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1高效课堂模式的启示.doc
6页昌乐二中“271课堂教学模式”启示 昌乐二中在课改之前,曾被外界誉为“山东省领跑高中”,其升学率一直名列前茅领跑”的高中也需要改?高中课改如何选择切入口?高中如何处理好教书与育人、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素质教育与升学的关系? 与杜郎口中学一样,昌乐二中也是靠模式“起家”的,昌乐二中把“模式”再一次扩展延伸,把“课上”和“课下”焊接起来,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271学习态” 271学习态有五个含义: 一、时间的划分2”是20%的时间属于教师,即一节课45分钟,老师的“讲”不超过10分钟即便是在准许的时间内“讲”时,教师也不一定是连起来讲,而是该讲时则讲,需要讲时才讲;“7”是自主学习(自学、讨论、展示)占70%的时间约30分钟;“1”是10%的时间即约5分钟组织“反刍过关” 二、学生组成的划分在任何一间教室里,大概学生的组成是20%的“优秀”学生,70%的中档学生,只有10%左右的学生属于后进生 271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既要充分“利用”好10名优秀学生资源,又要给优秀学生提供“自助餐”,保证他们学得更好,这是第一层目标第二,要通过小组互相讨论,促进中间70%部分的学生“向上分化”,把其中的20%转化成优秀生,以此扩大优秀生比重。
第三个目标是把原本10%的后进生向着70%的群体推进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模式,从理论上消灭了“差生”,充分体现了教育对每个学生的尊重 三、学习内容的划分20%是不用讲学生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经过老师的强调、点拨,反复训练才学会的2”就是自己学会的,“7”是讨论巩固学会的,“1”是同学帮助、老师点拨学会的 四、学生课下自习方式的划分20%的时间完成学案和训练案中规定的“作业”,70%的时间用作下节课的“预习”,10%的时间进行预习“自查” 五、生活学习方式的划分20%的时间是体育锻炼,70%的时间是阅读、实践和社团活动,10%的时间用于处理个人日常事务 从学生的差异出发,最终回到尽可能“消灭”差异上,“271学习态”体现出来的不仅是对“人”的尊重,也很好地解决了“主体”和“主导”的辩证关系,诠释了“学习即生活”,“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会学生合理巧妙、科学实用地“计划”时间和“安排”生活昌乐二中在课堂教学中,“发明”了“学习动车组”概念 每一间教室里都有三个“小组”,一个是行政组,即做好“组务”自主管理工作;一个是科研组,即学生根据组内“学情”与任课教师一起组成课后的“问题研究”团队,以此给教师提供基于学情的课改“决策”依据,并提升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是学习小组,即由异质同组组成,采用AA、BB、CC形式建构,同组之间是一个相对稳固的团队,组员之间既是合作者,又是竞争对手。
三位一体”的学习动车组,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了动力援助,让昌乐二中的课堂因“活”而“乐”,因“实”而“好” 与杜郎口的“预习提纲”、兖州一中的“导学案”不同,昌乐二中采用导学案和训练案的“两案并举”,既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也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 在编制导学案时,让教师把功夫用在“课前”,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使用说明、自学指导、相应练习、当堂检测等内容,其中自学指导部分尤为重要学案设计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训练案则是课堂学习的“课后延伸”,训练案和练习作业不同,要求“限时”完成,教师必须对训练案面改面批,对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纠错每个导学案、训练学案都要有编制人、审核人、包科领导签字、日期、编号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 271模式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教师,很好地解决了高中教育升学的“副产品”问题正如赵校长所说,教学就是“教学生学”,课堂就是学生“学习的天堂”,学校是“学”的校和“学生”的校 昌乐二中的实践告诉我们:好的教育从不会为考试而改变,亦不会在考试中败下阵来高中推广素质教育,敢于向课堂教学不断“挥刀”,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才是破解升学和实现真正的教育的唯一正途 "271"脱胎于经济学上的20:80法则,即巴莱多定律。
巴莱多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明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定律以此来类推:比如80%的时间获得了20%的知识,或者说20%的时间里学到了80%的知识,一个学校80%的美誉度是由20%的家长直接创造的;学校里80%的职工创造了20%的业绩等等可以有多种表述 "271法则"是源于上述的二八定律,但是又有别于经济学的说法:也就是学校是一个“人”的集体,学校主要的"开发对象"是学生,主要员工是教师,"产出"是"升学率和成才率"学校这样一个以"人为单位的"的机构,同样也面临着"效率、质量、成果、价值、品牌、成功……."等等绩效的评估和考核 "271法则"的一切核心是课堂教学 “271法规”三大模块:预习、互动、测评 “271法规”的最大特点:“目标性”、“针对性”、“高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体现“我的课堂我做主”的理念 “271法规”的价值趋向:促进教师工作的转变,变备教材、教法为备学生、学法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减下来。
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范例[ 为更真切地了解感受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模式,以高一(34)班腾雪芹老师上的一节政治课做为范例加以说明课题是民主决策:做出最佳选择 整节课的流程如下: 课前,学生聚精会神地根据老师事先下发的导学案在认真看书学习,老师则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主要知识体系网路写在黑板上 上课后老师用多媒体呈现两个材料启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然后带领学生学习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用时4分钟,老师指着黑板上的知识体系问学生有没有不懂的,学生回答懂了,老师答既然大家都懂她就不讲了;接着老师用多媒体打出“学生自学(6分钟)”:“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之比较”图表此时,发现许多学生导学案上的图表已填好,他们有的在看书,有的在背诵记忆理解6分钟到后,老师请每组的3号同学回答表格内要填的内容,每个学生的回答都令我吃惊,不仅声音洪亮,而且全部脱离课本用自己的话十分流利地准确回答这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学生每回答一个问题,教师都稍作点评,并给予激励性评价上述问题解决后,教师用多媒体又呈现出一道题目,有两问,要求“合作探究(7分钟)”,只见学生全部起立站着面对面互相讨论交流。
7分钟到后,老师叫两个小组里的2号同学回答,同时进行点评最出彩的是8分钟的模拟听证会,听证的内容是教育部关于高中文理要不要分科征询意见扮演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长的班长走上讲台主持听证会,一个学生扮演山东省教育厅厅长向教育部申请取消高中文理分科,此时我发现不同小组的桌上放着写有“家长代表”、“专家代表”、“学生代表”等各类不同代表的纸叠牌子,各方代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主张分科,有的反对分科,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达流畅,有的等别的代表发言完后又进行补充主持人看大家发言比较充分和时间,请记录的同学把记录本交给他,由他宣布各方代表的态度模拟听证会结束后,老师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了个问题:你亲历了听证会,请说说举行听证会有何意义?一个学生回答得非常好再后面是老师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学生当场训练,当场反馈评价发现导学案上的习题有的打着星号,还有一道附加题,问身边学生是什么意思,学生说班级学生根据学习能力和水平分成了A、B、C三个层次,没做任何记号的题目是基础题,要求所以同学(C)都要做,打星号的题,要求B级以上层次的学生做,附加题只要求A级学生做 班长在主持模拟听证会 一学生在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在自主学习 学生全部站着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这节高效课堂,给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很少,老师的角色是课堂的组织者、调控者、激励者和评价者,学生是演员,是课堂的真正主角。
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模式在这节课上得到了充分落实和体现 预习自学、探究问题;完成学案,训练应用;分组合作,讨论质疑以上三个环节约占课堂30分钟时间,即“271”中的“7”展示点评、总结升华,小组通过讨论,把自己构建的知识网路或提炼的典型解题思路,展示到黑板上,由一名学生讲解点评该环节约占10分钟,即“271”中的“2”清理过关,当堂检测,评价这个环节约占5分钟,即“271”中的“1” 为了落实“271”模式的高效课堂教学,昌乐二中特制定了高效课堂的22条军规:1、高效课堂的概括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2、高效课堂的解释A、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B、三动:身动、心动、神动C、三量: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D、三特点: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E、五学:学生肯学、想学、学会、会学和立志学F、减负: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3、高效课堂的途径 A、核心:自主、合作、探究 B、技术:掌握模式: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 C、技巧: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D、功底:导学案:通过四级目标,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4、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A、时间划分: 10+30+5 B、环节划分:预习、展示、测评C、六大模块:预习交流、分配任务、合作探究、展现拔高、串插巩固、达标测评5、高效课堂的三条高压线A、预习不充分的课不准上B、严禁教师与学生抢风头C、必须当堂达标测评6、高效课堂的评价 A、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 让学生学会的课才叫好课让学生学会的老师才叫好老师B、学生“三看”: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具体是:一是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人数,是100%参与,还是大于或小于100% 二是学生参与的质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板演书写整齐工整,词、句、符号、公式是否正确,等等 三看学生的预习笔记C、教师“四看”:就是一看课堂中是否坚持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二是否依据课程标准施教;三是否体现了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还要四看教师的备课情况7、高效课堂的要求A、文本挖掘: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否深刻:有自己的认识,观点,能够分析,结合事例表述、板演、绘图、感受感悟,艺术形式表达、写作、制作、实验、多媒体、录音、辩论等;②寻求方法,发现规律,总结特征,概括重点;③举一反三,拓展演绎,深化提升,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流露。
B、课堂形式①合作学习、兵教兵、兵练兵、兵正兵,弱生是否参与表现,气氛浓厚,人人踊跃;②个体展示、分析、表达精辟,语言通达流畅,语言洪亮,无语病,尽可能到板前或聚焦处锻炼同学们的演讲、说理、辨析、自信的能力,声情并茂,动人;③板面设计精彩、美观、规范、横平竖直、作图科学、重点突出、图文并茂;④点评恰当,突出要点,重在本质规律,被点评的同学要有表示,或口述或板演,要当即纠正其差错;⑤每节要有总结、反思、测评 C、课堂结构:①预习交流,确定目标;②、分配任务、立体教学;③完成任务,合作探究;④展现拔高,师生互动;⑤串插巩固,全面掌握⑥达标测评,检查验收D、课堂气氛: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读、说、议、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