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识字1《天地人》教案设计.doc
4页1 天地人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要想让学生获得浓厚的识字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以后的识字活动中,这一节的识字体验尤为重要本课是识字单元的开篇,以国画为背景,展现了6个汉字,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这6个字是生活中常用的汉字,要紧密联系生活来学习,还要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多种活动进行,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在游戏活动中巩固识字等,让识字与看图、想象、游戏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轻松识字,产生浓厚的识字兴趣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生字,做字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盘古开天辟地”的动画片,了解“天地由来”的美丽传说2.导入:我们生活在天和地之间,我们是——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天地人》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动画片引领学生走进课堂,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二、图文结合,识记生字1.认识“天、地、人”天:(1)字理识字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天”字像正面站着的“人”形,用方框突出了人的头,引申为头顶以上的天空。
2)口头组词:天上、每天、天真地:(1)教师用字卡演示“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左边是“”,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地”2)口头组词:大地、地面、土地人:(1)数笔画识字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是捺人”是翘舌音,读rén2)字理识字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人”字像一个人的侧视形象,头、臂、身、腿、足齐全,突出了人直立行走和有手的特点3)猜字谜识字春节放假三日——(人)4)口头组词:大人、人民、人们2.认识“你、我、他”1)播放童谣视频你是妈妈,他是爸爸,我是乖巧的小娃娃妈妈对我说:“孩子,孩子,你是妈妈的好娃娃爸爸对我说:“娃娃,娃娃,妈妈对你说了啥?”我对爸爸说:“爸爸,爸爸,妈妈说我是她的好娃娃你和我,我和他,你我他是一家,什么都不怕)将视频定格在最后一句话2)鼓励学生尝试朗读这个句子回忆刚才看过的童谣视频,“你”指谁?“我”指谁?“他”指谁?(3)互动活动教师面向全体同学,用手势分别指自己、一名同学和另外一名同学,引导学生交流:“我”是谁?“你”是谁?“他”是谁?然后,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表达4)教师板书“你、我、他”,引导学生多种形式认读我:(1)联系生活识字我每天七点半去上学我叫宋黎黎。
这时我们用的人称就是“我”,“我”代表“自己”“本身”2)口头组词:我们、我的、我家你:(1)部件组合法识字左右结构,“亻”加“尔”2)口头组词:你的、你们、你家他:(1)“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左边是“亻”,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他”2)“换一换”的方法识字地”和“他”的右边都是“也”,字的左边不同,“他”与人有关,所以是“亻”,“地”与土有关,所以是“”3)口头组词:他们、他人、他乡设计意图:童谣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观察体验中体会“你、我、他”的基本意思,然后进行互动交流,在实际的情境中再一次感受三个人称代词的不同含义同时利用图片,联系生活,帮助学生识记“天、地、人”,能够切实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生字词三、反复读文,巩固识字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板书的6个会认字,充分认读2.学生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考如果同桌读错了,自己可以当小老师教同桌读字3.开火车轮读字卡,有错及时纠正注意“人”是翘舌音;“天”是前鼻音4.各种形式读文,巩固所学生字如:开火车读、随机点名读等设计意图:低年级识字教学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复现,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抓好多种形式复现和认字显得尤为重要。
利用生字卡片识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时间充裕,全体参与,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识字能力四、游戏巩固,课堂总结1.课件出示识字大转盘(转盘上面标有本课生字)学生转转盘,转到哪个字,就用哪个字组词并说一句话2.小结:我是老师,你是我的学生,他也是我的学生我们共同生活在天和地之间,一起做热爱学习、勤奋努力的人设计意图:在游戏中巩固6个生字,并借助游戏进一步应用生字,组词、造句是对识记生字情况的进一步检验,更是深入理解字义,运用生字的重要环节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重点体现“三务实”,即思想务实、设计务实、过程务实真正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识字,在快乐活动中识字1.多种方法识记,提高识字效率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本节课以6个生字的识记为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识记生字的方法在汇报的过程中,识字的方法变得多元化;在教师点拨的过程中,识字的方法变得有效化2.《语文课程标准》在低年级的教学目标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种喜欢和愿望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育中去激发和培养比如在教学生字时,用生字卡片,让孩子们三到四个人为一小组进行合作,想办法记字播放《你我他》童谣视频,创设情境识字。
将情境带入课堂,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