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论琵琶派系之平湖派.pdf

2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7522357
  • 上传时间:2018-07-02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2.22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谈琵琶流派之平湖派摘要:据史料记载,我国琵琶在明末清初就已经形成了南北两大流派,到了 清代,北派琵琶逐渐衰落,南派琵琶又分为众多流派而平湖派形成于19 世纪 中叶前后,它和无锡派,浦东派,崇明派,汪派一起成为江南一带著名的琵琶流 派,在琵琶音乐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关键字:流派,平湖派,琵琶“流派”的本意是“水的支流”,后也指“学术、文艺”方面的派别,例如:学派、画派,在张文琮《咏水》诗中有“标名资上善,流派表灵长”一说而琵琶,原本出于西亚, 后来在公元 3 世纪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原,并与中国文化不断的融合,经过一千八百年的中华文化的浸润,经历了在隋唐时代与清代的繁荣发展,逐渐成为一件典型的中国传统乐器,并且不断的发展、成熟,从而有了琵琶流派的形成据史料记载,我国琵琶在明末清初就已经形成了南北两大流派,到了清代,北派琵琶逐渐衰落,南派琵琶又分为众多流派而平湖派形成于19 世纪中叶前后,它和无锡派,浦东派,崇明派,汪派一起成为江南一带著名的琵琶流派,在琵琶音乐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平湖派是中国近代史四大琵琶流派之一,以浙江平湖人李芳园 (名祖棻, 约1850 年~1901 年)为集大成者。

      当时的李家是琵琶世家,五代潜心研究琵琶演奏技艺, 李芳园的父亲经常带着琴外出交友,遍访名家 在家庭的世代积累与熏陶下,李芳园精心钻研,功底扎实,技艺超群,自誉“ 琵琶癖 ” ,人称 “ 善弹琵琶无与敌 ” ,在江浙一带影响较大李芳园不但琴艺卓越、功底深厚,而且眼界开阔,思想开放,他在传统古曲的基础上,广采博取民间小曲,融会贯通,并编订乐曲与指法,增加大套曲目,继承了传统,又发展了传统,形成自我独特琵琶理论和演奏体系○2在其父及艺友配合下, 在光绪二十一年, 李芳园整理收入了《华氏谱》中所没有的一些曲目, 如《阳春白雪》、 《浔阳琵琶》、 《平沙落雁》、《青莲乐府》等,汇编成琵琶谱集《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并出版发行,后人称之为《李氏谱》《李氏谱》标志着平湖派琵琶艺术的形成,后来由李芳园的弟子朱荇菁进行重新校订并用于教学实践,至此蔚为一大琵琶艺术流派 平湖派琵琶艺术的演奏特色主要体现在右手轮指技法上,左手讲求推、拉、 吟、揉轮指,是琵琶演奏技法中最基本也是最富特色的一种技法,五个手指根 据音符时值的长短似车轮一样圆满无痕并按一定轨迹作连绵不断地规律运动(全 轮)轮指主要有上、下出轮两种。

      上出轮是食、中、无名指依次弹下,然后大 指跳上,下出轮则是小、无名、中、食指依次弹下,然后大指挑上而平湖派琵 琶基本采用下出轮,兼用上出轮,如《满将军令》中的轮指就要求用上出轮两种轮指方法其艺术效果大致相仿,但细微差异客观存在, 前者声缓且长易圆, 后 者清健圆活易密平湖派的演奏指法花簇,除了“轮指”,还有“轰”、“圈轮”、“蝴蝶双飞”、“挂线轮”、“三角马蹄轮”、“弹拂”、“圆滚”、“手圈文尾煞”、“手圈武煞”、“七操声”、“拢”等特色指法而在20 世纪中叶,师承李芳园的徒弟吴柏君学习琵琶演奏技艺的朱英针对《华氏谱》“ 左手按弦惟大禁两指不用” ,首创了左手大指按托以弹奏琵琶的方法,突破了琵琶弹奏中不用小指的禁区,开创了琵琶弹奏中倒抡的指法技艺平湖派琵琶艺术风格以丰满华丽,坚实淡远著称;字密音繁是丰满华丽的前提,音实韵长是坚实淡远,清素自然的必然结果;○1演奏婉转平实、曲调加花、富歌唱性,反对华而不实,矫揉造作,故弄虚玄,要求准确地营造意境和抒发人物的情感,以引起听者共鸣感染平湖派的演奏有文有武,文曲细腻,常配以虚拟舒缓动作加强余音袅袅之感武曲讲究气势,以下出轮为主(《将军令》用的是上出轮),对当今琵琶的各种风格的形成有相当的影响,正如《李氏谱》自序中所说:“文曲宜静,宜有余音;武曲宜威,宜雄壮。

      按板传声,宽紧相间,缓急合宜,斯为得之 平湖派形成后学者颇多,李其钰、李芳园、吴梦飞以及吴柏君、朱荇菁(朱 英)等世代相传,流传有《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 《怡怡室琵琶谱》、 《朱 英琵琶谱》 等,大江南北都留下了平湖派动人的琵琶声,在音乐界享有盛誉的著 名音乐家丁善德、 谭小麟以及国乐大师刘天华都对平湖派琵琶评价极高但因为 历史原因,平湖派琵琶演奏技艺并没有在平湖很好地传承下来,目前平湖派琵琶 的传人只有“半个”了看着这样一个文化瑰宝濒临后继无人的境地,我们应该 做些什么使平湖派琵琶这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人 深思的问题, 不单是针对平湖派琵琶, 更是针对所有后继无人的文化遗产,我们 不能让中国的千年文化成为空谈注释:○1作者: 胡蓓《平湖派琵琶》 ○2作者:曹毅, 《浅析琵琶四大流派》参考文献:1、 修海林 .中国古代音乐史资料集【M】.世界图书出版社,2000 2、 李景侠 .中国琵琶演奏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