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穴压豆吞联合咽康复训练在出血性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的应用.docx
4页耳穴压豆吞联合咽康复训练在出血性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的应用 【摘 要】目的 观察耳穴压豆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干预对脑卒中吞咽功能困难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科2016年 7月一20l7年12月的 41例出血性脑卒中后吞 咽功能困难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进行单纯的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 给予吞咽康复训练与耳穴压豆联合干预比较两组在2个疗程干预效果及干预前后吞咽功能(VFSS)评分 结果 干预2个疗程后,联合组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单纯组 ,有效率对照组为14/20(70%)观察组为18/21(85.7%);观察组干预后吞咽功能(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t值=12.171 P值=0.000 );两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结论 耳穴压豆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干预出血性脑卒中改善吞咽困难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关键词】脑卒中 吞咽困难 康复训练 耳穴压豆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选取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7月一 2017年12月收治的 41例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按洼田饮水试验进行吞咽功能的分级和判断,Ⅲ~V级为吞咽功能障碍。
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 20例,男 11例,女9例;年龄45~69岁,平均 (53.096.41)岁 洼田饮水试验分级Ⅲ级5例 ,Ⅳ级 8例,V级 7例 观察组21例,男 13例,女8例 ;年龄43~69岁,平均 (52.776.13)岁 ;洼田饮水试验分级Ⅲ级5例 ,Ⅳ级8例 ,V级8例 两组患者性别 、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 出血性脑卒中具有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排除出现肺部感染或呼吸、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吞咽功能判定指标:依据洼田饮水试验判定吞咽功能 方法 对照组(吞咽训练) 指导患者区半坐位或坐位进行如下训练:口唇闭锁练习 舌肌训练 下颌运动训练 肌群运动训练 促进吞咽反射训练 屏气训练 冷刺激训练 观察组与上述训练的基础上配合耳穴压豆干预耳穴压豆干预 :① 患者半卧位或坐 ,颈部中立位② 选取口、脑干、咽喉、食管、胃、喷门、交感、神门、皮质下等穴位 ,常规消毒后,将王不留行籽贴于相应穴位 ,每次取一侧耳穴,方向以患者穴压有针刺感 ,每日按压 5—6次,按至耳朵发热为止4d更 换另一侧耳穴20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
两组均干预2个疗程观察指标 依据洼田饮水试验判定吞咽功能改善后的效果显效 :吞咽功能基本恢复,吞咽呛咳基本消失,洼田饮水试验评定Ⅰ级 或接近正常有效 :吞咽功能障碍明显改善 ,可经口进食,偶有呛咳,洼田饮水试验评定提高Ⅱ级或 Ⅱ级 以上改善:吞咽功能改善不明显 ,部分食物可经口进食,洼田饮水试验评定Ⅲ级无效:吞咽困难、呛咳无改善,洼田饮水试验评定Ⅲ级以上结果:表1两组干预效果比较〔例(%)〕组 别例数无效改善有效显效总有效对照组206(30%)3(15%)6(30%)5(25%)14(70%)观察组213(14.3%)5 (23.8%)7(33.3%)6(28.6%)18(85.7%)X2 值4.225P值0.039表2两组干预前后VFSS评分比较〔分,`x s〕组 别例数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204.311.626.400.97观察组214.291.718.820.79X2 值0.02712.171P值0.9790.039讨 论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多由脑干中与吞咽有关的颅神经核受损产生的延髓麻痹,是食物从口腔 到胃的过程出现障碍的一种临床表现通过多元化的刺激可促进其脑功能重建,促进吞咽功能康复。
耳穴中之神门、交感 、皮质下穴功能镇静降逆、通调气血,调节大脑皮层及自主神经功能食道 、喷门位于耳轮脚周围,分布有舌咽、迷走神经,刺激二穴可调节舌咽迷走神经 诸穴配合可使气血通畅,痰浊祛除,神经及大脑皮层得以调节,吞咽功能恢复、营养状况得以改善在操作前 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和方法 ,在实施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安慰、激励、解释和积极暗示,使之能更好的配合干预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2个疗程后观察组干预的总有效率级VF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吞咽康复训练与耳穴压豆干预可改善吞咽功能,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参考文献1.杜辉.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63例临床分析研究.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5,0(7);25-262.秦艳霞,刘再高,周压等吞咽训练及冰刺激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呛咳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8.08.025:1048-10513.陈广玲[1].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耳穴磁贴联合吞咽治疗仪治疗的效果观察.护理学报,2015,22(14);68-69-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