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单元精品教案.pdf

17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76913374
  • 上传时间:2024-08-20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807.26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材简介: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 能够正确地口算 100 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内容包括: 口算乘法、 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1、掌握口算、估算、笔算的方法 2、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教学建议: 1、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 3、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4、重视估算的教学,注意各种算法的结合,加强算法选择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课时安排: 1、口算乘法……………………………………3 课时 2、笔算乘法……………………………………9 课时 3、整理和复习…………………………………1 课时 第一课时: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 68—69 页内容及练习十五的第 1—3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能力3、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口算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数相乘 教学准备:主题图、乘法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讨论后提出问题 二、根据回答,学习例题 1、坐旋转木马每人 2 元,9 人要多少钱?10 人要多少钱? 2、坐碰碰车每人 3 元,20 人要多少钱? 尝试解决,探索算理 (1)计算第一题,2×9=18(元)怎样计算 2×10 元? 学习讨论后汇报方法 (2)巩固练习:口算 3×10 10 ×4 (3)第二题怎样列式? 20×3 等于多少?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想法 (4)第 69 页“做一做” 3、总结规律,掌握算法 讨论:这些题因数和积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后师总结 请你用这一方法口算:200×3 4000 ×2 1000 ×6 三、思维训练 1、练习十五 1、2、3 题 2、看卡片写得数 四、课堂小结(略) 板书设计: 口 算 乘 法 2×9=18 2×10=20 20×3=60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乘法的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 70 页内容及练习十五的第 4—7 题。

      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思路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3、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估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CAI课件及相关器材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课件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想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2、出示课本 70 页的例 2 主题图 学生提问 老师补充:如果老师这时只带 250 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 先让学生猜一猜带 250 元够不够? 怎样才能知道 8×29 大约是多少呢? 启发生想出用前面学习的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解决 三、拓展延伸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 ×5 218 ×4 518 ×2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四、巩固练习 练习十五 4、5、6、7 题 五、课堂小结 在这节课中,你又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估 算 8×29≈240(元) 答:带 250 元钱够买门票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口算乘法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 73 页练习十五的第 8—12 题。

      教学目标: 1、复习乘法估算的方法,使学生能运用所学习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教学重点:口算乘法和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估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口算 ( 1 ) 10 × 4 40 × 6 70 ×8 300×4 400 × 5 20 × 4 60 ×7 700 ×3 (2)练习十五第 8 题 2、估算: 49×4 65 ×9 38 ×8 54 ×7 131 ×4 287×7 二、用数学知识解题 完成练习十五第 9、10 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评析 三、拓展练习 1、整十数乘一位数,积是 240 的乘法算式,你能写几个?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交流 2、练习十五第 12 题 四、全课总结 五、游戏:小小邮递员 板书设计: 口 算 乘 法 练 习 整十数乘一位数,积是 240 的乘法算式,你能写几个? 30×8 = 240 80×3 = 240 40×6 = 240 60×4 = 240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 学习内容:教材第 74 页的内容及练习十六。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计算的含义;能正确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好奇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学习重点:理解竖式的算理,竖式书写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竖式的算理,竖式书写方法 学习准备:主题图制成的课件 学习过程: 一、演示例 1 的情境图 画外音: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英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 “迎接元旦” 专刊 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从这幅图中,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 12 枝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呢? 二、探讨交流 请同学说一说: (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2)12×3 表示什么意思? (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师问:这道题怎样算呢? 小组试算、交流,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 全班汇报,教师板演出来 三、分类评价 师提出要求: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我们能不能把这些算法分类,看看有几种思路 四、介绍竖式 课件一步一步展示竖式的书写过程,突出书写步骤与书写的位置,边演示边说明。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订正 五、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十六的第 1、2、3、4 题 板书设计: 笔 算 乘 法 (不退位) 12×3 = 3 6 (枝) 1 2 ……因数 × 3 ……因数 3 6 ……积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笔 算 乘 法(不连续进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 76 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七的第 1—4 题 教学目标:1、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的算理,掌握乘的顺序以及积的写法,能正确计算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进位问题 教学难点:进位问题 教学准备:情境图制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9×2+3 5 ×3+6 7 ×3+8 6 ×8+3 2、 3 3 3 2 4 3 1 2 2 1 × 2 × 2 × 2 × 4 师: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一位数乘法 (板书课题) 二、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例 2 情境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王老师要买 3 套连环画,每套 18 本,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 (画外音:你能算出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吗?) 三、指导研究 1、探讨交流: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所说,师板书:18×3= 这道题该怎样计算? 师生共同探讨 18×3 的算法. (1)学生探索:请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同桌间可以相互商量一下。

      操作演示: 遇到个位积满十应该怎么办?我们不妨用小棒图来帮忙同时请思考两个问题: (1)先乘哪一位?再乘哪一位?(2)遇到个位上积满十怎么办?在竖式中对进到十位的数该怎么处理? (2)演示课件 1:师:单根小棒有 24 根怎么办?为什么一共有5 捆小棒? 演示课件 2:师:进上来的 2 捆就相当于这里的“2” 所以 1 乘3, 再加上进来的 2 为了避免漏加, 我们在十位上写一个小 “2” (课件出示) 2、小结:应从个位乘起,乘数依次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尝试练习:教材第 76 页“做一做” ,同桌互相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动手计算 四、巩固练习:练习十七的第 1、2、3、4 题 板书设计: 笔 算 乘 法(不连续进位) 18×3 = 54 (本) 1 8 × 2 3 5 4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笔 算 乘 法(连续进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 78 页的内容及练习十八的第 1—4 题。

      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两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算理及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体验迁移、类推的思维和方法4、感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连续进位的问题 教学难点:进位问题 教学准备:情境图制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3×8+5 7×8+9 2×6+7 7×3+6 5×7+6 8×4+4 2、笔算 4 3 2 5 1 2 1 9 × 3 × 3 × 4 二、指导探索,学习新知 1、出示例 3 情境图,生看图编题 学校开运动会,一些同学在休息室领取矿泉水每箱 24 瓶,地面上放着 9 箱,一共多少瓶? 由学生列式:24×9(板书) 请同学们估算一下,9 箱一共多少瓶? (先算 10 箱是 240 瓶,9 箱一定比 240 少,再减去 24 瓶约等于220 瓶 ) 2、师:要知道,我们估算的准不准确,同学们自己动手试做,在做的过程中体会一下与前一节课讲的有什么不同,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 3、汇报自学情况 学生归纳出:今天做的竖式是连续进位的,每乘一位都需要向前进位 师板书课题:连续进位乘法 请一学生板书竖式 师:进位数字一定要写,还要写清楚(用红笔描出) 4、师:同学们说一说与上节课的有什么相同?(学生讨论) 交流汇报:计算方法一样都是从个位乘起,并且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5、完成 78 面“做一做” ,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今天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笔 算 乘 法(连续进位) 2 4 × 9 = 2 1 6(瓶) 2 4 × 3 9 2 1 6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笔 算 乘 法(连续进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 79 页的内容及练习十八的第 5—7 题 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多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算理及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2、培养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多次进位 教学难点:多次进位 教学准备:例 4 情境图制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出示例 4 情境图: 运动场的看台分 8 个区, 每个区有 634 个座位运动场最多可以坐多少人?由学生列式:634×8 二、学习新知 1、师:这道题同学们自己试着做一做,体会一下与前一节课讲的有什么不同。

      2、汇报自学情况指两名学生演板: 6 3 4 × 2 3 8 5 0 7 2 3、订正评讲:先请计算正确的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指出本题与前面学的进位乘法有什么不同(多次进位且连续进位) ,再请计算错误的学生说出错在哪里,为什么错? 4、训练:P79“做一做” 5、巩固练习,反馈调节 7 4 1 5 8 2 6 3 6 4 2 × 8 × 4 × 5 × 9 三、多层次练习,提高能力 1、对比练习 (1)337×4 (2)389×6 做完后讨论两题的相同点各不同点 2、改错练习 249×6=1294 348 ×7=2336 2 4 9 3 4 8 × 2 5 6 × 2 5 7 1 2 9 4 2 3 3 6 四、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十八第 5、6、7 题 板书设计: 笔 算 乘 法(连续进位) 6 3 4 × 8 = 5 0 7 2(个) 6 3 4 × 2 3 8 5 0 7 2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笔 算 乘 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 81—82 页的练习十八的第 8—13 题。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历多次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性,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及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多次进位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4×2+9= 7×5+5= 5 ×3+7= 5×5+6= 6×9+8= 9 ×4+5= 2、笔算 58×7= 156 ×4= 253 ×5= 二、练习 完成练习十八的第 8、9、10、11、12、13 题 1、第 8 题: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第 9 题:改错题,先检查,判断,然后把错题改正过来 3、第 10 题:先读题分析,然后列式解答 4、第 11 题:读题,讨论: 怎样求第 4 辆车要坐多少个同学?你能想出多少种方法?然后让学生分步解答 5、第 12 题:读题分析题意: 要求合唱队有多少人, 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怎样求乐队人数? 6、第 13 题:指导学生观察各题的因数与积有什么特点,找出其中的规律。

      三、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笔 算 乘 法 找规律,用规律 99 × 1 = 99 99 × 2 = 198 规律:9 与第二个因数相乘的积左右分开,中 99 × 3 = 297 间插入一个 9,即是所求的积 ……………… 99 × 6 = 594 99 × 8 = 792 教学反思: 第九课时:笔算乘法(一个因数中间有零的) 教学内容:教材第 83—84 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九的第 1—4 题 教学目标:1、知道“0”和任何数学相乘都得“0”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体验迁移、类推的思想方法,激发兴趣,培养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0 教学难点:0 和乘法与 0 的加法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主题图、课件 学习过程: 一、用课件呈现 3 幅图: 1、一天王母娘娘叫七仙女到中蟠桃园去摘仙桃为自己祝寿 2、七仙女来到蟠桃园,见树上一个仙桃也没有了,孙悟空正坐在树上吃桃子 3、小精灵问: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 二、教师提问: 想一想:用加法怎么列式计算?用乘法怎么列式计算? 板书:0+0+0+0+0+0+0=0 0×7=0 7 ×0=0 想一想:0×3=( ) 0 ×9=( ) 0 ×0=( ) 三、 “做一做”P83直接写在书上。

      四、呈现例 6 的主题图 师提问:老寿星为什么会长寿? 小精灵问:你能算出老寿星每天步行多少来吗?怎么列式? 师问:你能先估算积大约是多少吗? 算法一:500×3=1500 算法二: 5 0 8 8×3=24 × 3 1500+24=1524 1 5 2 4 师问:因数十位上的 0 应该怎么乘? 五、巩固发展 1、P84“做一做” 2、 猜一猜, 205×4 各 502×4 两道算式中, 积的哪些数位上是 0? 为什么? 3、比较异同,并计算出结果 ① 1 3 8 1 0 8 ②1 0 2 1 0 9 × 4 × 4 × 3 × 3 4、很快说出下面两个算式哪个得数大 (1)1+2+3+4+5+6+7+8+9+0= (2)1×2×3×4×5×6×7×8×9×0= 六、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一个因数中间有零的) 0+0+0+0+0+0+0=0 5 0 8 0×7=0 7×0=0 × 2 3 1 5 2 4 教学反思: 第十课时:笔算乘法(一个因数末尾有 0 的) 教学内容:教材第 86 的内容及练习二十的第 1—4 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 0 的乘法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一个因数末尾有 0 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因数末尾有几个 0,积的末尾就添写几个 0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课件(学校买了 3 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 280 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2、先估算一下:大约要多少元? 3、小精灵:自己算一算? 4、学生汇报交流、质疑 (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做法) 2 8 0 2 8 0 × 2 3 × 2 3 8 4 0 8 4 0 5、比较两咱方法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一些?(第二种方法简便些 ) 6、即时训练:P86“做一做”用简便方法计算 指 4 名学生演板,然后集体订正 二、归纳小结 谁能说一说一个因数末尾有 0 的乘法怎样进行笔算比较简便?笔算时应注意什么?(一个因数末尾有 0 的笔算乘法,先用第一个数0 前面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 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 0笔算时应该注意:一位数应该与多位数0 前面的那个数字齐,多位数末尾有向个 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 三、巩固知识,发展能力 1、练习二十的第 1—4 题 2、你会计算 207×4 与 8×420 吗?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一个因数末尾有 0 的) 2 8 0 2 8 0 × 2 3 × 2 3 8 4 0 8 4 0 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时:笔算乘法(一个因数末尾有 0 的)练习课 学习内容:教材第 88 的练习二十的第 5—8 题 学习目标: 熟练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因数中间和末尾有 0 的乘法,并能使学生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409×7 2800×5 380× 6 207 ×8 二、应用问题 完成练习二十的第 5 至 8 题 1、第 5 题: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指导学生把算出的积填在表格相应的位置上教师巡视,集体订正后让算错的学生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错? 提问:四题有什么不同? 2、完成第 6 题: 读题,引导学生分析题意,然后让学生用竖式计算。

      3、第 7 题: 先要求学生检查判断每道题有无错误 错在哪里, 然后改正过来 4、第 8 题: 观察、找特征,可以看出;连加题中是几个连续的自然数相加,加数的个数是奇数个因此,可以用最中间的那个数乘加数的个数 三、全课总结(自我整理) 四、独立训练 板书设计: 笔 算 乘 法(一个因数末尾有 0 的)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981+982+983+984+985+986+987 =984×( 7 ) =(6888 ) 教学反思: 第十二课时:整理和复习 学习内容:教材第 89 页的内容及练习二十一的第 1—4 题 学习目标: 1、通过对一位数乘法计算的整理和复习,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2、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情境,提高学生选择和判断算法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应用数学 1、师:我们已经学过口算、估算、笔算乘法,下面各题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算法? 2、出示课件 (1)小军每分钟大约走 65 米,他从家到学校约要走 8 分钟,他家距学校约有多远? (2)每套课桌椅坐 2 人,学校新买来 200 套课桌椅,一共可以坐多少人? (3) 阳光小学每个年级都是 136 人, 全校 6 个年级共有多少人? 3、讨论: 每题各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来计算?为什么?请说说理由。

      4、思考 (1)笔算乘法计算算,应该从哪位乘起比较简便 (2)每次乘得的积,应该写在哪里? (3)如果某一位上乘得积满几十时应该怎么办? 四人小组汇报思考结果,并进行评价 二、深化练习 1、练习二十一第 1 题 2、独立解答第 2 题 3、讨论完成第 3 题 板书设计: 整 理 和 复 习 口算 估算 笔算 65×8 ≈ 560 (米) 2 ×200 = 400 (人) 136×6 = 816 (人) 教学反思: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