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机织工艺与设备专业课程标准(定稿).pdf

7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574006995
  • 上传时间:2024-08-15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457.74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机织工艺与设备》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机织工艺与设备 适用专业:现代纺织技术 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机织工艺与设备》主要讲授将纱线、长丝等原料加工成机织物的工艺过程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知识学习使学生掌握织造工艺流程、设备的结构和工作过程、工艺参数配置、产品质量控制等;了解国内外织造技术的发展方向;能够对织造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有较全面了解本课程主要讲述的内容包括:络筒、整经、浆纱、穿结经、纬纱准备、开口、引纬、打纬、送经、卷取和织物后整理 本课程是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核心课程, 在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必修课开设,一般在开设纺织材料课程、纺纱工艺与设备基础上再开设本课程 学好该课程, 学生毕业后能从事机织生产工艺设计、 生产管理、 产品质量控制等岗位 本课程建议总学时为 100,学分为 6 2.职业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学习领域 机织工艺与设备 第一学年 第二学期 基准学时:100 学时 6 学分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机织生产包括络筒、整经、浆纱、穿经、织造、整理各工序,其中织造包括开口、引纬、打纬、送经、卷取、织边六大工艺机构,通过有机配合,将纱线进行交织生产成织物。

      机织生产包括络筒、整经、浆纱、穿经、织造、整理各工序的生产工艺及产品质量要求 机织设备主要有络筒、整经机、浆纱机、穿结经机、织布机、码布机、验布机、打包机等 学习目标: 从整经到坯布打包入库各工序的任务,主要设备性能,工序之间的相关性,质量管理和 改进,设备管理和革新 工作与学习内容 工作对象 ·设备管理员 工艺技术员 操作运转管理员 生产协调 质量改进 技术革新 工具材料 计算机 机织专业书刊 机织设备说明书 工作方法 充分了解机织工艺流程及技术,掌握设备性能,协调指导生产的顺利进行引导和指导设备技术管理和革新, 引导和指导工艺优化和质量改进 劳动组织 由上级领导授权进行机织设备和工艺管理,组织协调设备管理员、工艺技术员、 操作运转管理员等完成生产任务,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通过上级领导、工作要求 参与制定公司的质量方针、 质量目标, 组织分管部门彻执行公司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 实施相关的质量活动 ; 负责生产中的技术管理, 对产品检验和试验的控制以及实物质量负责;对Ⅲ类不合格品的评审处置负责; 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控制工作负责; 对确保公司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工作负责; 对生产计划、生产调度、生产现场的管理和生产过程的质量保证能力负责; 对生产设备管理等设施的管理负责; 对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负责; 参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工作 产品质量及各项消耗量检验及评价工作质量。

      3. 课程目标 《机织工艺与设备》 课程作为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开设, 其总体目标是:学生能够根据生产不同织物选择纱线, 掌握机织设备的工作过程, 按照工作程序控制机织设备,按产品质量要求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并对各工序的半成品或成品进行检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勤奋工作的态度以及良好的质量意识和诚信守法的优秀品质,为今后从事生产一线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针对技能目标、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组织教学内容 3.1 技能目标 3.1.1 掌握各类机织物的生产工艺过程、工艺条件及其影响和控制方法; 3.1.2 熟悉各类浆料和常用助剂的主要性能,能制定浆料配方,会调制浆液; 3.1.3 能对半制品/成品质量按要求试验,并能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相关因素; 3.1.4 能够独立进行一般机织物的生产工艺设计; 3.1.5 会机织各工序设备的开关车 3.2 知识目标 3.2.1 熟悉不同织物的生产工艺流程; 3.2.2 能理解各工序的任务; 3.2.3 了解各种机织设备的主要性能; 3.2.4 能熟练阐述各工序的工作过程; 3.2.5 了解各工序产品质量控制指标的内容及范围; 3.2.6 能合理配置机织各工序的工艺参数。

      3.3 情感目标 良好的道德品质、认真的学习态度、清晰的工作思路、积极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学术风格、健康的身心、吃苦耐劳的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 4. 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学习情境 (工作任务模块) 学习内容 学时 1 学习情境 1 络筒技术及工艺计算 载体:络筒机(8 学时) 任务 1-1:络筒机的工作过程 任务 1-2:络筒工艺计算 任务 1-3:络筒工艺参数上机设置 8 2 学习情境 2 并捻技术及工艺计算 载体:并捻机(4 学时) 任务 2-1:并捻机的工作过程 任务 2-2:并捻工艺计算 4 3 学习情境 3 整经技术及工艺计算 载体:整浆联合机(9 学时) 任务 3-1:整经机的工作过程 任务 3-2:整经工艺计算 任务 3-3: 整经工艺参数上机设置 9 4 学习情境 4 浆纱技术及工艺计算 载体:整浆联和机(15 学时) 任务 4-1:浆料、助剂性能,浆料配方和浆液调配 任务 4-2:浆纱工艺工作过程 任务 4-3:浆纱工艺计算 任务 4-4:浆纱工艺参数上机设置 15 5 学习情境 5 穿结经载体:机织小样机 (3 学时) 任务 5-1:穿结经的工作过程 3 6 学习情境 6 定捻和卷纬技术及工艺计算 载体:卷纬机(4 学时) 任务 6-1:定捻和卷纬工序的工作过程 任务 6-2:定捻工艺参数设置 任务 6-3:卷纬工艺配置 4 7 学习情境 7 织造技术及工艺计算 (按织机的种类分为:有梭、剑杆、片梭、 喷水、 喷气五个子情境)载体:织机 (44 学时) 任务 7-1:布机开口运动工作过程 任务 7-2:开口运动的工艺配置及质量控制 任务 7-3:布机引纬运动工作过程 任务 7-4:引纬运动的工艺配置及质量控制 任务 7-5:布机打纬运动工作过程 任务 7-6:卷取与送经运动工作过程 44 8 学习情境 8 织造工艺参数 载体:织机(6 学时) 任务 9-1:织造工艺参数选择与计算 任务 9-2:织造工艺参数上机设置 6 9 学习情境 9 织物后整理 载体:验布机(3 学时) 任务 10-1:后整理工作过程 任务 10-2:织物后整理试验 3 5. 课程实施说明 课程实施是课程论和教学论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从课程论角度, 可以将课程实施视为课程开发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而在教学论意义上的课程实施, 则至少包括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课程实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技能实训、企业实习、作业练习所涉及的学生、教材、教具、设备、设施、教学地点等妥善地加以规划、组织、协调,制定相应的课时计划、设备使用计划以及教案等 5.1 实施对象和课时安排 《机织工艺与设备》 课程在一年级下学期开设, 周课时 8 节, 在实施过程中做到有计划,有措施,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确保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 5.2 完善课程的管理机制,促进课程和谐发展 二级学院校成立课程开发小组组织、协调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根据课改规划,制定课程开发方案,建立相关的课程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确保课程健康运行 5.3 充分体现“工作学结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提高课程的实施水平 在实施过程中,努力贯彻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获取知识的直接性、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活动结构的开放性,内容生成的动态性、个体群体的互动性和教学评价的多元性 转变单一的知识授受的教学方式, 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努力提高课程的实施水平。

      5.4 认真编写课业文本 在建设课程的过程中,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实际,按课程实施方案与细则,组织老师认真撰写课业文本,在此基础上编写出校本教材 5.5 加强课程、教材的科学研究就这一课程的开发实施,设立相关课题,组织教师参与课程的研究,以提高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6.相关说明 6.1 教学的组织与方法 6.1.1 按照课程教学目标,组织课程内容,编写课业文本; 6.1.2 应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1.3 课业文本典型任务来驱动,通过现场教学、课堂演示、分组讨论、生产实践、实验操作和课后拓展等多种形式, 采用递进和并列相结合的方式来编写, 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掌握相关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同时应将本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实际工作中的技术技巧纳入教学内容中; 6.1.4 避免将现场教学简单理解为参观、把实验实训演变成教师操作,课业文本设计应积极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法, 注重学生的参与, 加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6.1.5 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通过选用情境教学、现场教学、小组活动,完成相关任务,让学生掌握本课程的职业技能,在活动中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创新意识,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

      文字表述简明扼要、图文并茂、重点突出,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6.1.6 课业文本的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能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6.2 教学材料的编写与选择 6.2.1 课程教学中所使用教材以课业文本为主,传统的教材作为辅助教材,逐步过渡 到使用正式出版相关教材阶段 课业文本编写时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 项目式教学的课程设计思想 6.2.2 课业文本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 “教”与“学”的互动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通过选用情境教学、现场教学、小组活动,完成相关任务,让学生掌握本课程的职业技能,在活动中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创新意识,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 6.2.3 教师必须重视实践,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把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引入教学中 6.2.4 建议选择的传统辅助的主体教材和参考资料包括: 织造设备与工艺 韩文泉 王树英 中国纺织出版社 纺织工艺设计与计算 倪中秀 主编 陈晓春 副主编 中国纺织出版社 机织学(第二版) (下册) 毛新华 包玫 中国纺织出版社 机织技术 刘森 中国纺织出版社 新型机织设备与工艺 蔡永东 东华大学出版社 6.3 教学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并且注重过程评价,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6.3.1 突出过程评价,结合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进行平时成绩评定; 6.3.2 结合实验实训、生产操作,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积极引导学生加强实践环节学习; 6.3.3 强调课程结束后的综合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考核学生所拥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

      6.3.4 评价方式:通过现场提问、现场操作、理论知识考核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6.3.5 考核要求具体说明: (1)平时成绩、考试成绩、考核成绩的比例为 3:4:3 (2)平时成绩:主要考查到课率、学习态度、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后作业、遵守纪律以及积极参与情况 (3)考试成绩:对基础理论知识采用书面考试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4)考核成绩:对各学习情境的实际操作部分以提问、动手操作、排除故障等形式进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