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表水水域分类及相应的水质指标(完整资料).doc
27页地表水水域分类及相应的水质指标(完整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地表水水域分类及相应的水质指标1水域分类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对应地表水上述五类水域功能,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值分为五类,不同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水域功能类别高的标准值严于水域功能类别低的标准值同一水域兼有多类使用功能的,执行最高功能类别对应的标准值实现水域功能与达功能类别标准为同一含义2.水质标准 表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 单位:mg/L序号分类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标准值项目1水温 (℃)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周平均最大温升≤1 周平均最大温降≤22pH值(无量纲)6~93溶解氧≥饱和率 90% (或7.5)65324高锰酸盐指数≤24610155化学需氧量(COD)≤15152030406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3346107氨氮(NH3-N)≤0.150。
5101.5208总磷(以 P 计)≤0.02 (湖、库O01)0.1 (湖、库O.025)02 (湖、库O.05)03 (湖、库O.1)0.4 (湖、库O2)9总氮(湖、库.以N计)≤0.2051.01010铜≤0.011.0101.011锌≤0.05101.0202.012氟化物(以 F- 计)≤101.01.0151.513硒≤0.010010.020.0214砷≤0.050050.05010.115汞≤0000050.000050000100010.00116镉≤00010.0050.0050.0050.0117铬(六价)≤0050.050.050.118铅≤0010.010.050.050.119氰化物≤0.0050.050.02020.220挥发酚≤00020.0020.0050.010.121石油类≤0.050050.050022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20.20323硫化物≤0.05010.20.51.024粪大肠菌群(个/L)≤2002000100002000040000表2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单位:mg/L序号项目标准值1硫酸盐(以S0计)2502氯化物(以C1计)2503硝酸盐(以N计)104铁0.35锰0。
13. 水质监测3.1本标准规定的项目标准值,要求水样采集后自然沉降30分钟,取上层非沉降部分按规定方法进行分析3.2地表水水质监测的采样布点、监测频率应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3.3标准水质项目的分析方法应优先选用国标规定的方法,也可采用ISO方法体系等其他等效分析方法,但须进行适用性检验.地表水、景观水和黑臭水体标准对比分析1.三个标准中的相同指标(1)溶解氧(单位:mg/L)三个标准中均含有溶解氧指标.与地表水标准相比,景观水标准是从地表水Ⅲ类开始的,即地表水标准Ⅲ类即可满足景观水要求;而黑臭水体是在地表水标准劣Ⅴ类之后开始的表1溶解氧指标对比地表水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7.5≥6≥5≥3≥2景观水A类B类C类≥5≥4≥3黑臭水体轻度黑臭重度黑臭02-2﹤0.2(2)氨氮(单位:mg/L)三个标准中均含有氨氮指标与地表水标准相比,景观水标准是从地表水Ⅱ类开始的,即地表水标准Ⅱ类即可满足景观水要求,且景观水标准的三类氨氮均是0.5mg/L;而黑臭水体是在地表水标准劣Ⅴ类之后开始的,氨氮浓度远高于另外两个标准表2氨氮指标对比地表水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0.15≤05≤1.0≤1.5≤2.0景观水A类B类C类≤0。
5≤0.5≤0.5黑臭水体轻度黑臭重度黑臭8-15﹥152.部分相同指标(1)景观水标准与城市黑臭水体标准重叠部分(透明度单位:m)在景观水标准和城市黑臭水体标准中均有透明度指标表3 透明度指标对比景观水A类B类C类≥1.2≥05黑臭水体轻度黑臭重度黑臭0.25-0.1﹤0.1(2)地表水标准与景观水标准重叠部分两者共同的指标有: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BOD5、氨氮、总磷、铜、锌、挥发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粪大肠菌群3.其他部分氧化还原电位是唯一在城市黑臭水体标准中提到的,其余两个标准中均没有.附表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附表2: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附表3:城市黑臭水体分级标准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案-—广州大学内水质监测一、 监测目的(1) 对校园教学区,主要是实验楼区域的校园景观的用水及水样进行监测,了解学校实验楼区域的水质现状2) 学习水质监测的步骤,进一步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学会制定水质监测方案并按步实施.(3) 进一步熟练常用的水质监测中的实验操作技术,掌握地表各种指标与污染物的测定方法4) 熟悉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的各项标准,并学会运用其来评价水质,提出改善校园水质的意见和建议。
二、 基础资料的收集本次监测选取了校园网主场至生化实验楼区域水域进行监测.根据相关的文档和网上搜寻的资料可知,该河段属于珠江水系广州段,水域的有关资料如下:1. 地形地貌广州大学城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紧靠珠江两岸地,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是三角洲平原与低山丘陵区的过渡地带小岛总体地形是东北高、西南低.东北部是由花岗岩与变质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区,地形高差250m左右,坡度15°~35°.广州大学位于岛的西部,坐落于河流堆积组成的冲积平原,地势平缓,其中分布零星的残丘和苔地,有着树枝状般的水系2. 气象广州大学城地处南亚热带,属海洋性季风气候,有着温暖多雨、光热充足、雨量充沛的特点.其年平均气温约为218℃,一年中7月、8月的温度最高,1月最低,绝对最高气温约38.7℃.平均年降雨量为1699.8毫米,集中在梅雨季、台风季两个季节,占全年的821%,在七、八、九月份常遭受六级以上的大风袭击或影响,台风最大风力在9级以上,并带来暴雨,破坏力极大,年评卷蒸发量160315,mm3. 水文广州大学城位于珠江、冻僵溪流的交汇区上,该区域河段属于不规则半日潮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平原,地势低平,地表水体类别有:库唐、涌溪、干流河道,全区水域面积16011k㎡,占广州市区面积的10.8%。
据黄埔潮汐站资料,珠江平均高潮水位为0.72m,平均低潮水位为-0.88m,涨潮最大潮差256m,落潮最大潮差3潮汐周期为半个月,即15天.每年的1~3月份平均潮位较低,6~9月份较高各月均值之间差值一般只有02米左右,变化较小.4. 监测河段概况经实地考察,此河段是珠江至校园图书馆中心湖之间的河段,全长约400m,平均宽约4.5m,平均水深15m,流经生化实验楼和工程实验楼,水质主要受到这两处污染源的影响此河段是人工河段,包括河流的河床、两岸的植被、河流的流水量以及河流的污染等,都是有人类活动主导的,其生态系统也极大地收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已非自然状态下的生态系统,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三、 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及水样采集1. 检测断面结合实际的调查情况,设计3个检测断面,如下图: 设计如图A、B、C,三个监测断面2. 采样点位的确定由于研究的河流区域没有形成完整的将流水系,所检测的水面宽约5m,水深约为2m,据此,在水面上设一条中弘线,在该垂线上0.5m处设为采样点3.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拟定检测时间为2天,用混合采样法,每天分别于早上9:00,中午12:00,晚上18:00采样三次。
4.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采集的水样为表层水样,采用适当的容器(如塑料桶)直接采集对测定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等项目进行单独采样采样结束后,从采集到分析测定这段时间内,采用冷藏法保存待测水样5、 检测项目浊度、色度、水温、pH值、电导率、氨氮、COD(Mn) 6、 水样监测方法项目检测物质检测方法1浊度浊度仪法2色度稀释倍数法3水温水温计法4pH值复合电极法5电导率电导仪法6氨氮纳氏试剂光度法7COD(Mn)高锰酸盐指数四、 拟采用的评价标准校园环境水属于非人体直接接触的景观用水,本检测方案选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Ⅲ,Ⅳ级标准限值作为评价标准序号项目I类II类III类IV类V类1水温(℃)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降温≤22pH值(无量纲)6—93氨氮(NH3—N)≤0.150.51.01.52.04化学需氧量(COD)≤1515203040监测项目及其操作步骤1、浊度—浊度计法(1)仪器的操作步骤:仪器的校准,仪器使用前需进行校正,这一步通常由实验室校准2)水样的测定:开机【ENTER】—量程选择【RANGE】—选自动量程【AUTORNG】—信号平均【SIGNAL】—放样品(样品量至少30mL,用绒布揩干样品瓶表面,除去水滴、指纹、油污、脏物等,将样品瓶外壁表面滴一滴硅油均匀浸润,并用软布轻拭,使均匀并无液体状痕迹.注意样品瓶上的三角标志应与样品槽的箭头方向一致)—按确定【ENTER】—读书(稳定后)(3)若读数在仪器量程范围内,可直接读数。
4)若读数超出测量范围,需进行稀释,并用无浊度水定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