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字塔》教学设计.docx
52页《金字塔》教学设计《金字塔》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具准备]投影片、挂图[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在北京可以看到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你们可知道,埃及的首都在哪里?埃及又有什么名胜呢?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埃及的金字塔)3、埃及的金字塔在哪里?它为什么叫“金字塔”,怎样建造起来的?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知道了二、初读指导,疏通词句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1)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2)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3) 写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2、查自读效果1) 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教师用投影仪映示,学生朗读2) 指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轻声朗读,重点领会埋葬:掩埋尸体轮廓:物体的外缘线条精巧:精细巧妙结晶:比喻珍贵的成果摩天大厦:指高耸入云的大楼3) 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当场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4)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思考:(1) 金字塔在哪里?(2) 金字塔的外观有什么特点?(3) 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4) 为什么叫“金字塔”?(5) 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2、根据上面的问题,给课文分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埃及金字塔所处的地理及概第二段(第2、3自然段):介绍埃及金字塔的外观和结构的特点第三段(第4、5自然段):介绍这样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第四段(第6自然段):点明埃及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和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果3、根据段意,指名试说课文的主要内容4、小结四、指导书写1、投影映示生字2、指导学生注意字各部分的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3、学生临写4、师生评价5、强化练习五、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课后习题3)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举世闻名”这个词是什么意思?2、为什么说埃及的金字塔是举世闻名的?(从结构、建造等方面简单地加以叙述)二、讲读第一段1、轻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回答:(1)“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在哪里?(2)“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外观如何?2、看图,品味文字引导学生从“金黄色的沙漠”是埃及金字塔的背景,“巨大的角锥形”是金字塔的外观,“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3、朗读课文第一段三、讲读第二段1、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思考:(1) 金字塔的外形具有什么独特之处?(2) 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作者具体写出了这一工程的哪些特点?2、指名回答金字塔的外形有什么独特之处。
1) 金字塔为什么叫“金字塔”?(2) 第2自然段写金字塔的外观是否和前面的“角锥形”一致?(3) 朗读第2自然段的第4、5两句话3、轻声朗读第3自然段,回答:胡夫金字塔具有哪些特点?(1) 胡夫金字塔外观上具有哪些特点?(高大、重)(2) 胡夫金字塔在结构上具有哪些特点?(平整、紧密)4、理解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描写金字塔的外观宏伟与精巧?(1) 投影映示句子:“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2) 指名读这两句话第①句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胡夫金字塔很高?(列数字)但146米究竟有多高呢?同学们想象得由吗?第②句也是如此,究竟是怎样的平整与紧密呢?我们看课文是怎样具体描述的3) 投影映示:按课文内容填空: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B、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4) 边读边想,补充后的句子与前面出示的句子相比,好在哪里?(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5、小结说明方法为了说明胡夫金字塔外形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出用上述说明方法的句子。
指名读有关句子6、指导朗读第二段四、讲读第三段1、默读课文第4、5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2、讨论回答这一段中的两个设问句1) 投影映示,指读两个设问句①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②开始砌金字塔了,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2) 轻声读课文,回答上述两个问句3) 朗读课文第4、5自然段3、小结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五、练写片断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手法,写一个片断,介绍校内的雪松,要写出雪松的特点第三课时一、讲读第四段1、默读课文,思考: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2、最后一段内容与前文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3、总结课文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布置作业阅读有关埃及金字塔的课外书埃及金字塔课文原文在尼罗河沿岸,有许多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它们都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巍峨的金字塔,是世界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也是埃及的象征到埃及访问的外国人,差不多都要去看一看金字塔。
去年6月的一天,我们怀着好奇而又神往的心情,去参观位于埃及首都开罗西郊的金字塔汽车驶出开罗往西去,迎面而来的是茫茫无际的黄沙远远望去,三座金字塔矗立在一片沙海之中,塔的周围依稀可辨的人和骆驼,像是一些移动的黑点走近一看,名为“胡夫”的金字塔最高最大,它是公元前2700年古埃及第四王朝胡夫王的陵墓沿着塔基底部走一圈近1000米塔高原为146.59,经过千百年风吹日晒雨淋,现在高为137米据估算,整座金字塔共用了230多万块石料,最生的约16吨塔的建筑艺术水平相当高,石头之间不用任何黏合物当我们顺着几乎需要爬行的通道,进到塔的核心部分——埋葬国王的墓室时,看到四壁的石头加工非常精细,石头之间的缝隙很小很小,即使想插进一根针也很困难看了金字塔,再环视一下周围的不毛之地,我们不禁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在遥远的古代,这样庞大的建筑物究竟是怎样建成的?埃及朋友告诉我们,关于金字塔的建造,自古以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在尼罗河每年涨水的时候,从上游把石头运来,砌好一层后在四周堆上沙土,再把石头搬上去砌成第二层,照这样,一层一层一直砌到顶端金字塔砌好了,周围的沙土也堆成了一座大山,所以最后的工作是把沙土山搬掉。
另一种说法是,周围堆的不是沙土而是盐和硝石,完工后,让尼罗河水把盐和硝石溶掉不管哪一种说法正确,在四五千年以前,既没有汽车,又没有起重机、推土机,能把这么重、这么多的石头开采出来,运到这里,再垒起来,这是一项多么巨大的工程啊!《金字塔》教学设计2一、抓关键问题,明确学习任务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阅读提示是这样的:“默读下面两篇短文,说说你对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两篇短文用了不同的方式写金字塔,你更喜欢哪一种?说说理由这是一个统领全文的关键问题,带着这个关键问题去学习,孩子的学习任务就非常明确了课堂作业本的第2题,刚好跟这个问题相配套,我们就可以借助这个表格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学习的过程先让孩子读课文进行试填,然后引导学生交流:两篇短文在内容有什么不同?两位作者围绕同一类信息,在表达上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说说自己更喜欢哪种?说说自己的理由通过孩子读文本,通过孩子合作交流,通过交流碰撞思维,让孩子去尝试,让孩子去质疑,让孩子去畅所欲言,课文的重点就这样解决了二、借助“泡泡语”,学会大胆推测教材中的“泡泡语”或提示方法,启发思维,或总结规律,有机拓展,在引导学生“怎么学”上提供了具体的方案《金字塔》中的泡泡语是这样引导的:“金字塔是如何建成的?能借助课文内容,大胆推测。
借用四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读《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旁边的批注,思考批注提由的问题,并借助文中信息,推测古埃及人是怎样建造金字塔的基于学生的细致阅读,搜索关键信息,帮助学生建立信息与信息之间的联系,验证自己的大胆猜想与推测三、关注表达效果,提高思辨能力课文安排了两篇不同体裁的文本,它们所呈现的不同表达效果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冲击让学生说说更喜欢课文的哪种表达方式?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编者的意图,“为什么要选用两篇不同表达方式的短文放在一起,只是让我们比较的吗?”在探究中发展思维因为质疑是学习的动力,有了质疑有了探究,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极好的锻炼,变得更有条理、更敏捷了接下来的“尝试运用不同方式介绍金字塔”也就水到渠成了四、介绍金字塔,学会迁移运用由于这篇课文前面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威尼斯的小艇》和《牧场之国》,重在让学生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后面紧跟着的是《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和《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重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合运用信息的能力教材这样安排目的是什么?这篇课文是连接阅读与表达之间很好的材料借课文中“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的图文资料,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实现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语言自由转化,这是一个最好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介绍胡夫金字塔,实现迁移,这样不仅能验证阅读的成效,还为单元习作奠定了基础。
《金字塔》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知识:知道埃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进一步熟悉世界大洲和大洋的分布2、能力: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运用已有知识作出判断,推理的能力,以及质疑、探究的能力3、情感:通过学习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认识世界的兴趣教学准备:1、世界地图一张2、李小佳父亲的来信3、李小侍的卡通图片和她的录音4、非洲气候分布简图5、非洲政区轮廓图每个小组一张6、彩色橡皮泥7、多媒体演示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1、昨天,老师接到一位同学的,她问了我一些问题,可我也没法回答,你们愿意帮助她吗?好的,今天,老师就把她带来了(出示李小佳卡通图片),当面向你们请教,希望咱们能帮她解决一些问题,帮上她的忙大意是李小佳的父亲在埃及工作,父亲让她暑假去埃及旅游,而她对于埃及却一无所知)2、这就是李小佳爸爸给她寄的一封信出示爸爸来信,信的内容是介绍自己的工作,埃及风光以及希望小佳能来埃及的想法)请学生读信3、刚才小佳说非常想到埃及去看她的爸爸,可是不知道出行前该做哪些准备,你们能替她出出主意吗?(二)小组讨论,确定方案1、小组交流,提出建议了解埃及位置、准备衣物、购买飞机票)2、教师帮助整理建议,列出方案。
三)交流合作,解决问题1、看来,要去埃及旅行,我们要做的事还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