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自然辩证法概论(各章总结).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拖***
  • 文档编号:300475033
  • 上传时间:2022-05-3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53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自然辩证法概论(各章总结) 2绪论 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错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它站在世界观、熟悉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自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熟悉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进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进展的最新形态和理论实践 三、自然辩证法的历史进展 1. 自然辩证法创立于19世纪70年头,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适应当时无产阶级斗争和自然科学进展的新成果的需要,在概括和总结19世纪自然科学进展的最新成果、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成就的根基上创立的; 2.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阅历批判主义》等著作中实时总结和概括自然科学的崭新成果,为自然辩证法的进展做出了新的付出; 3. 中国在自然辩证法的传播和进展上做出了重要的付出; 4.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进展的最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聪慧的结晶,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的科学技术思想的概括和总结,是他们科学技术思想的理论升华和飞跃,是他们科学技术思想的凝练和精华。

      四、自然辩证法与中国创新型国家创办 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与我国社会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和推进科学技术现代化、巩固自主创新才能、创办创新型国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片面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一、简朴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 简朴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渊源和根基 1. 原始社会的人类实践水平和熟悉才能低下,活动范围狭窄,他们对自然界既产生了客观现实的、简朴的观念,又形成了某些神秘的观念; 2. 奴隶社会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工,产生了阶级的分化哲学和自然科学相融合,形成了整体学识形态的自然哲学 (二) 简朴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 主要观点:自然界是具有无限多样性的统一体,它表达在概括的物质形态中;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歼灭中,处于不断的滚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人和其他动物都来源于自然界 2. 主要特征:直观性、推测性、思辨性等 (三) 中西方简朴唯物主义自然观 1. 古代中国简朴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根本观点; 2. 古代希腊简朴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根本观点; 3. 中西方简朴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元气说”、“原子论”。

      (四) 简朴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 1.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 2. 从某一方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进展奠定了理论根基 (五) 简朴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 1. 受到原始宗教和神话的影响,希腊人的自然观虽然在总体上是简朴唯物主义自然观,但其中已经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2. 受到当时自然哲学的限制,希腊人只是从总体上解释了自然界而不能在细节方面科学地、概括地说明自然界,缺乏确定的科学论证和严密的规律体系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 1. 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2.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等人的唯物主义的“阅历论”观点,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斯宾诺莎等人的唯物主义的“唯理论”观点 (二)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根基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根基是牛顿的经典力学 (三)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 主要观点: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世界,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成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布局,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十足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抉择论的因果关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的作用;自然界的未来进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人与自然界是分立的。

      2. 主要特征: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 (四)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 1. 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根基; 2. 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供给了方法论前提 (五)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看法自然界是一架机器,把自然界中的各种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抹杀了物质运动形式及其性质的多样性,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固有联系;它以孤立、片面、静止的思维方式考察自然界,否决了辩证的思维方法;它看法自然界是十足不变的,物质的运动和自然界的合目的性创造都来自于上帝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 1. 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 2. 德国唯心主义辩证法思想 (二)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根基 1.星云假说; 2. 地质渐变论; 3. 尿素的人工合成理论; 4. 元素周期律; 5. 电磁理论; 6. 细胞学说; 7.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8.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三)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 主要观点:自然界是客观的物质存在,物质运动在量和质的方面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滚动和循环中运动着”;人是自然界的一片面,意识和思维是人脑的机能;实践是人类熟悉和改造自然界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活动,成为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根本方式;熟悉自然界要遵循客观性原那么 2. 主要特征:以实践论为根基,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人的受动性和能动性的统一、自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统一,具有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等特点 (四)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 1. 继承了古代简朴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实质,抑制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法国阅历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德国思辨唯心主义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实现了自然观进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完成了自然观进展的否决之否决的历程; 2. 看法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以客观的态度对自然界的否决性活动,它内含否决性、客观性和革命性的规定,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特点的自然观,为促进科学技术的进展供给了理论根基和方法指导; 3. 突破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界限,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融合奠定了理论根基。

      其次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进展 一、系统自然观 (一) 系统自然观的思想渊源 1. 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等,近代的莱布尼茨、狄德罗、康德、黑格尔等都看法自然界是一个系统;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法系统是自然物质的存在方式,自然界是永恒循环和进展着的; 2.古代中国自然哲学家们认为,世界是由阴阳和五种元素构成的一个统一的、运动着的整体 (二) 系统自然观的科学根基 系统自然观的科学根基是系统科学理论 (三) 系统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 主要观点:自然界是简朴性和繁杂性、构成性与生成性、确定性和随机性辩证统一的物质系统,它以进化和退化相互交替的形式演化着;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它既与其所在的环境发生联系,又与其他系统发生关联,系统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等特点;系统的演化是不成逆的,分叉和突现是其演化的根本方式,开放、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和涨落等构成其演化的自组织机制,进化是系统以对称性破 缺为路径和根基的有序化过程;时间具有不成逆性,时间和物质系统相互关联;自然界体验着“混沌——有序”不断交替的过程,是无限循环和进展的。

      2. 主要特征:提出了系统的存在和演化思想;强调了自然界的繁杂性和简朴性、生成性与构成性、线性和非线性的辩证统一 (四) 系统自然观的意义 1. 丰富和进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2.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熟悉论方面的进展; 3.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进展; 4. 建立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熟悉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系 二、人工自然观 (一) 人工自然观的思想渊源 1. 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论述了“人工客体”等概念和改造自然界的内容;近代培根和斯宾诺莎等提出了“人为事物”等概念和创造自然界的观点;康德和黑格尔提出了“人为自然立法”和“自然向人生成”的思想,议论了改造自然过程中目的和手段之间的辩证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人化自然”等概念,论述了以实践改造自然界的观点; 2.古代中国创立了蕴涵着改造自然界思想的“五行说”,提出了“人胜天”、“制天命而用之”等改造自然界的思想;到20世纪60年头,又提出了“人工自然”和“社会自然”等概念。

      (二) 人工自然观的科学技术根基 1. 人工自然观的科学根基是近现代自然科学尤其是系统科学、生态科学等; 2. 人工自然观的技术根基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采取技术、加工技术、输运技术、通信技术和医疗技术等技术以及当代高技术和新技术 (三) 人工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 主要观点:人工自然界是人类通过采取、加工、操纵和保障等技术活动创造出来的相对独立的自然界,它本身具有目的性、物质性、实践性、价值性和中介性等特征;人工自然界来自于自然自然界,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人工自然界在总体上体验了从简朴到繁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化历程,它的进展既遵循自然自然界的规律又遵循其自身的特殊规律;正确熟悉技术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通过研究、开发和应用生物技术和生态技术,采用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方法,创造资源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型的人工自然界 2. 主要特征:提防强调实践的作用和意义,看法人工自然界和自然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四) 人工自然观的意义 1. 研究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关注最能表达人的本质气力对象化的创造领域,超越了以往熟悉狭义自然自然的范围,拓展了自然自然观的研究领域,丰富和进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 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上,抑制了近代唯物主义的阅历论自然观和唯心主义的思辨论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受动性和能动性、自然史和人类史的辩证统一,使得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成为能动的、实践的自然观和既反映自然自然界又反思人工自然界的科学的自然观; 3. 不仅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还强调人工自然界和自然自然界的和谐共存,并看法崇敬自然和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