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社会经济调查报告范文-新编第1篇 - 副本.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71086221
  • 上传时间:2022-03-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79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社会经济调查报告范文      为了更好开展挂钩扶贫工作,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我对xx乡xx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及生产、生活状况作了初步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xx乡乡情及xx村基本情况  xx乡是西盟县唯一的拉祜族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42公里,东接勐梭镇,南连翁嘎科乡,西与缅甸佤邦云盘区隔河相望,北连岳宋乡和勐卡镇,总面积185.5013平方公里,国境线全长10公里,为百分之百山区全乡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高谷深,最高海拔2191.3米,最低海拔590米,相对高差1601.3米全乡境内土壤以砖红壤、赤红壤为主,土地贫瘠,土层薄,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年平均降雨量2739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干湿分明年平均气温15.3℃,常年无霜全乡辖5个村民委员会,52个村民小组XX年末,全乡总户数3426户,总人口11766人全乡耕地面积33707亩,其中:水田面积7723亩,固定旱地7194亩,临时性耕地18790亩粮食总产量629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422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4779元全乡粮食作物以水稻、旱稻、玉米、小麦为主;经济作物有甘蔗、油料、豆类;经济林木有橡胶、茶叶、蚕桑;养殖业以水牛、黄牛和家禽为主。

      XX年,茶叶面积10805亩,产量724吨;橡胶面积62877亩,开割面积23734亩,总产量1074吨,其中民营面积17145亩,开割面积1584亩,产量57吨  xx村隶属西盟佤族自治县拉祜族乡,地处拉祜族乡东边,东邻勐梭镇,南邻左扩村,西邻xx村,北邻南亢村,距拉祜族乡政府所在地18公里,距西盟县城25公里,到乡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辖2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22户,有乡村人口1036人,其中劳动力373人全村国土面积14.92平方公里,海拔1432米,年平均气温15.3℃,年降水量2739毫米,适合种植稻谷、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647亩,人均耕地1.59亩,林地3260亩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 为主  二、制约xx村发展的因素  (一)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和误区部分村民及少数村组干部对发展经济寄希望于上级资金扶持,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有的村组干部认为发展经济是上级要求他们这样做,并没有认识到自己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责任意识较为淡薄;多数村组干部对怎样发展产业感到手足无措,寄希望于上面有可供参考的模式或方案下来总的来说就是对市场经济的内涵了解得不够透彻。

        (二)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成为制约xx村发展的重要因素xx村山高坡陡,土壤贫瘠,加上水利基础差,现有农田多数是“雷响田”,有雨可种稻谷,无雨就只能种旱谷或玉米,水利设施根本无法保证农田的灌溉需要加上人为支配力非常弱,致使xx村的发展举步维艰  (三)经济来源单一,是阻碍xx村经济发展的症结所在目前,xx村的主要经济收入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公司橡胶地的管理费和民营胶水收割、茶叶为支撑,拓展农民增收和发展农村经济成为当务之急  (四)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较为薄弱,团结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不高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xx村大部分干部群众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干部群众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水平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工作作风不够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  (五)村级集体经济非常薄弱正常的办公经费都是依靠上级组织下拨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

      同时由于包产到户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发展,也致使无人关心集体事业的现象产生,村委会虽实行村民自治,但一些政策、规划在本村缺少群众的积极参与支持而实施起来较为困难  (六)农村村民自治工作发展不平衡村务公开不及时,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当地群众有意见  (七)村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面对纠纷,群众依靠传统习惯化解的较多,农村社会法制文化氛围淡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今后发展设想  (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村风文明村风文明是建设“美丽村寨”的灵魂促进xx村村风文明,必须加强xx村文化阵地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大对干部群众的培训力度,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要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引导农民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勤劳致富要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广泛开展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法制教育、文明生活“四进农家”的活动,把健康文化建设融入到每家每户中,让农民真正受到文化的熏陶要加强科普工作,大力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形成崇尚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即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改善xx村环境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进一步完善村建规划,推进现代化乡村建设,改变农村面貌要加大公共设施建设力度,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通过培训、宣传等措施,改变群众的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改变xx村集体经济捉襟见肘的现状,增强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用实际行动来说服和带动广大村民齐心协力谋发展、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党员教育,明确责任在党员中广泛开展“美丽村寨”建设带头人活动,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实行党员责任区负责制,给每个党员划定一个责任区,明确党员在责任区的职责;建立党员帮扶制度,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  (四)关注民生,提高生产生活质量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民房改造的投入力度,巩固以橡胶、茶叶为主的支柱产业,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