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大学唐诗宋词鉴赏课程整理.doc
21页第一周1—1 唐诗繁荣的表现一.唐诗是唐代之文学的原因:后世难以或很少创作出超越唐诗的作品二.唐诗繁荣的表现:1.创作队伍庞大,创作成果丰硕现今保存 3200 位诗人,5000 多首诗歌2.体裁大备,名家辈出,流派众多,风格各异体裁:三言 四言 五言 六言 七言 杂言 古诗 乐府 律师 绝句名家:初唐四杰,王维,李白,杜甫,高适,李商隐,杜牧等风格:清新流利 沉郁顿挫 田园 边塞三.诗体 作家 流派 风格 衡量诗歌繁荣参数 唐代皆备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典范,唐代刚才说了 三千多位诗人名家辈出,大家如林,我们发现他们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有的沉郁顿挫,有的清新流利,有边塞诗派,有田园诗派,所以我们说唐代这些诗歌风格具有多样化,而在唐代这些都已经具备了,所以我们说唐代诗歌它是繁盛的1-2 唐诗繁荣的原因一.丰裕的经济基础,二.清明的政治环境(对文学政策 文化融解和文化共荣 帝王对诗的热衷) 三.风行的诗赋取士(有群众基础) ,四.活跃的社会思想(侠 —风骨,儒—兴寄,释—兴象,道—文辞) 五.深厚的文化积累六.庞大的寒士群体1-3 唐诗的划分一.唐诗的划分与时代变迁划分不同二.划分初 100 年 情怀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超越之处:无对生命短暂的感慨,礼赞生命 陈子昂盛 50 年 气象,中 70 年 格调 ,晚 70 年 风韵一.唐诗的划分与时代变迁划分不同二.划分初 100 年 情怀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超越之处:无对生命短暂的感慨,礼赞生命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38 首《感遇》盛 50 年 气象 李白 杜甫中 70 年 格调 白居易《长恨歌》 《琵琶行》 元稹 现实主义诗人晚 70 年 风韵 李商隐 杜牧 时代造就的感伤1-5 唐诗与宋词的区别1.后世文者对宋文化评价极高 2.宋代的哲学思维更通向于心灵 3.宋代文学特征内省与思辨1-6 宋词的起源1.词起源于何时目前无定论 可以自己查阅资料,2.词是一种音乐文学 从这个角度 词起于隋唐,3.《云瑶集》 事实角度 词源于隋唐,4.思考:词起源于隋唐,为什么大唐文化如此繁盛,却没有多大成就呢?1-7 宋词的城市化1.词与宋代的城市化生活息息相关;2.词用来娱乐,不载道;3.宋代文学的俗是以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为代表的被传统士大夫阶层所排斥的民间文学的新兴;4.宋词的俗是世俗之俗;5.词是一种城市文学——宴饮词居多,与城市生活有关1-8 宋词的江南化1.不同地域造就不同文化江南化表现 1.从词人籍贯 60.5%多都是江南;2.南宋都城在临安;3.江南建筑风景独特而多,大多数词中名胜皆在江南;4.以忆江南,望江南为词牌的词非常多;5.不在江南写,却有江难的风景和特点,课下欣赏皇甫松的《梦江南》 ;1-9 宋词的女性化1.词是一种女性哲学 多以女性口吻叙述 例如 温庭筠 《 菩萨蛮》代言体 以民间,青楼,宫廷女子表达自己的哀怨愁苦综上 词是音乐文学 城市文学 南方文学 女性文学2-1 爱情 永恒的文学主题1 元稹《离思》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2 张仲素《燕子楼》楼上残灯伴晚霞,独眠人起合欢床相思一夜情多长,地角天涯不是长3 李商隐 《暮秋独游曲江 》 荷叶升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常在,怅望江头江水声4 杜牧 《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5 鱼玄机 《江陵愁望有寄》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6 顾 《诉衷情》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7 北宋 晏殊 《玉楼春》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司马光 《西江月》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8 柳永 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李之仪 《卜算子》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外国 康格里夫 没有爱情的人生叫受罪爱情 中西方文学 永恒的主题9 《思帝乡》 韦庄10 爱德华八世 辛普森夫人11 唐玄宗李隆基 杨玉环爱情,对每个人来说,不一定都是最重要的,谁又真的清楚几百年前的李杨之恋有时候,它只是生命的点缀而已2-2 白居易的爱情故事1 白对李杨的态度 既饱含深情,饱含同情,一篇长恨有风情,无讽喻,看轻2 白居易之所以对李杨有如此深切感悟和精彩描写,源于他自己经历过一段深刻的爱情3 哲学意义 甚美必甚恶2-3 爱情的四种境界爱情的类别 无爱 三个因素都没有;喜爱 只有亲密关系;痴迷的爱 只有激情体验;空洞的爱只有承诺;浪漫的爱 亲密 激情 无承诺;伴侣的爱 亲密 承诺 无激情;愚昧的爱 激情承诺 无亲密;完美的爱 三者皆备;不过不符合中国文人爱情;惠洪 《千秋岁》倦怠 情含无限独特的个性情怀和对爱情的追求 乃人之常情爱情的四种境界(下)功利境界 杨孜 李商隐 王茂元女儿理想境界 李清照 赵明诚天地境界 贾宝玉 林黛玉 杰克罗斯 梁祝爱情可以人人拥有 境界各有差别2-5 鱼玄机和李冶的爱情观1 男女爱情观不同女性 愿得一心人 白首不相离 男性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与中国古代男尊女卑 男外女内有关 男子主四海之事 女子主一室之事2 古代女子的身份 三姑六婆鱼玄机 (鱼幼薇)晚唐诗人 《赠邻女》 易求无价宝 难得有情郎3 嫉妒 房玄龄 的妻子4 李冶 《八至》至亲至远东西 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 至亲至疏夫妻2-6 孤独寂寞的空闺生活1 深闺女子渴望丈夫早日归来 唐诗宋词里写到女子时总会出现花楼 门墙 小楼2 苏轼《蝶恋花 春景》3 荡秋千 仿若生活在一个监狱般的世界 而秋千是她们眺望世界的窗口 虽只是简单的一瞥 距离时间有限 但也成了一种放风4 正是女子监狱般的生活 狭窄的生活场所 才导致她们思夫 闺怨 以致有这么多的闺怨词2-7 古代男子眼中的女子1 男子大多以一种色情的眼光审视歌姬 刘永 《小镇西》2 古代文人士大夫比较自恋 对歌姬并没有他们词中表达的那样深情3 填词俗套 相聚 离别 分手后2-8 好男人的代表:姜夔姜夔 陆游的深情1《踏莎行 自远东来》以梦开端 以魂离去结尾 幽邃清冷 深情怜香惜玉 惭愧 至情至性2 《鹧鸪天》姜夔 清新刚健之笔 写出来了刻骨的相思2-11 青楼春梦(上)当婚姻阻断了色欲和情感的的通道的时候,文人便在婚姻外寻找理想的爱情 因此 传统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难以言表的青楼情节和春梦情怀 青楼是传统文人的理想爱情的现实实现场域,而春梦是他们的色欲幻想空间现代妓女 卖身 古典妓女 卖艺传统中国的爱情文学大多是成熟男女的青楼文学肉欲不是第一,文人与艺妓关系的描写总是充满悲情的色调青楼与春梦的区别 文人在青楼赏识艺妓,在春梦遭遇奔女 青楼的艺妓是被动的 春梦里是主动的晏几道 《小山词》 家道衰落,历经仕途波折 前后生活的骤转,心理失衡 故作姿态 很少回到现实世界 活在自己构造的虚拟世界 沉醉醉梦 无拘无束 没有勇气超越现实 改变命运,恰恰自作多情,自负才情,只活在自己的白日梦中,蕴含着眼前的失落,却难掩背后的悲哀。
1 牡丹亭徐君猷 胜之 张厚之我认为 文人与歌妓之间肯定有爱情,不过不是每个文人都能遇到吧了,有的是郎有情,妾无意,还有的恰恰相反,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当双方都有感情的时候,正是一段情 此外,这里的情或许并没有某些诗词中那般缠绵凄切,一生一世一双人,只是在某段时间内的真心而3-1 科举制度的起源1 金榜题名从隋朝的科举制度开始2 春秋到秦 世卿世禄制 3 汉 察举制 只是推荐 凭品行 4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中正官 曹丕采纳陈群建议因为前朝选拔制度的弊端,科举应运而生,并广为赞赏被称为中国的第六发明 5 隋 公元 605~1905 持续 13006 科举制度在唐代的意义1.科举面前人人平等 2.唐代以诗取士,促进了唐诗的发展3-2 科举的应试条件1 唐代可以参加科举的三种来源 生徒 乡贡 参加制举的考生2 不可以参加科举 女子 工商子女 曾经犯法者 官私奴婢,州县小吏 居丧期间或犯父祖名讳者3 李白未参加科举的可能原因,排除追求个性自由 1 曾在西域生活过,接受西域文化;2 不是官吏,极有可能是商人之家;3 脱离蜀地的流民,蜀地不是其祖籍;4 很少写农民生活,熟悉商人生活;不管是商人还是犯罪,只其一就不可犯父祖名讳例子李贺 李贺父 李晋肃 ”晋'与"进“ 谐音《剧谈录》卷下《元相国谒李贺》说元稹提出来的可能是错误的3-3 行卷与温卷行卷 送诗文 为了引起文人和知举官的关注温卷 初次不行,多次行卷行的不好,效果适得其反 例崔颢 第一首《王家少妇》 李邕斥“小儿无礼”大多都效果不错 例朱庆馀 《闺意献张水部》张水部即张籍”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仅从字面看就不错,写出来了新嫁娘的谨小慎微,娇羞妩媚,见公婆的紧张认真。
背后意义,把自己比作新嫁娘,张籍比作夫婿,考官比作舅姑张籍大赞此诗3-4 省第诗 及第一甲 状元 榜眼 探花孟郊 《登科后》 春风得意马蹄疾,依照看尽长安花考中进士的得意一朝成名天下知,故文人对进士极其看重3-5 文人入幕的原因1 因为考中进士极难,就算考中也离功成名就很远,故入幕成了另一种方式入幕必先了解"方镇“:指掌握兵权,镇守一方的军事长官文人入幕多数经由:科举及第——服务方镇——入朝为官幕府为文人的入朝升迁提供了重要途径使府僚佐 文职 武职文人入幕高潮 唐肃宗到唐德宗年间唐朝入幕规律:盛唐少,安史之乱后有重大变化;西川,淮南是唐朝方镇盛地,是文人入幕集中的地方;从入幕文人的素质看,进士居多;从入幕职掌看,为掌书记甚多;从籍贯来看,北方人居多;但在南方参幕较多3-6 文人入幕的心理特征1 求名躁进 ;2 纵情于乐 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杜甫;3 追名逐利 欧阳詹 《送张尚书书 》 ;4 并不是每个人入幕都是为了名利——张籍《节妇吟》字面看:节妇拒绝追求者,同丈夫共同走下去;深层含义:以节妇喻己,拒绝李师道的入幕邀请3-7 文人入幕与盛唐边塞诗1 从仕途和文学角度文人入幕和唐朝边塞诗有关文人入幕和不入写的边塞诗较大差异 例 描写战争1 入幕的从具体战争胜负,双方力量转移 近玩2 不入幕从人道主义考察 远观对边塞体验不一样未入幕 大多描写边塞疾苦,军士体寒,受传统征士诗影响陆机 《从军行》没有很多体会感受王昌龄《从军行》常规的关于边塞的想象,没太多关于边塞的体会入幕跟游边不同王维《使至塞上》 有句无篇 犯合掌大忌借鉴 沿袭 不深入3-8 非入幕文人的边塞诗《旗亭画壁》 王昌龄 王之涣 高适《登鹳雀楼》是否是王之涣的有待考证理由有三1 唐朝的时候有一部唐人选的唐诗集,这 218 首都是编选者芮挺章同时诗人的作品,这本书卷下选有王之涣的诗三篇,按照当事人的说法这首诗歌不是王之涣的2 南宋的时候范成大编撰的《吴郡志》里面曾经引用了唐人所著的《翰林盛事》中的一段记载。
说有一次 ,武则天吟诗吟到“白日依山尽”问是谁的诗歌?当时李峤回答说是御史朱佐日的诗我们说武则天是天后她问话人家一般不会撒谎,否则就是欺君之罪,李峤进士出身,对这首诗的作者应该是知道的,这所以首诗歌可能不是王之涣的3 最早把《登鸛雀楼》这首诗放在王之涣名下的大概是在宋代的《文苑英华》里,可是《文苑英华》这本书是经常有错误的,所以不能依据像王之涣,王昌龄这样的没有入幕经历的诗人,写的边塞诗大多是对传统的沿袭3-9 唐代边塞诗之高、岑边塞诗著称 高适 岑参高适 代表作 《燕歌行》 官位较高,诗不是很出色岑参 三个超越超越自我—— 1.从内容上看,超越了过去对和谐的自然景观的偏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2.审美情趣,表现了对纤细的疏远核对悲壮的追求3.形式上,克服了吴均,何逊体的疑惑,努力用七言古诗表现边塞风光,中亚风情超越历史超越时代3-10 仕途畅通的代表:晏殊十四岁神通入仕,50 多年仕途通顺晏殊的词特点 寿词 折射出他对死亡的一种恐惧,害怕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