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年回顾美国5次大危,机后疫情时代美债怎,么走.docx

26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510643677
  • 上传时间:2022-10-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83KB
  • / 2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3年回顾美国5次大危,机,后疫情时代美债怎,么走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回顾美国5次大危,机,后疫情时代美债怎,么走,供大家参考  1 、  美国过往 100 年中出现的 5 次大危机中,债券市 场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1 、  1929-1933 年 经济大萧条 (1) 危机的爆发 一战期间,英、德两国两败俱伤,美国坐收渔利,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强国战后,美国民众积累的大量储蓄开始转化为消费需求与此同时,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以生产汽车、、收音机等为代表的企业,也大量涌现因此,在消费需求大增和制造业大力发展的推动下,美国经历了持续大约 7 至 8 年的经济大繁荣 但是繁荣的背后,却暗含着三大风险因素其一是缺乏金融监管1923 年,柯立芝总统上任后,在经济上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放松了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使得金融市场中的套利现象丛生其二是实施金本位制度金本位制度下,货币总量受限当经济走向繁荣时,人们认为货币将会升值容易引发通缩,而在危机出现时,又有可能因黄金储备不足,而出现金融机构挤兑其三是推行信用支付长期的繁荣麻痹了美国民众的风险意识,信用支付的出现使人们放心地进行借贷消费、超前消费,为此后居民部门债务崩盘埋下了隐患。

       (2) 危机爆发后的应对政策 1929 年,美联储将贴现率从 4%提高到 6%时,经济泡沫被刺破,股市率先崩盘,引发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爆发后,胡佛政府所推行的政策不仅未能有效地托底经济,还使得危机恶化,金融危机演化为经济危机,并且前后一共持续了大约 4年而结束这场危机的,则是罗斯福新政 1933 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推出罗斯福新政(后文简称新政)从财政政策上看,新政改变以往固守财政收支平衡的局面,要求大幅扩张财政赤字,通过推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社会福利,以缓解萧条带来的社会压力与此同时,新政还通过立法加强对私人部门的监管,强化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防止市 场的乱象丛生 从货币政策上看,新政废除了金本位制度,货币政策的施行不再受到黄金储备的牵制美联储通过大幅下调联邦基准利率、增设公开市场工具等手段,向市场释放流动性 从金融监管上看,新政通过立法的方式,将证券业务从银行剥离,并且设立专门的政府机构,加强对银行业、证券业的经营监管 十亿美元 % 流动性危机 图 1 :大萧条后,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扩张 图 2 :大萧条后,联储基准利率下行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政府支出 财政赤字  1932 1933 1934 1935 4 3 .5 3 2 .5 2 1 .5 1 0 .5 0 贴现率下限 贴现率上限  1932 1933 1934 1935 资料来源:美国财政部、 资料来源:美国普查局、  图 3 :新政期间,联邦政府增加富人税收 图 4 :新政前后,货币供给与银行准备金率  1932-1933 所得税率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000 10000 50000 100000 1000000 家庭年收入(美元) M1 准备金率(右轴) 50 流动性陷阱 45 45 40 40 35 35 30 30 25 25 20 20 15 15 10 10 5 5 0 0  资料来源:美国普查局、 资料来源:美国普查局、  (3) 危机爆发后的国债市场 新政实行前后,国债收益率体现出了先短升、后长降的特点。

       1929 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金本位的限制,货币政策无法到位,流动性危机也随之爆发,国债被抛售,国债收益率上行随后,在罗斯福新政的引导之下, % 百万美元 % 1936-1939 所得税率 国债市场发生了变化 新政推行的赤字政策带动经济走出衰退的泥潭同时,金本位制的废除也使得宽松的货币政策获得了活力,流动性危机得以缓解所以,国债收益率从 1933 年开始掉头下行 但是因为新政同时推行的强监管、加税等政策,使得私人部门的投资信心脆弱所以,在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情况下,私人部门的经济活动并不活跃,融资需求也没有明显提升,导致经济复苏阶段十分漫长,所以国债收益率也持续下行在这一阶段,利率整体呈现出了类似L型的走势. 图 5 : 30 年代,私人部门投资低迷 图 6 :新政期间,美国长期利率出现下行 十亿美元 20 15 10 5 0 私人投资总额 美国国债收益率 .8 .6 .4 .2 3 .8 .6 .4 .2 2 1929 1931 1933 1935 1937 1939 资料来源:美国普查局、 资料来源:美国普查局、 1.2 、  1973-1974 年 第一次石油危机 (1) 危机的爆发 二战之后,海外参战人员归国,同时美国迎来战后婴儿潮,引发了巨大的消费需求,促使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经济进入了大繁荣之中,形成了黄金 20 年。

       但当时间走进 70 年代后,美国经济却开始面临着内忧外患 从国内来看,战后兴起的电子科技在这一时期进入了研究的瓶颈期加之,此时政府延续新政改革的思路,大力提升底层民众的福利水平,使得政府的债务规模不断攀升,进而积压了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空间同时,五、六十年代的经济繁荣在 70 年代初期也引发了产能过剩的问题以制造业为主的各行各业中,面临着市场出清的问题 从国外的环境来看,二战之后,以日、德为代表的亚欧国家也发展起来它们以 % % % 国家力量驱动工业化发展日、德等国的快速工业化,给美国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外部冲击以汽车行业为例,20 世纪 70 年代,日本的丰田、本田等汽车公司的 产品大量出口美国,导致美国的出口导向型车企受到严重的冲击,美国本地的车企竞争力下降 图 7 : 1973-1975 年,美国汽车产业表现较差 图 8 : 1973-1974 年,美国商品贸易受到冲击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美国汽车产量 日本汽车产量  1965  1967  1969  1971  1973  1975  1977  1979  150 100 5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美国商品贸易差额  资料来源:《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 资料来源:W IND 、  所以,在内部瓶颈与外部冲击的夹击之下,美国的制造业开始衰退,经济陷入了增长停滞的困境中。

       而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又给了美国经济沉重的一击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美国的石油战略储备意识不足所以,当中东国家对美国实施石油禁运政策时,美国国内石油瞬间陷入短缺状态,油价直接被抬升,引发了美国国内严重的通胀问题加之石油短缺进一步限制了产能增长,因此,由石油危机引发的滞胀危机也在美国出现 图 9 :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石油价格大幅上涨 图 10 : 1973-1974 年,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困境 14 12 10 8 6 4 2 0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0 实际 GDP 同比 CPI 同比 ( 右轴) 14 8 12 6 10  4 8  2 6  0 4  -2 2  -4 0 1972-12 1974-01 1975-02 1976-03 千辆 亿美元 美元 / 桶 原油价格:名义 1960 1962 1964 1966 1968 1970 1972 1974 1976 1978 1980 十亿  美国 : 联邦财政支出 十亿 美元 联邦财政赤字(右轴) 美元 资料来源:W IND 、 资料来源:W IND 、  (2) 危机爆发后的应对政策 此时的美国政府依旧沿用了以扩张拯救衰退、以紧缩解决通胀的思路。

      但面对滞胀的两难困境,财政、货币双宽松的政策将会加剧通胀,经济陷入持续滞胀的恶性循环中于是,尼克松政府首先控制通胀,采取紧缩的政策这使得石油危机期间,美国经济衰退不断深化 直到 1975 年,石油禁运的限制结束之后,政策才转为双宽松从财政政策上来看,政府加大财政支出,大力兴建机场等基础设施以带动经济发展从货币政策上来看,美联储采取降息的政策但实际上,通胀走低的速度落后于联邦基准利率下调的速度,所以在当时形成了实际负利率的局面 图 11 :第一次石油危机前后,美国财政政策走向 图 12 :第一次石油危机后,美国实际负利率出现 CPI 当月同比 联邦基金利率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4 12 10 8 6 4 2 0 1974-01 1974-10 1975-07 1976-04 资料来源:W IND 、 资料来源:W IND 、  在双宽松的政策推动下,经济开始走出衰退但是在这一时期,一方面政府对市场仍旧采取强监管的态度,另一方面外国的商品冲击国内市场,导致经济复苏的空间受到限制,所以经济复苏进行的相对缓慢。

       图 13 : 1974-1976 年,美国商品外贸赤字扩大 图 14 : 70 年代,美国贫富差距进一步缩小  % %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 CPI 当月同比 国债收益率 - CPI (右轴) % 200 100 0 -100 -200 -300 -400 美国商品贸易差额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前 0.1% 人群收入 / 后 90% 人群收入 60  55  50  45  40  35  30 1961 1964 1967 1970 1973 1976 1979 资料来源:W IND 、 资料来源:Emmanuel S aez、  (3)危机爆发后的国债市场 在通胀高企的情况下,美债利率不断上行,并且在 1975 年 9 月攀顶受到当时紧缩政策的影响,美债利率又随着通胀增速转头下行而剔除通胀之后来看,实际的国债收益率在 1975 年初发生了一个明显的拐点,此后一路向高点攀升,与名义利率走势出现背离,实际利率在这一阶段,整体呈现出了V型的走势 图 15 :第一次石油危机后,剔除通胀的国债收益率的变化 14 3 12 2 1 10 0 8 -1 6 -2 -3 4 -4 2 -5 0 -6 1974-01 1974-07 1975-01 1975-07 1976-01 1976-07  资料来源:W IND 、 1.3 、  1979-1982 年 第二次石油危机 (1)危机的爆发 十亿美元 倍 第一次石油危机后,双宽松政策推动美国经济温和复苏,但是生产能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