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周潜川述宗传易筋经(学习版).pdf

40页
  • 卖家[上传人]:wm****3
  • 文档编号:46781257
  • 上传时间:2018-06-28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78.80KB
  • / 4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少林派的达摩易筋经 十二式少林派的达摩易筋经 十二式 《易筋经》原分上下两卷,为佛家达摩尊者所创造,般刺密谛译师翻译的据传,达摩尊者自印度东来,住锡少林寺,传授佛家的禅修“大乘法”,为“禅宗”东来的第一代宗祖 ( 照印度推算他是第二十八祖 ) 他看见从学的僧侣,身体很坏,因此,他创造这一套练功的方法他的内容包括“静功”与“动功”关于静功的练法,历代传授,逐渐失真,后来的禅宗多偏于大乘教理的阐发,对于练静功只注重“参话头”一种方法了我曾普通地叩问过很有名的几位宗门大德,都不出这个范围,而且他们都不会动功,会动功的人又不精坐法,因此动功则与静功分道扬镳,竟至不能配合运用了至到今天,少林派易筋经的传授,已属支离破碎,真正可惜 现在留传的动功十二式,系王祖源氏得自嵩山少林寺的东西,与原来的“静功图”、“击技谱”已有些不同我曾访问请教过一些前辈,皆无法鉴定其优劣,大体的评论,认为王氏这种选择是精美的我根据前辈黄箴老的指导,也曾试练过易筋经的方法,运用起来,全身气脉流注合度,一直未发现过有迟速痞滞的偏倚迹象,证明前辈的批判是正确的兹将得自黄箴老传授密义,分条介绍其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式、韦驮捧杵第一式、韦驮捧杵 第二式、横担降魔杵第二式、横担降魔杵 第三式、掌托天门第三式、掌托天门 第四式、摘星换斗第四式、摘星换斗 第五式、倒曳九牛尾 第六式、出爪亮翅第五式、倒曳九牛尾 第六式、出爪亮翅 第七式、九鬼拔马刀第七式、九鬼拔马刀 第八式、三盘落地第八式、三盘落地 第九式、青龙探爪第九式、青龙探爪 第十式、卧虎扑食 第十一式、打躬击鼓 第十二式、掉尾摇头第十式、卧虎扑食 第十一式、打躬击鼓 第十二式、掉尾摇头 第一式、韦驮捧杵第一式、韦驮捧杵 韦驮献杵的架子,与第二节三式是有密切关系的,这三种姿势,是易筋经动功的基础,练气的入门。

      这个架子开始运用平心静气、敛神的原则,结合人体的内景生理,经络气脉,运用得非常合理深得“动中涵静”, “动静两赅”的精义尤其对于调节肺气发挥“肺主均衡”的作用,一开始便从这里下手,单刀直入直接掌握了“肺为气笥”的关键,控制了全体气运的总枢纽,是非常可贵的方法,比其他各宗派的“起手”架子的确高明得多细细体会口诀,就可以明白了 第一式韦驮捧杵的口诀如下: 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 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这口诀的意思,是说开始练功,第一项的操作,要把身体端正直立,不能偏倚偏斜,不能用劲,全身放松要想做到这项要求,必须先把“地盘”站好,解决脚下“立”的问题两脚不可并踵站立着,一经并立,脚下气机发动,就会有劲,反而紧张不会松软了因此,必须两脚相距约一尺二三寸的距离,最好以本人的脚为标准,两只脚的距离等于一个脚的长度同时后踵和脚尖必须看齐,两脚的内侧空裆里,立成一个长方形的样子第二项操作,要把脊柱竖立端直,不可弓背弯腰,把两肩的“肩穴” ( 即肩的尖端处 ) ,微微向上略抬三四分高,则脊柱就会自然笔直,而不带一点强硬的滋味第三项操作,两眼半睁半闭,平视正前方,这样可以收到澄心和敛神的作用,因为“眼上视则心神上浮,眼下视则心神下降”,不得平衡。

      第四项操作,两手顺应自然地下垂,轻贴着大腿的外侧第五项操作,运动垂着的两手同时从下向正前方慢慢向胸前抬起,先伸后屈,两掌手心相对,缓缓向胸前收拢,距胸前约一拳停止,把两掌相接“合十当胸”,与两乳之间的“膻中穴”相对这样能使肺脏上下左右“位置适中”升降开合,呼吸有度,从而达到“气定”的要求气机能定,则心境澄清,神意内敛了 第二式、横担降魔杵的口诀: 足趾柱地,两手平开足趾柱地,两手平开 心平气静,目瞪口呆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这口诀的意思是说,紧接第一式姿式动作之后,一面把两掌交成“阴掌” ( 掌心向下 ) ,顺着左右的方向,从合十当胸的架子,向左右外开,与肩相平行,开成个一字形,这架子名字叫做“横担降魔杵”,是一个有意义的名称因为这时会自觉两肩沉重,如负重担似的,一面把后踵升起,脚尖点地,功夫深了,只用脚大拇趾点地,其余四趾是凭空离地的,这种动作,必须配合两掌左右外开的运行,上下同时动作,不可参前落后在这个动作当中,心念一定要寄托在掌心和足趾尖,才能做到心平气静的境界,心平气静在外面的象征,是目瞪口呆的样子,如果目瞬则视乱,口动则气粗,那就作用相反,而脚尖点地,必然站立不稳,东倒西歪,飘摇欲坠了。

      第三式、掌托天门的口诀: 掌托天门自上视,足尖着地立身端,掌托天门自上视,足尖着地立身端, 力周力周胁浑如植,咬紧牙关莫放宽,胁浑如植,咬紧牙关莫放宽, 舌下生津将腭抵,鼻中调息觉心安,舌下生津将腭抵,鼻中调息觉心安, 两拳缓缓收回处,弛力还将挟重看两拳缓缓收回处,弛力还将挟重看 这口诀的意风是说接连着“横担降魔杵”之后,顺着一字形的架子,两手继续向上作半个圆周的动作,同时两掌随着胳臂向上作半圆的当中,把“阴掌”缓缓翻成“阳掌” ( 掌心向上 ) ,令两掌心朗天,两掌的中指微微接触,直对“天门” ( 前额发际内二寸 ) ,这时两个胳臂已变成平行笔直,微微偎傍着两耳门,这种架子名叫“掌托天门”同时用“眼根”的意识向上“内视”,从“天门”观看到两掌切切注意不可仰头真的用眼去看,误用“观法”必然头晕脑胀,而且站立不稳了在这动作的同时,还须用脚尖点地,继续升起后踵,以不能再升高为度后踵且须微微向两外侧分开些, 使“阴库”收合, 关闭‘地户”,使三阴的气脉顺三阳而逆运上升同时使“会阳”络穴双双松开,以期“督脉”会络三阳气脉,发出都督纲维的均衡作用,使背后三关自然通畅同时架子会自然站立稳固。

      这种架子,看似简单,实属细腻,很难做得纯熟如果练得合度,全身气脉会自然?张起来,自觉浑身如钢铁一般的坚强,似树干一殷的牢植,尤其以两侧的胁、肋、髀、、股、等部位,肝脏、胆腑、脾脏所流行的经道,特别感觉明显 其次,紧接着上述动作,把右左六个大牙齿微微咬着,缓缓咬紧运气自觉咬紧牙关之后,耳根震动,上及两鬓为度同时舌头微微接触上腭.承接津液,含在口内,呼吸由口呼口吸,改为鼻呼鼻吸,把息调匀,调到细而且长,绵绵不断的标准 再次,把掌托天门的两掌,就原势捏成拳头,仍分左右,依照原来上举时的老路子,往回下降,好似去挟腋下的东西,返还“横担降魔杵”的架子,同时双脚也一齐动作,上下配合,不可参差,缓缓落平后踵,还原站立着 第四式、摘星换斗的口诀: 只手擎天掌复头,更从求内注双眸,只手擎天掌复头,更从求内注双眸, 鼻吸口呼频调息鼻吸口呼频调息 两手轮回左右侔两手轮回左右侔 这口诀的意思,是就连接着第三式的动作而说的,就横担降魔杵的架子,把右手单掌缓缓向右上方举直,在上举的过程中,把掌向前方转变到左面而内向着头顶,仍旧保持阴掌 ( 掌心仍向下 ) 同时掉头向右偏视、注视右手阴掌的掌心在右掌运动的同时,左掌则相反地向下降落,—边下落,一边向背后转移,用手背贴着“腰眼” ( 在脊柱十四推的两旁,横开约三寸的宛宛中 ) 。

      这时内里气机的吐纳,须用“鼻吸口呼”的方法,把息调匀最吃紧的关键,是一面用眼注视掌心,一面则把心念集中在左手背贴着的腰眼,随着呼吸的吐纳,腰眼必会自然发生一凸一凹的作用,心念和手背,随着这种凸凹开合的动作,也随顺着它微微运动着呼吸的次数可以随便,三次五次,不必拘执 其次,照着上述的操作,相反地把左手上举,掉头左视,右手下落,贴着腰眼,又照右手的呼吸方法,同样地体会运动这样地交替轮回操作三五次,但必须两手的次数相等 有些人练这一手功夫,把掌心向上朝天“袖底劲”向外,是错误的,应该纠正过来因为这种架子是掌托天门的方法,它是练三阴气脉外开的法子,所以用掌外托而摘星换斗的架子,是把三阴气脉收回内敛.变换成回阳的架子,去练三阳气脉的方法,所谓摘星换斗的含义,从外向内才谓之摘,等于说摘花摘叶有收摘的意思又把北斗南斗的天星形状,形容比喻这个架子的精神 第五式、倒曳九牛尾的口诀: 两腿前弓后箭,小腹运气空松两腿前弓后箭,小腹运气空松 用意存于两膀,擒拿内视双瞳用意存于两膀,擒拿内视双瞳 这口诀的意思,是接着摘星换斗而运动的架子分析它的操作次第,条举如下 : 第一动作,就摘星换斗的架子,必须在左手向上,右手贴腰眼的姿势开始,顺着“左阴右阳”气脉的自然规律,以右手右腿领先,千万不可操作反了。

      把右手从右腰眼离开,微向下垂,顺势向右前方变成阳掌,向前抄去,缓缓抄到与肩相平,肘臂微屈,有似仰月,同时把掌变成阴掌的“擒拿手” ( 腕部与手掌成直角,五指撮拔,如鸡头形气机集在掌心的劳宫穴 ) ,心念集中在掌中,有如挽着牛尾巴向后倒拉的滋味 第二动作,在右手运动的问时,右脚一齐开始,向右前方上进一步,把右腿变成弯弓的形式,而左脚则顺着右脚上步的姿势,伸成箭一般的笔直,这叫做前弓后箭 第三动作,在右手向前抄,变换“擒拿手”的同时,左手也须同时动作,就原势的阴掌顺势向下降落,一边下落,一边也同样变换成阳掌的“擒拿手”,反向左背的后面抄去,与左脚的箭形成同方向的两条线,手比腿部约高十五度 第四动作,右弓左箭,右手擒拿于前,左手擒拿于后,心念集中在两掌,随着呼吸的吐纳,与小腹丹田的气运开合,相应着运动,在吸气的时候,两眼内视观注,右家向后拽,在呼气的时候,两眼内视,观注左掌,向前顺牵两腿和腰、背、肩、肘的身段,都要随着倒拽和前牵的韵味,微微相应而战动着 把这四项动作,紧密地操作完毕,随即依照这种方法,变换成左脚上前的左弓步,左手反抄向前,变成阴掌的擒拿手,右手则反向背后抄去.变成阳掌的擒拿手,右脚则变成右箭步。

      如此反复操作几次,左右仍要平均 第六式、出爪亮翅的口诀: 挺身兼胬目,推宙望月来,挺身兼胬目,推宙望月来, 排山还海汐,随息七徘徊排山还海汐,随息七徘徊 这口诀的意思,是连接第五式而来的,仍就前弓后箭的架子,倒拽顺牵的韵味,顺势变换成出爪亮翅首先借着前面的弓步,和前手擒拿向后例拽的“内劲”势子,把后面的箭步随势前收,两脚看齐站立,后面的手同时也顺势抄向前面,与先在前面的掌看齐,两掌变成“排山掌” ( 掌指短立笔直,掌心向外 ) ,肘、臂与两肩等齐平行,向前伸直,朝前方推去,开始前推,轻如推窗,继而前推到极点的时候,则重如排山这时身架直立,两目张开,不可瞬动眨眼,平直地望着前面,集中心念,观看两掌的中间, “观想”明月的滋味 ( 功夫深了,这种韵味,自然发现,不可追求 ) 其次,再把排山掌缓缓向胸胁内收,有如海水还潮,落汐归海的韵昧,一直把掌、腕、肘、臂内收,贴拢左右两侧胸胁的部位 再次,就收回的架子,重向前方平直推去如此往复来回操作七次,每次向前推,必配合呼气,决不可参前落后,更不可把呼吸作反了 第七式、九鬼拔马刀的口诀: 侧首屈肱,抱头拔耳,侧首屈肱,抱头拔耳, 右腋开阳,左阴闭死,右腋开阳,左阴闭死, 右撼昆仑,左贴胛膂,右撼昆仑,左贴胛膂, 左右抡回,直身攀举。

      左右抡回,直身攀举 这口诀的意思. 是接连第六式出爪亮翅的练功架子. 在剑术里面与拔剑式是相同的兹分述操作的次序如下: 第一种操作,先就排山掌的架子,右手向上举提,朝脑后作圆周运动,一面作圆,一面随着作圆周向后的进度,把掌变成半阴半阳掌 ( 手心向左,手背向右,大指向上,小指在下 ) 一直向后进行,直抵后脑,用掌心抱着“玉枕关”,用手指轻轻拉着左耳朵的“天城穴” ( 即耳朵的尖端,把耳轮折卷,有骑缝处 ) 第二种操作,在右手作圆的同时,整个头和颈项,随同动作,掉头扭项,面颊向左正方旋转,后脑转向右方,迎接右家相抱 第三种操作,右掌已经把头抱着,把耳攀着,这时的右肩与臂、,必须相平,右腋张开,不可倾倚收闭 第四种操作,右掌抱头攀耳之后,微微拔牵,头颈同时与掌相应着运动这时心念随着气脉的运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