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油站安全检查表及标准.doc
7页加油站安全检查表一.证照序号类别检查内容检查依据检查情况备注1加油站企业营业执照2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3消防验收意见证书GB18265-2000 4防雷设施有效合格证GB50156-2006 二.安全管理制度序号类别检查内容检查依据检查情况备注1加油站有各级各类人员安全管理责任制,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 1.加油站长安全职责2.加油员安全职责3.计量、质量员安全职责4.安全员安全职责2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各类人员的安全责任制、教育培训、防火、动火、检修、检查、设备安全管理、劳动防护、职业卫生制度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 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3有各岗位操作规程,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2> 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一)卸油操作规程(二)加油操作规程4有完善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其中包括:灭火作战方案、防跑、防冒、防漏油预案,年度灭火作战方案演练不少于二次,防跑、防冒、防漏油演练不少于一次,并要有演练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5> 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三.安全管理组织序号类别检查内容检查依据检查情况备注1加油站有安全管理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19条. 四.从业人员状况序号类别检查内容检查依据检查情况备注1加油站单位主要负责人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培训合格,取得上岗资格河北省安全生产条列第十三条3特种作业人员经有关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安全生产法》第23条. 五.油罐序号类别检查内容检查依据检查情况备注`1加油站加油站的储油储罐应采用卧式钢制油罐油罐所采用钢板标准规格的厚度不应小于5mm钢制油罐的设计和建造,应满足油罐在所承受外压作用下的强度要求GB50156-2006) 6.1.12加油站加油站的汽油罐和柴油罐(撬装式加油装置所配置的防火防爆油罐除外)应埋地设置,严禁设在室内或地下室内GB50156-2006) 6.1.23加油站油罐的外表面防腐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控制工程设计规范》SY 0007的有关规定,并应采用不低于加强级的防腐绝缘保护层GB50156-2006) 6.1.34加油站当油罐受地下水或雨水作用有上浮的可能时,应采取防止油罐上浮的措施GB50156-2006) 6.1.4. 5加油站油罐的人孔,应设操作井当油罐设在行车道下面时,人孔操作井宜设在行车道以外。
GB50156-2006) 6.1.56加油站油罐的顶部覆土厚度不应小于0.5m油罐的周围,应回填干净的沙子或细土.其厚度不应小于0.3mGB50156-2006) 6.1.6 7加油站对建在水源保护区内以及埋在地下建筑物上方的埋地油罐,应采取防渗漏扩散的保护措施,并应设置渗漏检测设施GB50156-2006) 6.1.7. 8加油站油罐的各接合管,应设在油罐的顶部,其中出油接合管宜设在人孔盖上(GB50156-2006) 6.1.89加油站油罐的进油管,应向下伸至罐内距罐底0.2m处GB50156-2006) 6.1.910加油站当采取自吸式加油机时,油罐内出油管的底端应设底阀底阀人油口距离罐底宜为0.15~0.2mGB50156-2006) 6.1.1011加油站油罐的量油孔应设带锁的量油帽,量油帽下部的接合管宜向下伸至罐内距罐底0.2m处GB50156-2006) 6.1.1112加油站加油站的油罐宜设带有高液位报警功能的液位计GB50156-2006) 6.1.12六.工艺系统序号类别检查内容检查依据检查情况备注1加油站油罐车卸油必须采用密闭卸油方式GB50156-2006) 6.2.12加油站汽油罐车卸油宜采用卸油油气回收系统。
采用卸油油气回收系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油罐车上的油气回收管道接口,应装设手动阀门2)密闭卸油管道的各操作接口处,应设快速接头及闷盖宜在站内油气回收管道接口前设手动阀门3)加油站内的卸油管道接口、油气回收管道接口宜设在地面以上4) 油罐应设带有高液位报警功能的液位计GB50156-2006) 6.2.33加油站加油机不得设在室内GB50156-2006) 6.2.4. 4加油站加油站宜采用油罐装设潜油泵的一泵供多机(枪)的配套加油工艺GB50156-2006) 6.2.55加油站加油枪宜采用自封式加油枪,流量不应大于60L/minGB50156-2006) 6.2.76加油站加油站的固定工艺管道宜采用无缝钢管埋地钢管的连接应采用焊接在对钢管有严重腐蚀作用的土壤地段直埋管道时,可选用耐油、耐土壤腐蚀、导静电的复合管材GB50156-2006) 6.2.8. 工艺管道的设置符合安全要求7加油站油罐车卸油时用的卸油连通软管、油气回收连通软管,应采用导静电耐油软管连通软管的公称直径不应小于50mmGB50156-2006) 6.2.98加油站加油站内的工艺管道应埋地敷设,且不得穿过站房等建、构筑物。
当油品管道与管沟、电线沟和排水沟相交叉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渗漏措施GB50156-2006) 6.2.10 9加油站与油罐相连通的进油管、通气管横管,以及油气回收管,均应坡向油罐,其坡度不应小于2‰GB50156-2006) 6.2.1110加油站油品管道系统的设计压力不应小于0.6MPaGB50156-2006) 6.2.1211加油站埋地工艺管道外表面的防腐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控制工程设计规范》SY 0007的有关规定,并应采用不低于加强级的防腐绝缘保护层GB50156-2006) 6.2.1312加油站油罐通气管的设置,除应符合5.0.8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汽油罐与柴油罐的通气管,应分开设置2. 管口应高出地面4m及以上3. 沿建筑物的墙(柱)向上敷设的通气管管口,应高出建筑物的顶面1.5m及以上4. 当采用卸油油气回收系统时,通气管管口与围墙的距离可适当减少,但不得小于2m5. 通气管的公称直径不应小于50mm6. 通气管管口应安装阻火器7.当采用卸油油气回收系统和加油油气回收系统时,汽油通气管管口尚应安装机械呼吸阀GB50156-2006) 6.2.14七.消防设施序号类别检查内容检查依据检查情况备注1加油站1. 每2台加油机应设置不少于2只4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或1只4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和1只泡沫灭火器。
加油机不足2台按2台计算2. 地上储罐应设35kg推车式干粉灭火器2个当两种介质储罐之间的距离超过15m时,应分别设置3. 地下储罐应设35kg推车式干粉灭火器1个当两种介质储罐之间的距离超过15m时,应分别设置4. 泵、压缩机操作间(棚)应按建筑面积每50m2设8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1只,总数不应少于2只5. 一、二级加油站应配置灭火毯5块,沙子2m3;三级加油站应配置灭火毯2块,沙子2m3加油加气合建站按同级别的加油站配置灭火毯和沙子50140的规定GB50156-2006) 9.0.10八.电气装置序号类别检查内容检查依据检查情况备注` 3加油站当引用外电源有困难时,加油加气站可设置小型内燃发电机组内燃机的排烟管口,应安装阻火器排烟管口至各爆炸危险区域边界的水平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1 排烟口高出地面4.5m以下时不应小于5m2 排烟口高出地面4.5m及以上时不应小于3mGB50156-2006) 10.1.4 4加油站低压配电装置可设在加油加气站的站房内GB50156-2006) 10.1.5. 低压配电房设置在站房的一楼5加油站加油加气站的电力线路宜采用电缆并直埋敷设电缆穿越行车道部分.应穿钢管保护。
GB50156-2006) 10.1.66加油站当采用电缆沟敷设电缆时,电缆沟内必须充沙填实电缆不得与油品、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管道、热力管道敷设在同一沟内GB50156-2006) 10.1.78加油站加油加气站内爆炸危险区域以外的站房、罩棚等建筑物内的照明灯具,可选用非防爆型,但罩棚下的灯具应选用防护等级不低于IP44级的节能型照明灯具GB50156-2006) 10.1.9九.防雷、防静电序号类别检查内容检查依据检查情况备注1加油站油罐、液化石油气罐和压缩天然气储气瓶组必须进行防雷接地,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GB50156-2006) 10.2.1. 3加油站当加油加气站内的的站房和罩棚等建筑物需要防直击雷时,应采用避雷带(网)保护GB50156-2006) 10.2.51加油站地上或管沟敷设的油品、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管道的始、末端和分支处应设防静电和防感应雷的联合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GB50156-2006) 10.3.12加油站加油加气站的汽油罐车和液化石油气罐车卸车场地,应设罐车卸车时用的防雷电接地装置,并宜设置能检测跨接线及监视接地装置状态的静电接地仪GB50156-2006) 10.3.24加油站防雷防静电装置经检测合格,并处于检测合格有效期内。
GB50156-2006) 10.3.4十一、安全警示标志、1加油站1、有禁火、禁烟、禁用移动通讯工具等安全标志2、有进、出口及限速、限高、车道指示等交通标志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列第七十八条2加油站1、有禁火、禁烟、禁用移动通讯工具等安全标志2、有进、出口及限速、限高、车道指示等交通标志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列第七十八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