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四课测试卷及答案部编版.docx
11页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四课测试卷及答案部编版一、单选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字形或字音正确的一项是( )A.他是带着一些感概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B.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显得既累赘(lěi zhuì)又别扭C.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xì)之了D.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杳无理为简洁合理答案】C【解析】【分析】A项中应为“感慨”,“慨”与“心”有关;B项中“累赘”读音应为“léi zhuì”,读“lěi”时,组词如“日积月累”,读“lèi”时,组词如“劳累”;C正确 D项中正确写法应是“拖沓”,“杳”读“yǎo”,如“杳无音信”故答案为:C【点评】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形、字音2.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安定的工作,希望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B.从现在开始这样做并以身作则,这将会培养孩子的同情心C.遇到不懂的问题,同学们总喜欢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D.对于外界关心的传言,他只是付之一笑,避而不答。
答案】C【解析】【分析】有些成语是有固定使用对象的,绝不能乱用我们在平常学习中要掌握一些常见的容易造成误用的成语如,“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耳提面命”用于长辈对晚辈,平辈、朋友之间不可用;“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相敬如宾”用于夫妻之间,常与“举案齐眉”连用,其他如“琴瑟之好”“破镜重圆”等也只能用于夫妻之间C项中“不耻下问”意思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此句中同学们的学识明显是比老师更少,应该是老师向同学们请教才叫“不耻下问”A、B、D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词语和意思,学会恰当的使用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的B.《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作者张中行的籍贯是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C.《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记叙的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D.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编辑家、教育家答案】B【解析】【分析】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
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 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词序颠倒;E搭配不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I表意不明等B删去“的籍贯”或“人”A、C、D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4.下列句子中标点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B.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C.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D.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旧贯答案】A【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A 正确 B项中第一个句号应放在引号内,这里是直接引用《论语》的话;C项中冒号应改为逗号,这里是间接引用;D项中“作文”后的逗号应为顿号,“作文”和“自作自受”是并列的词语故答案为:A【点评】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
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5.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人格是什么②只有恪守纯洁、崇高的人格③一个人人格猥琐、低劣,其一生必将渺小、肮脏④才能造就亮丽、伟岸的人生⑤人格是心灵的护佑、人生的座基A.①⑤④②③ B.①⑤③②④ C.②④①⑤③ D.③②④①⑤【答案】B【解析】【分析】①⑤句先给“人格”下了定义,第③句顺着“人格”的定义作具体分析,②④句是一个复句,关联词是“只有……才……”按照这个逻辑顺序,连贯起来便是①⑤③②④故答案为:B点评】做好此题关键在于理解句子,在认真体会写作思路后,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排序6.《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着重写了叶先生的语文主张,下列选项中符合文中其主张的一项是( ) A.简洁 B.幽默 C.严谨 D.平和【答案】A【解析】【分析】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故答案为ABCD不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7.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选自( )A.《流年碎影》 B.《顺生论》C.《文言与白话》 D.《谈文论语集》【答案】D【解析】【分析】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如: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选自《谈文论语集》故选D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8.下列关于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行文平易,表面不动声色,而实际情感真挚,内涵深厚B.文章对人物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刻画方法,通过对具体事例的详细描述再现人物全貌C.课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待人宽、律己严,及体现这一品性的典型事例D.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两项重要主张是“写话”和“多阅读”及其具体内涵答案】D【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情节,比较判断正误。
D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两项重要主张应该是“写话”和“简洁”及其具体内涵A、B、C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二、综合题9.班级要开展“诵读儒家经典,涵养君子之风”专题阅读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1)【查阅资料】你如果图书馆借阅参考书籍,可以从下列书籍中选择哪两本?( )A.《论语别裁》 B.《庄子心得》 C.《战国策》D.《孟子的智慧》 E.《乐府诗集》(2)【感悟君子】儒家经典中,有许多论述“君子”的名句,请写出一句并就此阐述什么才是“君子”答案】(1)A;D(2)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被人了解而不生气,君子襟怀大度,对人宽容②莲,花之君子者也君子像莲花一样,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正直高雅,品德高尚③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④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⑤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⑥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象传》【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综合性学习的能力主要是考查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语言表达的能力,也有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的做题时要认真分析材料内容,提取有效信息,进行探究归纳阅读材料,把握其中的关联,从读、思、实践三方面结合的角度说出自己看法即可。
1)通过筛选,到图书馆借阅参考书籍,可以选择《论语别裁》和《孟子的智慧》,因为这两本书符合“诵读儒家经典,涵养君子之风”专题阅读活动的主题故选AD2)儒家经典中,有许多论述“君子”的名句,如《论语》中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较高道德修养的人都称为君子即行事光明正大、诚而有信,能够成人之美,也常常雪中送炭等三、现代文阅读10.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各题 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1)选段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2)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长者风貌?塑造了什么样的长者形象?(3)概括本选段的写作特点答案】(1)内容:第一段运用一些名言来概述叶圣陶先生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
作用:有总领全文的作用 (2)看到了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塑造了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长者形象 (3)在感情表达方面:善用理性控制感情,反显其真挚在人物刻画方面: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叙述平实,语言朴素 【解析】【分析】(1)结合本段内容和文章主旨分析,这篇文章写了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景仰之情这一段首先说由于和叶圣陶交往渐多,因此觉得以前对叶圣陶的印象失之太浅,没有触及最重要的品德方面,然后引用一些前辈评价叶圣陶的话及名人名言高度概括了叶圣陶先生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下面的内容就是围绕叶圣陶的高尚品德叙述的,因此开头段有总领全文的作用2)选文第二段具体叙述叶圣陶先生修润文章的事情通过这一段中的有关语句分析①有一天到叶先生的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描”这个字的解释为“依照原样摹画或重复地画”,“描”与“改”不同,“改”是直接变换更改,这一个“描”字就能体现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绝不草率了事的做事态度,同时也显示了他对作者的尊重。
② 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和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能够看出他在生活方面随和的品性,易于相处;但是在工作方面坚决用普通话,对比表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