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狼牙山五壮士》备课素材整理.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葳**
  • 文档编号:142883357
  • 上传时间:2020-08-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1.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狼牙山五壮士》词句解析一、对句子的理解1.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的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的精神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这里,没有写其他战士的语言,只写他们的内心状态(“热血沸腾”)和动作(“紧跟”)说明他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2.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力这两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3.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打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这种恨与爱,是五壮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力量之源,是党所领导下的八路军、战士们的力量之源,也是敌后抗日根据地英雄儿女们的力量之源。

      这句话充分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二、对词语的理解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全神贯注:贯注,精神、精力集中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悬崖:高而陡的山崖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狼牙山五壮士》好词好句【词】英勇奋战满腔怒火全神贯注横七竖八悬崖绝壁斩钉截铁崎岖热血沸腾居高临下粉身碎骨昂首挺胸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句】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建议1.相关资料的搜集可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为本单元习作写读后感积累素材,因此在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在课后布置学生搜集关于抗日英雄故事方面的图文资料,并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分类整理;还可激励学生课外阅读抗日文学故事书籍,如《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等如果有条件,教师可在适当时候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狼牙山五壮士》或者选取影片片段制成课件在课中播放;也可布置学生浏览有关抗战的网站,如“血铸中华”网站、“民族魂”网站,从中下载感兴趣的资料,在电脑中分类建立文件夹保存下来;教师也可借助相关网络资源,建立本课学习的校园网络平台,探索尝试学生、教师、文本、网络四者互动的新型教学方式。

      课堂上交流资料,只应是帮助理解,促进思考,引发课外阅读的兴趣,不能成为课堂的主要部分,占用学生过多理解的时间在学生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和激励2.教学时,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领悟思想与情感,受到思想的教育:先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在初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边默读边画出使自己受感动的语句,并在书旁适当批注;然后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语句,努力读出感情;再通过全班交流与教师点拔,明确到这些语句所体现的五壮士的伟大精神,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课文中的插图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图文结合感受五壮士的高大形象与伟大精神;最后在全面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各部分的小标题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中领悟到一些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如,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突出人物特点与中心思想的部分详写,其余内容略写;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写具体;有多个人物时既突出重点人物,又兼顾其他人物等学生能领悟多少就算多少,教师不必全面总结与讲解本文的表达特点,能对学生平时的写作有所启示即可3.在学生理解感悟课文的过程中,要抓住重点语句、段落,采用指名读、自我与相互推荐读、分组读、齐读、配乐读、看图画读、范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总的来说,本文朗读的感情基调是以颂扬的语气为主,语调比较高昂,有些词语要读得略重一些,叙述性的语句语调要平缓具体来说,第1自然段以叙述性语气为主,第2、4、5自然段要读出五壮士对敌人的恨,要突出描述五壮士的动作与神态的关键词语,如“沉着地”、“狠狠地打”、“大吼一声”、“浑身的力气”、“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猛地”等第3自然段要读出班长的坚决果断和其他战士的激动与自豪第6至9自然段,要读出五壮士对敌人的蔑视,如“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中“还”略拖长一些,“爬”略重一些;读出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后的喜悦与激动;读出五壮士高呼口号的壮烈豪迈;在反复朗读中争取熟读能诵在指导朗读中,教师可采用创设情境、渗透历史资料等多种方式,努力使学生把自己的心放到文章中去,用心去读,动情而读,产生情感的共鸣,在读中记住人物形象,激发爱国情感、积累精彩语言,达到文道统一的教学境界4.教学本课的生字词要注意以下几点:从字音上来说,要注意读准平舌音与翘舌音,本课生字除“嗖”外,“斩、坠、仇”都是翘舌音,可采用“记少不记多”的方法区别开;还要注意“葛”读第三声不读第二声,“吼”的声母是“ h”不是“ k”,“崎岖”的韵母也要注意区别开。

      从字形上来说,“葛”不要多写一竖,“昂首挺胸”的“胸”不要少写一竖本文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丰富词汇量《狼牙山五壮士》课文简说 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讲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讲六班五个战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讲五个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部分(第四、五自然段),讲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歼敌第五部分(第六一九自然段),讲五壮士英勇壮烈地跳下悬崖全文记叙的顺序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一痛击敌人一引上绝路一顶峰歼敌一跳下悬崖其中第二、四、五部分是详写,其余为略写 课文顺序清楚,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五壮士的崇敬与颂扬之情课文既表现了七连六班这个英雄集体的的壮举,又突出描述了班长马宝玉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英雄事迹感人肺腑,人物形象高大鲜明。

      他们的感人事迹所体现的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已成为全民族共有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从表现英雄壮举的感人语言中,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宏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二是通过阅读领悟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 这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应放在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狼牙山五壮士》相关链接狼牙山:在河北省易县西南部1941年秋天,日军纠集三四千人兵力,进犯我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地区当时在这一地区隐蔽着我们的许多干部和三四万群众由于我主力部队转移到敌后去了,所以防守狼牙山的八路军只有一个连的兵力,这个连就是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七连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给了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决定将干部和群众转移到龙王庙,由这个连的六班担任掩护 五壮士跳崖后,马宝玉、胡福才和胡德林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一棵横生的树挂住,身体负伤,没有牺牲他俩苏醒后,不顾剧痛坚持爬上山头,经群众帮助,又回到了连队。

      《狼牙山五壮士》写作特点 这篇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了五壮士接受任务,接着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然后把敌人引上绝路,在顶峰歼敌,最后英勇跳崖课文的五个部分主次分明,详略得当作者对“接受任务”的第一段和“引向绝路”的第三段内容,写得比较简略,而对“诱敌上山”的第二段、“峰顶歼敌”的第四段和“英勇跳崖”的第五段这三部分内容,都写得比较详细,从中可以学习到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要求,安排材料的时候,要把更能够突出中心的部分写详细,其他有联系的部分就应该写得概括、简略这是本课着重讲解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写作方法狼牙山五壮士作者沈重简介 沈重,1930年生,原名沈绍初,浙江桐乡人1949年毕业于中国新闻专科学校原晋察冀日报记者,身体有残疾,一目失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西南服务团、重庆市军管会文管会文艺处成员,西南文联《西南文艺》编辑,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四期学员,中国作家协会重庆分会《红岩》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峨眉》编辑,四川省文联《四川文艺》、《四川文学》及《现代作家》编辑、作品组负责人,四川省作家协会巴金文学院副院长,编审中国作家协会重庆分会第一届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第二、三、四届理事,四川省作家协会第五届委员。

      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他编辑过的文章有《狼牙山五壮士》。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