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生物必修二课程纲要.doc
5页必修2《遗传与进化》课程纲要课程名称:普通高中生物模块2——《遗传与进化》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第二版授课时间:46课时授课教师: XXX 授课对象: 高二XX班【课程目标】1.重点掌握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现象、本质及验证方法,能熟练解答“基因分离”及“基因自由组合”相关题目2.能透彻理解“减数分裂”同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的内在联系,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熟悉“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相关的实验,以及基因表达的过程3.理解生物“变异”的三中方式的具体内容及三者之间的区别;能熟练掌握变异在“育种工作”中的运用,初步了解“基因工程”的大致过程4.理解“现代生物进化论”的内容,能够运用基因频率解答“基因分离定律”及“自由组合定律”中相关的计算题5.结合遗传学近几年的新发展,与时俱进,激发学生学习遗传学的兴趣;思考遗传学与其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伦理学等学科之间的联系,树立学生正确的社会观念和伦理观念6.学业水平测试备考,复习必修1—3的内容,学业水平测试指导的相关练习7.期末复习,整理构建知识网络,做一定量的遗传习题,进一步夯实遗传学这门高考必考的重难点三维目标】知识能力目标:遗传学两大定律的理解运用,具备较强的解答遗传定律计算试题的能力。
减数分裂过程与有丝分裂的区别与联系,精子形成过程及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伴性遗传理解DNA是遗传物质相关的三个实验,熟练掌握DNA的结构以及DNA的复制过程理解生物“变异”的三中方式的具体内容及三者之间的区别;能熟练掌握变异在“育种工作”中的运用,初步了解“基因工程”的大致过程理解“现代生物进化论”的内容,能够运用基因频率解答“基因分离定律”及“自由组合定律”中相关的计算题过程方法目标:能运用“假说——演绎法”推导“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过程具备能运用已学的“有丝分裂”过程辨析“减数分裂”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自学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孟德尔生平经历的了解,培养学生能吃苦、能抗挫的生活态度通过对伴性遗传、人类遗传病的学习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伦理观以及婚恋观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课时1]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分离现象的解释[课时2] 分离定律的验证,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课时3] 相关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学生随堂练习[课时4]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课时5] 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及其规律的再现[课时6]自由组合定律例题、习题课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课时7] 精子的形成过程[课时8]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受精作用[课时9] 基因在染色体上[课时10] 伴性遗传[课时11] 本章例题、习题处理第三章:基因的本质[课时12] 探究DNA分子是遗传物质的三大实验[课时13]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课时14] DNA分子的结构[课时15] DNA分子的复制[课时16]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课时17]本章例题、习题处理第四章:基因的表达[课时18] 转录[课时19] 翻译[课时20]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和中心法则,遗传密码破译[课时21] 本章例题、习题处理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课时22] 基因突变和重组[课时23]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组[课时24] 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课时25] 人类常见的遗传病,遗传病的监测与预防,人类基因组计划[课时26] 本章例题、习题处理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课时27]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
[课时28] 基因工程的原理[课时29] 基因工程的应用和转基因生物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课时30] 本章例题、习题处理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时31] 拉马克学说,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内容、贡献、局限,对人们思想观念影响,后续发展[课时32] 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课时33]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料,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生物的共同进化与生物进化的多样性[课时34] 本章例题、习题处理会考复习[课时35] 必修2 练习及讲评[课时36] 必修1 复习、练习及讲评[课时37] 必修3复习、练习及讲评[课时38] 综合练习、讲评[课时39] 自主综合复习,考前指导期末复习[课时40] 复习第一章[课时41] 复习第二、三、四章[课时42] 复习第五章[课时43] 复习第六章[课时44] 复习第七章[课时45] 模拟测试[课时46] 模拟测试【课程实施】一、课程资源1.教材:以教材为主线,紧扣考纲不讲解、不要求学生学习考纲以外的内容,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对教材内容进行校本开发,形成围绕考纲的、具有本校特色的导学案2.作业:以近年高考在各章节中出现的题目为例,并进行校本开发,对高考题进行延伸修改做到“一题多做”。
作业的量不宜过多,但每道题都必须具有代表性,能覆盖本节考点二、实施手段1.导学案:针对每节内容编写导学案,包含学生自学预习用的内容,课堂上师生活动内容,针对内容配套的例题、习题,以及设计意图和计划达到的目标2.多媒体课件:根据各节内容情况,判断是否适合用多媒体课件,为求将课堂内容形象生动的展示给学生,经常利用多媒体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的优势3.调查与活动:调查、生物建模各两个,教材规定的思考与讨论16个,另根据课堂内容设置情景让学生讨论4. 作业建设:作业进行分层设置,分必做选作以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钻研历年高考在各章节中的分布,反复研读,对高考题进行延伸、拓展、变式,让作业变得少而精,减轻学生负担又能对所学知识进行锤炼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教师依据教材内容创设情境,设置学生探究、交流的问题(小课题)2. 详略得当:考虑到课时限制和高考方向,情景教学法只用于主干知识的课堂教学,非主干知识主要通过指导学生自学和课后训练解决 3.合作、探究式学习:以相邻的四位同学为单位,小组合作和同伴互助合作方式完成老师设置情景的探究、调查、实验等课堂外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培植合作的意识,习得合作的方法和技能。
4.讲授法:精讲主干知识,现在推崇的“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并非老师不讲,所有内容都交给学生讨论和探究,对于主干知识和疑难点老师必须进行精准生动的讲解5.讲练结合法:纯粹的理论知识讲解显得苍白无力,会形成学生上课听得津津乐道课后练习无所适从的现象,采取讲练结合的方法,针对所学内容配以恰当的例题和习题,让学生不但“听得懂”还要“会做题”6.精练结构化知识,练习以节为单位,通过全批全改及面谈和笔谈,掌握学情,调整教学四、教学反馈1.随堂反馈:主要是通过观察学生状态、提问学生、随堂练习的正确率等途径获得的2.课后反馈:主要是通过校本作业建设、问卷调查、访谈等途径获得的3. 定时考试:考试能将学生的掌握情况量化,通过批改试卷了解学生哪些方面已经熟练掌握,哪些方面还有欠缺,便于补救及巩固五、整理与复习以主干知识为核心,紧扣考纲,构建知识网络,理清各章节之间的联系,以典型例题为载体,印发适量的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掌握方法。












