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专题2425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39752347
  • 上传时间:2023-09-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1.01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吴川一中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2013-4专题二十四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一)“双百”方针的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1、“双百”方针的含义 (地位: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针) “双百”方针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研究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具体地说,“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2、“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1)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剥削制度即将被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所以党和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事业。

      为适应这种探索的需要,中共中央针对文艺、科学领域,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有些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建国初期,在科学文化领域内由于受到前苏联在学术批评中的粗暴作风的影响,也由于我们自己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的某些“左”倾思想的影响,常把学术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伤害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不利于教科文发展及综合国力的提高3)第三次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中国面临巨大挑战3、“双百”方针的影响:使人们的眼界开阔起来,思想活跃起来,学术文化各部门都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景象1)文学理论界思想活跃,文艺创作得到拓展,涌现大批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长篇小说、诗歌、话剧、影片等),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2)各种艺术学院和团体相继建立,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3)学术界围绕一系列热点问题展开热烈的探讨与争论二)“双百”方针遭遇曲折1、原因: (1)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 (2)国内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3)“文化大革命”期间,极左思想盛行,“双百”方针受到彻底破坏①毛泽东错误的将“双百”方针作为阶级斗争的手段批判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

      ②受“对立统一”思想支配,将“双百”方针的意义狭隘化认为文艺上的“香花”与“毒草”对立统一,学术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统一2、表现:A、反右斗争扩大化,“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干扰和损害(1)许多文艺界、学术界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作品和学术观点被错误地批判 (2)一些学有专长、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知识分子被错划为右派,受到长期歧视和压抑B、“文革”期间,“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1)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实行文化专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被恣意篡改和歪曲 (2)文艺领域只有八个样板戏轮番演出,呈现“百花凋零”的局面3)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几乎停止 (4)大批学术界、文艺界知名人士受到批斗迫害大批文化工作者被下放劳动改造 (5)图书报刊的出版受到了巨大冲击,呈现萧条的局面3、文学艺术的春天——重树“双百”方针A、重树“双百”方针的措施: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恢复为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2)1979年5至7月,《人民日报》连续发表评论员文章,昭示文艺春天的到来 (3)1979年10月,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邓小平特别强调了“双百”方针的正确性和重要性。

      B、科学文化的新成就 (1)文艺重现生机,创作繁荣(小说、诗歌、电影、电视剧、戏剧、话剧等)(2)学术、科技领域不断创新和发展 ①理论界提出许多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创新见解; ②恢复许多被撤销的学科,并发展了不少新学科; ③“三下乡”活动将文化、科技、卫生送到全国农村; ④中外学术经验交流频繁3)体育事业繁荣发展(教材P77-78)4、“双百”方针的历史经验教训(1)经验教训: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在这三个关系中,和人民生活的关系是最基本的 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二为”方向) (2)贯彻“双百”方针的重要性“双百”方针符合文学艺术和 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 荣和科技兴旺的方针3)贯彻“双百”方针的现实意义:“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认识:我们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教育的含义与功能1、教育的含义: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我国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注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在古希腊词源中,“教育”一词与“教仆”一词相关两者的共同涵义是对人类社会中抚育未成年人的这种特殊活动的概括 2、教育的主要功能: (1)文化功能:传播文化,促进社会文明发展2)经济功能:提高人们的素质,培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3)政治功能:培养共同的信仰、政治观念或民族意识,培养各级各类政治人才,增进国家的法制建设,振兴国家和民族,还可以促进国际友好关系4)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发展,帮助选择人才,帮助个体社会化5)个体发展功能:使人的体力、智力与能力、个性和品德得到充分发展二)新中国教育的发展过程1、扫盲教育(人口素质、文化水平显著提高)(1)我国为何要进行扫盲教育工作?①我国人民群众文化素养普遍低下; ②教育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③识字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最基本的人权。

      2)为扫盲,党和政府做了哪些努力?①1950年:全国工农教育会议: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 ②政府开办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文革“期间一度中断的扫盲工作得以恢复和发展 ④1982年: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 ⑤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世纪末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3)成效如何?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共扫除文盲2.03亿, 成人文盲率由1949年的80%以上降到了15%以下,青壮年文盲降低到5%以下 摘掉了世界头号“文盲大国”的帽子从文盲国家的阴影下走了出来 2、义务教育(90年代以来,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1)我国普及义务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2)有哪些措施?①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②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加紧普及义务教育 ③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希望工程”等1991年4月15日“希望工程”开始实施希望工程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公益事业。

      3)发展义务教育取得的成就及意义2001年1月1日,江泽民主席宣布: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意义:有利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改变中国的命运 (4)存在问题:①法规贯彻不力,法规体系不完备;②义务资金短缺;③地区发展不平衡;④学生(尤其是女生)辍学率较高;⑤落后地区师资队伍质量不高,不稳定3、高等教育(教育与经济科技的关系更加密切)(1)我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发展历程?①建国初,中国的高校改造和调整参照苏联,忽视中国实际情况;②1958年起,实施“教育大革命”;③1961年,中国高等教育进入稳定发展的轨道;④ “文革”期间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⑤1977年“文革”后,高考招生制度恢复,学校教育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 ⑥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2)我国重视高等教育发展的措施及取得的成就有哪些?①大学数量不断增加,资源配置、专业结构更趋合理;建立学位制度;设立博士后流动站、改革大学招生和分配制度;扩大办学自主权;成人高等教育规模大;中外高校交流得到加强 ②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得到长足发展 ③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迅速。

      4、新时期教育面临的挑战 (1)面临的挑战: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也就是教育的竞争因而,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2)新时期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具体做法: ①首先是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现在正在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②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 ③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6、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国际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就其中哪一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国内: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沉重的人口负担还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而劳动力的素质,提高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们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而这一切都必须坚定不移的依靠教育来完成,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认识: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教育发展明确科教兴国是中华民族的振兴之路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1、两弹一星时间重大成就作用和意义备注1964.6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中国决定研制原子弹、导弹的原因:①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到它的国际地位。

      ②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A.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 B.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C.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1964.10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1966.10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中国从此拥有了导弹和原子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1967.6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中国研制核武器的特点: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1970.4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1 号”发射成功重量超过苏美等国的第一颗卫星1975.11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2、东方魔稻、银河系列计算机和“神舟”号飞船时间重大成就作用和意义1973 年袁隆平打破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念;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此后又培育出“超级杂交稻”①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②解决中国和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发挥重大作用西方媒体称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1983 年“银河– 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我国首次研制成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