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古族不同的礼仪.docx
10页资料来源:来自本人网络整理!祝您工作顺利!蒙古族不同的礼仪 蒙古民族有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妙风俗从古代始终流传到如今下面是为大家预备的蒙古族不同的礼仪,盼望可以关心大家! 蒙古族不同的礼仪 主人中有长辈和老人时,来客人要在院子外下马,牵马进院子同样客人是长辈或老人时,主人要接过马缰,晚辈要像刚见面的长辈施礼请安这都是因为蒙古族有尊老爱幼的风俗向老人行礼,男人和女人也有差异在克什克腾旗一带,男人把双手置于脐部鞠躬或打千(右膝前屈,左腿后弯,上体前俯,右手下垂,是一种介乎作揖和下跪间的礼节)妇女那么在作打千姿态时,双手扣在右膝上行礼的同时问好"乌博格腾豪赛尤?或"阿木日赛汗白努?意思是问长辈及兄长好长辈、老人也要鞠躬形式回礼问好:"阿木热白努或"门都萨乌吉白努?即你好,平安对于孩子来说,没有出嫁的姑娘或不到年龄的孩子不行跪礼同辈之间只需半跪请安即可不管客、主,都要让长辈和老人先进屋按称呼礼让"毛热勒吉嘎他(您请先进)!长辈也谦让客人:"哈玛乌贵,宝!宝(不必客气请,请)!互让几次长辈进屋 进屋后,主人要让客人上边坐,假设主人是老人,那么客人请老人先就坐。
在蒙古包里,以西为尊,所以总是长辈老人正面而坐,男人做西边,东侧那么为女主人或媳妇专坐的位置不管主人、客人,在得到长辈的允许之前,一律半坐待主人叮嘱坐稳时,方可盘腿就坐 宾主落座以毕,便进一步具体问好从老人们身体安康,孩子们平安,家畜兴盛,草场繁盛,始终问到邻里太平被问的人按例答复很好很好!相互问安时,即是某方有些不如意的事情,也的等到长谈中才渐渐说明在当时是不允许说一些不吉利和不顺心的事情的至此,迎客礼仪告一段落,大家拥坐蒙古包,开头谈日常之事 蒙古人习惯养狗,狗,是他们忠实的伴侣,它除有护畜作用,还有传递信息作用孩子们首先从蒙古包里跑出来,假如回去向大人说朝我们这边来了人,马上会从蒙古包里出来一名稍大的孩子,他要认真观看来客的坐骑、衣服等,初步断定客人是谁,然后向家长报告这时,大人才从蒙古包里出来迎客假如来的是长辈,全家人都要出来迎接迎接客人时,服装要干净,须戴帽和扎上围巾,绝不行光着头 待客禁忌早知道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自古乃礼仪之邦,好客之情人皆有之,而蒙古族尤盛来蒙古包作客,不但会受到主人热情的款待,还会感受一些从未接触,从不知道的民族文化。
当然,在进入蒙古人的生活之前,必需要理解他们的一些风俗和禁忌,否那么,假设是按自己的想法去随便行事,不但会闹笑话,而且会令蒙古族同胞不兴奋 首先到蒙古族家里做客忌讳进屋时把衣襟掖在腰带里,挽着袖子,也不行手提马鞭子进屋不管客、主,都要让长辈和老人先进屋 进屋后,忌讳乱坐位置来者是客,主人一般要让客人上边坐,而客人请老人先就坐在蒙古包里,总是长辈老人正面而坐,男人做西边,女人做东边 有客人在场忌讳对孩子发脾气,更不能打骂孩子长辈和老年人讲话忌讳打岔、揭短有疑问或需要说明状况,待人家讲完后再问 假设你来蒙古包作客,主人会立即献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奶茶,接着又端上来炒米和一大碗一大碗的奶油、奶豆腐和奶皮子等奶制品,当主人请你品味时不要回绝,否那么要伤主人的心,使主人感到遗憾蒙古人不怕不别人吃得多,食用越多,主人越兴奋承受主人的茶饭后,忌讳一点也不吃;忌讳用筷子食用奶食和站着喝奶和吃奶食品;忌讳任凭撒倒;遇到别人端奶走过时,不能视而不见,必需尝一尝再走 喝茶的忌讳:敬茶时忌讳满杯;忌讳用左手倒茶;忌讳从门里向外倒茶水;吃饭喝茶时忌讳长吁短叹。
食用红食禁忌:在品味德吉和食用羊背子时,忌讳衣冠不整,除无名指外,其他手指制止弹洒德吉;啃骨头时忌讳残留肉屑;在食用肩胛肉时,忌讳咬着吃,应当用刀或用手撕着吃;食用完的骨头,忌讳用互相敲击;平常的肉食品中,忌讳食用牛胆囊和狐狸肉,狗肉、猫肉 吃饭禁忌:忌讳给客人食用无盐的茶饭;吃热饭时忌讳用嘴吹气;忌讳倒撒食物;饭后忌讳伸懒腰 相对与待客来说,主人家平常做预备工作的时候也是有禁忌的:比方砍肉时忌讳断骨,应当断开关节;忌讳在放肉食品时倒放头尾;往锅里下米时忌讳用袋子倒;捣碎茶叶时忌数数;烙饼和油炸食品时忌讳大声喊叫,说不吉利的语言等 总之,到牧区作客,必需留意这些细小的日常礼节上的禁忌,这是不仅是对蒙古族人民的一种敬重,同时也是我们心情开心的一个保证,当然,假设是你对这些禁忌一无所知而冒犯了蒙古族同胞的状况下,真诚地赔礼,他们也是可以谅解你的,不知者不怪罪吗 美好桔祥哈达飘 哈达是一种礼仪用品献哈达是蒙古族人民的一种传统礼节,拜佛、祭祀、婚丧、拜年以及对长辈和贵宾表敬重等,都需要用法哈达处于游牧经济形态下的古代蒙古人,在外出途中,经常要携带奶食品,奶酒或其他干粮,遇有路人,不管相识与否,都要主动攀谈,问候,并相互交换食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就进展成一套易物的风俗进展到后来,就有了交换鼻烟壶和哈达的风俗 哈达,为藏语音译就是一种"礼巾方志《蒙古二卷》中云"所谓哈达者,帛也或以绸、或以白、或蓝、长短不一,长约一尺五寸或一尺二寸,两端有拔丝,约半寸许,其长短视受者分级而定哈达长度不等,上绣"八宝"云林等图案,图案象征美好、桔祥 关于哈达的来源,现有多种考证但风俗为藏传礼仪为人们说公认十六世纪中叶,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鄂尔多斯承受了藏传佛教僧侣手中的哈达,作为日常礼仪不行缺少的物品,并世代相传据《马可波罗游记》载:"在元旦这一天,大汗统治下的各省和各王国中,拥有领地或掌有管辖权的要员,都纷纷给大汗进贡金、银河宝石等贵重礼品,并且要配上白布,意思是祝愿皇帝陛下万寿无疆,财源充分、享用不竭可见,献哈达有桔祥之意 哈达用丝、棉布做成长度通常为5尺左右,宽度不等有数尺宽、丈把长的大哈达,一般在特别的场合下用法,颜色以青色为多,因为这是蒙古人所尊崇的天的颜色,这是与西藏哈达礼仪的不同之处,西藏哈达多为白色,受藏传佛教的影响,鄂尔多斯蒙古族也有少量用法银灰、白、黄、蓝等颜色的哈达,哈达以丝绸为料,一般为白色、浅蓝色和黄色。
献哈达有肯定的礼仪对长辈,献者略弯腰向前倾,双手捧过头,对平辈,双手平举递给对方对小辈,一般将哈达搭在脖子上承受哈达者假如是长辈,那么可以就坐受礼;假如不是长辈,那么肯定要站着承受,一般状况下,承受哈达的人要将接到的哈达调转折叠口还给主人 按蒙古族的礼俗,凡初次相见,必先交换哈达其长度、质料及敬献的方法,要看受者的身份和自己关系的远近旧时给王公和佛像献哈达,要双腿跪下,两手高举,举过头顶;对尊者和长辈献哈达,身体略向前倾,两手举过头顶,放到承受者的座前和足下,在敬献的时候,哈达必需对折起来,折缝向着长者否那么,为失礼;对平辈,那么将哈达送到对方的手中或腕上;对小辈及下属,那么将哈达系在他们的脖子上 敬献哈达是蒙古人迎来送往、馈赠的礼品,逢年过节和日常往来中必不行少的礼节,献哈达这表情庄重、大方、真诚,他们用这一方式来表达着自己对宾朋的欢送和爱戴有的时候献哈达还要吟诵各种桔祥的祝赞词,以渲染敬重的气氛如今在内蒙古的一些旅游区,大都用献哈达的方式来欢送客人,但是在献法上往往有些出入,比方,把哈达挺直套在游客的脖子上,这是不对的,因为与藏俗不同,蒙古族在敬献哈达时肯定不挂在脖子上。
这种做法是过去宗教界的风俗,不过那也只能给孩童系挂所以,假如你作为一名游客,肯定不要被这种错误的做法所误导,正确地承受蒙古族礼仪,你才会真正领悟到它的文化底蕴 款款深情敬茶与敬酒 客来敬茶一种高尚的蒙古族传统礼仪在蒙古历史上不管是富贵之家还是贫困之家,不管是上层社会还是平民百姓,也不管在交际上或在家里,在旅途,或在其他一切场合,都以茶为应酬品家中有客来,茶是必不行少的款待物敬茶要先让长辈、老人有时为了表示对客人的敬重,也会先给客人满茶当客人接过茶后,首先要放在比自己年长的人面前蒙古人忌讳坐着给客人满茶,一般要站起来双手奉上因此,牧民们款待客人,按例是先向贵宾献上一碗奶茶,客人通常是必需要喝的,不喝有失礼貌 客人做好后先吃茶茶后,先向长辈一一敬酒长辈们接过酒说几句桔祥的话,再用太阳指无名指蘸酒弹尊这时客人往往要向老人献上礼物,给小孩子糖果客人递过礼物,家长要向客人敬酒表示谢意假如家长辈高年长,一般由青年人或小孩子代替蒙古人忌讳晚辈在长辈面前喝酒吸烟,但年轻人必需接过酒杯并用太阳指蘸酒以尊,然后将杯放在桌子上假如客人好喝酒,长辈便借故回避,这时同龄人们才可以开怀畅饮。
蒙古人虽然老少都能喝酒,但在长幼同桌的状况下,多么好喝酒的老人也不会同青年人一道喝酒即使办喜事也得按年龄、辈分、地位、性别分开排坐当客人和年轻人饮得差不多时,长辈才从外返回这时长辈与客人都将酒斟满放在桌子上,开头用饭这叫"博勒合古勒额,即象征圆满美好给客人献茶、敬酒、盛饭,要双杯、双碗客人即用法过饭,还要少用一些待客一般不许晚辈相陪,客人吃饭,晚辈男女垂手而立侍奉,适时敬茶、敬酒假如是最尊贵的客人和家长一起吃和客人一起吃饭的必需是家庭主事人 蒙古人认为,美酒是食品中的精华,五谷之结晶,拿出美酒,敬献客人,可以表达草原儿女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在鄂尔多斯,通常的做法是主人将美酒斟在银碗或者金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上,唱起深情的鄂尔多斯民歌: "洁白如玉的大雁哟/落在那长满芦苇的湖面上/我们远方的客人来倒了,/通宵达旦地红火一场吧!/装在酒篓的时候/是那甘醇的白酒呀/敬给亲人的时候/是那陶醉的白酒呀/长辈们,你们好/请您喝了吧!/你看那暖棚里的羊羔呀;/围着暖棚撒欢跑蹦/敬重显贵的兄长哟,/满人给你们敬一盅/在那八月里盛开花儿的时候,/就是八月的风光哟/尊贵的亲戚们来到了家哟/敬上美就唱起歌。
/排列着万匹骏马哟/咱们齐镫奇驱吧/请来一万个亲戚哟,/咱们尽情团聚吧!/主人的心愿哟/是按香气馥郁的美酒/让我们尽情快乐吧!/飞速,飞速的好走马,/可要扯紧缰绳上路程/向尊贵的客人亲家您,/敬上美酒表盛情那醇厚的音质,甜蜜的歌声,往往令客人盛情难却 敬茶敬酒,不但在款待客人的时候非常注重礼节,在蒙古族家庭中,也有许多的讲究晚辈给长辈敬酒时,男人要作单腿下拜姿态,双手奉上,这时长者会对他说:"盼望你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为国效力儿媳给婆婆敬茶敬酒时,双腿下跪,举右手并伸开手掌,向头部右侧摇摆三次,表示扣拜请安这时婆婆告诫说:"盼望你们的行为让长辈心喜满足、子女满堂,终生美好女儿给父母献茶敬酒时,双膝下跪,连扣三个响头,父母接过茶杯酒盅时预祝女儿将有一个满意如意的女婿,一辈子太平美好假设邻居登门正遇到他们进餐,他会马上祝愿饭食丰富,茶点味美,这时主人马上答礼道:"感谢,您的祝愿将成事实 客人欲辞行,即喝欢迎茶在此期间主人已把客人的乘马备好刷洗洁净,蒙古人待客热情,连客人乘骑的马匹,主人一般都差专人细心饲养,决不忽略待客人出门时,主人全家都要出来相送,并真挚地说:"祝你一路平安,请常来作客。
并要目送客人远去,以此来表示对客人的敬重客人走时,要在客人盛礼物食品的褡裢或其他物件里,装上奶食品或糕点,酒也要回敬一局部礼尚往来,是蒙古族的传统风俗和美德 尊贵礼节敬献鼻烟壶 敬鼻烟壶是蒙古族牧民的一种日常见面礼,牧民的传统风俗敬献鼻烟壶之礼应在献哈达之后进展平常日子,不献哈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