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偏振光实验报告(共16页).doc
16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偏振光实验报告实验1. 验证马吕斯定律实验原理:某些双折射晶体对于光振动垂直于光轴的线偏振光有强烈吸收,而对于光振动平行于光轴的线偏振光吸收很少(吸收o光,通过e光),这种对线偏振光的强烈的选择吸收性质,叫做二向色性具有二向色性的晶体叫做偏振片P1P2A0A0cosθθ图2 偏振片可作为起偏器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变为振动面平行于偏振片光轴(透振方向),强度为自然光一半的线偏振光如图1、图2所示:P1P2线偏光单色自然光线偏光图1 图1中靠近光源的偏振片为起偏器,设经过后线偏振光振幅为(图2所示),光强为I0与夹角为,因此经后的线偏振光振幅为,光强为,此式为马吕斯定律实验数据及图形: 从图形中可以看出符合余弦定理,数据正确实验2.半波片,1/4波片作用实验原理:偏振光垂直通过波片以后,按其振动方向(或振动面)分解为寻常光(o光)和非常光(e光)它们具有相同的振动频率和固定的相位差(同波晶片的厚度成正比),若将它们投影到同一方向,就能满足相干条件,实现偏振光的干涉。
分振动面的干涉装置如图3所示,M和N是两个偏振片,C是波片,单色自然光通过M变成线偏振光,线偏振光在波片C中分解为o光和e光,最后投影在N上,形成干涉MCN图3 分振动面干涉装置 I0波片偏振片偏振片单色自然光考虑特殊情况,当M⊥N时,即两个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垂直时,出射光强为:;当M∥N时,即两个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平行时,出射光强为:其中θ为波片光轴与M透振方向的夹角,δ为o光和e光的总相位差(同波晶片的厚度成正比)改变θ、δ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改变屏幕上的光强当δ=(2k+1)π(1/2波片)时,cosδ=-1,,出射光强最大,,出射光强最小;当δ=[(2k+1)π]/2(1/4波片)时,cosδ=0,,特别地,利用1/4波片我们还可以得到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当θ=45度时,得到圆偏振光,此时让偏振片N旋转一周,屏幕上光强不变一般情况下,得到的是椭圆偏振光,让偏振片N旋转一周,屏幕上的光斑“两明两暗” 实验结果:半波片实验数据表:1/4波片实验数据:结论:线偏振光通过1/4波片后可能变成圆偏振光,椭圆偏振光也有可能仍是线偏振光实验3. 旋光效应实验原理:线偏振光通过某些物质的溶液后,偏振光的振动面将旋转一定的角度,这种现象称为旋光现象。
旋转的角度称为该物质的旋光度通常用旋光仪来测量物质的旋光度溶液的旋光度与溶液中所含旋光物质的旋光能力、溶液的性质、溶液浓度、样品管长度、温度及光的波长等有关当其它条件均固定时,旋光度与溶液浓度C呈线性关系即 (5-1)比例常数与物质旋光能力、溶剂性质、样品管长度、温度及光的波长等有关,C为溶液的浓度物质的旋光能力用比旋光度即旋光率来度量,旋光率用下式表示: (5-2)(5-2)式中,右上角的t表示实验时温度(单位:℃),是指旋光仪采用的单色光源的波长(单位:nm),θ为测得的旋光度(0),l为样品管的长度(单位:dm),C为溶液浓度(单位:g/100mL)由(5-2)式可知:偏振光的振动面是随着光在旋光物质中向前进行而逐渐旋转的,因而振动面转过角度θ透过的长度l成正比振动面转过的角度θ不仅与透过的长度l成正比,而且还与溶液浓度C成正比[14]如果已知待测溶液浓度C和液柱长度l,只要测出旋光度θ就可以计算出旋光率如果已知液柱长度为l固定值,可依次改变溶液的浓度C,就可以测得相应旋光度θ。
并作旋光度与浓度的关系直线θ~C,从直线斜率、液桩长度l及溶液浓度C,可计算出该物质的旋光率;同样,也可以测量旋光性溶液的旋光度θ,确定溶液的浓度C旋光性物质还有右旋和左旋之分当面对光射来方向观察,如果振动面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则称右旋物质;如果振动面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称左旋物质测量葡萄糖水溶液的浓度将已经配置好的装有不同的容积克浓度(单位:g/100mL)的葡萄糖水溶液的样品管放到样品架上,测出不同浓度C下旋光度值并同时记录测量环境温度和记录激光波长葡萄糖水溶液的浓度配制成C0、C0/2、C0/4、C0/8,0(纯水,浓度为零),共5种试样,浓度C0取30%左右为宜分别将不用浓度溶液注入相同长度的样品试管中测量不同浓度样品的旋光度(多次测量取平均)用最小二乘法对旋光度、溶液浓度进行直线拟合(可以将C0作为1个单位考虑),计算出葡萄糖的旋光率也可以以溶液浓度为横坐标,旋光度为纵坐标,绘出葡萄糖溶液的旋光直线,由此直线斜率代入公式(5-2),求得葡萄糖的旋光率 数据记录及处理图形:实验4. 光弹效应光弹性试验是应用光学方法研究受力构件中应力分布情况的试验,在光测弹性仪上进行,先用具有双折射性能的透明材料制成和实际构件形状相似的模型,受力后,以偏振光透过模型,由于应力的存在,产生光的暂时双折射现象,再透过分析镜后产生光的干涉,在屏幕上显示出具有明暗条纹的映象,根据它即可推算出构件内的应力分布情况,所以这种方法对形状复杂的构件尤为适用。
光弹性实验方法是一种光学的应力测量方法,因为测量是全域性的,所以具有直观性强,能有效而准确地确定受力模型各点的主应力差和主应力方向,并能计算出各点的主应力数值尤其对构件应力集中系数的确定,光弹性试验法显得特别方便和有效 工程实际中有很多构件,例如工业中的各种机器零件,它们的形状很不规则,载荷情况也很复杂,对这些构件的应力进行理论分析有时非常困难,往往需要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光弹性试验就是其中比较直观有效的一种解决方法实验原理 光弹性试验是应用光学方法研究受力构件中应力分布情况的试验,在光测弹性仪上进行,先用具有双折射性能的透明材料制成和实际构件形状相似的模型,受力后,以偏振光透过模型,由于应力的存在,产生光的暂时双折射现象,再透过分析镜后产生光的干涉,在屏幕上显示出具有明暗条纹的映象,根据它即可推算出构件内的应力分布情况,所以这种方法对形状复杂的构件尤为适用图1 光弹性试验的光学效应示意图如图1所示,自然光通过偏振器成为平面偏振光(在A1平面中),平面偏振光垂直地射在模型上某一O点,如果模型未受力,则光线通过后并无改变,但如果O点有应力,这时将出现暂时双折射现象,如果图O点的二个主应力和方向已知,则平面偏振光通过受力模型O点后,分解成二个与及方向一致的平面偏振光,二者之间产生一光程差δ,光程差与主应力差(-)及模型厚度t成正比,即:式中k为光学常数,与模型材料及光的性质有关。
分解了的二束光线通过分析器后重新在BB平面内振动,这样就产生光的于涉现象 我们知道由分析器出来的光线强度其中λ为光的波长,I为偏振器与模型间偏振光的强度,α为偏振平面A1与主应力的夹角由上式可见,光强I为零时有以下四种情况: ① I=0,这与实际情况不符,因为只有在无光源时I才会是零② δ=0,由公式可知(-)=0,即=,符合这些条件的点称为各向同性点如果==0则称为零应力点,这种点在模型上皆为黑点(因为光强等于零),例如纯弯曲梁上中性轴上各点==0,故模型中性层处为一条黑线 ③sin(2α)=0,即α=n/2(n=0,1,2,3……)这说明模型上某点主应力方向与偏振镜光轴重合,模型上也呈黑点,这类黑点构成的连续黑线称为等倾线,等倾线上各点的主应力方向都相同,而且偏振镜光轴的方向也就是主应力的方向④,以公式代人,则,于是可得图 2 圆偏振光场示意图 (n=0,1,2,3……)上式表明,当模型中某点的主应力差值为f/t的整数倍时,则此点在模型上呈黑点,当主应力差为f/t的某同一整数倍的各个暗点,构成连续的黑线称为等差线(在此线上各点的主应力差均相等) 由于应力分布的连续性,等差线不仅是连续的,而且它们之间还按一定的次序排列,对应于n=l的等差线称为一级等差线或称一级条纹,对应于n=2的等差线称为二级等差线或二级条纹,依次类推,其中n称为条纹序数,以上是根据光源用单色光讲的。
如果光源用白光,则模型上具有相同主应力差的各点则形成颜色相同的光带,所以这时的等差线又称为等色线 由以上讨论可知,根据模型中出现的各向同性点、零应力点、等倾线、等差线(等色线),借助于一些分析计算,就能求出模型中各点应力的大小和方向 从上述基本原理可知,在使用单色光源时,等倾线与等差线都呈黑色,不易辨认,为了消除等倾线以获得清晰的等差线图,在光弹性仪两偏振镜之间装上二块1/4波长片,形成圆偏振光场,可把等倾线消除,只剩下等差线,圆偏振光场如图2所示图3-1 对径受压圆盘等差线图 图3-2 对径受压圆盘等倾线图观察对径受压圆盘的等差线和等倾线,分别如图3-1和3-2所示准备实验:光路调节 先将光源、起偏器、检偏器、白屏依次放在导轨上,打开白光光源,仔细调节各个器件的高度,使得整个光路高度比较合适先确定起偏器为任意偏振方向,然后调节检偏器偏振方向,使其正交,即通过两个偏振片后的光强为最弱然后调整两个偏振片的距离观察实验1:观察光弹材料光弹特性 将光弹材料放入已经调整好偏振方向的两偏振片中间,调节光弹材料的高度为合适观察此时白屏的图像然后拧紧光弹材料固定架上端的螺母,给光弹材料施加应力,观察此时白屏的图像,注意等差线(等色线)和等倾线的出现。
本实验为验证性试验,没有试验数据在观察过程中出现实验现象即可实验5. 电光调制实验【实验目的】1、 掌握晶体电光调制的原理和实验方法;2、 学会用实验装置测量晶体的半波电压,绘制晶体特性曲线,计算电光晶体的消光比和透射率仪器和装置】电光调制实验系统由光路与电路两大单元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电光调制实验系统结构【实验原理】某些晶体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其折射率随外加电场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电光效应,利用这一效应可以对透过介质的光束进行幅度,相位或频率的调制,构成电光调制器电光效应分为两种类型: (1) 一级电光 (泡克尔斯一—Pockels) 效应,介质折射率变化正比于电场强度2) 二级电光 (克尔一Kerr) 效应,介质折射率变化与电场强度的平方成正比本实验使用铌酸理(LiNbO3 )晶体作电光介质,组成横向调制(外加电场与光传播方向垂直)的一级电光效应图3 横向电光效应示意图如图3所示,入射光方向平行于晶体光轴 (Z轴方向),在平行于X轴的外加电场(E)作用下,晶体的主轴X轴和Y轴绕Z轴旋转45°,形成新的主轴X’轴 —Y’轴(Z轴不变),它们的感生折射率差为Dn,它正比于所施加的电场强度E:式中r为与晶体结构及温度有关的参量,称为电光系数。
n0为晶体对寻常光的折射率当一束线偏振光从长度为l、厚度为d的晶体中出射时,由于晶体折射率的差异而使光波经晶体后出射光的两振动分量会产生附加的相位差d,它是外加电场E的函数: 式中l为入射光波的波长;同时为测量方便起见,电场强度用晶体两面极间的电压来表示,即U=Ed当相位差 d=p 时,所加电压 Up 称为半波电压,它是一个用以表征电光调制电压对相位差影响的重要物理量由(2)式可见,半波电压Up 决定于入射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