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版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热传递 8.物体的传热本领》教学设计.docx
5页第二单元 热传递8.物体的传热本领【主要概念】机械能、声、光、电、热、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涉及课标】6.3热可以改变物质的状态,以不同方式传递,热是人们常用的一种能量表现形式6.3.3热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5---6年级:l 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热传递的现象,知道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l 举例说明影响热传递的主要因素,列举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热传导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认识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而设计的在本课的学习中,将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进而理解不同导热性能的物体有着不同的用途生活中,我们要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导热性的材料教材首先展示五种不同材料的勺子,设疑:这些不同材料制作的勺子传热的快慢是否相同?进而本课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三个活动,活动一:通过对比实验发现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不同,帮助学生建立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概念活动二,由空气是热的良导体还是不良导体的讨论,引出不同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从学生最直接的感受入手,说出光脚站在瓷砖、地板和地毯上的感觉,然后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厨房用具,说说各部分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材料;最后将学生带到室外,为了抵御严寒,讨论冬季时人们是怎样保护树木和怎样为自己房子保温的。
活动三:设计一个保温盒,比一比谁的保温盒效果好这是一个拓展活动,旨在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学情分析】在生活中,热传导的知识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对于具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五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很容易区分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但是对于几种热的良导体或不良导体,如何进一步区分,还是比较模糊的,必须通过实验进行探究教学目标】1.知道不同物体导热性能不同,比较区分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能将材料的传热性能与它的用途相联系2.能举例说明影响热传递的主要因素,列举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3.学会在不同的实验设计中选择简易可行的实验方案;学会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获取事实,经历对事实进行思维加工、形成概念的思维过程4.养成仔细观察、积极思维、求真求实的科学品质;感悟科学与生活紧密相联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实验,了解不同材料的传热性能难点:怎样设计实验,以便在实验中获取准确信息教学准备】教师材料:保温饭包、PPT学生分组材料:长度和粗细相同的木棒、铁棒、玻璃棒、塑料棒、铜棒、铝棒,烧杯、电子温度计、记录表教学过程】一、调出生活经验,引发探究欲望1.(ppt出示厨具图)调出生活经验师: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这些厨具,它们的各部分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铁、铝、木头、塑料),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这些不同部位为什么要选择不同的材料呢?(铁、铝传热快,木头、塑料传热慢,手握的地方用木头、塑料防止烫手)2.预测勺子传热快慢,引发探究欲望。
师:同学们的生活经验很丰富啊,请同学们看(出示:各种勺子)师:日常生活中我们用的勺子,有塑料的、木头的、铜的、铝的、钢的你认为它们传热谁快谁慢?分组交流预测,汇报师: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的排序结果各不相同,那么这些材料的传热到底谁快谁慢呢?怎么做才能找到答案?(生:实验)【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厨具不同部分用不同材料制作的作用不同,让学生意识到不同物质的传热性能是有差别的,通过预测不同材质勺子的传热快慢,引发学生探究不同物质传热性能的兴趣二、实验探究,获取事实出示:木棒、塑料棒、玻璃棒、铜棒、铝棒、铁棒,烧杯,热水,电子温度计)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这些器材,怎么设计实验,才能让我们观察到它们的传热快慢?1.小组讨论,设计实验2.组织交流3.师生综合出最佳实验方案,教师明确实验要求:烧杯中倒入热水,将六根连接好温度计的棒棒放入烧杯,动作要轻,(PPT出示摆放图)观察温度变化,2分钟后记录温度PPT倒计时2分钟)4.分组实验,填写观测记录表,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为了保证对比实验的公平性,对教材中设计的实验进行了改进,让实验操作简单易行:一是解决六根棒站立不稳的问题,设计制作了一个烧杯盖,上面钻六个孔,使棒棒正好通过,这样保证棒棒垂直站立并在烧杯中不交叉。
二是六根棒和盖固定在一起,可同时放入热水中,并且接触热水的高度是一样的,保证了实验受热时间的一致性三是用现代测量技术,解决观察温度变化的问题,舍去了凡士林粘绿豆这种模糊、间接观察的设计,改用电子温度计直接测量棒棒上端的温度,电子温度计的显示屏,让学生更直观地测得实验数据科学实验在保证探究自然本质的基础上,采集证据的技术手段应该与时俱进,运用现代的测量技术有助于提高效率和准确性,由定性观察到定量观察,使证据更可靠,结论更可信三、分析记录,形成概念1.各组派一名代表将本组的实验结果填在大记录表上2.学生依据记录的温度总表,形成概念教师在学生回答时,相应板书传热快的是哪些材料,传热慢的是哪些材料,并说明:不同的材料传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像铜、铁、铝这类善于传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像木头、玻璃、塑料这类不善于传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设计意图:用大数据统计的方法,汇总全班各组的数据得出真实、可信的结论3.拓展观察:热成像仪测量物体传导热的情况(视频素材)四、强化概念1. 体验活动:光脚站在瓷砖、地板、地毯上的感觉,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2. 冬季,为什么要用塑料布把树干包起来?在寒冷地区建造房子时,为什么要在外墙加一层岩棉板?(防止热传导)3.请分析下面的事例,说明空气是热的良导体还是不良导体?4.生活中用气泡膜给食品打包装,除了防震、防碰外,还有什么作用?(防止空气对流,起到保温的作用)5. 为什么沙漠地区的人喜欢穿白色而宽大的衣服?(防止热辐射)6.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能力不同(视频实验)7.师: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保温瓶是不是做到这三点?(防止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发生)(出示保温瓶解剖图)保湿瓶是如何保温的?你知道吗?(保温瓶保温原理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几个生活事例及物品的结构分析,让学生意识到要想做到保温效果好,就要考虑防止热传递。
知道选用不同的材料、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防止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来发生,也就可以做到保温效果好五、拓展延伸探讨:保温盒材料的选用师:“热传递”单元,前三节课我们学习了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物体的传热本领,通过保温瓶保温原理的介绍,我们知道了要想做到保温效果好,要把热传递的三种方式都考虑到有了这些知识,现在要你自制一个保温盒ppt出示保温盒)先看一下老师这个保温饭包,各部分是什么材料?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出示铝箔气泡膜)请想一想,制作保温盒你要选择哪些材料?为什么选用这些材料?分组讨论后汇报交流师:请同学们课后准备材料,下节课我们制作保温盒,看谁的保温盒保温效果好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了,下课设计意图: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教学的最后部分设计了“制作一个保温盒”的实践活动,作为本单元教学内容的一个综合拓展应用,要完成这个任务,除了要综合前几节课传导、对流、辐射的内容,还需要技术工程中的设计、材料选择、加工等经验和能力的支持教学板书】物体的传热本领 传热快:铜棒、铁棒、铝棒……热的良导体传热慢: 木头、玻璃、塑料……热的不良导体保温好: 防止热传导 防止热对流 防止热辐射【教学反思】本课教学设计,针对学生与生活实际,有所思考,有所创新,这节课是成功的,是有亮色的。
一是,在活动设计中做到“心中有学生”,有效地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可以说彰显了课堂的活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二是,改进实验,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搭建从实验到思维的脚手架,利用电子温度计代替凡士林和小珠子,实验效果更明显;用大数据统计的方法,汇总全班各组的数据得出真实、可信的结论三是,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四是,课堂教学中,让科学探究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需要进一步提升的地方:1.存在教学内容重复的现象,如播放的红外摄像视频,此视频展现的是现象,其低于用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课堂上可以不用,做为课后拓展内容给学生更好2.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如:①“瓷砖把脚的热量吸收了,所以感觉到凉”这里用的“吸收”会让人误解为热量传递进去且驻留在内,而实际上不仅有热传进脚底接触的瓷砖,还有瓷砖之间、瓷砖与水泥、地面等的热传导,改用“瓷砖把热快速传走了”的说法更准确一些②“棉花里的空气不容易流动,不容易对流”这种说法不准确,因为只要是空气,无论体积大小,它都会对流,只不过,棉花里的空气被隔离到了无数小空间里,它们难以与相邻空间里的空气对流,而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从而产生保温效果这样的说法更准确。
3.做保温箱活动的前期铺垫不足,且用问答的方式一步步领着学生分析和了解,缺少整体性工程实践的步骤,应先提出制作保温箱的任务,然后引导学生借鉴事物,分析原理,如浅色较多反射蕴含热量的光、保温品的保温方法和原理等等,其后,再让学生设计保温箱并制作,下节课来交流产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