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doc

27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2591929
  • 上传时间:2017-07-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58KB
  • / 2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传统文化一年级教 案全册教材分析:《传统文化》是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地方课程,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本册教材包括两个单元《经典驿站》和《艺术乐园》 ,共有十八课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在“经典驿站”里,你会感悟到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在“艺术乐园”里,你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教学目标:1、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2、能够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3、学习了这些经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并能在实际中学以致用全册教材重难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全册进度安排:第一、二周:《题画》第三、四周:《池上》第五、六周:《关山月》第七、八周:《棉花》第九、十周:《小松》第十一、十二周:《神童诗》 (一)第十三、十四周:《神童诗》 (二)课题《题画》教材简析:教学侧记教学目标:理解诗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教学重、难点:熟读背诵 古诗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课时: 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指导朗读《题画》教学过程: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隐恋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时间及景致,后两句写了画面的主中心:老牛及水鸟这首诗以简练通俗的语言一幅恬静淡雅的水乡暮色画面 2.教师范读原诗,请学生认真听3.领学生读诗句4.师生共同讨论诗句意义重点解释: 村落 映水鲜 一鸥眠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句,进行小组比赛) 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6.检查背诵 7.拓展训练: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景色的诗句?说给大家听一听。

      板书设计:题画(清)袁枚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作业设计: 背诵给家长听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题画》的意思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题画》,作者是清代诗人袁枚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出示古诗2、多种形式朗读古诗(1)自己轻声读几遍,讲古诗读通顺(2)指名读,正音(3)齐读,读正确通顺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1)师: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完整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的话)(2)质疑: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指名说(3)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意(4)指名反馈,师生补充5)反复朗读,熟练背诵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1、出示古诗《画鸡》2、读一读,背一背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搜集有关题画的诗板书设计:题画(清)袁枚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作业设计:背诵表演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课题教材简析:《池上》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创作基调为闲情偶寄,该作品文字洗炼,内容通俗淡雅,是经典佳作之一 教学侧记教学目标:根据古诗内容想象古诗的意境。

      感受诗中的童趣和古诗的意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愿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抓住“偷采” 、 “不解” 、 “藏踪迹”等词语感悟诗中的童趣和古诗的意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课时: 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指导朗读《池上》并初步学习教学过程:一、 调动积累,导入新课1.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2.揭题 :《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3.学生齐读题目4.简介作者白居易1) 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2) 教师小结: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1、检查初读情况1) 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2) 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2、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3、借助多媒体,弄懂诗意1) 欣赏池塘美景,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2) 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4、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3、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4 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1 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3、熟读成诵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1、背诵课文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 ,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2、默写《池上》3、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板书设计:撑池上  采 天真、可爱、顽皮藏作业设计: 背诵给家长听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池上》的意思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课件出示荷塘图片)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1、师:看到那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也来到池边,还看见荷花池上发生的关于一个小娃有趣的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就吟诵了一首诗(展示:漂亮的荷塘上慢慢走来一位诗人,吟诵出这首诗《池上》 )2、师:想知道在这个小娃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古诗。

      (揭示课题)人生经典化二、循序渐进,掌握字词句一)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1、自由读《池上》 ,划出生字娃娃,要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2、师:孩子们,老师把生字娃娃请到大屏上,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同桌先试试 (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教读生字,重点指导“萍、艇、撑、踪”等平翘舌音的读法3、师:瞧!满池的莲花、莲蓬多美啊,你还想欣赏吗?就得先念准他们的名字,那些漂亮的莲花、莲蓬才能永远属于你,留在你的心里,有信心吗?(课件出示满是荷花、莲蓬的池塘,轻点荷花、莲蓬就出现本课生字词,再点荷花、莲蓬就消失)板书设计:撑池上  采 天真、可爱、顽皮藏作业设计:背诵表演课题《关山月》节选教材简析:教学侧记李白的《关山月》描绘了一幅清冷苍茫的月夜图,将关山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思乡情怀融入月夜高楼,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关切和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此诗气势博大,意境深远,读来哀婉凄凉而又雄浑悲壮诗人将战士的思乡、家人的思亲融于广阔苍茫的景色里,使得景因情而怨,情因景更伤李白用广阔苍茫、深沉磅礴的图景抒发戍人思乡的意境,其实就是诗人博大的胸怀的自然流露这首写“关” “山” “月”的诗,就表现了他关心民生、悲天悯人的另一种情操。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搜集资料、思考交流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课时: 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指导朗读《关山月》教学过程:复习带领学生一起回顾前面学过的唐诗:《咏鹅》、《静夜思》、《春晓》、《早发白帝城》引入新课1、 带领学生一起观看一幅月亮从山升起的图画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2、 出示标题《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渡玉门关3、 先老师带感情地读一遍,然后领读,让学生跟读4、 反复不断地领他们读几遍,当他们有进步时,及时地给予表扬5、 让学生单独读,不会之处老师引导,当他们表现比较好时,进行奖励6、带领学生分析每句诗的意思并动笔画一画总结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希望下一次继续,表现不好的学生,希望改正板书设计: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渡玉门关作业设计: 背诵给家长听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关山月》的意思教学过程:一、导入明月是思念的眼,看着你也看着我……(引古今以明月表相思的诗句)  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

      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二、入情入境地朗读  三、品味诗歌  1.前四句,表现形式:描写关键词:明月、天山、云海、长风、玉门关品味:苍凉雄浑,或情感寄托之物,或情感发酵之地 (相关例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朗西 ”、“浮云游子意”……)  2.中间四句,表现形式:议论,用典关键词:征战地、不见还品味:惨烈的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是无尽的伤害 (相关例证: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证战几人还?……)  3.后四句,表现形式:描写关键词:戍客、思妇、高楼、叹息品味:此恨绵绵叹息的是戍客是妻子,是儿孙亦是亲娘,也是诗人 (请你展开丰富想象:他们叹息的是什么?)  四、小结  五、背诵板书设计: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渡玉门关作业设计:背诵表演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课题 棉花教材简析:作者是清代的马苏臣这是一首我国古人赞美棉花的诗,教学侧记一寒一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千百年来,人们能安度寒冬,棉花可立下了不小的功劳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学重、难点:学习理解“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

      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课时: 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指导朗读《棉花》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棉花》,作者是清代诗人马苏臣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出示古诗: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1、出示童谣《棉花》2、读一读,背一背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收集棉花的的资料板书设计:《棉花》五月棉花秀,八月棉花开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作业设计: 背诵给家长听。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