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4—2025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03.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大**
  • 文档编号:598288292
  • 上传时间:2025-02-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8.11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4—2025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03一、基础知识综合(★★★) 1. 阅读“前言”, 完成下列任务 前言岁月如歌, 人们在时光中穿梭, 每一刻都在追寻、探索《藤野先生》里鲁迅对医学的执着追寻, 诠释了他担当的精神和chì①_________热的爱国情怀;《列夫·托尔斯泰》里托尔斯泰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展现了他深suì②_________的思想和博大的人文关怀;《美丽的颜色》中③_________这些不朽的灵魂, 激励我们前行, 使我们的内心世界变得愈发丰富与坚强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chì _________ 热 ②深suì _________ (2)在加横线的③处仿写一个句子, 努力做到与前两个分句主题一致, 句式相近 二、名句名篇默写(★★★) 2. 先贤的诗文中有很多篇章抒写“追寻”之情思, 请你根据积累, 补全下面梳理单 手法名句情思(1) _______ 相顾无相识, (2) __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避世隐居借景抒情(3) ______________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4) ______ 视觉、听觉(5) ______________ , (6) ______________ !(刘桢《赠从弟》)坚贞志向比喻庭下如积水空明, (7) ______________ , 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从容闲适比喻(8) ______________ , 行止依林阻曹植《梁甫行》)(9) ______________ 结论: 我们发现古人追寻自然风光, 不仅追寻山水之美, 而且追寻内心的丰盈与理想的家园 三、文言文阅读(★★★) 同学们搜集了几篇浙东诗文, 请你一起完成下列任务 【甲】 【材料一】顾长康①从会稽还, 人问山川之美, 顾云: “千岩 竞 秀, 万壑争流, 草木蒙笼其上, 若云兴霞蔚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材料二】永和九年, 岁在癸丑, 暮春之初, 会 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换事也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②, 列坐其次虽无 丝竹 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曰也,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矣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 ③ 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节选【乙】南湖④【唐】温庭筠湖上微风入槛凉, 翻翻菱荇满回塘野船著岸偎春草, 水鸟带波飞夕阳芦叶有声疑雾雨, 浪花无际似潇湘⑤飘然蓬艇东归客, 尽日相看忆楚乡。

      南山【唐】贺朝湖北雨初晴, 湖南山尽见岩岩石帆影, 如得海风便仙穴茅山峰, 彩云时一见邀君共探此, 异箓残几卷注释】①顾长康, 即顾恺之, 是东晋时期的著名画家②流觞曲水: 殇读shāng, 用漆制的酒杯盛酒, 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 杯停在某人面前, 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③信: 实在④南湖, 即绍兴鉴湖;南山, 即绍兴会稽山⑤潇湘, 指湘江 3. 参考方法, 解释句中加点词 字词方法解释①千岩 竞 秀参考成语法: 物 竞 天择(1) ___________ ②虽无 丝竹 管弦之盛课内联系法: 无 丝竹 之乱耳(2) ___________ ③ 会 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查阅字典法: ①恰逢;②会议;③相会, 聚会(3) ___________ 4.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处断句限断2处)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5.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南山》中的景物描写, 均展现修辞之美 , 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句赏析 A. 千岩竞秀, 万壑争流, 草木蒙笼其上, 若云兴霞蔚 B. 野船著岸偎春草, 水鸟带波飞夕阳 6. 追寻文化情思 (1)诗中寓情。

      温庭筠与贺朝在《南湖》《南山》中各自寄寓了怎样的情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寓意会稽”有着丰厚的文化意象和情感寄托, 请结合【甲】文二则材料中提到的“会稽”, 谈谈古人追寻的情思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7. 跟着斯诺采访“红色中国”, 探寻红军领袖的形象和“追寻”, 完成下列任务 采访对象采访内容摘录采访所思(1) ____ 讲述自己出身富农家庭, 却备受祖母欺凌, 最后把她的烟盘踢了;湖南发生饥荒, 带领穷人抢粮根据采访内容, 联系他的经历, 说说这位红军领袖追寻怎样的生活2) ____________ 朱德夫人“我认为我丈夫朱德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 经常和他们谈话他喜欢运动, 打仗时总是在前线指挥, 但没有受过伤对朱德夫人的采访, 起何作用?(3) ____________ 毛泽东“与人辩论还大方认输。

      我从来没有看见他生过气, 不过我听到别人说, 他有几次曾经大发脾气, 使人害怕既说毛泽东辩论大方认输, 又说他大发脾气, 是否前后矛盾?(4) 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叶嘉莹, 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 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 曾任中国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多所大学客座教授让我们追寻叶嘉莹先生的足迹, 去感受她博大的情怀 叶嘉莹: 用生命放歌, 为文化传薪 陈玉洁 ①1974年, 叶嘉莹终于得以第一次回国探亲当时她从加拿大经香港到广州, 再从广州飞抵北京三十年不通音信, 当从飞机上看到北京城的两排灯火, 我想, 那是不是我当年的旧游之地长安街呢?我就流下泪来了叶嘉莹说 ②1977年再次回国, 叶嘉莹发现, 青年人在看《唐诗三百首》, 西安、桂林的导游都会背诵古诗, 周总理去世时天安门广场的悼念活动中, 花圈和挽联上写的也都是旧体诗我想, 我们中华民族毕竟是一个文化根底浓厚的民族, 在普遍的人民的心里, 都还是很习惯旧诗词的叶嘉莹萌生了回国教书的念头 ③“一个人不经过绝大的困苦, 不会觉悟[A]经历过丈夫入狱、自己被捕、失去工作、女儿女婿离世的叶嘉莹, 作出一个重大选择, 毅然决定回国, 把中国的古典文化传给年轻人。

      我要把我投向古典诗歌, 做古典诗歌传承的事业虽然在国外生活安稳, 但“诗词的那生命、那感情、那文化, 它的根, 一定是在中国” ④1978年, 暮春的一个黄昏, 叶嘉莹经过温哥华家门前的一片树林去寄信, 向国家教委申请回国教学满街的花树, 一地的樱花, 让她警醒年华似水, 人生易老 ⑤1979年, 叶嘉莹回国, 先是被安排在北京大学教授古典文学, 后应恩师顾随先生之友李霁野教授之邀, 到南开大学任教在海外每讲到杜甫诗“每依北斗望京华”时双眼就会满含泪水的叶嘉莹终于回到了祖国 ⑥“我为什么如此热衷于讲学?我越老, 读古人的书籍, 就越觉得我们中华几千年的文化真是灿烂辉煌我认为最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生命的, 是诗词的创作不只因为语言文字有胜人之处, 更是因为这些作者是用他们的生命来写作诗篇, 用他们的生活来实践诗篇这是这些作品打动我的原因, 也是我愿意把这些作品里他们的生命、他们的感情、他们的理想、他们的品格传给下一代的年轻人的原因 ⑦有评论说, 叶嘉莹之所以成为著名的古典诗词专家, 是因为她投入与付出的是生命, 诗歌启蒙了她、丰实了她、支撑了她, 反过来她又用一生的痛苦与欢乐报答诗歌。

      而叶嘉莹自己说: “我是真的热爱中国古典文学不管教《论语》《孟子》, 还是唐诗、宋词, 我是把自己的体会、自己的感受, 把自己的生命和生活的体验、实践都结合在里边的 ⑧她说, 自己虽然老了, 但还有这么多年轻人我在等待, 有没有一粒种子, 因为我的讲解而留在年轻人的心里多少年之后, 我要等着这一粒种子, 会发芽, 会长叶, 会开花 ⑨刚归国时, 南开中文系为叶嘉莹安排的课程是汉魏南北朝诗, 每周上两次课, 每次两小时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 学生们如饥似渴, 不仅是南开学生, 天津其他学校的学生也赶来听课, 把一间大约可容纳300人的阶梯教室挤得满满当当 ⑩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 她受邀到全国几十所高校讲学;又应各社会团体邀请举办了数次颇有影响的古典诗词系列专题讲演[B]凡开讲时, 必定人头攒动, 从十七八岁的青年学生到七八十岁的专家学者, 无不欢喜赞赏 ⑪1989年, 叶嘉莹退休她每年用整整一个学期在国内讲学, 其余时间则活跃在加拿大、美国及中国港澳台等地区的古典诗词诗坛上她的很多学生如今已经成长为著名的专家、教授还有一批欧美学生, 已成长为汉学专家, 活跃在欧美讲台, 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⑫她还捐献出自己退休金的一半(10万美元)建立了“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 用以吸引和培养国内优秀人才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方面的普及和研究工作其中, “驼庵”是老师顾随的别号, “永言”则取自大女儿和女婿的名字 ⑬现在, 叶嘉莹以90岁的高龄, 几乎每天工作到凌晨两点: 准备讲课、讲演, 开会, 看学生的论文…… ⑭叶嘉莹崇尚钟嵘《诗品》中的话: “使穷贱易安, 幽居靡闷, 莫尚于诗矣——让人在贫贱的时候不愁苦, 让内心保持平和, 没有比读诗更好的了诗是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品性的很多人问我90岁了怎么还这么健康, 我说, 是学诗的缘故 (选自《人民画报》, 有删改)8. 阅读文章, 填写思维导图 9. 文中有许多文字, 饱含作者的情感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 设计朗读并阐述理由, 通过朗读来感受作者的真挚情感提示: 可从重音、语速、语调等角度设计朗读 [A]经历过丈夫入狱、自己被捕、失去工作、女儿女婿离世的叶嘉莹, 作出一个重大选择, 毅然决定回国, 把中国的古典文化传给年轻人 [B]凡开讲时, 必定人头攒动, 从十七八岁的青年学生到七八十岁的专家学者, 无不欢喜赞赏。

      我选 ___________ , 朗读设计及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本文多处引用传主自己的话, 请从文中第(6)(7)(8)三段中任选一处, 分析其作用 11. 有同学重新给本文拟了标题为“风雅先生叶嘉莹”, 你认为和原标题相比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 同学们拟制作一份以“追寻师道精神”为主题的新闻宣传册, 资料组收集了以下资料,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①先生之为, 在于弘扬一种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 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教育家精神, 为教师的自我修养提供了根本遵循, 也为全社会的尊师重教赋予了时代内涵. ②先生之为, 也须有关爱相伴、温暖同行只有在一个充满理解、信任、包容的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