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国家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杨志坚:中国开放大学之路1.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10659779
  • 上传时间:2021-11-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99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国家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杨志坚中国开放大学之路 摘要:本文主要从历史的角度,通过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对中国开放大学即中国广播电视大学4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一次粗线条的探究通过对纷繁的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梳理和廓清,划分出四个发展阶段,分析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做出整体性的历史评价关键词:开放大学,邓小平,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远程教育自1979年至2019年,中国开放大学即中国广播电视大学①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激情到理性、从“摸着石头过河”到试点推进发展并逐步成型的风雨历程,走出了一条扎根中国大地、适合中国国情、富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发展之路一、历史深处学界普遍认为,世界近现代大学源自中世纪后期的欧洲,代表性大学有11世纪末诞生的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以及稍后的法国巴黎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在近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大学因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其职能、形态、方向、特征等也不断发展变化,办学理念和行为也逐步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向外开放,出现了一些具有开放性特征的大学,如19世纪上半叶诞生的英国伦敦大学但从整体看,大学的开放性特征并不明显进入20世纪以后,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学的外部环境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人们要求大学进一步向社会开放,让更多的社会成员,包括退伍军人、战后出生的大批适龄青年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体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这导致了两个结果:一是大学面向社会更加开放;二是政府创办新型大学向社会开放在英国,政府另辟蹊径的结果就是于1971年成立英国开放大学,它被称作英国教育在20世纪中最重要的创举英国开放大学的本质特征在于开放性,强调对象、时间、地点、方式的开放,以广播电视技术为主要手段,为一切有意愿、有能力接受大学教育的人提供机会在一个新的世界和时代环境中,英国开放大学的诞生犹如春天里破土的第一根竹笋其后,不少国家纷纷向英国学习,成立自己的开放大学中国广播电视大学也是学习、借鉴英国开放大学的结果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中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而整个国家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才奇缺、青黄不接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经济社会的恢复和发展不可能顺利,现代化建设目标也难以实现正是因为看到这一根本问题,1977年5月,邓小平同志向中央呼吁:“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邓小平,1977a)当年8月初复出后,邓小平同志立即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并讲话,明确提出要恢复高考鉴于当时大学太少,容量有限,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邓小平同志强调:“教育还是要两条腿走路。

      就高等教育来说,大专院校是一条腿,各种半工半读的和业余的大学是一条腿,两条腿走路邓小平,1977b)1977年10月,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Edward Heath)访华,向邓小平同志介绍了英国开放大学利用广播电视手段大规模培养人才的经验邓小平同志对此高度重视,敏锐意识到利用广播电视手段大规模培养人才是一个好办法,当即表示要利用电视手段加快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正是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精神,1978年2月,教育部、中央广播事业局向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和邓小平同志提交了《关于筹办电视大学的请示报告》,“报告认为,办好电视教育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满足群众学习要求,培养和造就大批又红又专人才,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开办电视教育讲座的基础上,尽快筹办电视大学已是势在必行,并建议教育部和中央广播事业局集中力量办好面向全国的广播电视大学,即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国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大事记》编写组,1999,p.3)方毅同志阅后批示:“报邓副主席审批拟原则同意,编制、房屋、设备、交通工具、外汇等等有关具体问题,同有关部门商研解决邓小平同志审阅报告后批示“同意”中国教育新闻网,2009)正是这两个字,使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得以横空出世!在随后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又高瞻远瞩地指出:“要研究发展什么样的高等学校”,“要制订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

      邓小平,1978)此外,邓小平同志还高度关心、支持广播电视大学的筹备和建设工作如邓小平同志通过与希思的信件往来,促使我国教育部与英国开放大学接触,进行访问和合作;在租借还是购买卫星转播电视课程的问题上,邓小平同志对方毅同志说,“向国外购买一颗直播卫星”,这样“不就快一点么,无非是我们花点钱么,花个几千万么”中国教育新闻网,2009)1979年2月6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除西藏、台湾外)广播电视大学在北京隆重举行开学典礼,由中央电视台向全国转播,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王任重同志、教育部部长蒋南翔同志及一批中央部委领导出席了典礼自此,揭开了中国广播电视大学40年风雨兼程、拼搏向前的序幕二、风雨历程中国广播电视大学4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一)“高举高打”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1979—1985年)这一阶段,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人们的思想从根本上得到解放,国家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前所未有地高涨由于广播电视大学是邓小平同志倡导建立的,因此“高举高打”成为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之一所谓“高举高打”,是指在广播电视大学建设过程中的各项重大决策基本上都是由党中央和教育部决定的,各项会议和活动都有中央领导、中央各部门领导出席和参加。

      如1978年11月和1979年8月,在不满一年时间里的两次“全国广播电视大学工作会议”,即是由教育部根据中央精神召开的,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王震同志分别出席了会议并讲话1979年2月举行的开学典礼,出席的有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王任重同志、教育部部长蒋南翔同志、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周培源同志以及一批中央部委的领导1982年举行的毕业典礼,时任教育部部长何东昌同志、广播电视部部长吴冷西同志、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袁宝华同志出席并讲话广播电视大学建设发展中的一些文件,是由国务院下发、转发或由中央相关部委联合下发的如国务院国发〔1979〕14号、〔1979〕277号文件就是转发1978年、1979年全国广播电视大学工作会议的报告这一阶段的另一个突出特征是“摸着石头过河”由于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广播电视大学的体制、机制、模式以及一些具体制度和办法都是一边研究、一边制定、一边执行的,也就是“先上马后备鞍”如关于办学体制,为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的积极性,提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由教育部和中央广播事业局共同举办,各省市区广播电视大学的方针、任务、办学方案、教学计划等都由其自行决定,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至于它们之间的一些复杂关系问题则根本来不及研究而作为补充,除提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校长由教育部党组报党中央批准后任命外,省一级广播电视大学校长“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革委会(人民政府)的一位负责同志兼任比较好”(国务院,1979),可以协调解决一些关系问题广播电视大学办学伊始并无严格意义上的“专业设置”,只有“课程设置”如《中央广播电视大学79级教学计划(草案)》规定:“本教学计划设置理、工科(机、电类)的基础理论课程和技术基础课程,共10门教育部,中央广播事业局,1978)这10门课程划分为电子、机械、理科三类,“学完其中一类的课程,经考试成绩合格,修满规定学分者,即为毕业,发给毕业证书”;“学完1门课程,经考试成绩合格者,发给单科结业证书”教育部,中央广播事业局,1978)因此有全科生、单科生之说1982年才开始增设语言文学类专业和经济管理类专业,专业建设逐步规范发展为保证教学质量,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主讲教师都是根据教育部要求,从各大学中遴选出来的一流教授,如华罗庚、王力、陈琳等著名教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也因此享有很高的声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二)扶持、整顿和规范发展阶段(1986—1992年)1985年5月,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转变,教育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各种类专门人才,并专门提及:“广播电视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家教育委员会应就改进和加强这方面工作,做出专门的决定”中共中央,1985)在宏观层面,教育体制改革极大地刺激了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发展也达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高峰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单是1985年,全国高等学校数就增加了114所而高等职业教育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它的规模与本科教育之比1985年达到了1:2在此背景下,广播电视大学的规模发展也很快,1985年招生接近30万人,环比增加了约30%由于之前几年的建设发展,除了经验、质量、声誉外,广播电视大学办学系统也逐步形成,办学效益显著,越来越受到高层和各方的重视1986年1月,时任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何东昌同志在《发展电大事业,重视办学的社会效益》一文中指出,我们的国力与巨大的教育任务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这就需要利用现代化手段,发挥广播电视大学的作用,“要考虑把对象扩大到中学毕业生中去”(何东昌,1986)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教育委员会主任李鹏同志则在年度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电视大学在招收在职人员的同时,也要向应届高中毕业生开放,为有志青年提供广泛的学习机会”,“使国家和社会通过这条途径培养出更多的各类专业人才”。

      《中国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大事记》编写组,1999,p.63)仅在1986年,李鹏同志先后九次就广播电视大学的工作进行指示,并在考察烟台广播电视大学时亲笔题词:“电视教育大有可为”1989年,李鹏同志任国务院总理后还为广播电视大学亲笔题词:“努力办好广播电视大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育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带来了质量和管理问题时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张达同志后来回忆说,当时发展规模过大,发展速度过快,师资和管理跟不上,经过统一思想,大家一致认为应把质量放在第一位,采取的措施包括停招自学视听生,加强考试、教材和管理工作等(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而为提高教材质量,尤其是电化教材质量,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组织力量开始进行相关研究,提出了一体化教学媒体设计方案,由各类人员共同组成课程组进行建设,并于1991年出台《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建设工作规程(试行)》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的创办发展具有“先上马后备鞍”,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推进的特点为规范发展,1986年5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根据国家教委相关指示精神,着手研究、制定广播电视大学设置暂行规定经过两年努力,终于完成了“暂行规定”的制定工作。

      1988年5月,《广播电视大学暂行规定》由教育部颁布执行这个“暂行规定”是对过去10年办学实践的归纳、概括和提升,对于未来的办学工作是一种规范和指导,它的影响可谓深远遗憾的是,这个“暂行规定”一直执行了30年还在“暂行”在这个阶段,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如成立中国电视师范学院、中国燎原广播电视学校等,为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开展“三农”服务等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三)彷徨徘徊与开放教育试点阶段(1993—2009年)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在中国大地引发了巨大反响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适配性改革,于1993年3月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的目标、战略和指导方针,并提出积极发展广播电视教育,同时规定成人学历教育毕业生要取得国家承认的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