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2019语文高二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阿房宫赋含答案.doc
8页2018-2019 版语文高二同步系列课堂讲义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 1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自主赏析自主赏析 阿房宫赋阿房宫赋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B )A.矗立(chù)伫立(zhù)剽掠(biāo)尽态极妍(yán)B.椽子(chuán)囷囷(qūn)缦立(màn)在庾之粟(yǔ sù)C.椒兰(jiāo)妃嫔(bīn)辇车(niǎn)锱铢必较(zī zhū)D.媵嫱(yìng)鼎铛(dāng)横槛(jiàn)逦迤(lǐ yǐ)【解析】 A 剽 piāo;C 嫔 pín;D 铛 chēng2.下列句中的“而”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 )A.B.{骊山北构而西折 不敢言而敢怒){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D.{谁得而族灭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解析】 顺承;转折B.转折;C.修饰;D.顺承3.下列对“焉”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B )导学号 65994270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③焉用亡郑以陪邻④且焉置土石⑤则耻师焉⑥或师焉,或不焉⑦徐徐焉实狼其中A.①⑦/②⑤/⑥/③④B.①⑦/②/③④/⑤⑥C.①⑦/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⑦/③⑤/④⑥【解析】 词尾,……的样子/兼词,于之/疑问代词,怎么、哪里/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
4.下列“爱”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导学号 65994271A.{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B.{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C.{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2018-2019 版语文高二同步系列课堂讲义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 2 -D.{晋陶渊明独爱菊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解析】 A 项中“爱”作“爱护”讲;B 项中“爱”①“疼爱”的意思, “爱”②“吝惜”的意思;C 项中“爱”①意为“疼爱” , “爱”②意为“喜爱” ;D 项中“爱”①是“喜爱”的意思, “爱”②是“爱护”的意思5.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A )导学号 65994272①齐楚之精英②杳不知其所之③秦人视之亦不甚惜④多于南亩之农夫⑤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⑥欲人之无惑也难矣⑦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⑧夫晋,何厌之有⑨公将鼓之⑩句读之不知A.①④/②⑤/⑥⑦/⑧⑩/③/⑨B.①④⑦/②⑤/③⑨/⑥⑧⑩C.①④/②⑤/⑥⑦/⑧⑩/③⑨D.①④⑦⑩/②③⑨/⑤/⑥⑧【解析】 ①④助词,的;②⑤动词,往,到;⑥⑦取独;⑧⑩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③代词,代金玉珠宝等物;⑨助词,词尾,不译。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E )导学号 65994273例句:朝歌夜弦,为秦宫人A.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B.朝歌夜弦,为秦宫人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D.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E.辇来于秦【解析】 名词作状语A、B.名词动用;C.名词的意动;D.动词活用为名词7.下面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导学号 65994274A. “盘盘焉……几千万落” ,极言亭台楼阁的不计其数B. “长桥卧波……何虹”运用比喻手法,以长桥如龙、复道似虹映衬宫宇之宏伟、楼阁之高大C.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从人的感觉的角度突出这个庞大建筑群的错落有致D. “歌台” “舞殿”是互文的写法,台既可舞,殿亦可歌,意谓宫内处处皆是轻歌曼舞解析】 “错落有致”错,应为“错综复杂”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导学号 65994275A.文章第一自然段,写了阿房宫的来历、外在形势和本体建筑B.文章第二自然段,写了宫人奢侈的宫廷生活C.文章第三自然段,叙写秦的豪奢,秦的灭亡,阿房宫被烧毁2018-2019 版语文高二同步系列课堂讲义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 3 -D.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分析秦国灭亡的原因,抒发了作者的感慨。
解析】 从最后一自然段开头一句可知作者不只是分析秦灭亡的原因,还分析了六国的灭亡原因,从最后一句看,作者还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这一段,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二、语段精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9~12 题导学号 65994276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9.下列句中“使”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B )A.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B.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C.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D.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解析】 A、C、D 均表使令,让;B 表假设,如果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D )A.奈何取之尽锱铢B.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D.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解析】 “可怜”古义是可惜,今义是“怜悯、同情” 11.与例句中画线句子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C )例句:戍卒叫,!!!函谷举。
A.明星荧荧,开妆镜也B.盛筵难再,兰亭已矣C.不拘于时,学于余D.岂取之易守之难乎?【解析】 C 是被动句;A、B 是判断句;D 是反问句12.对文段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文段先以“嗟乎”发为感叹,对比人心事理,进而质问秦之对待财物前后不同的态度B.文段中间一连用了六组排比句,极写秦取天下后的繁华强盛,这一“扬”为下文“抑”(贬)秦作了铺垫C.最后写“天下人”与秦统治者的对立较量,结果是秦亡,阿房宫也化作了一片焦土2018-2019 版语文高二同步系列课堂讲义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 4 -D.文段重在议论,通过层层铺垫,最后转到了秦灭亡的结局上,可谓用心良苦解析】 这里揭示的是秦的侈靡,带给人们的无尽灾难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16 题导学号 65994542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也涛早孤###,居贫,少有器量,介然不群与嵇康、吕安善,后遇阮籍,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涛年四十,始为都主簿、上计掾举孝廉,州辟###部河南从事晚与尚书和迫交,又与钟会、裴秀并申款昵以二人居势争权,涛平心处中,各得其所,而俱无恨焉咸熙初,封新沓子,转相国左长史,典统别营。
及羊祜执政时人欲危裴秀,涛正色保持之,由是失权臣意,出为冀州刺史###冀州俗薄,无相推殼涛甄拔隐屈,搜访贤才,旌命三十余人,皆显名当时人怀慕尚,风俗颇革入为侍中,迁尚书以母老辞职,涛心求退,表疏数十上,久乃见听,除议郎帝以涛清俭无以供养,特给日契,加赐床帐茵褥礼秩崇重,时莫为比涛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故帝之所用,或非举首,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或谮之于帝,故帝手诏戒涛,而涛行之自若,一年之后众情乃寝吴平之后,帝诏天下罢军役,示海内大安,州郡悉去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帝尝讲武于宣武场,涛时有疾诏乘步辇从与卢钦论兵以为不宜去州郡武备其论甚精于时咸以涛不学孙吴而暗与之合###帝称之曰:“天下名言也 ”而不能用初,涛布衣家贫,谓妻韩氏曰:“忍饥寒,我后当作三公,但不知脚堪公夫人不耳!”及居荣贵,贞慎俭约,虽爵同千乘,而无嫔媵禄赐俸秩,散之亲故太康四年薨,时年七十九诏赐衣服钱器等,以供丧事,策赠###司徒,祭以太牢节选自《晋书·山涛传》 ,有删改)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A.涛时有疾/诏乘步辇从/与卢钦论兵/以为不宜去州郡武备/其论甚精/于时咸以涛不学孙吴/而暗与之合/B.涛时有疾诏/乘步辇从/与卢钦论兵/以为不宜去州郡武备/其论甚精/于时咸以涛不学孙吴/而暗与之合/C.涛时有疾诏/乘步辇从/与卢钦论兵/以为不宜去州郡武备/其论甚精于时/咸以涛不学孙吴/而暗与之合/D.涛时有疾/诏乘步辇从/与卢钦论兵/以为不宜去州郡武备/其论甚精于时/咸以涛不学孙吴/而暗与之合/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孤:年幼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
年少而无父称“孤” ,年老而无子称“独” B.辟:指皇帝聘用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或者地方去任职如“连辟公府,不就” 2018-2019 版语文高二同步系列课堂讲义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 5 -C.刺史:原为巡查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D.赠:也叫封赠、赠谥,古代朝廷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追赠爵位或名号解析】 B 项, “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或者地方去任职”错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吏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举荐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山涛性格孤介不十分合群,但与钟会、裴秀关系很好,钟会与裴秀二人居势争权,他公平自处,使他们各得其所,都对山涛没有怨恨B.山涛善于举贤任能,冀州的风俗鄙薄,没有互相推举的风气,山涛通过各种方式表彰或任命了三十多人,这些人在当时都有名声C.山涛为人孝顺,母亲上了年纪他便一心想要回家,多次上疏都不被允许,但是皇帝因为他为官清廉没有能力供养老母,赐给日用品D.山涛为官有道,担任选官十多年,每出现官缺就先把候选人粗拟出来,等到皇帝有了任用倾向,再明白上报,一切都以皇帝意愿为先。
解析】 “多次上疏都不被允许”错,原文“久乃见听”可见皇帝过了很久后答应了他的请求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羊祜执政,时人欲危裴秀,涛正色保持之,由是失权臣意,出为冀州刺史译文:!!!等到羊祜掌权,有人想陷害(危害)裴秀,山涛正言厉色地保护裴秀,由此失去了权臣的信任,离开朝廷担任冀州刺史2)或谮之于帝,故帝手诏戒涛,而涛行之自若,一年之后众情乃寝译文:!!!有人向武帝进谗言,因此皇帝亲手写诏书告诫山涛,而山涛依然照常行事,一年以后众人的意见才平息参考译文:山涛字巨源,河内怀县人山涛早年丧父,家中贫穷年少就有器量性格耿直不大合解,他与嵇康、吕安为友,后来又遇到了阮籍,便结成了竹林之交,志趣契合,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山涛四十岁才进入仕途,为郡主簿、上计掾又被举为孝廉,州里征召为河南从事,晚年与尚书和迫交好,又与钟会、裴秀亲近,因钟、裴二人居势争权,山涛不偏不倚,处于中间,使他们各得其所,两人对他都没有什么怨恨魏元帝成熙初年,封为断沓子转为相国左长史,统领一支独立的军队等到羊祜掌权,有人想陷害裴秀,山涛正言厉色地保护裴秀,由此失去了权臣的信任,离开朝廷担任冀州刺史冀州风俗鄙薄,无推赞荐才之风。
山涛鉴别选拔隐逸之士,查访贤人,表彰或任命三十多人,都显名于当世山涛受到百姓士人的仰慕推崇,当地风俗也为之改变调入京为侍中,进为尚书因母老请求辞职,决心退出官场,表疏上了几十2018-2019 版语文高二同步系列课堂讲义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 6 -次皇帝很久才答应了他的要求,授议郎职回家武帝因山涛清贫节俭,无法供养家人,特别供给每日膳食,加赐床帐被褥,礼遇厚重,当时没有人能比得上他山涛任选官职十余年,每逢官位有缺,山涛总先粗拟出几人,上奏朝廷,看到诏曾倾向于某一人,然后明言上奏,一切都以皇帝的意愿为先因此皇帝所择用的人员,有时不是应选的第一名,众人不明白这其中的真相,认为山涛在评判候选人时任意而为有人向武帝进谗言,因此皇帝亲手写诏书告诫山涛,而山涛还是照样行事,一年以后,众人的意见才平息平吴之后,武帝下诏罢除天下兵役,表示海内平安无事,州郡的军队全部被解散,大郡设置武吏一百人,小郡设五十人武帝曾在宣武场讲武,山涛当时有疾,皇帝下诏让他乘坐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