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文学创作之功利论.pdf

6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4046282
  • 上传时间:2018-09-07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8.53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文学创作之功利论周玉安内容提要:文学创作有无功利性,历来存在着各式各样的争论不少人鄙薄带功利性的创作,反感把文学创作与功利一类的字眼联系在一起, 以为这有损文学艺术的纯洁不少人则带着鲜明的意图进行创作, 把写作当成实现某种目的的手段,把作品看作谋取名利的工具也有不少人似乎“无心插柳柳成荫”,不经意间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并名利双收在我看来,不论是谁,只要进行文学创作便必定带有功利性,无功利性则无文学关键词:功利性庸俗功利观科学功利观“美国文艺学家M .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论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他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有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个要素组成的引自《文学理论教程》第5 页 童庆炳主编下同) 作家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人生体验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加以认识,并把这种认识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形成作品,作家的作品再经过读者的阅读鉴赏, 至此文学活动才得以最终完成所以就整个文学的发生过程而言, 作家的创作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这个环2 节只有与其他环节衔接起来才能形成完全意义上的文学只有经过读者的阅读鉴赏, 作者创作的文本才能实现其价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管作者是否承认,作者是为读者而创作的。

      根据人类社会的法则, 不被需要的即无价值一部有价值作品必定是被社会所需要的, 因此可以说获得读者的认可是作者进行创作的最终目的,这种目的是本能的且是功利的在进一步论述文学创作的功利性时,有个问题必须弄清楚,即文学创作不等于单纯意义上的写作有人以自己写的东西从不拿给别人看为由来否定创作的功利性文学创作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活动有其特殊性, 但本质上与一般的生产是一致的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被消费, 那么这样的生产毫无意义可言,不能称之为生产同样的道理,如果文本不被任何人需要,那么文本的发生过程便不能谓之创作如果每一个作者都把自己写的东西藏起来,那么世上便不存在读者这一概念,也就不会有文学的产生在艺术上有价值的文本还需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其价值才能真正的实现 文学创作是有目的的写作,没有读者的文本的产生过程够不成创作,也就谈不上有无功利性严格来说,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清高的作家作家要在文学界生存下去就必须向读者主动示好,必须不辞辛苦地推销其作品这种推销如果不表现在创作前和创作后,就必定体现在创作的过程中 即便是抒发个人感慨,作者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使其抒发的感情符合社会能够接受的认识标准,并时不时从他人的视3 角上加以观察。

      所谓完全的自我, 在文学创作中是根本不存在的有些业已成名的作家却不时站出来质疑功利性,反对为作品做广告,真不知道他是出于打压新人的目的还是对于创作一无所知只消如此质问他们, 如果不带功利性, 当初所写的东西你何必拿去发表?任其烂在肚子里的话,今日你又何能以作家的身份“振臂高呼”?文学创作必定具有功利性,但因作者价值观的不同,文学创作的功利性形态不一 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庸俗功利论,一是科学功利论庸俗的功利论即否定文学创作自身的价值,过于看重创作所带来的实际利益简单说来就是“为名写作”“为钱写作”持这种功利观的人只考虑其作品能否产生社会效应,而不顾及这种效应是健康有益的还是病态有害的这类作者看似为读者而创作,实际上又是对读者的不负责任我们可以看到在商品化浪潮的冲击下,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商品日益削弱了其本身特殊的审美性文学作品庸俗化、 粗糙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庸俗化不等于大众化, 普通大众的确需要一些趣味通俗、思想意味浅的作品,但这类作品仍应以健康、提供美的享受为前提的而市面上的某些作品以描写淫秽、迷信、暴力为要旨,内容粗俗反动缺乏判断力的群体受到诱惑,而成为这类作品的读者 无法否认这样的作品能满足人们某些阴暗面的需求,一定意义上满足了人们视觉上的快感。

      但从长远考虑,这种4 满足是有害的, 它给读者以错误的引导,认知不完全者尤其是青少年,有可能因此误入歧途,给家庭乃至社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另一方面,更多的作品无害但也无益为数不少的作者为 “早日出名”而一味的标新立异,在创作时极尽胡编乱造之能事,完全脱离实际生活这种作品以无害却无任何意义的想象为内核,以不顾语法规则随意组织的语言为外壳,大搞文字游戏 作者以游戏的心态来进行写作的,其作品自然不能给人以任何的教益读者也许可以从中获得某种乐趣却不会有实质的收获,反而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我们不该反对创作带有功利性,但须坚决反对的庸俗功利观,倡导科学的功利观 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的意识形态,根植于现实生活且应该服务于现实生活,这种服务的有效性表现于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文学作为道德等先进的社会意识的宣传媒介,有义务激发人们探索真理、追求精神的净化的热情和决心文学作为反映现实生活的镜子,须起到揭露黑暗腐朽现象,督促人们向善的功用 此外文学作为发掘美实现美的手段,是应该把美的事物美的感觉以观念的形式注入读者内心的作者具备了这样的认识, 再根据自己的合理正当的需要进行文学创作,这样的功利观便是科学的任何一位在文学史上留下名字的作家之所以成功无不是因为践行了科学功利观的结果。

      科学的文学功利观在具体的文学创作活动中表现为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它们共同构筑文学的真善美5 功能价值体系,“善”成为一切优秀文学作品的总主题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及其命运、幸福相联系 (第170 页) “作家天生是人类命运的关注者和社会文明进步的促进者 ” (第 171页)历史理性则要求作家在寄予对人类社会的关注时必须符合历史的本来面貌,从理性的视点上去展现人文精神,即其创作时进行的一切想象和构思都必须合情合理,是向真理前进而不是背离真理关注人类命运, 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作来影响世界,这是一个优秀的作家进行创作的目的,即功利性历次发生的文学思潮及由此产生的文学流派,其创作观各有不同,但根本出发点却是一致的,都是对社会生活及人类命运的关注无论是公元前8 世纪的荷马还是20 世纪的海明威,无论是浪漫派的维克多. 雨果还是现实主义大师托尔斯泰,无论是中国的鲁迅还是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 他们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有着极大的不同,但他们都是抱着“有所为”的目的怀着对人类的关怀而进行创作的作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首先必须得到社会的认可,拥有一批读者,并赢得不朽的荣誉,如此他的思想才能得到传播, 这是功利观的现实表现。

      所以优秀的作家在创作之初即考虑到读者的需求,当然这种需求是光明的有益于人性健康发展的作家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人,自然要考虑个人正当的利益得到满足,这与其文学理想并不构成冲突不带个人感情的理想是虚6 伪的,排除个人需求的理想是不切实际的,科学的功利观是个人功利与社会功利的结合 出于对人类社会的关怀而写作的同时适当顾及个人利益是完全必要的,作家首先要生存其次才能创作但顾及并不是说作家要刻意追求现实的利益,这种顾及内含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而非创作前和创作后一部优秀作品的诞生自然而然地会为作者赢得巨大的荣誉或不菲的稿酬或兼而有之作者创作的最主要动机不是出名或赢利,但其创作的完成恰恰为他赢得了名利看似无意,但其无意是附着于更高层次的有意中的综上所论,所谓的文学创作必定带有所谓的功利性,作家没有功利性便成不了作家,创作不带功利性便不可能成功我们应该支持作家创作的功利性,但我们必须反对庸俗的功利观为谁而创作?为什么而创作?创作是否于人类文明有益?这是任何作家在创作前必须弄明白的一部伟大的作品 =人文关怀 +历史理性,一个伟大的作家=科学的功利观 +广博的思想内涵 +卓越的写作技巧参考资料: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第三版《外国文学史》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第二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