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公路管理局.doc
12页江西省公路管理局赣路安技字〔〕22号江西省公路管理局有关印发《江西省一般公路安全生产“扫雷”专题行动隐患治理实行方案》告知各设区市交通运送局、公路局,省直管县(市)交通运送局,局直属各单位:《江西省一般公路安全生产“扫雷”专题行动隐患治理实行方案》已于4月23日经局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江西省公路管理局4月28日 (此件不予公开)江西省一般公路安全生产“扫雷”专题行动隐患治理实行方案根据《江西省交通运送厅有关春运和全国“两会”期间贯彻“五铁”安全监管措施任务分工告知》(赣交安办字〔〕16号)和《江西省公路管理局有关开展公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扫雷”专题督查行动告知》(赣路安技字〔〕11号),为认真汲取“2·20”宁都重大交通事故教训,切实消除一般公路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出行,经研究,制定如下实行方案一、总体规定全面贯彻贯彻党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红线,认真贯彻全国、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全国交通运送安全生产视频会议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交通运送部领导同志有关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指示指示规定,突出“查大风险、除大隐患、防大事故”工作重点,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深化全省一般公路安全生产专题治理,加紧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防止工作机制。
二、目任务通过深化全省一般公路安全生产专题治理,提高防备事故能力,切实减少一般事故、有效控制较大事故、坚决防备重特大事故,坚决打击一般公路安全生产非法违法生产行为三、治理范围和重要内容各单位要对全省一般公路(一般国省干线公路及农村公路)存在安全隐患进行专题治理,重点治理如下几种方面内容:(一)至交通运送部及省交通运送厅下达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危桥改造工程项目未实行到位;公路年报中四、五类危桥交通管制措施未贯彻到位;所有公跨铁立交桥、一级公路、一般国省道与农村公路平交道口、隧道;存在客运班线、校车线路等重点路线路段 (二)公路在建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组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制定未严格贯彻;从业人员资格条件、特种设备标定状况;专题技术方案编制、审批及贯彻状况;临时设施选址及安全评估、临时用电、防火设施规范布设状况;高空、临边、临水等危险作业防护栏杆及安全网设置状况;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安全警示标志、标牌设置状况三)农村公路危桥、隧道、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重点路段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存在安全隐患;对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项目尚未实行,既有危桥限高限宽设施及安全警示标志尚未设置要尽快完善到位。
四、分类治理措施及下步工作安排各单位要将排查出各类问题隐患分类列出清单,规范建立台账,制定整改方案,对路面破损、坑槽等能及时整改到位隐患要立即整改到位,对临时无法整改到位隐患要采用有效临时治理措施,本着“强基础、补短板”原则, 按轻重缓急原则上用2-3年时间进行治理“清零”行动(详见附表1、2),采用如下分类治理措施:(一)一般国省道方面1.护栏、标志标牌缺失隐患治理根据排查状况,建立隐患台账,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各级公路部门要立即完善临水临崖、高填方和急弯陡坡等危险路段及公路铁路并行路段波形护栏和标志标牌,养护大中修和升级改造路段按照“三同步”原则同步完善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原则上规定在底前治理到位2.平交道口安全隐患治理根据排查状况,建立隐患台账,按照轻重缓急原则,优先治理县道及以上公路平交道口和事故多发点平交道口安全隐患要通过完善平交道口标志标线,改善平交道口视距,进行交通渠化、设置红绿灯、修建辅道等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原则上规定底前完毕县道及以上公路与国省道平交道口治理工作,其他平交道口安全隐患原则上规定在底前治理到位3.一级公路安全隐患治理根据排查状况,建立隐患台账,一级公路安全隐患治理严格按照《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 17)和《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进行方案设计,公路线形指标和路基、路面宽度不满足规定路段原则上降为二级公路管理,重新完善标志标线并严格限速60km/h。
公路线形指标和路基、路面宽度满足规定但中央分隔带缺失路段,统一增设防护等级应不低于四(SBm)级中央分隔带;局部线形指标不满足现行技术原则路段采用改善线形方式进行隐患治理,原则上规定底前完毕治理4.桥涵隐患治理及危桥改造根据排查状况,建立隐患台账,要加强危桥监管和分类处置,四类桥梁严格按规范规定设置限载、限速标志和重车绕行标志;五类桥梁及时封闭交通,并设置车辆、行人绕行路线,同步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告,尽快进行危桥重建集中完善桥梁防撞护栏顺接过渡段,在桥梁引道及搭板路侧段安装钢护栏,更换防撞等级不达标桥梁护栏,完善桥头两端标志标牌和桥面标线,力争危桥库内502座国省道危桥在所有改造完毕,及时消除危桥及桥涵安全隐患5.隧道隐患治理及改造根据排查状况,建立隐患台账,要集中完善隧道洞口两侧防撞护栏、护撞筒、反光膜和路面标线,洞口边沟统一加盖盖板,维修隧道路面病害各单位委托有对应检测资质机构开展检测和安全评估,根据检测和评估成果按照轻重缓急原则提出整改方案和治理计划,原则上规定底前全面完毕治理6.路基塌方、滑坡、落石等地质灾害治理要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制定整改方案和治理计划,能立即整改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到位做好临时应急防护措施,完善警示标志,加强巡查值守,进行动态跟踪,通过申报灾害防治、灾毁恢复重建等项目及时治理完毕。
7.路面破损、坑槽、下沉等病害治理各单位要加强路面病害维修和平常小修保养,及时治理到位,保证公路路况稳定和安全畅通8.公路排水设施隐患治理各单位要结合公路路域环境整改、养护大中修工程和示范路建设,力争在全面完善一般国省干线公路排水设施,保证行车安全9.标线磨损、不清晰、缺失隐患治理要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对排查出交通标线安全隐患按《江西省公路管理局有关开展公路交通标线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紧急告知》(赣路养字[8]号)文献规定进行治理对交通标线缺失、磨损路段立即补画到位;对交通标线设置规划不精确、不规范立即重新设计、施工;对交通标线厚度、反光性能、抗滑性能等不达标一律返工整改各单位要加强交通标线养护管理,按照规范规定开展巡查和定期检查,对于检查中发现不符合规定标线及时安排养护施工,保证一般国省干线公路标线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10.公铁并行防护缺失问题根据排查状况,建立隐患台账,要积极与铁路部门进行沟通,按照省厅文献规定尽快明确治理方案和处置时限,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二)在建工程方面根据排查状况,对已排查施工安全隐患建立台账,实行分类管理,隐患按整改期限分为限期整改和立即整改,计划在底前完毕其中:1.规定立即整改到位:专职安全员没有安全员证,规定立即更换专职安全员;施工单位安全员离职,施工单位未进行安全员变更立即进行变更。
拌和站、预制场、钢筋加工场场地未硬化立即进行硬化处理,拌合楼楼梯未设置扶手立即设置扶手施工现场电缆线、配电箱未按照规范规定进行架设立即按照规范整改防护栏杆、安全网及其他防打击、防坠落措施中发现高处、临边作业未设置护栏及安全网或设置不符合规范,暂停高处和临边作业施工,立即按规范规定设置护栏及安全网隧道洞口安全管理混乱,应立即派专人值守,加强隧道施工期间洞口安全管理,严禁一切闲杂人员和社会车辆进入隧道对于路面施工中需交通管制路段未安排专人指挥交通,规定建设单位制定交通组织方案,实行交通管制2.规定限期在底前整改到位:边坡塌方未处理,立即设置警示标志,进行围挡,然后限期制定专题方案对塌方边坡进行处治一级公路未按设计图纸规定设置中央分隔带,尽快制定整改方案,并及时整改到位三)农村公路方面县级人民政府为农村公路责任主体,负有区域范围内农村公路建、管、养,保障农村公路安全通行重要职责市、县交通部门要将本次排查出来隐患、治理方案、时限向当地政府做专题汇报按本次各地上报隐患分轻重缓急提出分类治理方案和计划,基本参照国省道分类治理措施和总体计划执行,用3年时间进行治理“清零”行动1.路面破损、坑槽、下沉问题。
各设区市要结合养护工程(大中修)和平常养护(小修保养)等统筹处理2.标线磨损、不清晰、缺失路段各设区市要立即对排查出交通标线问题进行治理:交通标线缺失、磨损路段立即补画到位;交通标线设置规划不精确、不规范立即重新设计、施工;交通标线厚度、反光性能、抗滑性能等不达标一律返工整改保证全省农村公路标线清晰、完好3.标志标牌缺失问题各设区市原则上按先县道后乡村道、公路技术等级从高到低原则逐渐施工整改养护工程和新改建路段规定同步实行4.防撞墩、防护栏缺失问题各设区市要立即完善临水临崖、高填方等危险路段波形护栏,对防撞墩损坏及墩高不符合规定尽快组织施工修复,优先安排安全生命防护工程计划,其他路段根据轻重缓急原则逐渐完善5.路基塌方、冲毁路段各设区市要立即采用应急措施,保证道路畅通,能治理立即治理,不能立即施工做好临时通行和防护措施,完善警示标志,加强巡查,进行动态跟踪,必要时派专人盯防值守6.边坡防护缺失路段各设区市要立即对边坡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路段采用临时应急措施,防备滑坡和落石现象发生,做好安全警示标志设置,逐渐实行危险路段边坡治理工程7.一级公路隐患治理各设区市要对公路线形指标和路基、路面宽度不满足规定路段原则上降为二级公路管理,重新完善标志标线并严格限速;满足规定路段需增设中央分隔带,防护等级应不低于四(SBm)级;事故多发平交道口和局部线形指标不满足现行技术原则路段应采用渠化交通和改善线形等方式进行隐患治理。
原则上底全面完毕一级公路安全隐患治理工作8.平交道口治理、渠化优先治理事故多发点及村镇居民汇集区平交道口安全隐患,通过完善平交道口标志标线,改善平交道口视距,进行交通渠化等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原则上底前完毕县道与国省道平交道口治理工作9.桥涵隐患治理及危桥改造各设区市对技术状况评估为四类桥梁要按规范规定设置限载、限速标志和重车绕行标志,在桥梁引道及搭板路侧段安装钢护栏,修复完善桥面标线,并纳入桥梁动态监控范围;对技术状况评估为五类桥梁,应及时封闭交通,并设置车辆、行人绕行路线,同步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告积极对危桥进行改造,及时消除安全隐患10.隧道隐患治理及改造各设区市要按轻重缓急提出整改方案和计划,委托有对应检测资质机构开展检测和安全评估,根据检测和评估成果组织设计单位开展整改方案设计,积极向地方政府贯彻病隧改造治理专题资金,尽快消除安全隐患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把专题治理作为公路管理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重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好各项工作贯彻,严格责任贯彻、细化措施,保证专题治理获得实效二)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各单位要加大资金投入,并向市、县人民政府汇报安全隐患排查状况和治理方案,积极争取有关政策和资金支持。
各单位要将排查出各类问题隐患分类列出清单,分别按附件3、4格式规范建立隐患明细台账,要紧盯 “扫雷”行动中排查出一般公路安全隐患,辨别一般状况和特殊状况,根据轻重缓急分类处理,按照整改工作计划最终实现隐患“清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三)加大宣传和监督力度各单位要强化社会和舆论监督,充足发挥媒体作用,采用多种形式,对公路安全生产专题治理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浓厚舆论气氛四)强化督查贯彻省公路局安委办负责专题治理综合协调工作,省局安技处、建管处、养护处、县乡处共同牵头负责公路安全生产“扫雷”专题治理工作,并根据各自职能,分别监督指导有关单位部门抓好贯彻;省局9个“扫雷”督查组负责开展安全隐患整改督查督办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