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心理学-情绪和情感.ppt
100页第十三章 情绪和情感第十三章 情绪和情感q 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q 情绪与脑 q 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 q 情绪的理论 q 情绪的调节一、情绪和情感的概述1. 情绪和情感的性质与功能 1.1 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1.2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1.3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2. 情绪的维度与两极化 2.1 什么是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2.2 情绪维度的理论 2.2.1 三维理论 2.2.2 四维理论 3. 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3.1 情绪的分类 3.2 情绪状态的分类 3.3 情感的分类1.1 什么是情绪和情感q情绪(emotion)和情感(feeling)的不同表现形 式 Ø喜、怒、哀、乐、忧、愤、憎等q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 为反应 Ø情绪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当客观事物或情境符合个体的需要和愿望时,就能引起积极的、 肯定的情绪和情感§ 当客观事物或情境不符合个体的需要和愿望时,就能引起消极的 、否定的情绪和情感§ 情绪是个体与环境间某种关系的维持或改变情绪与情感的三种成分q 情绪与情感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
Ø 主观体验(subjective experience):个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状态的 自我感受 Ø 外部表现,即表情(emotional expressions):在情绪和情感状态发 生时身体各部分的动作量化形式,包括 § 面部表情:所有面部肌肉变化所组成的模式 o 面部表情能精细地表达不同性质的情绪和情感,因此是鉴别 情绪的主要标志 § 姿态表情:面部表情以外的身体其他部分的表情动作 § 语调表情: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等方面的变化 Ø 生理唤醒(physical arousal):情绪和情感产生的生理反应,是一 种生理的激活水平,有不同的反应模式1.2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q 情绪和情感是与人的特定的主观愿望或需要相联系的,历史上曾统称为 感情(affection) q 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脑的 神经机制活动的过程 Ø 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 Ø 情绪代表了感情的种系发展的原始方面 q 情感经常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 Ø 作为一种体验和感受,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q 情绪和情感有区别,又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Ø 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它又通过情绪来表达。
Ø 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含着 情感 q 心理学主要研究感情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因此较多地使用情绪 这一概念1.3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q 适应功能 q 动机功能 q 组织功能 q 信号功能 1.3.1 适应功能q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 重要方式 Ø情绪是人类早期赖以生存的手段 § 婴儿主要依赖情绪来传递信息,与成人进行交流,得 到成人的抚养; § 成人也通过婴儿的情绪反应,及时为婴儿提供生活条 件 Ø在成人生活中,情绪直接地反映人们的生存状态 ,是人们心理活动的晴雨计 § 人们通过情绪、情感进行社会适应,维护人际关系1.3.2 动机功能q情绪、情感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 的一个基本成分 Ø适当的情绪兴奋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 Ø适度的紧张和焦虑能促进人积极地思考和解决问题q情绪对于生理内驱力(drive)具有放大信号 的作用,成为驱使人们行为的强大动力1.3.3 组织功能q 情绪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和发生、 发展的过程 q 情绪作为脑内的一个检测系统,对其他心理过程具有组织 的作用(Sroufe, 1976, 1979)。
Ø积极情绪具有协调作用; § 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 Ø消极情绪具有破坏、瓦解作用 § 消极情绪的激活水平越高,操作效果越差 q 情绪的组织功能还表现在人的行为上 Ø积极、乐观时,行为比较开放,愿意接纳外界的事物 ; Ø消极情绪时,易失望、悲观,放弃自己的愿望,甚至 产生攻击性行为1.3.4 信号功能q 情绪、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 Ø情绪的信号功能是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来实现 的 § 表情是思想的信号 o 微笑,点头等 § 表情也是言语交流的重要补充 o 手势,语调等 § 表情的交流比言语的交流要早得多 o 在前言语阶段,婴儿与成人相互交流的唯一手段 就是情绪 Ø情绪的适应功能也正是通过信号交流作用来实现的 2.1 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q情绪的维度(dimension)是指情绪所固有 的某些特征,主要指情绪的动力性、激动 性、强度和紧张度等方面q情绪特征的变化幅度具有两极性(two polarity),每个特征都存在两种对立的状 态 情绪维度的两极q 情绪的动力性:增力——减力 Ø 增力:需要得到满足时产生的肯定情绪是积极的、增力的。
Ø 减力: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否定情绪是消极的、减力的 q 情绪的激动性:激动——平静 Ø 激动:一种强烈的、外显的情绪状态是由一些重要事件引起的 Ø 平静:一种平稳安静的情绪状态,是人们的基本情绪状态 q 情绪的强度:强——弱 Ø 情绪的强度有强、弱两极:愉快—狂喜,微愠——狂怒 Ø 在情绪的强弱之间还有各种不同的强度 Ø 情绪强度的大小决定于情绪事件对于个体意义的大小 q 情绪的紧张度:紧张——轻松 Ø 情绪还有紧张和轻松两极 Ø 人们情绪的紧张程度决定于:面对情境的紧迫性;个体心理的准 备状态;个体的应变能力2.2 情绪维度的理论q情绪维度的理论 2.2.1 三维理论 2.2.2 四维理论q研究情绪维度的意义 Ø情绪维度的确定对于情绪测量有重要意义 Ø确定了情绪维度,才能对情绪体验做出较为准确 的评估 2.2.1 三维理论q Wundt(1896)提出了情绪的三维理论,认为, Ø 情绪由三个维度组成: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紧张-松弛 Ø 每一种具体情绪分布在三个维度的两极之间的不同位置上 Ø Wundt的看法为情绪的维度理论奠定了基础 q Schloberg(1954)根据面部表情研究提出 Ø 情绪的维度有三个:愉快-不愉快;注意-拒绝;激活水平Ø 建立了一个三维模式图。
§ 长轴:快乐维度 § 短轴:注意维度 § 垂直轴:激活水平的强度维度 Ø 三个不同水平的整合可以得到各种情绪Ø 快乐维度:愉快-不愉快 Ø 注意维度:注意-拒绝Ø 强度维度:激活水平三维理论(2)qPlutchik(1970)提出, Ø情绪具有强度、相似性、 两极性等三个维度 Ø用一个倒锥体说明三个维 度之间的关系 § 锥体截面划分为8种原 始情绪; § 相邻的情绪是相似的, 对角位置的情绪是对立 的; § 锥体自下而上表明情绪 由弱到强的变化2.2.2 四维理论qIzard(1977)提出了情绪的四维理论,认为Ø情绪有愉快度、紧张度、激动度、确信度等四个 维度 § 愉快度,表示主观体验的享乐色调; § 紧张度,表示情绪的生理激活水平; § 激动度(冲动度) ,表示个体对情绪、情境出现的突 然性的程度,即个体缺乏预料和缺乏准备的程度; § 确信度,表示个体胜任、承受感情的程度 Ø个体在认知水平上能报告出对情绪的理解程度,在 行为水平上能报告出自身动作对情境适宜的程度3.1 情绪的分类q 《礼记》中提出“七情”说:喜、怒、哀、惧、爱、恶、憩(欲? )q 《白虎通》中提出了“六情”:喜、怒、哀、乐、爱、恶q 林传鼎(1944)从《说文》中,找出9395个正篆字,其中有354 个字是描述人的情绪的,按意思分为18类:安静、喜悦、愤怒、 哀怜、悲痛、忧怒、忿恚、烦闷、恐惧、惊骇、恭敬、悦爱、憎 恶、贪憩、嫉妒、微惧、惭愧、耻辱q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人的情绪可分为 Ø 基本情绪(basic emotion):是人与动物共有的,在发生上有 着共同的原型或模式,是先天的。
§ 每一种基本情绪都具有独立的神经生理机制、内部体验和 外部表现,以及不同的适应功能 Ø 复合情绪(complex emotion):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 生出来的 情绪分类q 伊扎德(Izard)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提出 Ø 人类的基本情绪有11种: § 兴趣、惊奇、痛苦、厌恶、愉快、愤怒、恐惧、悲伤、害羞、轻 蔑、自罪感 Ø 复合情绪有三类 § 基本情绪的混合:兴趣—愉快,恐惧—害羞,恐惧—内疚—痛苦 —愤怒 § 基本情绪与内驱力的结合:性驱力—兴趣—享乐,疼痛—恐惧— 怒 § 基本情绪与认知的结合:活力—兴趣—愤怒,多疑—恐惧—内疚 Ø 复合情绪有上百种 § 大多数复合情绪很难命名 § 有些复合情绪可以命名 o 敌意:愤怒—厌恶—轻蔑 o 焦虑:恐惧—内疚—痛苦—愤怒情绪分类(4)q 罗素(Russell,1980)提出情绪分类 的环形模式 Ø 情绪可划分为两个维度 § 愉快度:愉快—不愉快 § 强度:中等强度—高等强度Ø 组合成四个类型 § 高兴:愉快—高等强度 § 轻松:愉快—中等强度 § 厌烦:不愉快—中等强度 § 惊恐:不愉快—高等强度q 这种分类用评价情绪词或归类的方法 ,在许多国家得到了一致的研究结果 。
3.2 情绪状态的分类q情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 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 q典型的情绪状态有 Ø心境 Ø激情 Ø应激心境(mood)q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q心境具有弥漫性 Ø 心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 对待一切事物 q心境持续时间有很大差别 Ø 一种心境的持续时间依赖于引起心境的客观刺激的性质; Ø 心境持续时间长短与人的气质、性格有一定的关系 q心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q心境对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q人的世界观、理想和信念决定着心境的基本倾向,对 心境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激情(intense emotion)q 激情: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q 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 q 激情状态常伴随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 q 激情状态下人往往出现“意识狭窄”现象:Ø认识活动的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 制能力减弱,进而使人的行为失去控制,甚至做出一些 鲁莽的行为或动作 q 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激情,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应激(stress)q 应激: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Ø应激状态时,人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q 应激状态的产生与人面临的情景及人对自己能力的估计有 关 Ø当情景对一个人提出了要求,而他意识到自己无力应付 当前情境的过高要求时,就会体验到紧张而处于应激状 态 q 人在应激状态下,机体会有一系列生物性反应 Ø肌肉紧张度、血压、心率、呼吸以及腺体活动都会出现 明显的变化 Ø这些变化有助于适应急剧变化的环境刺激,维护机体功 能的完整性 Ø这种变化被称之为适应性综合症适应性综合症q加拿大学者Hans Selye指出,适应性综合症包括三 个阶段 Ø动员:有机体在受到外界紧张刺激时,会通过自身的生 理机能的变化和调节来进行适应性的防御 Ø阻抗:通过心率和呼吸加快、血压升高、血糖增加等变 化,充分动员人体的潜能,以对付环境的突变 Ø衰竭:引起紧张的刺激继续存在,阻抗持续下去,此时 必需的适应能力已经用尽,机体会被其自身的防御力量 所损害,结果导致适应性疾病 q应激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疾病的机制之一( Levine, 1972)3.3 情感的分类q 情感是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主观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 象之一 q 人类高级的社会性情感主要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Ø 道德感(moral feeling)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 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