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与针对性分层训练第1章 机械运动(教师版).doc
28页中考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与针对性分层训练第1章《机械运动》【知识点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2)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km=1000m,1m= 10 dm= 100 cm= 103 mm= 106 μm= 109 nm2.长度的测量(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 刻度尺 2)长度估测:指甲宽度1 cm、手掌宽1 dm、铅笔芯直径1 mm、黑板长2.5 m、课桌高0.7 m、新铅笔长1.75 dm3.特殊长度的测量方法(1)累积法(2)平移法(3)化曲为直法4.刻度尺的使用规则(1)“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2)“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分度值3)“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测长度时,要从整刻度开始)(4)“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5)“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 分度值的下一位 6)“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5.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毫秒(ms)、秒(s)、分钟(min)、小时(h)(2)换算关系:1h=60 min,1 min=60 s,1s=1000ms(3)测量工具;秒表6.误差(1)定义:测量值 和 真实值 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4)误差只能 减小 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经典例题考察】1.(1)如图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宽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0.1 cm,物体的宽度是 3.25 cm;(2)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338.5 s解析】由图知:(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在5.25cm处,所以物体的宽度为:5.25cm﹣2.00cm=3.25cm;(2)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5×60s=300s;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8.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8.5s,即秒表的读数为300s+38.5s=338.5s答案】0.1;3.25;338.52.小强同学在一次测量某物体长度时,记录了五次测量结果,即8.98cm,8.79cm,8.99cm,9.01cm,8.97则该物体的长度应为( )A.8.99cm B.8.9875cm C.8.98cm D.8.95cm【解析】数据8.79cm、9.01cm与其它数据准确值不同,为错误数据,舍去,则该物体的长度应为:L==8.98cm,故A正确、BCD错误。
答案】C3.小亮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1)图甲中圆的直径是 1.55 cm2)一条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乙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的表达式是 (D1﹣D2) 解析】(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圆的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2.55cm对齐,所以圆的直径为d=2.55cm﹣1.00cm=1.55cm;(2)由于纸带的厚度太小,所以无法直接用刻度尺来进行测量,因此要用累积法来完成实验;可将纸带紧密绕在铅笔上,直到刚好套入圆环中,然后数出纸带的圈数n;n圈纸带的厚度为圆环内径与圆柱形铅笔的内径差的二分之一,即:(D1﹣D2)答案】(1)1.55;(2)(D1﹣D2)4.关于误差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 B.误差是测量时未遵循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C.选用精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解析】A.测量方法正确不会产生错误,但同样会产生误差,故A错误;B、误差是遵循操作规则、正确测量的过程中出现的,故B错误;C、选用精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等,可以减小误差,故C正确;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D错误。
答案】C知识点2、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 位置 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如果物体位置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若位置没变,我们说它是 静止 的2.参照物: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那个物体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1)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物体;(2)除研究对象外任何物体都可选作参照物;(3)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相对的 3.相对静止:若两个物体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则它们是相对静止的关系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 地面 为参照物,二者都是运动的;以卡车为参照物,收割机是 静止 的;以收割机为参照物,卡车是 静止 的经典例题考察】5.空军某部队展开跨区域战役机动综合演练,如果空降兵在下落的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机在向上运动,则直升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A.一定上升 B.一定下降 C.一定静止 D.无法确定【解析】由于空降兵是向下运动的,如果直升飞机上升或静止在空中(即悬停),空降兵以自己为参照物也可看到直升飞机向上运动;如果直升飞机向下运动,但向下运动的速度小于空降兵的速度,空降兵以自己为参照物,看到的直升飞机也是向上运动的;因此直升飞机的运动情况为静止、上升、下降都有可能,故D正确。
答案】D6.观察图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可能向右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解析】分析图发现房子的烟向左飘,所以风向左吹所以甲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1、向右运动;2、静止;3、向左运动,但运动速度小于风速因为乙车旗向右飘,所以乙车只能向左运动,且速度大于风速综上分析可知,D正确;ABD错误答案】D7.甲乙丙三车以不同的速度一起向南运动,t1时刻甲、乙、丙位置如图,甲乙、乙丙之间相距1000m,行驶一段时间,t2时刻,乙在甲后方900m,丙在乙后方1100m处,则在t1到t2时间内( )A.以甲为参照物,丙向南运动 B.以乙为参照物,丙向北运动 C.以乙为参照物,甲向南运动 D.以丙为参照物,乙向北运动【解析】A、t1时刻甲丙之间相距2000m,t2时刻时甲丙之间还是相距2000m,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丙车是静止的,故A错误;B、t1时刻乙丙之间相距1000m,t2时刻时乙丙之间相距1100m,所以以乙车为参照物,丙车向北运动,故B正确;C、t1时刻乙甲之间相距1000m,t2时刻时乙甲之间相距900m,所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北运动,故C错误;D、t1时刻乙丙之间相距1000m,t2时刻时乙丙之间相距1100m,所以以丙车为参照物,乙车向南运动,故D错误。
答案】B8.我国自主研制的大飞机C919试飞期间,一伴飞飞机与C919在不同高度,朝同一方向沿直线匀速飞行,如图为伴飞飞机上的科研人员某时刻通过舷窗所看到的C919的情景,已知伴飞飞机的速度比C919的大,且两架飞机各自飞行高度不变,则一段时间后该科研人员看到的情景可能是( )A. B. C. D.【解析】伴飞飞机与C919朝同一方向沿直线匀速飞行,伴飞飞机的速度比C919的大,且两驾飞机各自飞行高度不变,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后C919应该相对于伴飞飞机向后运动,且水平方向的高度不变,故ABD错误,C正确答案】C知识点3、运动的快慢】1.速度意义:速度是表示 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比较两个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时间越短,速度越 快 ;第二种是比较两个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路程越长,速度越 慢 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公式:v=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m/s;交通运输中的常用单位:km/h单位换算:1 m/s= 3.6 km/h2.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沿 直线 运动,并且 速度大小 保持不变,我们称这种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其特点是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路程都 相等 3.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公式:v=经典例题考察】9.对于一个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关于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的速度就越大 B.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越长,物体通过的路程就越大 C.路程不变时,该物体的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该物体的速度不随路程和时间的改变而改变【解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一个定值,它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及物体运动时间的长短无关,故ABC错误,D正确答案】D10.在同一公路上向同一方向行驶的三辆汽车,其速度分别为:v甲=35km/h,v乙=12m/s,v丙=600m/mi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运动得最快 B.乙运动得最快 C.丙运动得最快 D.一样快【解析】v甲=35km/h=9.7m/s,v乙=12m/s,v丙=600m/min=10m/s,比较可知,乙的速度最大,即乙运动得最快答案】B11.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8s内,甲乙同学都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小于v乙 C.0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解析】A、由图可知,甲同学是在4s时才开始行走,他比乙同学晚出发4s,故A正确;B、由图像可知,4s~8s内,两同学都在运动,甲和乙的图像都是一条斜线,表示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做的都是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可知甲8s走了10m,乙8s走了5m,所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B错误;CD、8s末,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都是8m,所以0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C正确,D错误。
答案】AC12.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地出发,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经过10s后它们相距多远( )A.10m B.50m C.20m D.30m【解析】由图象可知,甲、乙两物体做反向运动,甲的速度为3m/s,乙的速度为2m/s,根据v=可得s=vt,则甲物体10s通过的路程:s甲=v甲t=3m/s×10s=30m,乙物体10s通过的路程:s乙=v乙t=2m/s×10s=20m,所以经过10s后它们相距:△s=s甲+s乙=30m+20m=50m答案】B13.我们的生活已经步入高铁时代,长约200m的复兴号列车,若以288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约6000m的隧道,对此分析符合实际的有( )①以隧道为参照物,列车是静止的②以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