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公路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技术指南.docx
36页公路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技术指南目 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要求 35 勘察工作内容 46 料场勘察和取样试验 57 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写 13附录 A (资料性) 常用岩土野外鉴定方法及技术指标 17附录 B (规范性) 试验成果整理方法 21附录 C (规范性) 天然建筑材料勘察常用表 23I公路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技术指南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公路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勘察工作内容、料场勘察和取样试验、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写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新建、改建工程的天然建筑材料勘察,三级及以下公路、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可参照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JGJ 63 混凝土用水标准JTG 3370.1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第一册 土建工程JTG 3430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T 3310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JTG/T 3610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5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C20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D3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4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61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T F2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公路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天然产出的可应用于公路工程建设的土、砂、砂砾、岩石和水等3.2天然骨料天然砂、砾石经筛分、冲洗而制成的在公路工程混合料中起骨架和填充作用的粒料13.3人工骨料开采的石料、砂砾石经过破碎、筛分、冲洗而制成的公路工程骨料3.4碎(砾)石料土粒径大于5 mm且小于20 mm的颗粒占总质量60 %以上的各类土、岩及碾压后可碎的风化岩的统称3.5粗骨料在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合料中直径较大的起骨架作用的集料注1:在沥青混合料中,指粒径大于 2.36 mm 的粒料;注2:在水泥混凝土中,指粒径大于 4.75 mm 的粒料3.6细骨料在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合料中直径相对较小的起骨架或填充作用的颗粒松散材料注1:在沥青混合料中,指粒径小于 2.36 mm 的天然砂、人工砂(含机制砂)及石屑;注2:在水泥混凝土中,指粒径小于 4.75 mm 的天然砂、人工砂3.7针状颗粒砾石(碎石)颗粒长度与宽度之比大于3倍的颗粒注1:沥青混凝土 4.75 mm 以上粗集料颗粒中最大长度与最小宽度之比大于 3 倍的颗粒;注2:水泥混凝土 4.75 mm 以上粗集料颗粒中最大长度与最小宽度之比大于 3 倍的颗粒。
3.8片状颗粒砾石(碎石)颗粒宽度与厚度之比大于3倍的颗粒注1:沥青混凝土 4.75 mm 以上粗集料颗粒中最大宽度与最小厚度之比大于 3 倍的颗粒;注2:水泥混凝土 4.75 mm 以上粗集料颗粒中最大宽度与最小厚度之比大于 3 倍的颗粒3.9软弱颗粒在饱水条件下,对4.75 mm≤粒径<9.5 mm、9.5 mm≤粒径<16 mm、粒径≥16 mm的粗骨料颗粒,按颗粒大小分别加以0.15 kN、0.25 kN、0.34 kN荷载下可破碎的颗粒3.10碱活性骨料可与水泥或混凝土中的碱离子发生化学反应并产生体积膨胀,导致混凝土开裂破坏的骨料3.11细度模数2评价砂粗细程度的一项指标,用筛分试验中孔径小于5 mm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的总和除以100来表示3.12干密度在规定条件下,烘干岩石矿质单位体积(不包括开口与闭口孔隙体积)的质量在规定条件下测定单位体积土的密度后,由计算得到土的单位体积中固体颗粒的质量3.13有用层质量技术指标能满足公路工程建筑材料要求的岩土层3.14无用层质量技术指标不能满足公路工程建筑材料要求的岩土层和有害夹层3.15剥离层有用层上需要清除的覆盖层3.16算术平均法用储量计算范围内的总面积乘以有用层的平均厚度的方法。
3.17平行断面法相邻两断面面积平均值乘以断面间平均距离,求出两断面间的分段储量,然后总和各分段的储量的方法3.18三角形法将勘探点联成三角形网点,各三角形面积乘以其三顶点平均厚度,分别得三角形部分储量,然后总和各三角形的储量的方法4 基本要求4.1 天然建筑材料勘察应符合JTG C20 规定4.2 天然建筑材料勘察应根据勘察任务书或勘察合同进行勘察任务书或勘察合同中应明确勘察设计阶段、设计方案、勘察级别、材料种类、用量以及特殊要求4.3 勘察单位在开展野外工作之前,根据本指南的基本要求,搜集和分析已有的地质资料,依据勘察任务书或勘察合同,进行现场踏勘,了解场地的自然条件和工作条件,编制勘察计划4.4 天然建筑材料勘察应划分为初查、详查、核查 3 个级别,宜与公路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含技术设计)3 个阶段相对应当进行一阶段施工图设计时,天然建筑材料勘察应综合初查内容按详查要求进行34.5 天然建筑材料料场选址应满足下列要求:a) 符合国家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土保持等要求;b) 在考虑环境保护、保证质量、经济合理的前提下,由近至远,先集中后分散,并进行各种料源的开采方法和运输条件比较;c) 不影响建筑物布置及安全,避免或减少与工程施工相干扰;d) 不占或少占耕地、林地、草原、湿地,确需占用时需保留还田土层;e) 充分利用工程开挖料。
4.6 天然建筑材料料场勘探应依据料场地形地貌特征,沿岩性、岩相变化大的方向布置勘探线勘探网(点)间距应符合各勘察级别的要求,并可根据料场条件作适当调整勘探点的布置应先疏后密,逐渐增加并形成网格状4.7 天然建筑材料料场取样试验应满足下列要求:a) 每个料场应取代表性试验样,已做过初查的料场可适当减少试验项目;b) 材料试验分全分析和简分析两种,按材料种类确定全分析和简分析试验项目4.8 天然建筑材料的储量应按勘察阶段的要求,根据所确定的开采范围、地质断面图、勘探成果与试验成果,采用算术平均法、平行断面法、三角形法等,分别对有用层和无用层进行计算4.9 天然建筑材料场地的适宜性应符合天然建筑材料的质量和储量、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条件,并结合开采、运输条件和经济指标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评价4.10 天然建筑材料质量应满足下列要求:a) 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应大于 30 MPa;b) 水泥混凝土、圬工砌体用天然建筑材料质量技术要求符合 JTG D61、JTG 3370.1、JTG/T 3310、JTG/T 3650 规定;c) 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用天然建筑材料质量技术要求符合 JTG D40、JTG/T F30 等规定;d) 沥青路面面层用天然建筑材料质量技术要求符合 JTG F40、JTG D50 等规定;e) 路面基层用天然建筑材料质量技术要求符合 JTG/T F20 等规定;f) 路基填土质量技术要求符合 JTG/T 3610、JTG D30 等规定,湿陷性黄土、盐渍土、多年冻土、风积沙等特殊土路基填土符合相关规范规定;g) 必要时应对粗、细集料进行碱活性检验,主体结构使用无碱活性反应的集料,非主体结构宜避免采用有碱活性反应的集料,或采取合适的控制措施。
5 勘察工作内容5.1 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5.1.1 对路线区域范围内的天然建筑材料应进行初查5.1.2 在规划的公路工程沿线宜对各类天然建筑材料进行地质调查,地质调查宜采用资料收集与地质调绘相结合,并辅以适当的勘探方法草测 1/10000~1/5000 比例尺料场地质图,初步了解材料类别、质量、估算储量,编制 1/10000~1/5000 比例尺料场分布图5.1.3 对控制性工程的料场应根据天然露头草测 1/10000~1/5000 比例尺综合地质图,应布置勘探和取样试验工作,初步确定材料层质量必要时,在初查基础上进行详查5.2 初步设计阶段5.2.1 工程所需各类天然建筑材料勘察工作应进行详查,基本查明料场岩、土层结构及岩性、夹层性质及空间分布、地下水位及剥离层、无用层厚度和数量,有用层的厚度、质量、储量、开采运输条件等45.2.2 料场地质测绘及勘探布置应采用 1/2000~1/1000 比例尺地形图,对石料场应实测 1/2000~ 1/500 比例尺料场地质剖面;砂砾料和土料场宜实测 1/2000~1/200 比例尺料场地质剖面图5.2.3 料场勘探与取样试验,应符合第 6 章的规定。
当天然建筑材料的详查级别不能满足建筑物型式和结构选择时,应对控制性的料源及主要料场有针对性地进行勘探和取样试验5.2.4 勘察储量不应少于设计需要量的 1.5 倍,勘察储量与实际储量误差,应不超过 15 %5.2.5 应编制 1/50000~1/10000 比例尺料场分布图,1/2000~1/1000 比例尺料场综合地质图, 1/2000~1/200 比例尺料场地质剖面图5.3 施工图设计阶段5.3.1 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天然建筑材料勘察,应充分利用初步设计阶段详查资料,并进行补充勘探和核查,勘察内容应按详查要求进行应详细查明料场岩、土层结构及岩性、夹层性质及空间分布、地下水位及剥离层、无用层厚度和数量,有用层厚度、质量、储量、开采运输条件等5.3.2 施工图设计阶段应核查初步设计审批中所提出的天然建筑材料遗留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勘探和取样试验核查或补做详查应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完成当因设计、施工方案变更需要新辟料源和扩大料源时,应按详查级别进行勘察应调查料场详查至开采时段内,有无因天然或人工因素造成料场明显变化,变化较大时,应重新进行详查级别的勘察工作5.3.3 料场地质测绘及勘探布置应采用 1/2000~1/1000 比例尺地形图;对石料场应实测 1/2000~ 1/500 比例尺料场地质剖面;砂砾料和土料场宜实测 1/2000~1/200 比例尺料场地质剖面图。
5.3.4 料场勘探和取样试验,应符合第 6 章中详查要求的规定5.3.5 勘察储量不得少于设计需要量的 1.5 倍,勘察储量与实际储量误差应不超过 10 % 5.3.6 应编制 1/50000~1/10000 比例尺料场分布图,1/2000~1/1000 比例尺料场综合地质图, 1/2000~1/200 比例尺料场地质剖面图5.3.7 宜配合施工进行试验研究工作5.4 料场采运条件调查5.4.1 开采条件的调查包括以下内容:a) 废方堆放点;b) 宜开采的季节及可采取的措施;c) 机械开采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