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浙江省《幼儿园课程指导》第2版使用及备课要点.ppt
97页浙江省《幼儿园课程指导》(第2版)使用及备课要点,内容筛选 主题展开,一、内容筛选,原则 机制,(一)原则,立足本班幼儿 考虑可用资源 基于教材内容 灵活选择运用,幼儿园主题统计与筛选一览表:,小班上学期内容筛选例举,《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第五条规定:“每周的集体教学活动小班宜开展5-8次,中班8-10次,大班10-15次 按18周计算,小班一个学期集体教学活动数为:90-144个 省编幼儿园教材小班上学期活动数:154个小班主题统计与筛选一览表(共154个),后续,小班主题统计与筛选一览表(共154个),“我上幼儿园了”主题设计意图,小班教师面对的第一个课题:如何安抚宝宝紧张的心理?让宝宝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和环境 从家庭到幼儿园的平稳过渡是幼儿社会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缩小幼儿园与家庭环境的差异,拉近教师和母亲角色的距离,营造一个充满爱的环境,让幼儿慢慢产生“幼儿园是我家,老师像妈妈”的认同感我自己”主题设计意图,我是谁?我长得什么样?我会做什么?幼儿对自己的认识将经历一个比认识外界事物更为复杂、更为长久的过程自我意识是通过认识外界(包括别人)而产生的,幼儿只有在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自己。
因此,当幼儿进入幼儿园,与同伴的共同生活和交往就为其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我自己”主题设计意图,小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的初期,他们对“我自己”的认识是朦胧、表浅和具体形象的活动中引导幼儿从认识自己身体的外部特征和功能入手,梳理和明晰对自己身体外部特征和内心感受的初浅认识,逐步形成“不一样的我”的概念,从而喜欢自己,增强对自己行动的自主意识,为逐渐形成自我满足、自尊心、自信心等性格特征打下基础一起玩玩具”主题设计意图,玩具是伴随幼儿童年生活的亲密伴侣,是幼儿最心爱的宝贝在他们眼中,眯眯笑的娃娃、蹦蹦跳的皮球、嘟嘟开的汽车……无不散发出奇妙的魔力,吸引他们去看看、玩玩特别是幼儿入园初期,熟悉的玩具陪伴着他们,带给他们抚慰、快乐,减轻幼儿与父母的分离焦虑一起玩玩具”主题设计意图,幼儿入园后,供他们使用的玩具增多,玩伴增加,这让他们在一起玩玩具的过程中,获得了家庭生活中所无法获得的快乐和满足但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还不善于和小朋友一起玩本主题的设计正是基于幼儿发展的需要和现状为何可从“一起玩玩具”中任选若干主题,“玩具真好玩”是总括性的小主题,必选 “汽车嘟嘟”、“滚圆滚圆的球 ”、“魔术瓶 百变箱 ”三个小主题分别围绕具体的不同玩具展开,因此可根据具体情况从中任选若干小主题。
秋天到了 ”主题设计意图,天气凉了,秋天到了,幼儿周围的生活环境慢慢发生着变化 秋天里季节特征的变化也会引起小班幼儿的好奇与关注,但他们还不能将自然界的这些变化和秋天的季节特征相联系,还不认识季节变换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正是基于此选择了该主题为何可从“秋天到了 ”中任选若干活动,“秋叶飘 桂花香”从秋天落叶切入,主要围绕落叶展开,幼儿园应根据具体情况对小主题内容进行调整,如可删除“桂花”方面内容,增加当地常见的树叶内容 “酸酸甜甜的水果”中,应根据当地常见水果对小主题内容进行删减与添加 “拔萝卜”小主题普适性较强,必选亲亲小动物”主题设计意图,幼儿与动物有着天然之缘,对动物世界充满好奇和兴趣特别是小班幼儿思维的泛灵论特点,使他们往往把小动物当成和自己一样有想法、会说话的朋友,当成是自己成长中的亲密伙伴他们怀抱动物玩具,与其为友,聆听动物故事,与其对话小动物在孩子们懵懂的年代一直扮演着天使的角色亲亲小动物”主题设计意图,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与变化,幼儿与真实动物逐渐疏远,对动物产生了陌生感、惧怕感,甚至对立感 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选择了易接近的兔子、猫、乌龟、金鱼为何可从“亲亲小动物”中任选若干主题,兔子、猫、乌龟、金鱼小动物,性情温和,小班幼儿容易亲近,易于萌发幼儿对小动物的“亲亲”之情。
因此,幼儿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当地幼儿所熟悉的小动物,对主题包含的四个小主题进行删减或添加冬天里”主题设计意图,北风呼呼地吹,树叶凋零了,小草枯黄了,水洼处结起了薄薄的冰,天空中飘落下一朵朵雪花——冬天悄悄地来到了小朋友的身旁 小班幼儿对冬天的感受和体验是多种多样但又朦艨胧胧的,教育活动的开展,梳理和提升了幼儿的经验,使幼儿进一步认识和感受冬天,喜欢冬天中班上学期内容筛选例举,《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第五条规定:“每周的集体教学活动,中班8-10次 按18周计算,中班一个学期集体教学活动数为:144-180个 省编幼儿园教材小班上学期活动数:194个中班主题统计与筛选一览表(共194个),后续,中班主题统计与筛选一览表(共194个),大班上学期内容筛选例举,《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第五条规定:“每周的集体教学活动,大班10-15次 按18周计算,大班一个学期集体教学活动数为:180-270个 省编幼儿园教材小班上学期活动数:206个大班主题统计与筛选一览表(共206个),后续,大班主题统计与筛选一览表(共206个),(二)机制,县或区层面 幼儿园层面 年级组层面 教师个人层面,1、县或区层面,县、区级教研室组织县内园长及骨干教师,根据县、区具体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统一筛选,推荐给县、区内各幼儿园使用。
2、幼儿园层面,幼儿园园长组织全园骨干教师,根据幼儿园具体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统一筛选,推荐给幼儿园教师使用3、年级组层面,年级组长组织教师筛选课程内容,4、教师个人层面,教师个人根据班级具体情况筛选课程内容,二、主题展开,为何选择这个主题 如何开展这个主题,(一)为何选择这个主题,必要性:经验基础、时间背景、教育价值 可行性:教育资源获取、教师自身条件,必要性:以“我上幼儿园了”主题为例,经验基础:幼儿正经历着“我上幼儿园了” 时间背景:小班上学期开始,幼儿刚刚进入 幼儿园 教育价值:缓解幼儿分离焦虑,让他们尽 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和环境, 实现从家庭到幼儿园顺利过渡可行性:以“我上幼儿园了”主题为例,教育资源获取:该主题所需材料便于获取, 家长有积极参与以尽快让 幼儿适应幼儿园的需要 教师自身条件:教师也让幼儿适应 幼儿园的需要二)如何开展这个主题,大主题的内容构成与时间安排 小主题的目标与内容分析 小主题计划的阅读与确定 教案计划的制定,1、大主题的内容构成与时间安排,内容构成 时间安排,内容构成:以“我上幼儿园了”主题为例,发展脉络:如何安抚幼儿紧张的心理,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和环境。
从喜欢幼儿园,做一个“开心宝宝”,到“手拉手做朋友”,成为主题发展的线索内容构成:以“我上幼儿园了”主题为例,开心宝宝:老师牵着宝宝的小手,和妈妈一起,看看我们的幼儿园,骑骑木马、荡荡秋千;玩玩各种有趣的玩具和游戏,如好看的木偶、神秘的口袋,吸引宝宝的注意,使他们暂时忘掉和妈妈的分离,沉浸在有趣的游戏中,慢慢地,他们又认识了一个一个的小朋友,和他们一起玩耍,成为了开心宝宝!,内容构成:以“我上幼儿园了”主题为例,手拉手做朋友:正是在有趣的生活和游戏中,幼儿亲近老师、亲近哥哥姐姐、亲近小朋友,大家一起“拉拉手、做朋友”,感受幼儿园大家庭的温暖,发现幼儿园生活的有趣,从而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时间安排:以“我上幼儿园了”主题为例,该主题需3周左右时间2、小主题的目标与内容分析,一致性 灵活性,,主题目标:以“手拉手做朋友”为例,认识小朋友,乐意与同伴交往和亲近 喜欢与同伴一起游戏,体验共同游戏的快乐 在玩玩具和游戏中学习等待、轮流与分享主题内容:以“手拉手做朋友”为例,围绕“如何与同伴成为好朋友”展开,从认识班里同伴开始,到喜欢和同伴一起玩,最终成为好朋友 11个活动:“见到你呀真高兴”、“谁躲起来了”、“好朋友”、“手拉手”、“朋友树”、“朋友,你好”、“小兔找朋友”、“找朋友”、“碰一碰”、“胖熊分气球”、“快乐摇”。
3、小主题计划的阅读与确定,阅读教材中“手拉手做朋友”的主题设计 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选择与调整主题内容、顺序与时间4、教案计划的制定,理解教案 教育资源 教育建议,理解教案:以“见到你呀真高兴”为例,目标是什么? 有哪些环节? 哪些是核心环节? 解决这些重点难点的策略有哪些? 是否需要调整?,活动目标:以“见到你呀真高兴”为例,认识小朋友,知道小朋友的姓名 体验与同伴在一起的快乐主要环节:以“见到你呀真高兴”为例,1.谈话 2.温馨点名 3.我旁边的小朋友 4.幼儿阅读《小朋友的书·我上幼儿园了》 并交流讨论,核心环节:以“见到你呀真高兴”为例,根据活动目标可以得知,该活动的核心环节是:“3.我旁边的小朋友”解决策略:以“见到你呀真高兴”为例,为了激发幼儿兴趣,帮助幼儿体验与同伴在一起的快乐,并认识小朋友,在核心环节“3.我旁边的小朋友”中引入了儿歌《见到你呀真高兴》,以及“边念儿歌边表演”调整与否:以“见到你呀真高兴”为例,教育资源:以“见到你呀真高兴”为例,《小朋友的书·我上幼儿园了》 儿歌《见到你呀真高兴》,教育建议:以“见到你呀真高兴”为例,1.每天进行温馨点名,点名时表述的语言可以有变化(如某幼儿说“大家好,我喜欢你们”,大家说“×××我喜欢你”;某幼儿说:“我是×××,见到你们真高兴”等) 2.教师可以在晨间幼儿来园时引导幼儿互相问好,用“×××早上好,见到你呀真高兴”的语句进行表述。
活动一 见到你呀真高兴 活动目标 1.认识小朋友,知道小朋友的姓名 2.体验与同伴在一起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朋友的书·我上幼儿园了》 活动过程 1.谈话:早上来园时看到班里有哪位小朋友呢? 2.温馨点名:教师叫某位幼儿的名字,该幼儿从座位跑到集体面前,边跑边说:“哎,我来啦!”接着对大家说:“大家好,见到你们真高兴教师和小朋友一起回应:“×××你好,见到你真高兴教师和小朋友可以亲亲这个小朋友 我旁边的小朋友 ◆两位教师边示范念儿歌《见到你呀真高兴》边根据儿歌内容做动作 ◆幼儿学念儿歌数遍 ◆请幼儿说出坐在自己旁边的小朋友的姓名 ◆和旁边的小朋友边念儿歌边拉拉手、抱一抱可以先请个别幼儿表演,再集体表演) ◆请幼儿交换座位,和旁边的小朋友边念儿歌边表演可以不断变化座位多次表演) 4.幼儿阅读《小朋友的书·我上幼儿园了》第12页“见到你呀真高兴”,引导幼儿说说书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说说自己有哪些好朋友?以后见到他,可以怎么说,怎么做 教育建议 1.每天进行温馨点名,点名时表述的语言可以有变化(如某幼儿说“大家好,我喜欢你们”,大家说“×××我喜欢你”;某幼儿说:“我是×××,见到你们真高兴”等) 2.教师可以在晨间幼儿来园时引导幼儿互相问好,用“×××早上好,见到你呀真高兴”的语句进行表述。
附:儿歌 见到你呀真高兴 你呀,我呀, 你呀,我呀, 我们都是好朋友 拉拉手呀,抱一抱呀, 见到你呀真高兴!,活动二 谁躲起来了 活动目标 1.熟悉同伴的姓名和外貌特征 2.乐意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猫的头饰若干;大披风一件(成人的大衣或大花布) 活动过程 1.游戏一“猫妈妈找小猫” 幼儿坐成半圆形,教师扮演猫妈妈,幼儿扮演小猫(可以戴上头饰) 教师闭上眼睛念:“猫妈妈睡着了,淘气的小猫悄悄地躲起来了幼儿轻轻地走到椅子背后 蹲下教师念:“猫妈妈醒来了呀!我的小猫怎么都不见了,小猫小猫在哪里?”幼儿马上 站起回应:“小猫小猫在这里教师向小猫招手:“小猫小猫快回家幼儿回到座位上 游戏再次开始,教师在找小猫时可以逐个叫小朋友的名字,让幼儿逐个回到座位上 2.游戏二“哪只小猫不见了” 幼儿闭上眼睛,教师念:“小猫小猫睡着了,一只小猫不见了教师摸某一幼儿,该幼儿轻 轻地躲到教室的某一处教师引导其他幼儿说说谁不见了,并引导大家招呼:“×××小猫, 回来吧!”该幼儿听到后回到座位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