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MWp光伏发电工程35kV集电线路工程工程施工方案及作业指导书.doc
41页火电建设有限公司作 业 指 导 书编制单位工程名称85MWp农业光伏电站B标段施工项目单位工程35KV集电线路工程 项目编码版 次第一次名称:35kV集电线路工程编 写日 期审 核日 期会签工程部日 期质管部日 期安保部日 期批 准日 期目 录1 编制依据及引用标准 12 工程概况及施工范围 12.1工程概况 12.2工程规模 13施工作业人员配备及人员资格要求 34施工所需机械装备及工器具量具、安全防护用品配备 44.1施工所需机械装备及工器具量具 44.2安全防护用品配备 55 施工条件及施工前准备工作 56施工方案、进度计划/安排、程序及要求 67质量控制及质量验收 347.1质量控制标准 347.2中间控制见证点设置 347.3中间工序交接点设置 347.4工艺纪律及质量保证措施 347.5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 348 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管理要求和措施 34附录 37附表7-1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明细表 37附表8-1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计划表(RCP) 38附表8-2环境因素及控制措施一览表 39附表8-3绿色、洁净化施工措施一览表 401 编制依据及引用标准1.1《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2部分:架空电力线路》(DL 5009.2—2004) 1.2《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国家电网安监[2009]83号)1.3《输变电工程施工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线路工程)1.4《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示范手册》(送电工程分册)1.5《35kV及以下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3-92 1.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03 & J 253—2003)1.7《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2006年版)1.8公司《质量、安全健康、环境管理手册》(2008-01-02)1.9《绿色施工导则》(2007-09-10部颁)1.10设计院资料1.11生产厂家的相关资料1.12本工程施工组织总设计2 工程概况及施工范围2.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xx35MWp光伏发电工程35kV集电线路工程,新建线路由A、B、C三条线组成,前端联接到现场光伏区,后端接入至35KV高压柜。
本工程共计铁塔58基,其中A线新建铁塔30,B线新建铁塔28基2.2工程规模各类铁塔塔脚底板向上9米段内采用防盗螺栓连接为防止由于导线的振动引起杆塔头部横担的螺栓松动,在下导线横担下 2 米以上至塔顶的螺栓加装防松片,即扣紧螺母所有的铁塔、横担及金具全部采用热镀锌防腐,接地螺母采用防卸螺母各种杆塔的型式和主要尺寸详见“杆塔一览图”A线各种杆塔型号及数量计列:A线杆塔型号数量B线杆塔型号数量1B1Z4-JB111B1Z4-JB111B1Z4-JB221B1Z4-JB221B1Z4-JB351B1Z4-JB341B1Z4-Z1121B1Z4-Z1141B1Z4-Z2101B1Z4-Z26合计30合计283施工作业人员配备及人员资格要求序号岗 位资格要求数量备注1施工队长1施工经验丰富2技术员2技术熟练,经验丰富3安全员4施工经验丰富,认真负责4质检员25起重工2专业人员6焊工2专业人员7测量工4专业人员8辅工154施工所需机械装备及工器具量具、安全防护用品配备4.1施工所需机械装备及工器具量具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1吊车25T台12起重滑车2T单个13起重滑车3T单个54起重滑车5T单个45起重滑车6T双个16钢丝绳φ9×8m根47钢丝绳φ11/12.5×50m根6/18钢丝绳φ12.5×20.8 m根19钢丝绳φ12.5×250 m根110钢丝绳φ15.5×25.5 m根111钢丝绳φ21.5×35 m根112白棕绳φ19×30m根213白棕绳φ19×80m根214角铁桩L75×6×1.5m块4515钢地锚5T个416卸扣3T个717卸扣5T个418卸扣8T个119大铁锤16P把620地桩1T、2T个1221滑车1T单个422大剪刀把223钢丝鼻子φ12.5×2m根224钢丝鼻子φ21.5×5m根125钢丝鼻子φ21.5×7m根126吊带R01—10 6m根127吊带R01—25 3.5m根128双保险安全带套84.2安全防护用品配备4.2.1个人安全防护用品配备:安全帽、安全带、防护眼镜、速差自锁防坠器等;4.2.2施工区域安全防护用品配备:安全网、安全围栏、安全警示牌等。
5 施工条件及施工前准备工作5.1设备及安装材料已到货,并清点、检验完毕当角钢弯曲变形量超过2‰并在变形限度范围内时,可采取冷矫正法矫正,但矫正后的角钢不得有洼陷、凹痕、裂缝5.2铁塔基础必须经中间验收合格,基础混凝土强度须达到100%,当采取有效防止基础承受水平推力的措施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允许不低于设计强度的70%5.3铁塔组立前应对场地进行平整5.4施工前应熟悉设计文件和铁塔图纸,并进行详细的现场勘察5.5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机具进行检验或试验,不得使用不符合安全规程要求的工器具,铁塔组立的加固绳和临时拉线必须采用钢丝绳6施工方案、进度计划/安排、程序及要求本施工方案主要包括基础施工,铁塔组立、架线施工、光缆施工、接地施工、线路防护设施六个部分6.1.1基础施工基础施工首先要通过线路复测,只有当线路复测符合设计规定时才可进行基础分坑与开挖基础开挖深度与宽度符合要求时,进行钢筋的绑扎与模板安装(H点),经现场检查见证合格后,可实施混凝土浇筑工作(W点)6.1.1.1. 线路复测分坑前必须对照杆塔明细表和平断面图进行线路复测复测线路包括以下内容:档距、直线、转角度数、塔位中心桩高程、导线对地距离可能不够的凸起点高程、10kV及以上电力线、三级及以上公路、二级及以上通讯线高程,作好书面记录,并上报项目部。
当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查明原因,超标准的必须纠正:1、以设计勘测订立的两个相邻直线桩为基准,横线路方向偏差大于50mm2、当采用经纬仪视距法复测距离时,顺线路方向两相邻杆塔位中心桩间的距离与设计值的偏差大于设计档距的1%3、转角桩的角度值,用方向法复测时对设计值的偏差大于1'30"4、高程复核值与设计值的偏差超过0.5m5、施工复测应采用正倒镜法,两侧回测角值其偏差不能超过1'30"线路复测完毕后两天内,把复测记录整理好,在施工测量中发现超过规范要求与设计不相符的、保护边坡不够的、因特殊原因需移动桩位的、直线侧不通的应及时上报项目部,以便会同设计一起解决本线路施工放样前要认真核对地形、杆位桩号、复测档距,不得以施工测量允许误差的方式来移动杆塔位置,确要移动杆塔位必须征得设计同意在施工进程中,若发现平断面图上没有的,新增加的被跨越物或距离、高程不相符的情况,特别是发现设计漏测的风偏、边线,应及时向设计人员反映,以便检验和修改,防止放线后对地距离不满足规程要求的现象发生加高基础(基坑加深)时保护范围的测量,应在减去加高值处进行测量6.1.1.2. 基础分坑对于较平坦地形,采用井字分坑法利用四周付桩成直线和根开距离,分出坑中心桩。
施工方法如下图:井字分坑法示意图对于地形崎岖复杂处,采用角度分坑法已知坑深,确定的坑口尺寸,利用公式算出旋转角与平距定出AEB三点,取2a尺长,两端与AB连接,再以尺中部a处拉紧勾出C点折向另一侧勾出D点施工方法如下图:角度分坑法示意图分坑过程中除做分坑记录外,遇下列情况需绘制塔基平面草图,并会同设计处理:1、基础保护范围不够2、拉线坑基面与主基础杆位基面有较大高差3、位于上下坡度较陡或坎边的拉线坑4、基础处于上、下梯田或高低坎时6.1.1.3. 基坑开挖本线路工程开挖基础主要有掏挖式基础和人工挖孔桩式基础1、掏挖式基础(1)基面平整按设计要求和掏挖基础的基面稳定及边坡要求,进行基面放样、平整平整基面时应考虑基面的排水,排水方向以不冲刷基面边坡为宜2)基坑定位掏挖基础坑口根据根开在地面钉井字桩或十字桩,控制坑口位置按设计尺寸进行掏挖3)开挖样洞根据基坑开挖尺寸先挖出样洞,深度约300mm样洞直径比设计的基础尺寸小30~50mm样洞挖好后复测根开、对角线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后再继续开挖4)主柱部分开挖基坑主柱挖掘过程中为防止超挖,每挖掘0.5m,在坑中心吊一垂球检查坑位及主柱直径掏挖方法以人工掏挖为主,使用凿、钢钎、大锤等工具进行,成孔施工要保证土质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为保证掏挖孔径断面不至于过大,可采取先掏挖后修整的程序。
以人力操作将土提运至坑口上方,再倒至距坑口不小于1.5m的位置5)底盘扩底部分开挖基础主柱开挖深度距设计要求埋深尚有100~200mm时,检查主柱直径正确后,用钢尺在主柱坑壁上量处基础底部掏挖部分位置线由掏挖位置线下方20~40mm外开始挖掘扩大头部分基坑开挖至距设计要求埋深尚有约50mm时,在基坑底部钉出基坑中心桩,边挖掘边检查尺寸,直至基坑周边尺寸符合施工图要求基坑底部应预留50mm暂时不挖,待清理基坑时再进行修整6)基坑清理基坑清理由上至下进行清理基坑时保留基坑中心桩,基坑中心桩至周围坑边尺寸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清理好的基坑采取防止雨水或泥土等流入坑内措施2、人工挖孔桩式基础(1)基坑开挖A.挖孔桩基础采取人工分段开挖,每段高度决定于土壁保持直立状态的能力,一般为0.5~1.0m为一个施工段,开挖范围为设计桩芯直径加护壁的厚度,D=1000+300=1300mmB. 桩成孔时必须设置护臂,护臂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桩身相同为C25,护臂厚度为150mm,每节长度1000mm,护壁顶面应当高出地面不少于150mm,往下施工时,一般以每一节作为一个施工循环,即挖好一节后接着浇筑一节混凝土护壁,护壁模板采用钢模板,护板必须在浇筑24小时后才能拆除。
C.为了保证桩的垂直度应每浇筑完三节护壁校核中心位置及垂直度一次E.挖出的土石方应及时运离孔口,不得堆放在孔口周围5m范围内F.提升装置应由足够的安全系数,并配置自动卡紧保险装置G.应采取可靠的通风措施,确保孔内作业是空气清新,避免缺氧,当桩孔开挖深度超过10m时,应有专门向井内送风设备H.施工中,孔口应有人监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