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微生物学习指导与习题解析汇总——答案部分.docx

40页
  • 卖家[上传人]:亦***
  • 文档编号:199866423
  • 上传时间:2021-10-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4.39KB
  • / 4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微生物学学习指导与习题解析目 录第1章绪论 (2)第2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镜技术 (2)第3章 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3)第4章微生物的营养 (9)第5章微生物的代谢 (10)第6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13)第7章病毒 (14)第8章 微生物遗传 (15)第9章 微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17)第10章 微生物与基因工程 (17)第11章微生物的生态 (18)第12章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 (19)第13章 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20)第14章感染与免疫 (21)第15章微生物工业和产品 (22)第一章绪论习题解答填空题1.巨大利益“残忍”的破坏 2.鼠疫杆菌 3.病毒4.无原核真核5.研究技术 6.细胞微生物学7 .齐民要术8.巴斯德柯赫巴斯德柯赫9.消毒灭菌分离培养10.模式微生物特殊微生物医用微生物11.第三大产业选择题1.⑶2.(4) 3・(3) 4.(4)5. (1)6. (4)7.(3) 8・(2) 9.(1)10. (2)是非题1. +2.3. 一 4.+5. +6. —7. +8・ +9. + 10.■ ■11. 一12. +问答题1 .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可以从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极大的危害两方 面进行分析。

      能够例举:面包、奶酪、睥酒、抗生素、疫苗、维生素及酶等重要产品的生产;微生物使 得地球上的物质进行循环,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过去瘟疫的流行,现在一些病原体正在 全球蔓延,许多已被征服的传染病也有“卷土重来”之势;食品的腐败等等具体事例说明2. 这是由于巴斯德和柯赫为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使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 科开始形成巴斯德彻底否定了 “自然发生”学说;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首次制成狂犬疫 苗,进行预防接种;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创立巴斯德消毒法等柯赫对病原细菌的研究做出了 突出的成就: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 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一一柯赫原则,创建了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技术等3. 其原因从下列几方面分析:微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不具备的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具有其他生物共有的 基本生物学特性;微生物个体小、结构简单、生长周期短,易大量培养,易变异,重复性强等优势,十 分易于操作动、植物由于结构的复杂性及技术方法的限制而相对发展缓慢微生物的广泛的应用性, 能迅速地符合现代学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4. 20世纪40年代,随着生物学的发展,许多生物学难以解决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遗 传学上的争论问题,使得微生物这样一种简单而又具完整生命活动的小生物成了生物学研究的“明星”微生物学很快与生物学主流汇合,并被推到了整个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为整个生 命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举例说明),在生命科学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5. 可从以下儿方面论述微生物学的发展前量景:微生物基因组学研究将全面展开;以了解微生物之间、 微生物与其他生物、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为研究内容的微生物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细胞微生物 学等,将在基因组信息的基础上获得长足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发挥积极的作用;微生物生命现象 的特性和共性将更加受到重视;与其他学科实现更广泛的交叉,获得新的发展;微生物产业将呈现全新 的局面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镜技术填空题1.个群2.纯 3.灭菌 任何生物4.稀释倒平板法 涂布平板法 平板划线法5.分类鉴定6.死亡污染变异7.低(高)好(差)8.放大反差分辨率9. 1 000-1 500 X10 或 15 90 或 100香柏油10.波长振幅11.紫外线 12.光源真空荧光屏照片13.球状杆状螺旋状14.菌丝体营养菌丝气生菌丝繁殖菌丝15.原生动物选择题1. (1) 2. (2)3. (1)4. (4) 5.(2)6. (2) 7. (3)8. (4)9. (3) 10.(4)是非题1. ― 2.一 3.+ 4.一 5.一 6.+7.-8.+ 9.+ 、 10.■ ■1 1 . + O问答题1. 培养极端嗜盐菌的培养平板需要添加很高浓度的氯化钠(25%),实验室环境中的一般微生物都不能 在这种选择培养基上生长,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即使不采取无菌操作技术,实验结果仍不会受到影响。

      2. (1)根据选择分离的原理设计不含氮的培养基,在这种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其氮素应来自固氮作用2)将环境样品(例如土样)稀释涂布到选择平板上,放置于厌氧罐中对厌氧罐采 用物理、化学方法除 去氧气,保留氮气培养后在平板上生长出来的细菌应是厌氧固氮菌或兼 性厌氧固氮菌3)挑取一 定数量的菌落,对应点种到两块缺氮的选择平板上,分别放置于厌 氧罐内、外保温培养在厌氧罐内外 均能生长的为兼性厌氧固氮菌,而在厌氧罐外的平板上不生长,在厌氧罐内的平板上生长的即为可能的 厌氧固氮菌4)对分离得到的厌氧固氮菌菌落样品进行系列稀释,涂布于相应的选择平板,重复上述 步骤直到获得厌氧固氮菌的纯培养3. 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受到光源波长及物镜性能的限制,在使用最短波长的可见光(450 nm)作为光源 时在油镜下可以达到的最大分辨率为0.18 u m由于肉眼的正常分辨能力一般为0.25 mm左右,因此 光学显微镜有效的最高总放大倍数只能达到1 000〜1500倍油镜的放大倍数是100X,因此显微镜配 置的目镜通常都是15X,选用更大放大倍数的目镜(如30X)进一步提高显微镜的放大能力对观察效果 的改善并无帮助4. (射电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类似于普通光学显微镜,作为光源的电子束在成像时要穿透样品。

      由 于电子束的穿透力有限,因此在进行透射电镜观察时要求样品一定要薄而扫描电镜的成像原理类似于 电视或电照片,图像是通过收集样品表面被激发的二次电子形成的,因此对样品的厚度并无特别的 要求2)扫描电镜一般被用于观察样品的表面结构,但通过样品制备过程中的冰冻蚀刻技术,用扫描 电镜也可观察到样品的内部结构,获得立体的图像3) 透射电镜一般通过超薄切片技术观察样品的内部结构,但通过样品制备过程中的复型技术,用透 射电镜也可对样品的表面结构进行观察5. (1)电子束的穿透能力:电子束的穿透能力是十分有限的,超薄切片是基本的透射电镜实验技术相 比之下,扫描电镜对样品的大小和厚度没有严格的要求2)生物组织的特点:生物组织的主要成分之 一是水,若生物样品不经处理直接放进电镜,镜筒中的高真空必然会使样品发生严重的脱水现象,失去 样品原有的空间构型,所以一般都不能用电镜进行生物样品的活体观察而且,由于生物样品很容易遭 到破坏,在对样品进行固定、干燥、染色及其他一些处理过程中,也必须随时注意使样品尽量保持生活 状态下的精细结构,而不严重失真另外,在扫描电镜的使用中,除要求样品干燥外,还需要样品具一 定的导电能力,以减少样品表面电荷的堆积并得到良好的二次电子信号。

      而生物样品一般都是不导电的, 所以在制备扫描电镜生物样品时,一般需在其表面镀上一层金属薄膜3)增加样品的反差:显微观察 时,只有样品具有一定的反差,才能得到清晰的图像光学显微镜可以通过各种染色技术来增加样品的 反差,并得到彩色的样品图像而在电镜的使用中,彩色染料是不采用的,因为两种不同的颜色在电镜 中是不能区别的电镜中生物样品不同结构之间反差的取得一般是用重金属盐染色或喷镀,凡是嗜金属 的结构,对电子的散射与吸收的能力增强,易于形成明暗清晰的电子图像而且,由于电子图像是靠不 同电子密度形成的亮度差异而构成,所以,电镜得到的电视或照相图像都是黑白的6. (1)首先应使用稀释涂布等方法对待检菌株的纯度、群落形态、生理特性等进行检查、确认2)选用正常的新鲜培养基和新鲜培养物进行培养和观察,避免培养过程中一些物理、化学条件的改 变或培养时间过长等因素对细胞形态的影响3)报告细胞大小时应选用多个细胞检测的平均数,并记 录所用的实验方法,包括培养条件、培养时间、样品制备方法和染色方法等4) 可从大小和形态上对细菌、酵母菌和原生动物进行区分酵母菌、原生动物个体较大,一般可用 低倍镜观察,酵母菌细胞一般呈卵圆形、圆形、圆柱形或柠檬形,不具运动性,原生动物细胞形态多变, 能够运动。

      相比较而言,细菌细胞一般较小,需用高倍镜或油镜才能看清第三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填空题1. 细胞壁染色法 质壁分离法 制成原生质体 用电镜观察超薄切片2. 固定外形 提高机械强度 支持细胞生长和运动 阻拦有害物质进入细胞3 .肽聚糖磷壁酸脂多糖磷脂脂蛋白肽聚糖4. N.乙酰葡糖胺N一乙酰胞壁酸 3-1, 4双糖单位四肽尾肽桥溶菌酶5. 提高Mg2+浓度贮藏磷元素有利于致病菌的寄生抑制自溶素活力(防止自溶)6 .脂多糖 磷脂 脂蛋白 蛋白质7. 类脂A 核心多糖 一特异侧链 1 11 细胞大小 11 11 11 小 11 11 小 11 11 11 大 11 11 细胞壁独特成分 11 11 11 肽聚糖等 11 11 11 假肽聚糖等11 11 11 纤维素,几丁质等11 11 11 细胞膜中带醇 11 11 11无(支原体例外)1 11 11 无1 11 11 有 11 11 细胞膜中单分子层11 11 无 11 11 11 有 11 11 11 无 11 11 11 鞭毛类型 11 11 11 细而简 11 11 11 细而简 11 11 11 复杂的“9+2”型 |1 11 11 细胞质流动 11 11 11 无 11 11 11 无 11 11 11 有 11 11 11 细胞器 11 11 11 无 11 11 11无 11 11 11 有 11 11 11 细胞质核糖体 11 11 1| 70S |1 11 1| 70S1 11 1| 80S |1 1项目真细菌古生菌真核微生物I原核(无核膜)细胞核I原核(无核膜)I 真核(有核膜)8. KDO(2 一酮一 3 一脱氧辛糖酸)Abq(阿比可糖)Hep(L 一甘油一 D 一甘露庚糖)9. 原生质体球状体 L型细菌支原体选择性吸收营养物维持正常渗透压合成细胞壁等成分氧化磷酸化基地鞭毛着生部位 巨大芽弛杆菌棕色固氮菌一些产碱菌一些假单胞菌孑包外壁 芽泡衣 皮层 芽泡壁芽抱肽聚糖DPA—Ca 小酸溶性芽孑包蛋白(SASPs)DNA浓缩成束状染色体开始形成前芽泡前芽泡出现双层隔膜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