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效用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比较.docx
4页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商品价值论论文摘要: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是两种不同的价值理论二者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既有合理性,又有局限性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吸收劳动价值论和效用 价值论的有益成果,重建商品价值理论一、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来源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理论来源,要追溯到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他在自己的代表作《国富论》中提出劳动创造商品价值的观点,同时,区分了商 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他指出:“应该注意,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 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 力前者可以叫作使用价值,后者可以叫作交换价值他认为“劳动是衡量一 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正尺度他又说,价值由劳动决定的原理只适用于“初期 野蛮社会”,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由于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制的生产,商品的价 值不再由劳动决定,而是由工资、利润、地租三种收人决定他说:“工资、利 润和地租是一切收人和一切可以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斯密的价值 概念不够明确,引起后来学者的争论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在《政治经济学概论》中研究了商品价值问题他批评斯密“只 有人的劳动才创造价值”不符合事实,更加严密的分析表明,“一切价值都来自 人的劳动加上自然力与资本的作用。
他提出生产三要素(劳动、资本、土地) 共同创造商品的价值萨伊所讲的价值不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而是物品 或财富的效用他说:“物品效用就是物品价值的基础,物品的价值就是由财富 所构成的萨伊的价值论被人称为“生产要素价值论”或“效用价值论”后 来,边际学派又发展了效用价值论,创立了边际效用价值论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他肯定劳动创造价值的基本观 点,批评斯密的价值概念自相矛盾他在其代表作《资本论》中提出“商品二因 素”和“劳动二重性”学说,说明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 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量决定 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等等马克思还批评萨伊的“生产 要素价值论”和“三位一体”的分配公式,是为资本主义剥削辩护马克思的劳 动价值论和萨伊的效用价值论都来源于斯密的价值论,两种不同的价值理论演变 关系如下:使用价值一效用价值论商品价间交换价值一劳动价值论二、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区别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区别有以下三点:(一)劳动价值论认为,生产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 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效用价值论认为,生产要素共同创造商品的价值 劳动只是要素之一,不能单独创造价值争论的焦点是对“创造”的理解问题《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的解释是:“创造”就是“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 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创造性”就是“努力创新的思想和表现,充分调动广 大群众在劳动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这种涵义上讲,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是 正确的因为在生产三要素中,人是劳动的主体,只有人的劳动具有主动性和创 造性,其他生产要素(土地、资本等)都是被动的要素,本身并不具有创造性;在 生产要素中,只有人的劳动是不可缺少的,其他生产要素并非绝对不可缺少例 如,非农业生产就不一定需要土地,小生产就不一定需要资本劳动创造价值” 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同时也是广大劳动人民的价值观生产要素共同创 造价值是西方经济学的价值观二)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抽象劳动,因此 得出结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效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就是财富的效 用(使用价值),因此得出结论:生产三要素是商品价值的源泉争论的焦点是对 “价值”和“源泉”的理解问题由于对价值概念理解不同,对价值源泉的看法就必然不同众所周知,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作为劳动产品,商品是劳 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来的生产力二因素(人力和物力)决定商品二因素: 一是物的因素,来源于自然界;二是人的因素,来源于人的劳动自然资源与人 的劳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源泉,而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源泉创造”与“源 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劳动创造价值”不等于“劳动是价值 的唯一源泉”自然资源与劳动一样,也是商品价值的源泉因为自然资源对人 类有使用价值,稀缺的自然资源(石油、煤炭、天然气、金、银、铜、铁矿等) 有交换价值,这是不能否认的事实商品交换不仅是劳动交换,同时也是资源交 换资源、劳动、商品、价值关系如下:自然资源+人的劳动二产品~使用价值~商 品~交换价值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资本、土地并不创造 价值因此得出结论:资本带来利润,土地带来地租,都是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 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批判资本主义剥削萨伊的效用价值论认为,生产三要 素共同创造商品的价值,因此得出结论:劳动获得工资,资本获得利润,土地获 得地租,并不存在剥削这就是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对“剥 削”的理解问题有人认为,价值论是分配论的基础劳动价值论是按劳分配的 理论基础,生产要素价值论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基础。
有人认为,价值论与 分配论无关,劳动价值论不是按劳分配的理论基础,按生产要素分配也不能证明 生产要素共同创造价值事实证明,没有价值创造,就没有价值分配劳动创造 价值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理论基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分配原则 深化劳动价值理论研究,是为了完善按劳分配制度同时,应该认识到,在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资本、土地是稀缺资 源,参与价值形成,不能无偿使用,因此也要参与分配如果分配公平(合情、 合理、合法),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就不必 谈论剥削问题;如果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扩大,甚至两极分化,就肯定有剥削问 题剥削就是利用经济、政治特权,侵犯劳动人民的利益,为个人或小集团谋私 利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应该结合实际具体分析,在此不多谈三、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联系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不仅有区别,而且有联系,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研究对象都是商品的价值,只是由于研究的 重点和方法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认识效用价值论研究的重点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从财富的效用到边际效用,从基数效用到序数效用等;劳 动价值论研究的重点是商品的交换价值,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从交换价值中抽 象出价值,从价值讲到价格等。
科学的研究方法应该是:全面分析,系统研究, 不仅要进行定性分析,而且要进行定量分析;不仅要研究使用价值,而且要研究 交换价值;还要研究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联系,研究交换价值和价格的区别,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二)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对商品使用价值的源泉认识是相同的马克思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说过:“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资源和劳动一样, 也是使用价值(而物质财富本来就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的源泉,劳动本身不过是 一种自然力的表现只有一个人事先就以所有者的身份来对待自然界这个一 切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第一源泉,把自然界当作隶属于他的东西来处置,他的 劳动才成为使用价值的源泉,因而也成为财富的源泉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 中也说过:“政治经济学家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其实劳动和自然界才是一 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效用价值论认 为,生产三要素是财富和价值的源泉三)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对商品价格的认识也有某些相同之处劳动价 值论认为,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 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浮动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效用价值论认为, 商品的原始价格是由生产费用决定的,市场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供给曲线 与需求曲线相交,决定商品的均衡价格。
马克思在《雇佣劳动和资本》中也说过, 商品的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它是由买主和卖主之间的竞争即供求关系决定的他还指出,“商品价格是由生产费用决定的”其实,商品价格与货币密 切相关,离开货币就谈不上价格四、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统一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长期争论不休,说明两种不同的价值理论都有自己的一 定道理,需要继续研究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是:“非A即B-.辩证法的思维方 式是“亦A亦B"正确的研究方法应是求同存异,发展创新,吸收劳动价值论 和效用价值论的有益成果,创立新的商品价值论商品的价值是什么这不是单纯的经济学间题,而是经济哲学问题从哲学上讲, 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意义以及主体对客体的评价,它反映了客体和主体的关系 马克思说过:“‘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 关系中产生的”商品的价值就是商品对人所具有的意义以及人对商品所作的评 价,它反映了商品(客体)和人(主体)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我们讲商品的价值, 就是指商品对人有何价值人对商品作何评价(买不买,值不值)离开人这个价值主 体,商品无人问津,价值就无从谈起这是认识商品价值的关键所在,也是发展 商品经济的意义所在。
我们为什么要发展商品经济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的消 费需要在商品经济社会中,人从整体上(不要理解为个人)讲具有二重性:既是生产 者,又是消费者商品是用来出卖的劳动产品,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 的需要,因此就决定商品的价值也具有二重性:对消费者具有使用价值,对生产 者具有交换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内容,交换价值是商品价值的表现 形式内容决定形式,有使用价值的商品才有交换价值,没有使用价值(如伪劣 商品)就没有交换价值;使用价值降低(如旧车),交换价值降低;使用价值消失(如 过期失效药品),交换价值消失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是辩证统一关系, 统一于商品的价值研究商品价值问题,必须首先研究使用价值,只有弄清使用 价值,才能弄清交换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价值,即满足社会消费者的需要任何社会的 商品生产,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满足消费需要生产是手段,消费是目的;生产决 定消费,消费决定再生产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决定商品与货币、供给与需求、总 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从而决定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商品的使用价值包括三要 素:品种、数量、质量不同品种、数量、质量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同一商品也可能有不同的用途,这些都是不言而喻的。
商品使用价值的大小是可 以分析比较的,根据使用价值三要素对消费者的效用就可以比较出来品种(序数效用):商品类别品种很多,使用价值大小不同,可以进行定性分 析,按序数排列,排在前三位的应该是:食品、衣服、住房……食、衣、住是人 民基本的生活需要,解决的是温饱间题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第一步就是解决温饱 问题,第二步是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是实现共同富裕现在已经走过第二步, 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是还没有全面达到小康水平数量(基数效用):商品数量有多少,决定使用价值的大小,可以进行定量分 析,用基数计量例如,我国现在有13亿人口,每年需要消费多少粮食根据统 计,得出基数满足需要,效用最大粮食生产就是要根据这个基数来安排国 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护粮食生产基地;同时建立粮食储备制度,以 丰补歉,保证粮食安全此外,国家还给种粮农民财政补贴,以调动农民的生产 积极性 质量(时间效用):商品质量要合格,而且要有保质期,过期则失效 特别是食品、药品,关系人民生命健康,质量尤其重要现在市场上假冒伪劣商 品泛滥成灾,过期食品、药品也拿去出卖,广大消费者深受其害(有些人被伪劣 食品、药品毒害致死)国家必须制定商品质量标准,建立质量检查监督机构, 加强质量检查监督工作,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消费 者的合法权益。
商品的交换价值是商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