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析电视新闻如何设置悬念.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8155080
  • 上传时间:2022-06-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0.32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析电视新闻如何设置“悬念”    张振中Summary:从新闻传播学的规律上看,绝大多数受众在收看新闻时,普遍有“猎奇”心理一段带有“悬念”感的内容,在激起人们好奇心的同时也会吸引大家继续看完那么制作电视新闻应当如何设置悬念,在哪里设置悬念,设置什么样的悬念,这就是本文将要阐述的问题Key:电视新闻;悬念设置;节目制作一、标题悬念1、突出亮点法,就是把此次报道内容最吸睛的部分放在突出的标题位置,让受众直接接触到最关心最关注的信息比如央视新闻联播曾播出一篇脱贫日记:山西:“绣花”功夫“枣”脱贫,讲得就是山西吕梁山区通过种枣带领群众脱贫的事件,标题中让观众明白了当地脱贫的产业是枣,“绣花”功夫四个字则表达了此次脱贫工作的艰难和细致,让人很想看看到底是如何“绣花”的2、抛出问题法,有时候,简单的一个疑问句抛出来,很容易让受众产生一连串的思考,从而激发大家的观看兴趣3、巧用修辞法,就是利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一系列修辞手法来引起受众关注之前《邹平新闻》栏目组记者做了一条五一劳动模范标兵刘海军的稿子,题目写的是《刘海军:兢兢业业 铸就无悔青春》,编辑审片时改为《刘海军:兢兢业业搞检修 勤奋快乐讲奉献》,后来值班编审改为《刘海军:检修岗位上的“螺丝钉”》,把螺丝钉和检修岗位巧妙联系在一起,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刘海军这个人有着小小“螺丝钉”一样的奉献精神。

      二、导语悬念1、增强紧张感一个细节,一个场景,或是一段对话,加快节奏,制造悬疑,使人紧张,很容易引起受众的惊奇与疑惑,造成心理上的悬念2019年,滨州新闻曾经报道过这样一条新闻,导语是这样写得“机器声轰鸣,吆喝声不断,其中还夹杂着几声哭喊,昨晚11点左右,在邹平县高新街道小果村附近,近百人聚集在这里,让我们去了解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几句话就勾勒出一幅让人紧张又疑惑的画面,引起了观众的好奇心原来,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不慎掉入了村头的枯井中,消防人员和村民们在合力营救老人,最终老人被成功救出,受了点轻伤这条新闻一开始,就将一幅紧张的场面展现在受众的眼前,使大家的心一下就悬了起来,迫不及待的想了解后边到底发生了什么2、反常的矛盾悬念,是现实生活中矛盾和问题的集中体现在导语中出现矛盾,就会引起心灵上的冲突,这些导语看起来似乎有矛盾,令人不敢相信,但这正是记者刻画的发力点,从违反常规的现象或结果入手,突出事件的特别之处,引起观众兴趣山东新闻联播曾经播出过一条节目,标题是《循环经济使济钢实现全国同行成本最低》,他的导语是这样写得“制冷不用电,废水零排放,火力发电不烧煤,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您相信吗?这一切,济南钢铁集团都做到了,他们用自己的实践告诉人们什么是真正的循环经济。

      这条消息后来获得了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其实就是讲得企业废物再利用,实现循环经济的做法,但这条新闻的成功就得益于有一个好的导语和由头,以及由这个导语和由头带来的悬念3、奇趣的故事观众大都有一种天然的故事情结,喜欢讲故事,也喜欢听故事这种心理,反映在新闻上,就是对有趣的故事特别感兴趣,心理的注意力极易被吸引在这上面因此在导语中用富有悬念、较为奇趣的新闻故事来逗引观众,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三、正文悬念做新闻的经常讲,标题是一句话式的新闻,那么正文则是详细内容正文部分是整个传播内容的细节所在而在这一个个细节当中,如果编辑记者能够用心用脑的去找到其中的联系,进行一些悬念的设置,不仅能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也可以让受众更容易接受和喜欢中央电视台有一档栏目叫《社会与法》栏目的镜头都是警方的第一手资料,事件也大多是一些比较离奇的案件,但播出效果并不理想而江西电视台播出了一档名为《传奇》的法制栏目却反响强烈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传奇》完全是录制的《社会与法》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社会与法》基本都是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进行记录播出,而《传奇》在录制后,是将播出顺序重整,按照事件的进展设置悬念,重新组合,就获得了观众的认可。

      1、 倒叙式如果一个新闻事件的开头平淡无奇,那我们何不把最吸引人的结果放在稿件的开篇呢,通过打乱顺序讲故事,抽丝剥茧引出过程2、错觉式一般一条电视新闻的画面出来之后,观众大多会有一个思维定势,认为下面解说的内容会怎么说怎么说,但我们就是要反其道而行之,解说词偏偏就不是这样的,这样让观众产出一种强烈的错觉,吸引他们继续看下去,这种悬念的设置方法,在稿件的局部比较适用3、落差式落差就是通过明显的对比让人心里難以接受之前6.5世界环境日期间,滨州新闻做过一篇新闻稿件,讲了一个城里学校的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去感受乡村的环境,临行前,老师给孩子们描述了乡村美丽的环境:有小溪,有小与,绿树成荫,蜂飞蝶舞......孩子们都非常兴奋,急不可待的出发了然而到了以后却发现,小河已经干涸,垃圾乱堆,臭气熏天借着孩子们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老师告诉孩子们:保护环境要从自身做起,不乱扔垃圾、不浪费水,不用塑料袋,或许这条小河还会恢复成原来的模样将社会题材的新闻做成主题报道,这种落差式的方法是比较适用的结语:之前,悬念大多被用于文学作品中,其实电视新闻完全也可以借鉴,用悬念去吸引观众新闻是对客观事实进行报道,但客观事实也是丰富多彩的。

      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上,用设置悬念的手法,讲述百姓身边的故事,让新闻更能贴近群众的心Reference[1] 李晓芳. 电视新闻节目悬念设置探析[J].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4):55-58.[2] 王卫萍, 高建平. 浅谈电视新闻如何做好标题[J]. 新闻实践, 2011.[3] 吴振国. 浅议生活服务类电视节目的悬念设置[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3, 000(009):98-100.[4] 沈成菊, 吴俊. 美学视域下悬念设置在央视《新闻调查》节目中的应用[J]. 西部广播电视, 2016, 000(017):18-19.[5] 李媛. 电视新闻报道形式与叙事探讨[D]. 华中师范大学, 2004.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