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事业的杰出领导者张爱萍.pdf
9页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事业的杰出领导者张爱萍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事业的杰出领导者张爱萍一代儒将功勋卓著神剑将军风范长存——摘自郭伯雄曹刚川于《人民E l 报》的纪念文章张爱萍同志是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杰出领导者,他呕心沥血铸利剑,为发展以“两弹一星”为主要标志的国防尖端科技事业,建立国防工业体系,提高我军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付出了大量心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上世纪5 0 年代中期,他积极协助聂荣臻同志,领导和主持制定了国防科技发展规划,将原子能、喷气与火箭、半导体、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等五个方面的技术,列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历史证明,确定国防科技发展的这“五朵金花“ ,是一项极富远见的战略谋划,对明确我军武器装备发展方向和研制任务,带动国家科技和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他根据国家科技发展的总体安排,领导拟制了《关于十二年内我国科学对国防需要的研究项目的初步意见》、《关于军队内部建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促进了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在他的直接领导和强有力的组织指挥下,我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建成了尖端武器和常规兵器科研机构与试验基地,组建了国防科技“主力兵团”,初步形成了国防科研、试验和生产体系。
张爱萍参与领导了“两弹一星”的大协作、大会战他坚决执行中央确立的方针,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调动广大国防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认为,对科学家最好的服务就是为他们创造一个充分施展才华和智慧的环境,让他们感到有目标可奔、有章法可循、有集体可靠他奔波于茫茫无际、人烟稀少的戈壁荒原和深山峡谷,与参研“两弹一星’’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试验部队官兵同工作、同生活,为解决科学试验中的各种难题提出了许多关键性的指导意见,这也使他成为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良师益友1 9 6 0 年前后,中苏两党的分歧逐步公开化,前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单方面撕毁合同,中断对中国的全部援助,给刚刚起步的我国国防尖端科技事业造成了巨大困难对此,毛泽东同志坚定地说:“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 如果给了,这个账是很难还的 此时,恰逢我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严重困难局面,有人提出原子弹研制是否下马的问题按照毛主席的指示,聂荣臻主持召开国防工委会议,分析研究国防尖端技术的基本情况及其发展问题聂荣臻力主继续上马,并派张爱萍和刘西尧率领调查组到核工业建设和原子弹研制第一线进行实地考察经过近一个月的调查研究,他们向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呈报了《关于原子能工业建设的基本情况和急待解决的几个问题的报告》,认为只要中央进一步加强组织协调,集中全国有关部门的力量进行技术攻关,1 9 6 4 年炸响原子弹这一设想是有可能实现的。
这份调研报告为中央决策提】7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事业的杰出领导者张爱萍供了重要依据赫鲁晓夫曾断言,离开苏联人,中国2 0 年内也搞不出原子弹但中国人民不怕鬼,不信邪周恩来总理亲任中央专委主任,组织全国进行大协作、大会战根据中央专委的决定,1 9 6 4 年8 月,由国家有关部门和解放军各总部、各军兵种负责人与专家,组成首次核试验委员会,张爱萍任主任委员、党委书记,统一组织指挥试验工作在他的精心组织下,核试验的各项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1 9 6 4 年1 0 月1 6 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春雷般的巨响,承载着中国人民富国强兵的百年梦想,承载着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定信心张爱萍满怀激情地写下了“东风起舞,壮志千军鼓苦斗百年今复主,矢志英雄伏虎”的著名诗句,为实现东方巨响而高歌此后,张爱萍多次担任核试验委员会主任委员、试验现场总指挥,成功地组织了我国第一代地地导弹、首次原子弹空爆和第三次原子弹爆炸试验文化大革命”中,张爱萍蒙受不白之冤,遭到批斗、关押达6 年之久1 9 7 5 年3 月,他复出后任国防科委主任,积极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全面整顿的思想,首先带领工作组深入七机部派性十分严重的单位蹲点。
他认真调查研究,摸清情况,然后展开全面整顿,很快就恢复了正常的科研、生产和试验工作秩序他提出,要尽快拿出性能先进、质量优良的武器装备,并按照精简型号、统一方案、集中力量、突破重点的原则,领导制订了战略导弹研制计划当年下半年,我国连续成功地发射了3 颗卫星,人称“三星高照”1 9 7 5年底,“四人帮”大搞“反击右倾翻案风”,张爱萍再次靠边站粉碎“四人帮’’后,张爱萍再度复出,主持国防科委工作他率领国防科研大军,大力拨乱反正,逐步恢复和健全了武器装备研制试验工作中的总设计师系统和行政总指挥系统“两条指挥线”的制度他集中精力搞“三抓”,即抓洲际导弹、潜地导弹和通信卫星的研制和试验1 9 8 0 年5 月,他成功地组织指挥了中国第一颗洲际导弹的发射1 9 8 2 年1 0 月和1 9 8 4 年4 月,潜地导弹、试验通信卫星也先后发射成功张爱萍同志的英名,将永远与“两弹一星”伟业融为一体,载人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注:摘自郭伯雄曹刚川发表于2 0 0 3 年1 0 月9 日《人民日报》的纪念文章:“一代儒将功勋卓著神剑将军风范长存——深切缅怀张爱萍同志“春雷神剑腾九天丰功伟绩垂青史——摘自总装备部于《人民日报》的纪念文章一、呕心沥血共铸“两弹“ 伟业继往开来再创“三抓“ 辉煌新中国成立后,张爱萍同志长期担任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重要领导职务,是“两弹一星”研制试验的重要组织实施者,是“三抓”任务的杰出领导者( “三抓’’任务:即“三抓”工程,指洲际导弹、潜地导弹、通信卫星研制和发射任务,简称“三抓”) ,也是新时期国1 8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事业的杰出领导者张爱萍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改革开放的积极开拓者,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科学拟制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规划o2 0 世纪5 0 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及时果断地发出了“向现代科学技术大进军”的号召,并决定组织拟制我国1 9 5 6 - - 1 9 6 7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张爱萍同志受命参加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工作,在聂荣臻元帅的领导下,负责主持制订国防科技发展1 2 年规划他科学谋划,广纳群贤,集专家智慧之大成,精心组织拟制了《关于十二年内我国科学对国防需要的研究项目的初步意见》,将后来被人们称为“五朵金花’’的原子能技术、喷气与火箭技术、半导体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确定为优先发展的重点1 9 6 0 年,他又负责组织研究制订了我军八年装备规划,贯穿其中的根本思想,就是要为建设一支拥有先进技术装备的现代化军队打下坚实基础这两个重要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对开创、发展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和带动国家科技进步,都产生了极为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全力组织“两弹一星”研制试验为独立自主突破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国防尖端技术,时任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委副主任的张爱萍同志,满怀“为国为民平生愿”的“似火丹心”和“发愤图强”的坚定信念,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在开展决策调研、组建试验基地、创建科研机构、指挥科研试验等方面,都作出了世人公认的重要贡献。
早在1 9 5 8 年,他就参与了组建西北导弹试验基地、核试验基地和储存器材仓库基地的规划和领导工作;1 9 6 0 年又多次率工作组深入上述3 个基地检查指导工作,并就急需解决的若干重大问题,向中央提出了决策建议,对加速基地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特别是19 6 1 年,面对前苏联毁约停援和国家经济困难的严峻形势,他受聂帅委托,与刘西尧、刘杰同志一起,深入一线进行了近一个月的调研考察,向中央提交了关于《原子能工业建设的基本情况和急待解决的几个问题》的调查报告,明确提出,只要进一步加强组织协调,集中全国各有关部门协同攻关,就能够在1 9 6 4 年成功实现原子弹爆炸,为中央作出独立自主突破核武器技术的重大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1 9 6 4 年1 0 月,他作为首次核试验委员会主任委员和试验现场总指挥,精心组织,靠前指挥,冷静沉着,科学决断,带领全体参试同志克服重重艰难险阻,成功实施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在亘古荒漠炸响了震惊世界的第一声春雷此后,又于1 9 6 5 年5 月和1 9 6 6 年5 月连续两次亲临现场,成功组织指挥了首次原子弹空爆试验与第三次原子弹试验在导弹试验方面,1 9 6 0 年1 1 月,他在西北导弹试验基地成功地组织指挥了我国第一枚国产地地导弹发射;1 9 6 4 年6 月,又成功组织了我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导弹首次飞行试验,并创造了“连中三元’’的佳绩。
原子弹、导弹研制试验成功后,随即开始了“两弹”( 原子弹、导弹) 结合试验准备和氢弹研制工作,并先后于1 9 6 6 年1 0 月和1 9 6 7 年6 月取得圆满成功此时正值“文革”初期,张爱萍同志虽然已被错误地“打倒”,但他所倾注的心血,已经融人这项旷世伟业在为“两弹”研制试验拼搏奋斗的同时,1 9 6 5 年初,张爱萍同志受聂帅委托,对中国科学院和钱学森同志提出的《关于发展卫星研制工作的纲要和建议》组织了研究论证,认】9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事业的杰出领导者张爱萍为我国开展卫星工程研制的技术基础已经基本具备,应统一规划,统筹实施随后,他参与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研制的组织领导1 9 7 5 年,他不畏压力,一年之内连续组织实施了3 次卫星发射,均获圆满成功,人们喜称为“三星高照”尤其是其中返回式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回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这项高新技术的国家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新中国伟大成就和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大国地位和国际威望在组织实施“两弹一星”研制试验的历史进程中,张爱萍同志不仅屡建殊勋,显示出了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而且不畏艰辛,跋山涉水,足迹踏遍弱水河两岸的戈壁青山,汗水辉映罗布泊深处的大漠荒丘,表现出了崇高的牺牲奉献精神。
1 9 9 9 年9 月1 8 日,中央特邀他出席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会上,曾出现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一幕:荣获功勋奖章的科技专家不约而同地纷纷来到张爱萍同志的轮椅前,向这位当年组织他们攻关夺隘、建功立业的老首长表示由衷的敬意,异口同声地称赞他领导有方,功当居尊;江泽民主席热情赞扬他为“两弹一星”等国防高科技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精心领导“三抓”工程决战决胜o1 9 7 5 年3 月张爱萍同志首次复出时,就提出要尽快拿出几个国防科技战线的“杀手锏”来,并主持制定了在1 9 8 0 年前完成洲际导弹、潜地导弹、通信卫星发射的“四年三步”规划1 9 7 7 年3 月重新复出后,他再次坚定不移地提出:务必要在2 0 世纪8 0 年代前期抓好上述三项重大任务,史称“三抓”为胜利完成“三抓”任务,时任国防科委主任随后又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军委副秘书长等要职的张爱萍同志,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他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独有的领导风格和魄力,一手大刀阔斧抓拨乱反正,一手争分夺秒抓科研生产针对“三抓’’工程型号新、难度大、时间紧和技术密集、关系复杂、综合性强等特点,果断实行全国“一盘棋”,组织全国大协作,创造性地建立健全了总设计师和行政总指挥“两条指挥线”制度,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集中力量,联合攻关,全力突破关键技术,同时加速远洋测量船队等相关保障力量建设,确保了“三抓’’任务紧张有序、优质高效地顺利进行。
在他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1 9 8 0 年5 月、1 9 8 2 年1 0月和1 9 8 4 年4 月,我国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潜地导弹发射试验和通信卫星发射先后取得圆满成功,“三抓“ 工程佳讯频传、全面告捷此外,“一箭三星”发射也于1 9 8 1 年喜获成功三抓“ 工程是“两弹一星”的继续和发展,标志着我国的战略核威慑力量从中近程发展到远程、从液体发展到固体、从陆上发展到水下、从固定阵地发射发展到隐蔽机动发射,使我国成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