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本二班陈光明110641004.pdf
7页班级: 11 级数本 2 班 学号: 110641004 姓名:陈光明6 第一章实数集与函数 若数集 S 既有上界又有下界,则称S 为有界集 若 S 不是有 界集,则称 S为无界集 . 例 1证明数集N={n︱n 为正整数 }有下界而无上界证显然,任何一个不大于 1 的实数是N的下界,故为N有下界的数集 为证N无上界,按照定义只需证明: 对无论多大的数 M,总存在某个正数no(∈N) ,使得no>M.事实上,对于任何的正整数 M(无论多大),取[M]+1①,则n0∈N,且no>M,这就证明了N无上界读者还可以自行明: 任何有限区间都是有界集, 无限区间都是 无界集;由有限个数组成的数集是有界集 若数集 S 有上界,显然它有无穷多个上界, 而其中最小的一个 上界常常具有重要的作用,称它为数集S 的上确界同样,有下 界数集的最大下界,称为该数集的下确界.下面给出数集的上确 界和下确界的精确定义. 定义 2 设 S 是 R 中的一个数集 .若数满足: i 对一切 xS,有 x≤,即是 S的上界ii 对任何<,存在xoS,使得xo>,即又是 S 的最小上界,则称数为数集 S的上确界 ,记作=supS②定义 3 设 S 是 R 中的一个数集 .若数满足:i 对一切 xS,有 x≥,即是 S的下界;ii 对任何>,存在xoS,使得xo<,即又是 S 的最大下界,则称数为数集 S的下确界 ,记作inf S 上确界与下确界统称为 确界。
例 2 设 S={x|x 为区间( 0,1)内的有理数 }. 试按上、下确 界的定义验证: sup S=1,inf S =0. 解:先验证 supS=1 ①x表示不超过数x的最大整数,例如9 ,2=51 ,4. ②sup 是拉丁文 suprermum(上确界)一词的简写;下面的inf 是拉丁文 infimum (下确界)一词的简写. 班级: 11 级数本 2 班 学号: 110641004 姓名:陈光明§2 数集确界原理7 i 对一切 xS,显然有 x ≤1,即 1 是 S的上界ii 对任何﹤1,若≤0,则任取x0S都有x0>;若>0,则由有理数集在实数集中的稠密性,在(,1)内必有 有理数x0,即存在x0S,使得x0>. 类似地可验证 inf S=0. 读者还可以自行验证 : 闭区间 [0,1] 的上下确界分别为1 和 0;对于数集 E={ nn) 1(|n=1 ,2, ,}有 sup E= 21,inf E=-1;正整数集N有上界 infN=1, 注 1 有上(下)确界的定义可见 , 若数集 S 存在上 (下)确界, 则一定是唯一的 . 又若数集 S存在上下确界 , 则有 inf S ≤sup S. 注 2 从上面一些例子可见 , 数集 S 的确界可能属于S,也可 能不属于 S. 例 3 设数集 S有上确界 . 证明=sup S S=max s①. 证)设=sup S S,则对一切 xS有 x≤, 而S,故是数集 S中最大的数 , 即=max S )设=max S, 则S; 下面验证=sup S; i对一切 xS,有 x≤,即是 S的上界; 。
ii对任何<,只须取x0=S,则x0>从而满足=sup S 的定义 . 关于数集确界存在性 , 我们给出如下确界原理 . 定理 1.1( 确界原理 ) 设 S为非空数集 . 若 S有上界 , 则 S必有 上确界 ; 若 S有下界 , 则 S必有下确界 . 证我们只证明关于上确界的结论, 后一结论可类似证明 . 为叙述的方便起见 , 不妨设 S含有非负数 . 由于 S有上界 , 故可 找到非负整数 n, 使得 1) 对于任何 xS有 x<n+1; 2) 存在a0S使a0≥n.对半开区间[n,n+1﹚作10等分, 分点为1. n,2.n, . . . ,9 .n, 则存在9,...,2, 1 ,0中的一个数n1,使得①记号 max 是 maximum(最大)一词的简写,Smax表示数是数集 S中最大的数 .一下出现的记号min 是 minimum (最小)一词的简写,minS 表示数集 S 中最下 的数 . 班级: 11 级数本 2 班 学号: 110641004 姓名:陈光明8 第一章实数集与函数1)对于任何xS有 x<101.1nn;2)存在a1S,使a1≥nn1..再对半开区间[nn1.,101.1nn﹚作10等分, 存在9,...,2, 1 ,0中的一个数n2,使得1)对于任何xS有x< 102211.nnn;2)存在a2S,使得a2≥nnn21.. 继续不断地 10 等分在前一步棸中所得到的半开区间, 可知对 任何 k=,...2, 1, 存在9,...,2, 1 ,0中的一个数nk,使得1 ) 对 于 任 何xS有x< 101....21kknnnn;(1) 2)存在akS,使ak≥nnnkn....21. 将上述步骤无限地进行下去, 得到实数=nnnkn....21,. 以下证明=sup S. 为此只须证明 : i 对一切xS 有x≤; ii 对于任何<, 存在'S 使<'. 倘若结论 i 不成立 , 即存在xS 使x>, 则可以找到x的 k位不足近似xk使xk> 101....21kkknnnn, 从而得 x> 101....21kknnnn, 但这与不等式 (1) 相矛盾 . 于是 i 得证. 现设<, 则存在 k 使的 k 位不足近似k>k, 即nnnkn....21> k. 根据数的狗构造 , 存在a'S使a'≥k, 从而有班级: 11 级数本 2 班 学号: 110641004 姓名:陈光明§2 数集确界原理9 a'≥k>k≥, 即得到<'说明 ii 成立. 在本书中确界原理是极限理论的基础, 读者应给予充分的重 视. 例 4 设 A、 B为非空数集,满足:对一切xA和yB有 x≤y 证明:数集 A有上界,数集 B有下界,且 Sup A≤inf B (2) 证由假设,数集 B中任意一数 y 都是数集 A的上界,A中的 任一数 x都是 B的下界,故由确界原理推知数集B有下界。
现证不等式( 2). 对任何 yB,y 是数集 A的一个上界,而由 上确界的定义知, sup A 是数集 A的最小上界,故 supA≤y而此 时又表明 sup A 是数集 B的一个下界,故由下界的定义证得supA ≤inf B. 例 5 设 A、B为非空有界数集, S=AB证明: i sup S=max﹛sup A,sup B ﹜;ii inf S=min ﹛inf A,inf B﹜. 证由于 S=AB显然也是非空有界集,因此S的上、下确界 都存在 i 对于任何 xS,有 xA或 xBx ≤sup A 或 x≤sup B,从而有 x≤max ﹛sup A,sup B ﹜,故得 sup S ≤Smax ﹛sup A,sup B﹜ 另一方面对任何 xA,有 xSx≤sup Ssup A≤sup S; 同理又有 sup B≤sup S所以 sup S≥max ﹛sup A,sup B ﹜. 综上,即证得 sup S= max﹛sup A,sup B ﹜. ii 可类似证明 . 若把和补充到实数集中,并规定任一实数 a 与、 的大小关系为: a<,a>,<,则确界概念可 扩充为:若数集S无上界,则定义为 S的非正常上界 ,记作 sup S=;若 S无下界,则定义为 S的非正常下界, 记作 inf S=,相应的,前面的定义 2 和定义 3 中所定义的确界分别称为 正常上、下确界 . 推广的确界原理非空数集必有上、下确界(正常的非正常 的). 例如,对于正整数集N有 infN=1,supN=;对于数集班级: 11 级数本 2 班 学号: 110641004 姓名:陈光明10 第一章实数集与函数S=﹛y|y=2-x2, xR ﹜(3)有 inf S=,sup S=2. 习题1. 用区间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1)xx1≥0; (2) xx1≤6;(3)))()((cxbxax>0(a,b,c 为常数,且 a<b<c) ;(4)xsin≥22;2. 设 S为非空数集。
试对下列概念给出定义: (1)S无上界;(2)S无界. 3. 试证明由( 3)所决定的数集 S有上界而无下界 . 4. 求下列数集的上、下确界,并依定义加以验证:(1)S=﹛x︱x2<2﹜; (2)S=﹛ x︱Nnnx, !﹜;(3)S=﹛ x︱x为(0,1)内的无理数﹜;(4)S=﹛ x︱Nnxn,11 2﹜. 5. 设 S为非空有下界数集 . 证明: inf S =.min SS6. 设 S为非空数集,定义s﹛Sxx﹜. 证明:(1)inf;supSS(2)supSinf S. 7. 设 A、B皆为非空有界数集,定义数集A+B= ﹛ z︱ByAxyxz,,﹜. 证明: (1)sup(A+B )=supA+supB; (2)inf(A+B )=inf A+inf B. 8. 设 a>0,a≠1, x为有理数 . 证明班级: 11 级数本 2 班 学号: 110641004 姓名:陈光明§2 数集确界原理11 axinfsup,1axr1axrr,当,为有理数,,当为有理数,rraar§3 函 数 概 念关于函数概念,在中学数学中我们已经有了初步了解,本节 将进一步的讨论 . 一函数的定义定义 1 给定的实数集 D 合 M, 若对 D 内的每一个数x都有唯一的一个数yM 与它对应,则称f是定义在数集上的 函数 ,记作f:DM,xy. 数集 D 称为函数f的定义域,x所对应的数 y 称为f在点 x的函数值,常记为)(xf躯体函数值的集合f(D)=﹛y︱y=)(xf, xD﹜(M) 称为函数f的值域 . (1)中的第一试 “DM”表示按照法则f建立数集 D 到 M的函数关系;第二试“xy”表示这两个数集中的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可记为“x)(xf”.习惯上,我们称此函数关系中的x为自变量 ,y 为因变量 . 关于函数的定义,我们做以下几点说明:班级: 11 级数本 2 班 学号: 110641004 姓名:陈光明12 第一章实数集与函数1.定义 1 中的实数集 M 常以 R 来代替,于是定义域 D 和对应法则f就成为确定函数的两个主要因素.所以,我们也常用y=)(xfxD 表示一个函数。
由此,我们说某两个函数相同,是指它们有相同 的定义域和对应法则如果两个函数对应法则相同而定义域不同,那么这两个函数仍是不同的 例如)(xf=1,xR 和)(xg=1,x﹛0﹜是不相同的两个函数 .另一方面, 两个相同的函数, 其对应法 则的表达式可能不同,例如)(x= x , xR 和xx2)(, xR.2.我们在中学数学中已经知道,表示函数的主要方法是公式, 即用数学运算式子来表示函数这时,函数的定义域常取使该运 算式子有意义的自变量值的全体,通常称为 存在域 .在这种情况下,函数的定义域 (即存在域) D 可省略不写, 而只用对应法则f来表示一个函数,此时可简单地说“函数y=)(xf”或“函数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