为导向指导着人们的实践在这个基础上产生通常的“自我意识”,但并非个体的“主体意识”主体意识还必须体现为一种积极地深入社会深层结构,努力地塑造自己,从而把自己推进到历史发展的偶然性的环节上的必然性的征途上,无所畏惧地承担起推动历史发展进程的使命因此,个体活动的创造性扎根于人的社会实践,生长于人的积极地掌握自身的命运,在偶然的生命行程中,把握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从而“未来”便在人们的筹划中,展示她的魅人的光环共产主义作为通向未来社会的现实化的运动,并转化为个人的理想和使命,鼓舞着无数的人们为之奋斗,原因正在于此以上所言,都只有落实在个体身上,落实在个体的行为上,落实在个体的行为的始发上,才能窥见主体性的具体体现据此,我们说,主体性只可能具体地体现为个体主体性,不存在超越个体的主体性  三个体主体性有三方面的原因构成第一方面,个人直接是社会存在物马克思说:“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成为一个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同样地也是总体、观念的总体,被思考和被感知的社会的主体的自为存在,正如他在现实中既作为社会存在的直观和现实享受而存在,又作为人的生命表现的总体而存在一样。

      [⑨]就是说,个人是具体的生命存在和作为观念总体的自为存在的统一一方面,他以自身的独特言行,鲜明的个人风貌、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角度、或沉郁或风趣的气质区别于他人;另一方面,他所拥有的作为人的生活条件,语言交往,生存手段等等享受着社会的给予,与他人共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以共同的现实条件生息繁衍正因此,个人即使在“很少情况下才能同别人直接交往的活动”,甚至哪怕“不采取共同的、同其他人一起完成的生命表现这种直接形式,也是社会生活的表现和确证[⑩]第二方面,由于分工所造成的个体处于社会结构的不同环节,决定了个体主体性的不同体现程度当人类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极低的时候,人们为每日每时的生存威胁所迫,总是处于为必然性的因素所驱迫的状态为了更进一步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只有通过分工最初的几种分工是从事体力劳动的群众和从事管理劳动、经营商业和掌管国事及随后从事艺术和科学的少数特权分子之间的大分工这造成不同社会成员处在或远或近于经济基础的社会现象因此,“我们所研究的领域愈是远离经济领域,愈是接近于纯粹抽象的思想领域,我们在它的发展中看到的偶然性就愈多,它的曲线也就愈是曲折[①①]“这种在一定条件下无阻碍地享用偶然性的权利,迄今一直视为个人自由。

      而这些生存条件只是现存的生产力和交往形式就是说,只有在远离经济生活领域,人们才可能进行现实化的随意的想象,以及某种看似仅仅是进行智慧练习的游戏活动马克思曾经谈过,即使在资本主义社会大生产的条件下,也还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